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支原体 E.螺旋体
A.计量检定 B.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 C.计量检定和测试的能力 D.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 E.计量检定和测试的可靠性
A.mm B.km C.m D.μm E.nm
A.秒 B.小时 C.分钟 D.日 E.月
A.毫克 B.克 C.千克 D.微克 E.纳克
A.m B.L C.S D.MOL E.mol
A.具有GB或GB/T号的标准方法 B.具有WS或WS/T号的标准方法 C.具有GJB号的标准方法 D.具有GB/Z号的标准方法 E.具有HG号的标准方法
A.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B.结核分枝杆菌、假结核分枝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麻风分枝杆菌 D.麻风分枝杆菌、非麻风分枝杆菌 E.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麻风分枝杆菌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B.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A.鹦鹉热衣原体 B.军团菌 C.Q热立克次体 D.沙眼衣原体 E.钩端螺旋体
A.1975年 B.1965年 C.1955年 D.1985年 E.1984年
A.1940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48年 E.1962年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E.巴西
A.外膜 B.肽聚糖 C.蛋白质 D.磷壁酸 E.脂多糖
A.磷壁酸 B.肽聚糖 C.脂蛋白 D.平行排列的脂质双层 E.糖蛋白
A.无性的二分裂方式 B.复制 C.出芽 D.有性繁殖 E.裂殖
A.R型 B.S型 C.L型 D.A型 E.Y型
A.3种 B.4种 C.2种 D.1种 E.5种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五级结构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氨基酸 D.多肽 E.核蛋白
A.构成线粒体 B.贮存能量 C.储存遗传信息 D.调节生理功能 E.构成细胞骨架
A.DN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反转录 E.基因调控
A.螺旋型 B.β-折叠型 C.线性序列 D.L型 E.倒L型
A.朊粒 B.病毒 C.真菌 D.芽胞 E.孢子
A.恒定期 B.对数期 C.衰退期 D.迟缓期 E.生长期
A.构成菌体成分 B.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 C.作为酶的组成部分 D.获得能量的来源 E.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A.扩散和吸收 B.主动扩散和渗透 C.被动扩散和主动吸收 D.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系统 E.主动转运和渗透
A.产生神经毒素的能力 B.产生肠毒素的能力 C.侵袭力 D.产生内毒素的能力 E.产生外毒素的能力
A.促进抗原吸收 B.增强抗原免疫反应性 C.增强抗原免疫原性 D.赋予抗原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A.250nm B.260nm C.270nm D.320nm E.350nm
A.98% B.95% C.90% D.80% E.75%
A.蒸馏 B.高压蒸汽灭菌 C.细菌滤器过滤除菌 D.流通蒸汽灭菌 E.紫外线照射
A.115℃,15~30min B.120℃,15~30min C.121℃,10~15min D.121℃,15~30min E.120℃,10~15min
A.巴斯德 B.郭霍 C.列文虎克 D.贝林 E.李斯特
A.鲎试验 B.外斐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瑞氏试验 E.肥达试验
A.100倍 B.1000倍 C.10000倍 D.100000倍 E.1000000倍
A.靛基质试验 B.糖发酵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尿素试验
A.16~18h B.18~24h C.24~48h D.24~72h E.数天至数周
A.沿DNA原方向 B.聚合酶结合方向 C.沿3'-5'方向 D.沿5'-3'方向 E.沿解链方向
A.复性→变性→扩增 B.变性→复性→扩增 C.变性→延伸→复性 D.复性→扩增→变性 E.延伸→变性→复性
A.1:3 B.3:1 C.3:2 D.2:3 E.3:5
A.偏光显微镜 B.普通光学显徼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A.罗氏改良培养基 B.血琼脂培养基 C.SS琼脂培养基 D.伊红亚甲蓝培养基 E.高盐甘露醇培养基
A.BCYE培养基 B.血琼脂培养基 C.普通琼脂培养基 D.庆大霉素培养基 E.SS琼脂培养基
A.血琼脂培养基 B.SS琼脂培养基 C.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D.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E.Korthof培养基
A.纯培养 B.增菌培养 C.检查细菌动力 D.分离单个菌落 E.检查细菌致病力
A.病毒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B.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C.病原菌多为寄生菌 D.病原菌多为嗜温菌 E.病毒进入细胞后进行二分裂繁殖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类脂A D.外膜 E.磷壁酸
