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聚合剂 B.消毒剂 C.促凝剂 D.腐蚀剂 E.诱变剂
A.发酵乳糖 B.发酵葡萄糖 C.硫化氢阴性 D.KCN阴性 E.尿素酶阳性
A.总余氯 B.粪大肠菌群 C.沙门菌 D.志贺菌 E.结核分枝杆菌
A.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B.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C.等电聚焦电泳 D.脉冲场凝胶电泳 E.琼脂糖凝胶电泳
A.加快凝胶的凝结速度 B.使凝胶孔径变小 C.加快电泳时间 D.使凝胶凝结的更均匀 E.减少凝胶的用量
A.盐析法分离 B.超声波细胞破碎法 C.酚-氯仿抽提 D.PCR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A.赖氨酸试验 B.鸟氨酸试验 C.甘露醇发酵试验 D.靛基质试验 E.甲基红试验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百日咳鲍特菌 D.军团菌 E.脑膜炎奈瑟菌
A.长链,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B.短链,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C.短链,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D.短链,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E.长链,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某水样稀释度为10-1、10-2、10-3的平均菌落数为2760、295、46,则该水样的细菌总数报告为()
A.27600CFU/ml B.37750CFU/ml C.29500CFU/ml D.38000CFU/ml E.46000CFU/ml
A.10支 B.9支 C.8支 D.7支 E.5支
A.干烤灭菌 B.75%乙醇浸泡灭菌 C.75%乙醇棉擦拭灭菌 D.点燃乙醇棉球火焰灭菌 E.高压蒸汽灭菌
A.猪霍乱沙门菌 B.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仙台沙门菌 D.肠炎沙门菌 E.都柏林沙门菌
A.甲叉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 B.甲叉丙烯酰胺和四甲基乙二胺 C.丙烯酰胺和甲叉丙烯酰胺 D.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 E.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铵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猪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无乳链球菌
A.PV平板 B.碱性蛋白胨水 C.SS琼脂 D.EC肉汤 E.GC增菌液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具有毒素作用 C.具有黏附作用 D.能破坏吞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A.火箭免疫电泳 B.脉冲场凝胶电泳 C.等电聚焦电泳 D.PAGE E.免疫固定电泳
A.可分离蛋白和核酸 B.分离的条带上边是小分子、下边是大分子 C.在PAGE制备中起催化聚合作用的过硫酸铵 D.在电泳中,丙烯酰胺浓度越大、线性分离范围越小 E.电泳中缓冲液的重要成分为甘氨酸
A.1×TAE或0.5×TBE B.TPE溶液 C.0.5×TAE或0.5×TBE D.巴比妥缓冲液 E.磷酸盐缓冲液
A.OCFU/ml B.<1CFU/ml C.<10CFU/ml D.<10CFU/mg E.<3CFU/ml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 D.蜡样芽孢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采样在污水最终排放口处 B.采集水样用冲洗干净的玻璃容器 C.容器内应预先加入硫代硫酸钠 D.采样后应立即检验 E.水样避免强光、温热及振荡等因素影响
A.5g(ml) B.35g(ml) C.250g(ml) D.25g(ml) E.30g(ml)
A.菌落数在10~50的平板 B.菌落数在10~300的平板 C.菌落数在30~100的平板 D.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 E.菌落数在50~300的平板
A.2g/L B.5g/L C.10g/L D.20g/L E.100g/L
A.10个 B.6个 C.3个 D.8个 E.5个
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B.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C.含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TSB-YE.肉汤 D.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 E.磷酸盐缓冲液
A.需使用校正液 B.需使用LMO2试剂条 C.需使用MLE卡 D.需设阳性对照 E.需设阴性对照
A.伊斯李斯特菌 B.英诺克李斯特菌 C.西尔斯李斯特菌 D.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斯氏李斯特菌 E.威尔斯李斯特菌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B.弗氏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C.中间型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D.鼠疫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E.假结核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A.硫化氢阴性 B.靛基质阳性 C.氧化酶阴性 D.棉子糖发酵阴性 E.纤维二糖发酵阴性
A.黄色 B.紫色 C.黄绿色 D.绿色 E.粉红色
A.青霉素0.3μg/L B.3mg/L C.30μg/L D.3μg/L E.0.3mg
A.革兰阳性 B.不抗酸 C.有芽胞 D.无动力 E.菌体形态多样
A.D-蔗糖(+) B.D-山梨醇(-) C.D-蜜二糖(+) D.苦杏二苷(-) E.L-鼠李糖(+)
A.黄色 B.蓝色 C.褐色 D.蓝绿色 E.紫红色
A.玻璃 B.聚丙烯塑料 C.陶瓷 D.不锈钢 E.A+B
A.容器及瓶塞、瓶盖应能经受灭菌的温度 B.容器在灭菌的时候不会释放或产生影响微生物生命的化学物质 C.容器应密封不泄漏 D.容器经洗涤、灭菌后即可使用 E.在灭菌前向容器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以还原余氯
A.室温 B.8℃ C.4℃ D.37℃ E.24℃
A.除去余硫 B.除去余钠 C.除去余氯 D.调节pH E.除去余钙
A.辐射灭菌法 B.热力灭菌法 C.滤过灭菌法 D.化学灭菌法 E.超声波灭菌法
A.聚丙烯塑料瓶能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法灭菌 B.玻璃瓶能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法灭菌 C.压力蒸汽灭菌115℃15分钟,即可杀死芽胞 D.干热灭菌法杀死芽胞需121℃,维持2小时 E.压力蒸汽灭菌后的容器无需烤干即可使用
A.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采集供微生物检测样品的水样 B.采集前用水样清洗已灭菌的容器 C.采集自来水时应开启水龙头,适当放水数分钟后再取样 D.采样时应直接采集 E.出厂水的采样点应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之前处
A.2小时 B.12小时 C.4小时 D.8小时 E.24小时
A.集中式供水单位水处理工艺过程完成的水 B.出厂水经输水管网输送至终端(用户水龙头)处的水 C.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源水 D.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水 E.用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
A.菌落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大肠埃希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贾第鞭毛虫
