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三头肌皮皱厚度 B.上臂中部周长 C.肌酐/身高指数 D.血清转铁蛋白量 E.氮平衡试验
A.600ml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E.2500ml
A.立即停止输血 B.面罩吸氧 C.病人平卧,头侧一边,防止血性泡沫痰误吸 D.使用强心、利尿剂,去除过多的体液 E.四肢扎止血带
A.浓缩红细胞 B.全血 C.冷冻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E.血小板
A.疟疾 B.梅毒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乙型肝炎 E.艾滋病
A.输注冷沉淀 B.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C.输注白蛋白 D.输注丙种球蛋白 E.预存式自体输血
A.先输最先采集的血 B.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 C.可节约用血 D.术中失血量超过300ml时可开始回输自体血 E.术中的失血是已被稀释了的血液
A.溶血性黄疸 B.血红蛋白尿 C.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D.手术野渗血,血压下降 E.大量血性泡沫痰
A.严重呕吐致胃液大量丢失 B.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 C.长期胃肠减压 D.长期服用碱性药物 E.大量输入库存血
鼻导管吸氧,当氧流量为每分钟4L时,吸氧浓度(FiO2)是()
A.30% B.34% C.36% D.42% E.48%
A.血浆 B.结缔组织液 C.消化液 D.脑脊液 E.关节液
A.止血带法主要用于四肢的止血 B.指压法止血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床或小动脉出血 C.压迫包扎法包扎要松紧适度 D.手术止血法效果最为确切和理想 E.增加感染风险是填塞止血法的缺点之一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远曲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和K+、H+的排泄 B.醛固酮分泌减少使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再吸收水分增加 C.机体对水钠改变的一般反应规律是首先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尔后恢复和维持正常渗透压 D.口渴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E.体液的正常渗透压主要通过肾素一醛固酮系统来维持
A.术后尿潴留,导尿量超过500ml时应留置尿管1~2日 B.鼓励咳痰是预防术后肺不张的有效措施之一 C.腹部减张缝线应在术后2周左右拆除 D.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E.伤口引流胶片应在术后5~7日拔除
A.手掌置于左第4、5肋之间 B.手掌置于胸部剑突以上4~5cm C.每次按压使手掌下沉2~3cm,避免肋骨折断 D.按压频率为每分钟70次左右 E.心脏按压频率与口对口呼吸频率比例为3:1
A.胰腺癌 B.前列腺癌 C.骨肉瘤 D.白血病 E.胃癌
A.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强 B.碱性度增高 C.血小板活性升高 D.钾离子浓度升高 E.红细胞生命力升高
A.为避免成瘾,应在疼痛发作时给药 B.应首先应用非吗啡类药物,效果不好时追用吗啡类药物 C.药物应用从小剂量开始 D.吗啡类药物效果不佳时,考虑采用药物以外的治疗手段 E.以口服为主
A.年龄大于60岁 B.合并有肺炎 C.饮酒数十年,18个月前停止饮酒 D.合并有高血压 E.合并肝外恶性肿瘤
患者,女性,60岁。在自主呼吸下,应用无创脉搏氧饱和度检测仪测得患者的SaO2为90%。估计该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应为()
A.95mmHg以上 B.85~95mmHg C.75~85mmHg D.60~70mmHg E.50mmHg以下
A.尿Na+、尿Cl-减少 B.尿比重1.025 C.血非蛋白氮和尿素降低 D.血浆渗透压升高 E.血细胞比容降低
A.浓缩红细胞 B.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冰冻红细胞 E.血浆
A.伤口清创后延期缝合 B.保持伤口敞开,定期换药 C.局部红外线照射 D.立即行清创缝合 E.伤口开放,局部应用抗生素
患者,男性,50岁。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术后动脉血气分析(吸入纯氧条件下)结果显示:pH7.46,PaO2,56mmHg,PaCO233mmHg;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点片状阴影,提示患者可能发生了()
A.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B.急性支气管肺炎 C.肺部感染 D.肺动脉栓塞 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