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观察者的个人偏见影响观察研究的外部效度 B.观察活动改变了目标行为的特征和频率,影响观察研究的外部效度 C.观察数据比较客观全面 D.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有把握做出心理因果关系的推断 E.观察法成本比较高
A.对成就关注并努力 B.强烈的竞争性和攻击性 C.时间紧迫感 D.高超的审美观 E.强烈的责任感
A.A型量表评定冠状动脉倾向的行为模式 B.S量表评定速度和性急因素 C.J量表评定对工作献身的因素 D.H量表评定刻苦和竞争因素 E.N量表评定情绪稳定因素
A.罗夏墨迹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荣格自由联想测验 D.罗森茨韦格图片挫折测验 E.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A.3张 B.5张 C.10张 D.24张 E.30张
大型公司招聘管理人员时,可能让应聘人员五人一组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测量其人格。这种测量方法属于()
A.投射测验法 B.自陈测验法 C.评定测验法 D.情境测验法 E.社会计量法
A.认知的敏捷性-迟钝性 B.认知的积极性-消极性 C.认知的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D.认知的逻辑性-形象性 E.认知的深刻性-肤浅性
A.总选择数/团体总人数 B.总选择数/总拒绝数 C.总拒绝数/团体总人数 D.总选择数/(总选择数+总拒绝数) E.总拒绝数/(总拒绝数+总选择数)
A.MMPI B.EPQ C.WMS D.16PF E.JAS
A.为大脑损伤病例提供定位诊断的症状学依据 B.提供药物和外科等治疗的判定标准 C.评定治疗效果 D.为制定高级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E.以上都是
A.常识 B.定向力 C.数字广度 D.积木设计 E.成对词联想学习
A.指向记忆 B.联想记忆 C.图像自由回忆 D.无意义图形再认 E.人像特点联想回忆
A.照着图片的图样在自己的纸上临摹 B.将图片排列成正确的顺序 C.在限制时间条件下画图 D.凭记忆画图 E.以上都不属于
A.方木设计测验 B.颜色形状分类测验 C.小棒测验 D.颜色分类测验 E.符号-数字测验
A.本顿视觉保持测验的一项内容任务 B.本顿(德)视觉运动格式塔测验的一项内容 C.斯普林-本顿失语症测验的一项内容 D.上述三项测验都有的一项内容 E.上述三项测验都没有的内容
A.8岁男生选用幼儿式 B.9岁女生选用儿童式 C.15岁男生选用儿童式 D.7岁女生选用幼儿式 E.14岁女生选用儿童式
A.智力测验 B.记忆测验 C.时间知觉测验 D.情绪测验 E.空间关系测验
A.运动量表 B.节律量表 C.视觉量表 D.接受量表 E.定性量表
A.WMS B.MMPI C.BVRT D.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NB. E.LNNB
A.注意力缺陷 B.记忆力缺陷 C.知觉动作协调缺陷 D.知觉能力缺陷 E.言语能力缺陷
A.阅读缺陷 B.算术缺陷 C.拼字缺陷 D.构图缺陷 E.书写缺陷
A.病原法 B.诊疗法 C.标准参照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注意力缺乏 B.唤起过度、活动过多 C.行为冲动 D.肌肉不自主运动 E.延迟满足困难
A.脑电图 B.智力测验 C.注意测验 D.行为检查量表 E.以上都是
A.理解力 B.抽象思维力 C.想象力 D.情绪控制力 E.注意力
A.主题统觉测验 B.校对测验 C.画人测验 D.丹佛测验 E.希-内测验
A.智力商数 B.教育商数 C.成就商数 D.社会商数 E.成熟商数
A.评估内容包括心理的各个方面,而与生理功能和社会适应无关 B.心理健康评估可能调阅个人档案 C.心理健康评估可能要求被评估人报告健康史、进行生物医学检查 D.观察、晤谈和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评估的重要手段 E.心理健康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所得印象的测验工具
A.数字评定量表 B.描述评定量表 C.标准评定量表 D.检选量表和强迫选择评定量表 E.他评量表
A.功效性 B.敏感性 C.简便性 D.可分析性 E.可信性
A.焦虑 B.敌对 C.恐怖 D.欣快 E.偏执
A.1945 B.1946 C.1947 D.1948 E.1949
A.人格健全 B.思想内容健康 C.情绪乐观稳定 D.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 E.智力正常
A.经常发生异常心理现象 B.异常心理持续的时间长 C.异常心理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本人的社会功能 D.异常心理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他人的生活 E.以上都是