A.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B.多管发酵法、平皿计数法 C.酶底物法、平皿计数法 D.滤膜法、酶底物法、免疫磁荧光抗体法 E.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免疫磁荧光抗体法
A.微升 B.毫升 C.升 D.立方米 E.100ml
A.30~300个 B.10~25个 C.350~400个 D.400~450个 E.60~500个
A.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含量为2%~3% B.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含量为0.2%~0.5% C.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D.观察细菌的动力用半固体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为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A.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 B.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10个 C.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D.每5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E.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B.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C.不发生食物中毒 D.不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不发生水型地方病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数 C.链球菌 D.痢疾杆菌 E.肉毒杆菌
A.菌落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以整数报告 B.菌落数大于100CFU时,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 C.菌落数如无法计算时,应注明所测标本的稀释倍数 D.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E.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无法计数
某次生活饮用水的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如下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现行标准(GB/T5750.12-2006)的规定,菌落总数和报告方式分别是()
A.菌落总数为28550CFU/ml,报告方式为2.8×104CFU/ml B.菌落总数为37750CFU/ml,报告方式为37750CFU/ml C.菌落总数为37750CFU/ml,报告方式为3.8×104CFU/ml D.菌落总数为46000CFU/ml,报告方式为4.6×104CFU/ml E.菌落总数为36800CFU/ml,报告方式为3.7×104CFU/ml
A.总大肠菌群菌落数 B.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 C.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D.总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 E.总大肠菌群指数
A.营养肉汤培养液 B.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C.二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D.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二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E.EC肉汤培养液
A.28℃ B.37℃ C.44.5℃ D.55℃ E.65℃
A.2.5g或2.5ml B.5g或5ml C.10g或10ml D.20g或20ml E.25g或25ml
A.培养后菌落呈蓝色,而化妆品的颗粒颜色不变化 B.培养后菌落呈红色,而化妆品的颗粒颜色不变化 C.培养后菌落颜色不变化,而化妆品的颗粒呈蓝色 D.培养后菌落颜色不变化,而化妆品的颗粒呈红色 E.培养后菌落呈紫色,而化妆品的颗粒颜色不变化
A.室温 B.23~25℃ C.35~37℃ D.40~44℃ E.50~55℃
A.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的吐温-80→灭菌生理盐水 B.灭菌的吐温-80→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生理盐水 C.灭菌生理盐水→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的吐温-80 D.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生理盐水→灭菌的吐温-80 E.灭菌生理盐水→灭菌的吐温-80→灭菌液状石蜡
A.营养琼脂 B.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 C.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 D.虎红培养基 E.BairdParker平板
A.18小时±2小时 B.24小时±2小时 C.36小时±2小时 D.48小时±2小时 E.72小时±2小时
A.DMEM B.SDS C.DTT D.TTC E.卵磷脂
A.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包装单位 B.检验时,分别从2个包装单位以上的样品中共取10g或10ml C.包装量小于20g的样品,采样量可以适当增加,其总量应>16g D.接到样品后,如不能及时检验,样品应冷藏或冷冻保存 E.若只有1个样品而同时需作多种分析,应先作微生物检验
A.不得检出 B.10CFU C.100CFU D.500CFU E.1000CFU
A.营养肉汤培养基 B.乳糖胆盐培养基 C.SCDLP液体培养基 D.GN增菌液 E.EC肉汤培养基
A.氧化酶试验 B.绿脓菌素试验 C.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明胶液化试验
A.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杆菌 B.系革兰阳性杆菌 C.不能产生芽胞 D.能发酵乳糖 E.能产酸能产气
A.革兰染色为红色 B.没有荚膜 C.能产生芽胞 D.不能分解乳糖和甘露糖 E.血浆凝固酶阴性
A.不得检出 B.3CFU C.5CFU D.10CFU E.20CFU
A.28℃,24小时±2小时 B.28℃,48小时±2小时 C.28℃,72小时±2小时 D.37℃,24小时±2小时 E.37℃,24小时±2小时
A.操作简单 B.携带方便 C.对空气中细菌捕获率达85% D.便于消毒 E.性能稳定
A.33ml B.333ml C.33.3ml D.3ml E.3.33ml
A.<90MPN/100g B.<33MPN/100g C.<60MPN/100g D.<3MPN/100g E.<30MPN/100g
A.红外光 B.可见光 C.灯光 D.暗室、紫外光 E.荧光
A.观察球蛋白条带 B.观察糖蛋白条带 C.RNA测序 D.DNA测序 E.紫外光下看DNA条带
A.溶血性链球菌增菌培养 B.空肠弯曲菌增菌培养 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增菌培养 D.志贺菌增菌培养 E.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培养
A.每批不得少于3件,每件不得少于3支 B.每批不得少于5件,每件不得少于2支 C.原装4杯为1件,散装250g D.每件样品取125g E.每件样品取150g
A.大米 B.水 C.空气 D.血液 E.土壤
A.牛肉膏蛋白胨 B.煌绿、胆盐、硫代硫酸钠、枸橼酸盐 C.乳糖 D.胆盐 E.中性红
A.不得检出 B.≤10MNP C.≤50MNP D.≤100MNP E.≤500MNP
A.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真菌和酵母、致病菌 B.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C.大肠菌群、致病菌 D.细菌总数、致病菌 E.真菌和酵母、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