A.X线片 B.CT扫描 C.MRI检查 D.超声检查 E.ECT检查
A.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B.病变深入黏膜固有膜时影响胃腺体,使之萎缩 C.病变可见于胃窦,也可见于胃体 D.不同部位的萎缩性胃炎其症状亦不相同 E.胃窦胃炎消化道症状较少
A.鼻塞 B.脓涕多 C.局部疼痛 D.打喷嚏 E.头痛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强迫型人格障碍 C.分裂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E.依赖型人格障碍
A.神经衰弱的症状 B.轻重不等的各种意识障碍 C.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或类躁狂状态等 D.遗忘综合征、人格改变和痴呆综合征 E.贪食、内分泌功能障碍
A.昏迷、高热、瞳孔散大 B.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C.血压升高、高热、呼吸不规则 D.头痛、高热、血压升高 E.昏迷、血压升高、呕吐
A.螺旋体感染病 B.脱髓鞘疾病 C.维生素B12缺乏病 D.脂类代谢病 E.神经系统变性病
A.瘫痪的程度 B.昏迷程度 C.血压高低 D.脑脊液检查 E.头颅CT
A.动脉瘤破裂 B.血管痉挛 C.心肌梗死 D.脑积水 E.高血压
A.对症治疗,或称治本 B.既非对症,也非对因治疗 C.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D.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E.对因治疗,或称治标
A.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不清醒,其他感觉也不受影响 B.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 C.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镇痛时患者意识不清醒,其他感觉也受影响 D.从罂粟科植物未成熟果实(浆汁)阿片中提出的生物碱 E.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A.腰椎突向健侧 B.腰椎突向患侧 C.腰椎无侧突变化 D.腰椎前凸消失 E.腰椎前凸增加
A.能量多普勒 B.B型 C.D型 D.M型 E.多普勒超声
A.抗病毒治疗 B.矫正咬合关系 C.使用抗生素 D.最大幅度张口训练 E.手术治疗
A.轻型口疮 B.口炎性口疮 C.疱疹样口疮 D.口腔感染 E.单纯疱疹
A.佝偻病初期 B.佝偻病激期 C.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期 E.先天性佝偻病
A.脑瘫 B.遗传因素 C.高龄产妇 D.双胎妊娠 E.巨细胞病毒感染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A.躯体疼痛 B.颅内压增高 C.尿潴留 D.体位或环境不适 E.意识丧失
A.丧失自知力 B.精神痛苦 C.无人格瓦解 D.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 E.没有任何躯体病作基础
A.前庭大腺炎 B.急性宫颈炎 C.慢性宫颈炎 D.急性盆腔炎 E.慢性盆腔炎
A.银屑病 B.单纯疱疹 C.体癣 D.玫瑰糠疹 E.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A.俗称"手足癣" B.急性炎症渗出性皮肤病 C.呈单次发作性病程 D.表皮细胞过度增殖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E.为皮肤渗出性炎症与增殖性炎症交替的皮肤病变
A.是一种人工合成镇痛药 B.作用和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C.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2 D.不良反应较吗啡轻 E.临床上常用于镇痛、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合剂
A.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质运动区而具有抗癫痫作用 B.可作为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 C.可长期维持用药 D.对癫痫小发作无效 E.对精神运动性发作,部分有效
A.呋塞米 B.噻嗪类利尿药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甘露醇
A.是一种特异性炎症 B.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所致 C.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 D.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所致 E.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引起抗体形成所致
A.慢性浅表性胃炎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胃溃疡 D.十二指肠溃疡 E.胃下垂
A.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 B.神经兴奋性增高、骨骼改变、血生化改变 C.易激惹、烦躁、多汗、枕秃 D.颅骨软化、鸡胸 E.骨缝、前后囟关闭及出牙延迟
A.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B.压痛、肿胀、瘀斑 C.畸形、反常活动、关节空虚 D.畸形、反常活动、弹性固定 E.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
A.加强体育锻炼 B.控制钠盐摄入 C.应用利尿剂 D.应用血管扩张剂 E.应用强心剂
A.胸骨后疼痛 B.发热和咳痰 C.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D.咯血 E.体重减轻
A.胃癌 B.肺癌 C.肝癌 D.结、直肠癌 E.食管癌
A.疱疹后遗神经痛 B.诊断错误 C.治疗不彻底 D.病情再发 E.肌肉营养不良
A.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B.节段性感觉障碍 C.偏身性感觉障碍 D.交叉性感觉障碍 E.末梢性感觉障碍
A.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时,首先出现神经远端敏感,弹叩现象阳性 B.定期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 C.治疗3个月后电生理检查没有明显改善者,提示预后不佳 D.痛觉恢复时,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亦开始恢复 E.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是神经髓鞘再生较轴突再生快的表现