A.胎儿期 B.婴幼儿期 C.学龄前 D.学龄期 E.青春期
A.1~2岁间才能进行语言训练 B.3岁以后应多鼓励小孩的独立行为 C.10岁以后,必须开始适当的性教育 D.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 E.青年期需要做到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A.体质不同 B.认知评价不同 C.敏感度不同 D.反应强度不同 E.文化程度不同
A.否认 B.幻想 C.转移 D.反向 E.潜抑
A.转移 B.合理化 C.否认 D.升华 E.幻想
A.夫妻分居 B.结婚 C.坐牢 D.子女离家 E.改行
A.歪曲 B.否认 C.升华 D.退行 E.投射
A.个体的人格特征 B.个人的既往经历 C.对应激源的认识 D.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当时个体的情绪状态
A.心理性应激源 B.社会性应激源 C.生物性应激源 D.正性事件 E.灾难性事件
A.反应 B.激励 C.适应 D.应对 E.应激
A.生理性支持和心理性支持 B.物质支持和心理性支持 C.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 D.工具性支持和心理性支持 E.物质支持和情感性支持
A.神经递质反应 B.内分泌反应 C.免疫反应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A.建议 B.鼓励 C.肯定 D.安抚 E.关怀
A.认知改变 B.情绪改变 C.行为改变 D.生理反应 E.以上都是
A.认知改变 B.情绪改变 C.行为改变 D.生理反应 E.以上都不对
A.高紧张状态 B.低紧张状态 C.适度紧张状态 D.无紧张状态 E.超紧张状态
A.恐惧 B.自伤 C.血压升高 D.智力下降 E.做噩梦
A.相同的反应 B.不同的反应 C.类同的反应 D.积极的反应 E.消极的反应
A.Cannon B.Wundt C.Selye D.Watson E.Skinner
A.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B.全面了解患者,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C.强调疾病的整体性 D.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E.以上全对
A.生物医学向心理医学的转变 B.生物医学向社会医学的转变 C.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 D.生物医学向预防医学的转变 E.社会医学模式向预防医学模式转变
A.单纯躯体疾病 B.神经症 C.流行疾病 D.心身疾病 E.人格障碍
A.社会文化背景 B.人际关系 C.个体心理特征、体验与行为 D.机体的生物学过程与方法 E.以上全是
A.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B.合理使用精神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C.重视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D.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理心理行为问题 E.以上全是
A.自杀 B.手术恐怖 C.厌食 D.腰椎间盘突出 E.头痛
A.与躯体疾病共患的精神障碍使医疗费用增加 B.我国的躯体疾病患者精神障碍共患率比国外低 C.所有科室均有适合进行精神科会诊的情况 D.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主要任务是处理临床各科中与心理行为相关的交界性问题 E.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现
A.“心身性障碍”指由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 B.“身心性障碍”指由心理性因素所致的躯体障碍 C.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为原因,生理因素为结果 D.系统思想、整体论指导下的现代心身医学十分重视心理和生理之间的互动 E.以上都不对
多名同专业的学者严格按某人报告的研究方法进行重复实验,都没有得出他报告的结果,提示他的研究缺乏()
A.精确度 B.信度 C.构想效度 D.内部效度 E.外部效度
A.用同样方法是否能够重复研究的结果 B.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C.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D.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构思 E.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员、背景条件和时间
