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具有鞭毛 C.运动活跃 D.细长柔软呈螺旋状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鼠伤寒沙门菌 B.鸡伤寒沙门菌 C.伤寒沙门菌 D.肠炎沙门菌 E.猪霍乱沙门菌
Ig分子的F(ab')2片段能()
A.通过胎盘 B.结合抗原 C.激活补体 D.结合Fc受体 E.通过黏膜
A.鲎试验 B.锡克试验 C.乳鼠灌胃法 D.肥达试验 E.豚鼠眼结膜试验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艾滋病病毒 E.流感嗜血杆菌
A.α和β亚科 B.β和γ亚科 C.α和γ亚科 D.α、β和γ亚科 E.α、β、γ和δ亚科
A.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B.Ⅰ型、Ⅱ型和Ⅲ型 C.Ⅰ型和Ⅱ型 D.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 E.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Ⅵ型
A.人类肝癌 B.人类乳腺癌 C.胃癌 D.人类鼻咽癌 E.直肠癌
A.放射性强度常用毫居里(mCi)或微居里(μCi)表示 B.常应用于药物和半抗原的测定 C.常应用于蛋白质、酶的测定 D.其特点是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低 E.缺点为存在放射性污染
A.不需要X因子 B.不需要V因子 C.菌落周围具有β溶血环 D.不需要X、V因子 E.在细胞内生长
A.可产生志贺毒素 B.只有2型 C.有5个型 D.发酵乳糖 E.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A.++++ B.++-- C.---- D.-+-+ E.+-+-
A.对数期、迟缓期、生长期和衰退期 B.稳定期、迟缓期、对数期和衰亡期 C.迟缓期、生长期、对数期和衰退期 D.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E.对数期、稳定期、迟缓期和衰亡期
A.主要感染老年动物 B.主要感染幼龄动物 C.主要感染成年动物 D.人群普遍易感 E.发病率高
A.偶蹄类动物 B.哺乳动物 C.啮齿动物 D.猴和人 E.禽类
A.O3 B.O1 C.O7 D.O4 E.O2
A.鼠 B.羊 C.猪 D.马 E.鸟
A.蛋白质 B.脂质 C.氨基糖聚合物 D.肽聚糖 E.多糖
A.非致病菌和致病菌均可发酵乳糖 B.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多数分解乳糖 C.乳糖发酵试验不能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D.非致病菌和致病菌均不发酵乳糖 E.非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致病菌多数分解乳糖
A.革兰染色阳性 B.革兰染色阴性 C.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D.快速诊断可使用荚膜肿胀试验 E.可引起菌血症
A.三带喙库蚊 B.热带家蚊 C.中华按蚊 D.白纹伊蚊 E.曼蚊
A.20%~35% B.35%~45% C.45%~55% D.45%~60% E.65%~75%
A.10 B.100 C.1000 D.100000 E.1000000
A.粪便 B.血液 C.血清 D.痰液 E.呕吐物
A.cagA基因阳性的菌株 B.cagA基因阴性的菌株 C.cagB基因阳性的菌株 D.cagC基因阳性的菌株 E.cagD基因阳性的菌株
A.新生霉素+新霉素 B.庆大霉素+新生霉素 C.链霉素+青霉素 D.庆大霉素+青霉素 E.红霉素+链霉素
A.特殊的病原菌可见于同一种疾病,但不存在于健康者中 B.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C.自人工感染动物体内能新获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D.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虽不引起病症,但可长期定植 E.郭霍法则对鉴定新病原体有重要意义
A.1~2周 B.3~4周 C.2~4周 D.2~3周 E.1~3周
A.动物接种 B.基因重组 C.组织传代 D.PCR扩增 E.人工培养基培养
A.体温升高 B.嗜睡 C.心动过速 D.寒战 E.血压升高
A.6.4~6.8 B.6.8~7.2 C.7.2~7.4 D.7.2~7.8 E.7.6~7.8
A.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存 B.以复制方式繁殖 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D.没有细胞壁 E.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病毒根据基因组核酸性质,可分为()
A.反转录和正转录病毒 B.DNA病毒和RNA病毒 C.双链病毒和单链病毒 D.正链病毒和负链病毒 E.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
A.DNA或RNA B.蛋白质和核酸 C.包膜和核酸 D.包膜和刺突 E.刺突和核衣壳
A.副溶血性弧菌 B.变形杆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蜡样芽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旋毛虫幼虫 B.猪带绦虫幼虫 C.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D.并殖吸虫 E.华支睾吸虫囊蚴
