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状上皮细胞 B.神经内皮细胞 C.复层柱状上皮细胞 D.平滑肌细胞 E.鳞状上皮细胞
A.粪便 B.血液 C.痰液 D.尿液 E.血清
A.病毒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B.需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或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 C.病毒进入活细胞后,进行类似细菌的二分裂增殖 D.病毒只含有RNA或DNA一种核酸 E.必需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A.脂蛋白 B.外膜蛋白 C.核蛋白 D.角质蛋白 E.纤维蛋白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朊病毒 C.新型隐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血管内皮系统 B.单核细胞吞噬系统 C.巨噬细胞系统 D.淋巴系统 E.神经系统
A.敏感 B.轻度敏感 C.中介 D.耐药 E.中度敏感
A.败血症 B.胸膜炎 C.心肌炎 D.肺炎 E.脑膜炎
A.清除机体中衰老、死亡细胞 B.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 C.抗感染作用 D.消除机体突变细胞 E.抑制肿瘤细胞
A.CD2+T细胞 B.CD3+T细胞 C.CD4+T细胞 D.CD8+T细胞 E.CD28+T细胞
A.毒性增强 B.毒素的毒性作用减弱 C.与抗毒素结合力增强 D.对细胞吞噬作用增强 E.致敏作用增强
A.糖蛋白 B.白蛋白 C.球蛋白 D.脂蛋白 E.纤维蛋白
A.1ml=109μl B.1L=103dm3 C.1g=103ng D.1mg=106μg E.1L=1dm3
A.兆安 B.安 C.千安 D.毫安 E.皮安
A.长度 B.发光强度 C.时间 D.力 E.物质的量
A.出生前 B.出生后数小时 C.出生后数天 D.出生后数周 E.出生后3个月以上
A.霍乱弧菌在高盐、高糖食品中存活时间短 B.在碱性条件下,霍乱弧菌比其他肠道菌更易存活 C.煮沸可使水中的霍乱弧菌立即死亡 D.霍乱弧菌对酸类也不敏感 E.霍乱弧菌可在河水及底泥中越冬
A.谷氨酰胺 B.胰酶和灰色链丝菌酶 C.EDTA D.灰色链丝菌酶 E.胰酶和EDTA混合液
A.需氧培养 B.厌氧培养 C.微氧培养 D.无氧培养 E.微需氧培养
A.鼠伤寒沙门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肉毒杆菌 E.蜡样芽孢杆菌
A.分解尿素,产生硫化氢 B.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C.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D.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E.触酶试验阴性
A.质粒 B.染色体 C.染色体和质粒 D.col因子 E.F因子
A.志贺菌 B.伤寒沙门菌 C.鼠疫耶尔森菌 D.链球菌 E.葡萄球菌
A.S-R变异后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 B.S-R变异后菌株毒力明显降低 C.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易发生S-R变异 D.发生S-R变异是因为菌体脂多糖外层特异性多糖侧链消失所致 E.S-R变异后菌株毒力明显增强
A.脂蛋白 B.糖蛋白 C.白蛋白 D.核蛋白 E.铁蛋白
A.脂蛋白 B.白蛋白 C.脂多糖 D.Ig E.卵白蛋白
A.SIgA B.slgG C.slgM D.slgE E.sIgD
A.8种成分10种蛋白 B.9种成分9种蛋白 C.7种成分11种蛋白 D.9种成分12种蛋白 E.9种成分11种蛋白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痢疾志贺菌 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E.肠炎沙门菌
A.沙眼衣原体 B.生殖支原体 C.溶脲脲原体 D.人乳头瘤病毒 E.淋病奈瑟菌
A.维生素E B.维生素B C.维生素K和维生素A D.维生素K和B族维生 E.维生素A和维生素B
A.布鲁菌 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C.淋病奈瑟菌 D.炭疽芽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甘氨酸 B.色氨酸 C.赖氨酸 D.苯丙氨酸 E.鸟氨酸
A.支原体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E.放线菌
A.猪和羊 B.狗和猪 C.鼠和猪 D.鼠和兔 E.狗和鼠
A.肾炎 B.脑膜炎 C.肝炎 D.肝性脑病 E.肺脓肿
A.白色 B.褐色 C.黄色 D.绿色 E.灰色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具有鞭毛 C.有脂多糖结构 D.运动活跃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37℃ B.36℃ C.35℃ D.28℃ E.20℃
A.小孢子菌 B.卡式肺孢菌 C.白色念珠菌 D.新型隐球菌 E.曲霉菌
A.耐青霉素葡萄球菌 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C.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D.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E.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A.肺炎衣原体 B.铜绿假单胞菌 C.肺炎链球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肺炎支原体
A.白色念珠菌 B.曲霉菌 C.卡氏着色真菌 D.小孢子菌 E.新生隐球菌
A.HRP B.SPA C.AP D.BCG E.MRSA
A.α溶血 B.β溶血 C.γ溶血 D.θ溶血 E.δ溶血
A.放线菌 B.支原体 C.衣原体 D.立克次体 E.螺旋体