A.合作型 B.消极型 C.评价担忧型 D.诚实型 E.以上都不是
某保健品厂调查发现,用过他们某产品的儿童身高一年内平均增高9cm,因此认为他们的产品具有增高效应,推荐消费者使用。他们的研究没有控制()
A.历史因素 B.成熟因素 C.统计回归效应 D.测验手段 E.选择因素
A.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充分必要条件 B.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 C.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E.外部效度是内部效度的必要条件
A.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 B.被试的选择 C.测验手段 D.实验程序的影响 E.研究情境与实验情境的相似性
A.临床取向 B.相关取向 C.实验取向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A.导向个体的深入研究 B.研究众多变量间的关系 C.建立因果关系 D.控制具体变量 E.存在自我报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A.促进对资料的主观解释 B.建立的关系不是因果性的 C.导致非系统性观察 D.研究结果不一定能推广 E.记录资料不能主观
A.在会谈开始时告诉对方会尽一切努力对会谈资料保密 B.向初次接受会谈的人说明会谈的方法和方式 C.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对方的谈话 D.尊重对方的意见 E.以上都是
A.会谈的语言要通俗、清楚、规范 B.会谈内容要考虑可能引起的防御反应 C.会谈问题由广泛一般到具体 D.重要的问题要先谈 E.对复杂课题,应多用复合性问题
A.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对疗效的评价 B.多种因素影响治疗者对疗效的评判 C.治疗者本人的治疗热情、权威性有治疗作用 D.因为自然缓解的存在,心理治疗是否有效是值得怀疑的 E.评估时间不同,心理治疗的疗效有所不同
A.精确及重复的评估 B.分析患者的进一步趋势 C.详细描述治疗计划并完成计划 D.必要时修改计划 E.以上都是
A.精神分裂症 B.情感障碍 C.儿童孤独症 D.惊恐障碍 E.痴呆综合征
A.恋爱婚姻 B.家庭内部问题 C.学校人际关系 D.难治性疾病 E.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A.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主观意识的控制 B.症状内容符合外界客观存在 C.症状出现多伴有情绪反应 D.症状给患者带来社会功能损害 E.很难通过转移注意使其消失
A.感知觉障碍 B.注意障碍 C.记忆障碍 D.智力障碍 E.情感低落
A.情感高涨 B.情感低落 C.焦虑 D.情感淡漠 E.恐惧
A.恐惧 B.情感低落 C.情感高涨 D.情感淡漠 E.情感倒错
A.易激惹性 B.情感不稳 C.情感淡漠 D.情感倒错 E.情感高涨
A.意志增强 B.紧张性木僵 C.躁狂性兴奋 D.意志缺乏 E.兴奋状态
A.意志缺乏 B.意志减退 C.意向倒错 D.矛盾意向 E.兴奋状态
A.躁狂性兴奋 B.紧张性兴奋 C.紧张性木僵 D.刻板动作 E.梦样状态
A.紧张性木僵 B.青春性兴奋 C.紧张性兴奋 D.器质性兴奋 E.躁狂性兴奋
A.嗜睡 B.昏睡 C.梦样状态 D.意识浑浊 E.昏迷
A.包括遗忘综合征、痴呆综合征等 B.病情多是可逆的 C.不伴有意识障碍 D.可伴有神经系统体征 E.多见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A.自知力 B.定向力 C.意识状态 D.智力 E.记忆评估
A.氯丙嗪200~600mg/d B.硫利达嗪250~600mg/d C.氯氮平100~600mg/d D.奥氮平20~30mg/d E.奋乃静8~60mg/d
A.急性肌张力障碍 B.静坐不能 C.意识障碍 D.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E.迟发型运动障碍
A.BZD B.TCA C.MAOI D.碳酸锂 E.米氮平
A.测验内法 B.经验法 C.测验间法 D.效标关联法 E.实验操作法
A.注意障碍 B.思维障碍 C.感知综合障碍 D.遗忘综合征 E.强迫状态
患者男,23岁。听到钟表在“滴答、滴答”响,同时听到声音在骂他“笨蛋、笨蛋”。这个患者存在的症状为()
A.功能性幻觉 B.反射性幻觉 C.入睡前幻觉 D.心因性幻觉 E.内脏性幻觉
患者男,28岁。问其姓名,回答:“鄙人姓张,弓长张,名字嘛加上两个×。今年28,生日6月18日,结婚刚满一年零八个月……”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E.躁狂症
A.幻觉 B.被害妄想 C.关系妄想 D.夸大妄想 E.影响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