A.Q热立克次体 B.普氏立克次体 C.汉塞巴通体 D.恙虫病立克次体 E.五日热巴通体
A.只感染人体细胞 B.感染淋巴细胞 C.感染动物细胞 D.具严格的选择性的特异性 E.感染肿瘤细胞
A.需氧或兼性厌氧 B.形成灰白色、湿润、光滑的菌落 C.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现沉淀生长 D.营养要求不高 E.菌落为中等大小
A.杆菌 B.有荚膜 C.有鞭毛 D.无芽胞 E.革兰阴性
A.34~35℃ B.35~36℃ C.35~37℃ D.36~37℃ E.38~39℃
A.革兰阳性球菌 B.有鞭毛 C.革兰阴性球菌 D.革兰阳性杆菌 E.革兰阴性杆菌
A.氯霉素 B.强力霉素 C.红霉素 D.青霉素 E.四环素
A.高热 B.头痛 C.腹泻 D.寒战 E.腹痛
A.为革兰阴性球菌 B.为革兰阳性杆菌 C.产生外毒素 D.为革兰阳性球菌 E.培养基中常加入V因子和X因子
A.1个种 B.4个种 C.6个种 D.3个种 E.7个种
A.钩端螺旋体 B.伯氏疏螺旋体 C.苍白密螺旋体 D.回归热疏螺旋体 E.品他密螺旋体
A.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肠毒素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E.产毒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A.莫氏立克次体 B.汉塞巴通体 C.五日热巴通体 D.贝纳柯克斯体 E.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A.家畜 B.啮齿类动物 C.媒介昆虫 D.野生动物 E.家禽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森林脑炎 C.黄热病 D.血吸虫病 E.登革出血热
A.C6/36细胞 B.人胚肾细胞 C.猴肾细胞 D.Hep-2细胞 E.PMK细胞
A.吸附与穿入 B.生物合成 C.二分裂 D.脱壳 E.释放
A.莫氏立克次体 B.Q热立克次体 C.普氏立克次体 D.恙虫病立克次体 E.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A.热原质 B.维生素 C.抗生素 D.甲酸 E.细菌素
A.1ml B.1.5ml C.2ml D.2.5ml E.5ml
A.革兰阳性球菌 B.有鞭毛 C.革兰阴性杆菌 D.革兰阴性球菌 E.革兰阳性杆菌
A.免疫荧光法 B.PCR方法 C.鸡胚接种法 D.ELISA方法 E.免疫浊度法
A.登革出血热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埃博拉出血热 D.马尔堡出血热 E.新疆出血热
A.肝 B.脾 C.肾 D.肺 E.淋巴结
A.质粒在细菌中可多拷贝存在 B.质粒为环状双螺旋DNA C.突变不一定是DNA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D.小质粒一般属于非接合性质粒 E.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
A.O抗原 B.H抗原 C.M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
A.20% B.33% C.30% D.25% E.43%
A.北非 B.南非 C.北美洲 D.南亚 E.亚洲西部
A.6种 B.3种 C.5种 D.2种 E.1种
A.痰培养 B.ELISA C.肥达试验 D.厚涂片抗酸染色光镜检查 E.结核菌素试验
A.肺炎链球菌 B.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C.丙型链球菌 D.葡萄球菌 E.军团菌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病毒 E.真菌
A.HAV B.HCV C.HIV D.HBV E.HEV
A.巴斯德 B.李斯特 C.琴纳 D.郭霍 E.费来明
A.脑膜炎奈瑟菌 B.军团菌 C.变形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索状因子 B.多糖 C.分枝菌酸 D.蜡质D E.硫酸脑苷脂
A.O3群 B.O1群 C.O2群 D.O5群 E.O4群
A.鼠伤寒沙门菌 B.蜡样芽孢杆菌 C.猪霍乱沙门菌 D.黏质沙雷菌 E.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A.尿道炎 B.脑膜炎 C.败血症 D.急性胆囊炎 E.扁桃体炎
A.淡水螺 B.淡水虾 C.溪蟹、蜊蛄 D.猫、狗 E.鼠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甲型肝炎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D.丙型肝炎病毒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铁锈色 B.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黄色、黏稠 C.肺炎病人痰标本为翠绿色脓痰 D.肺炎病人痰标本为砖红色胶冻样 E.肺炎病人痰标本为血色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A.军团菌常用培养基 B.结核分枝杆菌常用培养基 C.霍乱弧菌常用培养基 D.真菌的标准培养基 E.钩端螺旋体常用培养基
A.菌毛 B.荚膜 C.细胞膜 D.多层肽聚糖 E.芽胞
A.透明质酸酶 B.IgA蛋白酶 C.链道酶 D.耐热核酸酶 E.卵磷脂酶
A.褐色 B.黑色 C.粉红色 D.绿色 E.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