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物性污染 B.物理性污染 C.化学性污染 D.人为污染
A.草原 B.气候 C.湖泊 D.森林
A.农业生态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C.环境保护制度 D.农业区划
A.经济建设 B.可持续发展 C.经济持续发展 D.国民经济发展
A.4 B.4.2 C.3 D.3.2
A.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B.地理因素与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与自然因素 D.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A.二者是同一个概念 B.二者毫不相干,分属于不同的范畴 C.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D.劳动力是参加劳动的人的数量
A.科技进步 B.产业化 C.市场信息服务 D.质量安全
A.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B.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 C.质量监督力度的增强 D.优良品种的应用
A.农业总产值结构指农、林、牧、副、渔五种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首分比 B.总产值结构是分析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指标 C.适用于农业生产各部门,具有较大的可比性 D.可以单用农业总产值结构来判断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
A.气候条件相同 B.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同 C.集体约经营水平相同 D.地域相邻
A.农业生产装备 B.生产方式机械化 C.生产方式自动化 D.劳动资料的性能要求
A.农产品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 B.地区性、结构性过剩 C.全面性、总量性过剩 D.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韩国
A.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B.农业生产条件 C.农业投入水平 D.农业生产力水平
A.自然资源贫乏 B.生产资料短缺 C.土地资源短缺 D.劳动力短缺
A.完全农业 B.观光农业 C.蓝色农业 D.白色农业
A.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农产品的价格 B.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C.农产品的价格 D.农业的生态效益
A.逐步撤退该市场 B.重新设计包装 C.渗透定价 D.大批量生产
A.可以履行 B.不得履行 C.协商履行 D.协议履行
A.地方性文件 B.执罚人员 C.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D.当地领导
A.国家与集体 B.国家与个人 C.集体与个人 D.国家、集体、个人三者
A.包括乡镇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合并计算,不应超过限额 B.各部门分别计算,可超过限额标准 C.只包括政府机关的,不包括乡镇事业单位 D.乡镇党委和政府部门可分别核算
A.2002年3月1日 B.2002年8月29日 C.2002年12月28日 D.2003年3月1日
A.转包 B.出租 C.转让 D.互换
A.2005、2006、2007 B.2006、2005、2007 C.2005、2005、2006 D.2006、2006、2007
A.2001 B.2003 C.2004 D.2006
A.稳定性 B.弹性 C.概括性 D.针对性
A.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B.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C.供销合作社 D.企业
A.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 B.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 C.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D.乡经营管理部门
A.0.2元 B.0.1元 C.0.5元 D.1元
A.固定资金的增减变动分析包括按原价计算的固定资产价值量增减和按净值计算的固定资产实物量增减 B.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C.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原值/年初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D.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A.决策分析 B.经济效益分析 C.预测分析 D.产品质量分析
A.社会化的大生产 B.生产与劳动两个时间的不一致性 C.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 D.联产承包的家庭经营
A.同一时期不同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的比 B.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的比 C.同一市场不同时期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比 D.同一市场同一时期工农业产品交换
A.数量的有限性 B.空间的固定性 C.不可再生性 D.价值的增值性
A.数量多、质量低、利用较充分 B.数量少、质量高、利用充分 C.数量多、质量差、利用不充分 D.数量多、质量高、利用不充分
A.适时性 B.系统性 C.动态性 D.灵活性
A.最大规模投入产出和高度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 B.以农民自己的个体劳动为基础进行生产 C.包括农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全过程 D.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
A.包括农产品所有权的转移 B.包括农产品实体的运动 C.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D.我国农产品流通应实行单一渠道
A.河水、江水和海水 B.海水 C.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D.所有可饮用水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借方科目金额=贷方科目金额 C.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D.借方余额合计=贷方余额合计
A.山西 B.宁夏 C.甘肃 D.湖北
A.农业区划方法分定性与定量两种 B.定量的分析方法又包括总体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C.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和方案择优法 D.农业区划的技术主要有命名法与叠置法
A.统一交货定价 B.运费免收定价 C.产地交货定价 D.目的交货定价
A.电视广告 B.广播宣传 C.人员推销 D.商品陈列
A.介绍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A.组织 B.指挥 C.控制 D.计划
A.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B.产品多样化战略 C.明确人才使用与选拔的原则 D.确定合理的人才结构
A.利润最大化 B.销售增长率最大化 C.市场份额 D.稳定价格
A.产品质量 B.产品价格 C.售后服务 D.功能
A.形式效用 B.时间效用 C.地点效用 D.占有效用
A.因地制宜地安排生产 B.充分利用资源均衡使用劳动力、生产资料 C.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 D.促进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
A.经济性 B.战术性 C.灵活性 D.强制性
A.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B.农产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C.食物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D.食物质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
A.生产安全 B.农产品质量安全 C.农业环境安全 D.农业技术推广
A.60% B.40% C.30% D.10%
A.直接性 B.累积性 C.隐蔽性 D.复杂性
A.追求质量改善 B.追求高效益 C.追求高速度 D.追求数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