A.DNA聚合酶的作用 B.连接酶的作用 C.5'-3'外切酶的作用 D.DNA内切酶的作用 E.DNA水解酶的作用
A.Kozak序列 B.TAAT盒 C.CACA盒 D.TATA盒 E.SD序列
A.抗补体作用 B.抗吞噬作用 C.构成细菌表面坚硬的外膜结构 D.抵抗不良环境 E.在营养缺乏时可被吸收
A.艾滋病 B.乙肝 C.非典型性肺炎 D.疯牛病 E.库鲁病
A.RNA转录 B.RNA复制 C.DNA转录 D.DNA复制 E.DNA翻译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肠毒素 D.细胞毒素 E.抗毒素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法氏囊 E.脾
A.4~5 B.5~6 C.6~8 D.7~8 E.7~9
A.连续传代 B.改用更适宜的培养基 C.易感动物转种 D.接种易感细胞培养 E.改变培养基的pH
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C.菌膜生长 D.贴壁生长 E.链状生长
A.增高即有意义 B.2倍增高 C.3倍增高 D.4倍增高 E.5倍增高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皮肤 D.呼吸系统 E.泌尿系统
A.胸膜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B.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C.滑膜与腹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D.胸膜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E.皮肤与胸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A.IgG B.IgA C.IgE D.IgD E.IgM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消毒管理办法》 D.《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逐级上报 C.送入指定医疗机构隔离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转入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A.当地政府决定 B.省级政府决定 C.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D.乡级政府决定 E.报国务院决定
A.一类、二类、三类 B.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C.甲类、乙类、丙类 D.1类、2类、3类 E.Ⅰ类、Ⅱ类、Ⅲ类
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鸟型结核分枝杆菌 C.麻风分枝杆菌 D.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卡介苗
A.不发酵乳糖 B.包括2型 C.为C群 D.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为A群
A.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最小化学基团 B.数十个氨基酸构成 C.由多糖构成 D.多个多肽组成 E.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A.蜱 B.蚊 C.蝇 D.螨 E.蚤
A.肺炎克雷伯杆菌 B.军团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枸橼酸杆菌 E.变形杆菌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和丙型流感病毒 E.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A.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的传递 B.增强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C.使细胞内延伸因子2灭活,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E.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A.10min B.20min C.1h D.1.5h E.2h
A.EPEC的主要血清型 B.EIEC的主要血清型 C.ETEC的主要血清型 D.EHEC的主要血清型 E.EAggEC的主要血清型
A.Nichols株 B.Reiter株 C.Pallidum株 D.Fontana株 E.Subsp株
A.迟缓期细菌 B.对数期细菌 C.稳定期细菌 D.生长期细菌 E.衰亡期细菌
A.淋病奈瑟菌 B.葡萄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伤寒沙门菌 E.链球菌
A.抗病毒最主要的抗体 B.重要的局部抗体 C.能与肥大细胞膜结合的抗体 D.B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 E.感染早期出现的抗体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HE染色 E.考马斯亮蓝染色
A.K抗原 B.H抗原 C.Vi抗原 D.O抗原 E.M抗原
A.清除热原质 B.杀灭病原微生物 C.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D.抑制细菌繁殖 E.杀灭芽胞
A.转运氨基酸 B.决定蛋白质结构 C.构成核糖体骨架 D.不均一核RNA E.运输蛋白质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A.1h内 B.3h内 C.6h内 D.12h内 E.8h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