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足值货币 B.一般等价物 C.纸币 D.辅币
A.准货币 B.电子货币 C.信用货币 D.管理货币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央银行 D.财政部
A.1989年6月份 B.1991年6月份 C.1994年6月份 D.1995年6月份
A.市场经济 B.自然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性质
A.巴本 B.马克思 C.弗里德曼 D.恩格斯
A.1980年1月 B.1980年7月 C.1981年1月 D.1981年7月
A.信用卡 B.公债 C.国库券 D.股票
A.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 B.采购支出 C.财政信贷支出 D.行政管理费支出
A.费雪 B.凯恩斯 C.斯塔福德 D.亚当·斯密
A.中央财政部门 B.货币管理部门 C.中央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A.货币供求失衡 B.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求量 C.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D.货币供应量和客观需求量相等
A.都灵银行 B.威尼斯银行 C.曼彻斯特银行 D.英格兰银行
A.北平 B.天津 C.西柏坡 D.石家庄
A.中国农业银行 B.城市合作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A.中国招商银行 B.农村信用合作社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A.北京市 B.河北省石家庄市 C.河南省漯河市 D.河南省洛阳市
A.1999年4月20日 B.1999年10月15日 C.1999年10月18日 D.1999年10月19日
A.国家资本 B.实收资本 C.法人资本 D.核心资本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定活两便存款 D.外币存款
A.20个中心城市 B.30个中心城市 C.50个中心城市 D.所有城市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以上均不正确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A.手续比较简单 B.风险相对较大 C.利率比其他种类贷款高 D.国家机关作为保证人
A.《经济法》 B.《商业银行法》 C.《企业法》 D.《担保法》
A.年满16周岁的高中生 B.年满19周岁的大学生 C.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 D.年满18周岁的高中生
A.借款人 B.银行 C.贷款人 D.财政部门
A.1997年11月1日 B.1998年11月1日 C.1999年11月1日 D.2000年11月1日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定期储蓄存款 D.活期储蓄存款
A.15天 B.1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A.会计分期 B.会计核算 C.会计主体 D.会计假设
A.6 B.18 C.36 D.72
A.记载明细账 B.账务核对 C.清晰性原则 D.会计凭证
A.发报行处理 B.收报行处理 C.同城票据清算 D.联行往来
A.资金供给者 B.资金需求者 C.中介者 D.金融商品
A.债券 B.股票 C.证券 D.货币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前苏联
A.现场监管 B.自我约束 C.自我控制 D.非现场监管
A.贴水 B.平价 C.升水 D.远期差价
A.贵金属货币 B.足值货币 C.符号货币 D.信用货币
A.名义价值、实际价值 B.重量、质地 C.价值、价格 D.重量、价值
A.买卖 B.借贷 C.债权债务 D.抵押
A.都流转于银行体系之中 B.现金流转于银行体系之中,存款流转于其外 C.现金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外,存款流转于其中 D.都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外
A.现金货币 B.短期信用工具 C.活期存款以外的其他存款 D.活期存款货币
A.国务院 B.金融工委 C.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 D.中国人民银行
A.内在价值 B.使用价值 C.观赏价值 D.劳动价值
A.名义价值 B.实际价值 C.平均价值 D.信用量
A.信用、流通 B.抵押、信用 C.信用、信用 D.债权、投放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A.按季结息 B.复利计算 C.积数计算法 D.年息计算法
A.法定准备金 B.超额准备金 C.支付准备金 D.特别存款
A.4% B.50% C.8% D.70%
A.支票 B.银行本票 C.商业汇票 D.银行汇票
A.4.76% B.0.5 C.5% D.2.5%
A.人民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A.短期贷款 B.其他营业支出 C.逾期贷款 D.贷款呆账准备
A.85% B.75% C.50% D.80%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B.银行与证券机构 C.银行与保险机构 D.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