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白血病发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B.欧美国家白血病发病率较我国为高 C.我国多种白血病中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多见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成人与儿童接近 E.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而欧美国家则相反
A.巨核细胞强阳性 B.戈谢细胞强阳性 C.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强阳性 D.巨幼细胞性贫血幼红细胞强阳性 E.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阳性
A.HLA-DR B.Thy1 C.CD34 D.CD4 E.CD56
A.原始粒细胞 B.原始巨核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原始浆细胞
A.α-NA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 B.α-NB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 C.AS-D-NAE及NaF抑制试验 D.NAP积分值测定 E.AS-DNCE
A.正常 B.恶性变 C.重度低下 D.旺盛 E.低下
A.核残余物 B.色素沉着 C.胞质发育异常 D.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E.血红蛋白聚集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冷凝集素综合征 D.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E.PNH
A.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 B.G-6-PD荧光斑点试验 C.高铁Hb还原试验 D.硝基四氮唑蓝试验 E.G-6-PD活性检测
A.留备用,需要复检时再做 B.观察两次的结果是否一致 C.观察恢复期抗体效价是否随着病情好转下降 D.观察恢复期抗体效价是否比初发期增高 E.以上都有可能
A.定性检测做阴性阳性对照就可以了,不用做室内质控 B.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就不必再做室内质控了 C.免疫学测定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 D.室间质评成绩合格就不用再做室内质控了 E.室间质评的样本要有专人采用特殊试剂来做
A.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 B.外周血原粒与早幼粒细胞之和≥30% C.骨髓中原粒与早幼粒细胞之和≥15% D.骨髓中原粒与早幼粒细胞之和≥50% E.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A.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贫血加重 B.外周血幼稚细胞较以前增多 C.Ph染色体阳性 D.脾脏迅速增大 E.骨髓中原始细胞≥20%
A.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B.易见蓝细胞 C.可见到胞浆内Auer小体 D.PAS反应阳性 E.POX反应阴性
A.M4a B.M4b C.M4c D.M5a E.M5b
A.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B.白细胞分类中以中幼、晚幼粒细胞为主 C.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D.白细胞分类可有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E.血小板增多
A.APTT、PT、TT B.血小板计数、PT和凝血因子工定量测定 C.TT、3P试验和血清FDP测定 D.优球蛋白溶解时间、3P试验和TT E.血小板计数、BT和凝血时间(试管法)
A.凝血因子Ⅰ B.凝血因子Ⅴ C.凝血因子Ⅶ D.凝血因子Ⅷ E.凝血因子Ⅻ
A.因子Ⅺ B.因子Ⅸ C.因子Ⅷ D.因子Ⅻ E.因子Ⅹ
A.外源凝血途径 B.内源凝血途径 C.外源凝血系统 D.内源凝血系统 E.共同凝血途径
A.FPB B.FPA C.X、Y、D、E、β1~42 D.β15~42 E.D-二聚体
A.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 B.起病较慢 C.患者的生存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D.典型病例常见于肥胖的中年人 E.自身抗体阴性
A.高血糖和尿糖 B.高脂血症、酮症酸中毒 C.体重下降和生长迟缓 D.肢端肥大症 E.微血管神经病变
A.标本放置于冰箱中(4℃),血糖测定结果偏高 B.某些肾脏病人尿中可以检出葡萄糖 C.糖尿病病情轻重与血糖升高程度密切相关 D.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质和脂代谢均会出现紊乱 E.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
A.LDL升高 B.LDL及VLDL升高 C.CM及VLDL升高 D.CM升高 E.VLDL升高
A.2.5 B.3.5 C.4.5 D.5.5 E.6.5
A.严重腹泻 B.严重呕吐 C.多发性骨髓瘤 D.烧伤 E.高热失水
A.是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B.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C.具有相当的酸碱缓冲能力 D.具有氧化酶活性 E.是血浆中很重要的载体