A.猪嗜血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嗜沫嗜血杆菌 D.副流感嗜血杆菌 E.杜克嗜血杆菌
A.布鲁病 B.黑死病 C.黑色瘟疫 D.炭疽病 E.黑肺病
A.利福平 B.异烟肼 C.利福定 D.乙胺丁醇 E.对氨基水杨酸
A.春季多见 B.治疗首选青霉素 C.血清中的抗体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D.老年人发病率高 E.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
A.标本中含有唾液 B.肺部感染 C.呼吸道有炎症 D.呼吸道慢性炎症 E.支气管炎症
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荷包蛋"样菌落 B.需高渗培养 C.对青霉素敏感 D.生长需要胆固醇 E.易回复为原菌
A.无感染性 B.存在于细胞外 C.代谢不活跃 D.无繁殖能力 E.又称原体
A.无细胞膜 B.无细胞壁 C.无细胞核 D.无菌毛 E.无质粒
A.数值孔径 B.放大倍数 C.载玻片厚度 D.盖玻片厚度 E.分辨率
A.吸附层析 B.分配层析 C.离子交换层析 D.凝胶过滤层析 E.亲和层析
A.405nm B.200nm C.260nm D.280nm E.340nm
A.70%~80% B.60%~70% C.75%~90% D.50%~60% E.55%~80%
A.LD90和ID90 B.LD50和ID25 C.LD50和ID90 D.LD25和ID50 E.LD50和ID50
A.腐生菌,寄生菌 B.腐生菌,益生菌 C.自养菌,异养菌 D.需氧菌,厌氧菌 E.自生菌,寄生菌
A.24~48h B.14~16h C.24~72h D.18~24h E.16~18h
A.核酸、蛋白质和类脂质 B.核酸和蛋白质 C.类脂质、脂多糖和蛋白质 D.脂质、多糖和蛋白质 E.类脂质、核酸和蛋白质
A.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 B.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C.特异免疫,机械免疫 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 E.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A.氨基化 B.乙酸化 C.盐酸化 D.磷酸化 E.羧基化
A.检出致病菌 B.流行病学资料 C.临床表现 D.免疫学检查结果 E.典型症状
A.带菌期 B.感染期 C.急性期 D.潜伏期 E.恢复期
A.破伤风 B.犬瘟热 C.神经炎 D.犬结核病 E.恐水病
A.鸡、鸭、鹅等家禽 B.猪、牛、羊等家畜 C.淡水鱼、虾类 D.野生动物 E.病人和带菌者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猩红热 C.伤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过敏性荨麻疹
A.TATA盒 B.GC盒 C.GCC序列 D.CAAT盒 E.冈崎片段
A.发生交换 B.发生转座 C.保持不变 D.发生移位 E.发生转换
A.化学物经与机体接触的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B.化学毒物随血流分布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毒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D.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排泄 E.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A.每个T细胞的TCR均由α/β邮和γ/δ肽链组成 B.能识别蛋白Ag一个小肽段,不是整个分子 C.和CD2分子相结合 D.是细胞表面IgG E.是细胞表面IgM
A.以局部SlgA免疫为主 B.体液免疫为主 C.细胞免疫为主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Ⅱ型变态反应
A.致敏T细胞释放出细胞因子 B.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C.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 D.IgE与肥大细胞Fc受体结合 E.不属于免疫反应
A.C5a B.C2b C.C4b D.C1s E.C5b
A.Fab段 B.VH C.CH D.CL E.VL
A.应用糖皮质激素 B.应用环磷酰胺 C.应用硫唑嘌呤 D.诱导免疫耐受性 E.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HLA配型 B.ABO血型配型 C.淋巴细胞交叉毒性试验 D.HLA分子生物学定型试验 E.PHA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A.急性排斥反应 B.慢性排斥反应 C.超急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亚急性排斥反应
A.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A.寄居于人体的角质层和毛干,可引起"砂毛" B.寄生于体表可引起疣状物生长 C.寄居于人体口腔入咽部,可引起鹅口疮 D.寄居于人的粪便,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炎 E.寄生于皮肤和毛发,引起头癣
A.发热、咳嗽,2~3d热退、咳嗽减轻 B.阵咳、持续时间较久,不伴有"鸡鸣"样吼声 C.低热、阵咳,且日轻夜重,伴有"鸡鸣"样吼声 D.低热、轻咳、消瘦、淋巴结肿大 E.骤发性阵咳,不发热,有异物吸入史
A.以DNA为模板合成DNA B.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 C.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D.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E.某一基因型细胞吸收另一基因型细胞DNA
A.tRNA B.rRNA C.mRNA D.snRNA E.hn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