A.镇痛:作用强,对各种疼痛有效,特别对慢性钝痛效果好 B.在镇痛的同时,意识清楚,但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C.镇静和欣快感 D.抑制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 E.对细胞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A.苯二氮类安全范围大,毒性低,短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B.司可巴比妥,为长效、慢效类 C.硫喷妥,超短效,起效快 D.异戊巴比妥,为中效类 E.巴比妥类的作用特点之一是随着剂量增加,中枢抑制加强
A.肝损害 B.低血糖反应 C.乳酸血症 D.粒细胞减少 E.胃肠道反应
A.1~2周 B.2~3周 C.3~4周 D.4~6周 E.6周以上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罗通定 D.保泰松 E.萘普生
A.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上升 B.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下降 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值上升 D.呼气流速峰值上升 E.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下降
A.Ⅰ度损伤时传导阻滞,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B.Ⅱ度损伤时轴突中断,但神经内膜管完整,可自行恢复 C.Ⅲ度损伤时神经纤维与束膜均横断,多为不完全恢复 D.Ⅳ度损伤时神经束内的大部分或全部神经纤维受损,需手术修复 E.Ⅴ度损伤时神经干完全断裂
A.分布于骨骼肌和平滑肌的细胞膜,起支架作用 B.可保护肌膜抵抗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而不致受损 C.患者因基因缺陷而肌细胞内缺乏抗肌萎缩蛋白,造成功能缺失而发病 D.肌活检标本见抗肌萎缩蛋白大量缺失为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金标准 E.缺乏该蛋白的病理学表现为肌纤维坏死和再生、肌膜核内移
A.应用强心剂 B.胸部X片检查 C.做血气分析 D.吸氧 E.静脉使用抗生素
A.心电图 B.超声心电图 C.测静脉压 D.心电向量图 E.胸部X线检查
A.外囊 B.内囊 C.脑桥 D.小脑 E.脑室
A.右侧面神经与左展神经麻痹 B.左动眼神经麻痹 C.左视神经病变 D.右额叶病变 E.左侧霍纳氏征
A.21% B.23% C.25% D.27% E.29%
某患者RBC3.2×1012/L,Hb80g/L,贫血最大可能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急性溶血性贫血
A.右侧颈髓 B.左侧胸髓 C.右侧胸髓 D.左侧颈髓 E.腰髓病变
A.CJuillain-Barre综合征 B.Brown-Sequard综合征 C.视神经脊髓炎 D.急性灰质炎 E.脊柱转移瘤
A.第5、6颈神经根受损者 B.患侧上臂外展内旋 C.患侧下臂伸展内旋 D.部分屈曲手指面向后方 E.常伴有霍纳综合征
A.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B.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C.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D.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E.残气量<肺总量40%,最大通气量<预计值8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总用力肺活量
A.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 B.β细胞淀粉样变 C.细胞增生 D.胰岛退行性变 E.β细胞的葡萄糖受体缺乏
患者,男,40岁,间断胸痛1年,10分钟前于睡眠中突发胸痛,痛醒伴冷汗不敢活动,心电图V1-4导联ST段抬高0.1~0.4mV,ST段与T波升支融合,含服硝酸甘油后先进行下列哪项处理()。
A.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 B.测定血清心肌酶 C.立即拍胸部X线片 D.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E.连续观察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变化
A.支气管哮喘 B.慢性支气管炎 C.急性左心衰 D.肺部感染 E.自发性气胸
A.血钙迅速转移到骨骼 B.尿钙排出过多 C.甲状腺功能不全 D.血糖偏低 E.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A.方颅 B.痴呆"O"形腿 C.前囟门过大 D.肋膈沟(或称郝氏沟) E.肋骨串珠
A.生后1个月加服维生素D400IU/d,3个月后加至800IU/d B.生后2周加服维生素D400IU/d,服至2岁 C.生后1周加服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减至维生素D400IU/d D.生后2周加服维生素D800IU/d,服至2岁 E.生后2周加服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减至400IU/d
A.肌张力增高 B.浅反射消失 C.失神经电位出现 D.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E.病理反射阳性
A.运动性失语 B.感觉性失语 C.皮质下失语 D.传导性失语 E.混合性失语
A.为原发性肌肉变性病 B.与遗传因素有关,大多有家族史 C.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 D.肌无力常以近端为主,而且往往呈对称分布 E.肌萎缩往往伴有肌束颤动
A.对重症及年老衰弱患者疗效好 B.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差 C.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好 D.对轻症及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 E.作用较快,常用药1周就出现客观体征的改善,1个月获得最大疗效
A.治疗精神运动性发作 B.抗癫痫小发作 C.治疗三叉神经痛 D.抗心律失常 E.抗癫痫大发作
A.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B.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C.年龄 D.药物价格 E.心理因素
A.人工合成的强效镇痛药 B.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000倍 C.用量少,20~40μg/次 D.舌下给药,口服无效 E.可成瘾
A.白带涂片查真菌 B.白带细菌培养 C.血常规检查 D.血糖测定 E.血细菌培养
A.横突和椎板缺如 B.棘突和椎体缺如 C.横突和椎弓板缺如 D.棘突和椎板缺如 E.横突和椎弓根缺如
A.胆红素生成过多 B.肝细胞结合能力亢进 C.肝外胆道阻塞 D.肝对胆红素的摄取障碍 E.肝对胆红素的代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