A.肝硬化 B.病毒性肝炎 C.肌萎缩 D.原发性肝癌 E.巨细胞性贫血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尿素清除率 D.尿酸清除率 E.菊粉清除率
A.白蛋白 B.凝血酶原 C.前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免疫球蛋白
A.120~150ml/min B.50~80ml/min C.10~30ml/min D.80~120ml/min E.30~50ml/min
A.ALT B.ALP C.GGT D.ALP E.LD
A.CK B.LD C.AST D.Mb E.LD1
A.血浆中钙离子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B.血浆中钙离子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C.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D.维持酸碱平衡 E.血浆中钙离子参与凝血过程
A.骨,肾小管和小肠 B.骨,肾上腺和小肠 C.骨,肝和小肠 D.肝,肾上腺和小肠 E.肝,肾上腺和骨
A.25~35 B.30~35 C.35~40 D.40~50 E.45~50
A.氟 B.硒 C.锌 D.钙 E.碘
A.4~8h开始升高 B.24h达高峰 C.一般持续8~14d D.多与血清淀粉酶变化平行 E.其升高的时间比血清淀粉酶晚、持续时间短、升高幅度低
A.TT3 B.TT4 C.FT3 D.FT4 E.TSH测定
A.试验时需先注射孕激素,数天后再服用雌激素 B.人工造成近似月经周期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C.协助诊断育龄期女性闭经的原因 D.有月经提示闭经是子宫以外的病变所致 E.无月经表明闭经原因是子宫内膜病变
A.准确性 B.精密度 C.灵敏度 D.线性范围 E.抗干扰
A.自动清洗加样针和试剂探针 B.自动扫描比色皿剔除不合格者 C.比色皿自动冲洗功能 D.应用惰性液胶膜技术减少探针内外管壁交叉污染的概率 E.自动将加完的标本移出
A.4.0~5.0 B.5.0~6.2 C.6.2~7.2 D.7.2~7.8 E.7.8~8.0
A.奶油状 B.脓性 C.血性 D.黄色水样 E.豆腐渣样
A.异常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巨大血小板 E.浆细胞
A.0.1×109/L B.0.2×109/L C.0.3×109/L D.0.4×109/L E.0.5×109/L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心肌梗死 C.动脉粥样硬化 D.肺结核 E.风湿热
A.化脓性脑膜炎 B.脊髓灰质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蛛网膜下腔阻塞 E.穿刺出血
A.肌红蛋白 B.对热不稳定酶 C.VitC D.氧化剂 E.菌尿
A.硝基铁氰化钠法 B.偶氮反应法 C.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D.酸碱指示剂法 E.醛反应法
A.使用新鲜尿液标本 B.标本放置过久,使尿液呈碱性 C.标本放置过久,使pH呈现假阴性结果 D.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E.试带在尿液中浸渍时间过长,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A.宫颈型外底层细胞 B.萎缩型外底层细胞 C.妊娠期中层细胞 D.产后型外底层细胞 E.非孕期中层细胞
A.增生 B.坏死 C.核异质 D.再生 E.化生
A.肺结核 B.肺吸虫病 C.肺脓肿 D.支气管扩张 E.脓胸
A.肾小球肾炎最常见 B.过敏性紫癜时不会出现 C.肾结石时可出现 D.肾肿瘤时可出现 E.尿道结石时可出现
A.甲醇能固定细胞,溶解染料,增强染色效果。 B.缓冲液的pH6.4~6.8较适中 C.染色时间受室温的影响 D.是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 E.新鲜配制的染料需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使用
A.IgM B.IgE C.A+B D.IgG E.IgA
A.复查ABO血型 B.查Rh血型 C.查HLA分型 D.查ABO亚型 E.查血小板血型
A.化学法隐血试验的原理基本相同 B.灵敏度高的方法,可出现假阳性 C.目前,联苯胺法已被淘汰 D.免疫法敏感性高,无假阳性 E.隐血试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检指标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不耐热、不稳定 C.毒性较强 D.被甲醛作用后,失去抗原性而仍保留毒性 E.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
A.产气荚膜梭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空肠弯曲菌 D.军团菌 E.结核菌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E.加压蒸汽灭菌法
A.自然主动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自然被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
A.痢疾志贺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阴沟肠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肺炎克雷伯菌
A.B群链球菌 B.C群链球菌 C.D群链球菌 D.A群链球菌 E.F群链球菌
A.庆大霉素 B.头孢他啶 C.红霉素 D.利福平 E.四环素
A.0.5%硫酸 B.1%硫酸 C.2%硫酸 D.4%硫酸 E.0.5%氢氧化钠
A.痢疾志贺菌 B.鲍氏志贺菌 C.以上均不是 D.福氏志贺菌 E.宋内志贺菌
A.新型隐球菌 B.烟曲霉菌 C.毛霉菌 D.肺孢子菌 E.白色念珠菌
A.葡萄糖发酵 B.麦芽糖发酵 C.果糖发酵 D.蔗糖发酵 E.甘露糖发酵
A.与致病菌毒力强弱有关 B.与致病菌进入机体的数量有关 C.毒力愈强,致病所需菌量愈多 D.病原菌要经过适当侵入门户,到达一定的器官和组织细胞才能致病 E.机体的防御能力也影响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A.蛔虫 B.鞭虫 C.蛲虫 D.钩虫 E.丝虫
A.日本血吸虫-可引起肝硬化 B.华支睾吸虫-可引起黄疸 C.鞭虫-可引起腹泻 D.丝虫-可引起贫血 E.细粒棘球绦虫-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A.贫血 B.异嗜症 C.皮炎 D.腹痛 E.便秘
A.终点透射比浊法 B.乳胶比浊法 C.速率散射比浊法 D.速率透射比浊法 E.火箭免疫电泳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沙门菌抗体 C.类风湿抗体 D.Rh(D)抗体 E.ABO血型抗体
A.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 B.所有免疫细胞均可分泌 C.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分子 D.只能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 E.作用具有复杂性
A.RF检测 B.ANA检测 C.抗乙酰胆碱受体检测 D.白细胞分类计数 E.抗dsDNA抗体检测
A.流式细胞分析法 B.FISH C.ELISA D.核酸电泳 E.金免疫组织化学
A.f-PSA/t-PSA B.血清PSA测定值和前列腺体积之比 C.t-PSA与f-PSA之差 D.f-PSA与前列腺体积之比 E.尿液PSA测定值和前列腺体积之比
A.当变应原进入致敏者皮肤,在20~30min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红斑 B.Ⅳ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容易提取及纯化 C.细胞免疫功能正常者95%皮试均反应为阳性 D.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呈强阳性 E.该试验方法为半定量方法
A.抗Sm抗体和抗dsDNA B.抗dsDNA抗体和ANA C.抗ssDNA抗体和ANA D.抗DNP抗体和ANA E.抗SS-A抗体和抗核组蛋白抗体
A.酶动力学法 B.一点终点法 C.两点终点法 D.免疫学法 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A.清蛋白 B.C反应蛋白 C.β2-微球蛋白 D.铜蓝蛋白 E.转铁蛋白
A.两支培养基均无变化为发酵型 B.仅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发酵型 C.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发酵型 D.两支培养基均产酸为氧化型 E.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氧化型
A.蛋白胨 B.色氨酸 C.胱氨酸 D.吲哚 E.靛基质
A.血小板计数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C.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D.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E.血清FDP测定
A.网织红细胞体积较大,计数时应兼顾血膜尾部与两侧 B.用瑞氏染液复染可使网织红细胞数值偏高 C.染色时间必须充分,一般以37℃15分钟为好 D.涂片要薄而均匀,不使红细胞重叠 E.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为宜
A.可能是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 B.可能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所致 C.可能是胞核残余物 D.可能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 E.可能是由于感染了寄生虫引起
A.正常曲线呈以中位数为中心,大体上左右对称的分布 B.主要用于贫血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C.如有红细胞大小不均时,顶点低而向左右扩展分布 D.缺铁性贫血时,通常呈双峰性分布 E.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多无大的变化
A.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C.胞内可见灰蓝色嗜碱性网状结构 D.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 E.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到此种细胞
A.<0.6 B.<0.5 C.>0.6 D.>0.5 E.>1
A.准确摸清肿块的位置、深浅 B.严格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C.只须避开大动脉,选好进针点 D.邻近无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 E.肿块或淋巴结无坏死或继发感染
A.中幼红细胞 B.浆细胞 C.中性中幼粒细胞 D.原始红细胞 E.原始单核细胞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A.纤维蛋白肽A测定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D.血小板抗体PAIgG检测 E.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