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抽象为点的建筑物坐标 B、湖泊面积 C、河流走向 D、城市人口
A、木构架体系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形式 B、木构架体系中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称为大木作 C、斗拱由矩形的斗和升、方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D、清代用“斗口”作为建筑的模数
A、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 B、正面两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 C、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 D、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A、古埃及建筑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B、古希腊建筑风格特征为庄严、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 C、巴洛克建筑应用纤巧的装饰,具有妖媚柔糜的贵族气息 D、古典主义建筑立面造型强调轴线对称和比例关系
A、工艺美术运动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 B、新艺术运动热衷于模仿自然界草木形态的曲线 C、维也纳分离派主张结合传统和地域文化 D、德意志制造联盟主张建筑和工业相结合
A、医院属于连续疏散人流 B、旅馆属于集中疏散人流 C、剧院属于集中疏散人流 D、教学楼兼有集中和连续疏散人流
A、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B、旋转门一侧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强力弹簧门 C、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米 D、轮椅通行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20米
A、主要运输道路的宽度为7米左右 B、功能单元之间辅助道路的宽度为3~4.5米 C、行驶拖车的道路转弯半径为9米 D、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
A、旅馆应方便与车站、码头、航空港等交通设施的联系 B、旅馆的基地应至少一面邻接城市道路 C、旅馆可以选址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D、旅馆应尽量考虑使用原有的市政设施
A、屋顶—板—梁—柱—基础—地基 B、地基—基础—柱—梁—板 C、地基—基础—外纵墙—梁—板 D、板—梁——外纵墙——基础——地基
A、单层钢架 B、拱式结构 C、旋转曲面 D、框架结构
A、是关于艺术构成要素普遍组合规律的抽象概括 B、研究内容包括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 C、研究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D、在现代建筑运动中受到大师们的质疑
A、矿棉 B、加气混凝土 C、抹面砂浆 D、硅酸盐砌块
A、项目建设必要性 B、项目资金筹措 C、项目建设预算 D、项目施工进程安排
A、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B、应考虑城市道路建设的近、远期结合 C、应满足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的需要 D、应尽量满足临时性建设的需要
A、2.0 B、2.6 C、3.0 D、3.75
A、95 B、105 C、115 D、125
A、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的宽度一般选用3.5米 B、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 C、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3条 D、行驶公共交通车辆的次干路必须是两块板以上的道路
A、1200 B、1400 C、1600 D、1800
A、要符合规划城市道路性质及其红线宽度的要求 B、要满足城市道路绿化布置的要求 C、在城市中心区,应基本满足路边临时停车的要求 D、应满足各种工程管线敷设的要求
A、适用于交通组织复杂的异性交叉口 B、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次要路口 C、适用于城市边缘地区的交叉口 D、可以配合信号灯使用
A、500 B、1000 C、1500 D、2000
A、主干路与主干路 B、主干路与支路 C、次干路与次干路 D、支路与支路
A、与其他地面交通方式完全隔离 B、在线路区间与其他交通方式隔离,在交叉口混行 C、在交叉口与其他交通方式隔离,在线路区间混行 D、与其他地面交通方式完全混行
A、16~20 B、21~25 C、26~30 D、31~35
A、非传统水资源包括污水、雨水,但不包括海水 B、城市供水设施规模应按照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C、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供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D、城市水资源总量越大,相应的供水保证率越高
A、重要地区雨水管道设计宜采用3~5年一遇重现期标准 B、道路路面的径流系数高于绿地的径流系数 C、为减少投资,应将地势较高区域和地势低洼区域划在同一雨水分区 D、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截流式合流制与分流制各有利弊
A、变电站选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B、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是总体规划阶段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 C、城市供电系统包括城市电源和配电网两部分 D、城市道路可以布置在220千伏供电架空走廊下
A、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应尽量靠近居民区 B、小城镇应采用高压一级管网系统 C、城市气源应尽可能选择单一气源 D、燃气调压站应尽可能布置在负荷中心
A、城市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三类 B、固体废物处理应考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C、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设区应大于1公里 D、常用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有万元产值法
A、总体规划阶段应考虑邮政支局所的分布位置和规模 B、架空电话线可与电力线合杆架设,但是要保证一定的距离 C、无线电收、发信区的通信主向应直对城市市区。 D、不同类型的通信管道分建分管是目前国内外通信行业发展的主流
A、城市变电站用地边界线 B、城市道路边界线 C、文物保护范围界线 D、城市河湖两侧绿化带控制线
A、管线交叉时,自流管道应避让压力管道 B、布置综合管廊时,热力管道常与电力管、供水管合舱敷设 C、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顶(外壁)的距离 D、工程管线综合主要考虑管线之间的水平净距
A、总体规划阶段需要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 B、纵横断面法多用于地形不太复杂的地区 C、地面规划包括平坡、台阶、混合三种形式 D、台地的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A、规划内容更细 B、规划范围更大 C、涉及灾种更多 D、设防标准更高
A、平时的防火管理 B、消防站的人员和装备配置 C、火灾发生后消防车到达现场的时间 D、城市火灾危险性
A、按照标准配置消防站 B、消防站选址远离危险源 C、构建合理的城市布局 D、建设完善的消防基础设施
A、在河流两岸预留蓄滞洪区 B、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建设控制闸 C、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段建设排水泵站 D、在设计洪水位以上选择城市建设用地
A、我国地震基本烈度最小为VI度 B、地震基本烈度代表的是一般场地土条件下的破坏程度 C、未来50年内达到或超过基本烈度的概率为10% D、基本烈度是一般建筑物应达到的地震设防烈度
A、事务处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人工智能系统
A、org B、com C、gov D、edu
A、坡度 B、坡向 C、最短距离 D、可视域
A、可见光遥感数据 B、微波雷达遥感数据 C、热红外遥感数据 D、激光雷达遥感数据
A、图像增强 B、几何校正 C、辐射校正 D、图像分类
A、阴影长度 B、形状特征 C、光谱特征 D、顶部几何特征
A、计算机辅助制图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 D、计算机辅助设计
A、资源利用效率 B、社会公平 C、政府相关政策 D、国家法律法规
A、市场经济关系 B、公共经济关系 C、外部效应关系 D、社会交换关系
A、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 C、平均收益高于平均成本 D、平均收益低于平均成本
A、住房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土地价格 D、房地产税
A、税收 B、利率 C、房价 D、利润
A、地价由中心向外递减 B、房价由中心向外递减 C、住房面积由中心向外递减 D、资本密度由中心向外递减
A、城市人口增加 B、居民收入上升 C、农业地租上升 D、交通成本下降
A、对拥堵路段收费 B、征收汽油税 C、提高高峰小时出行成本 D、实行弹性工作时间
A、限行 B、限购 C、拍卖车牌 D、征收拥堵费
A、土地供给有弹性 B、土地需求有弹性 C、土地供给无弹性 D、土地供给有弹性
A、竞争性与排他性 B、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与排他性 D、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A、政府征收人头税 B、迁移成本很低 C、居民消费偏好差异大 D、公共服务溢出效应大
A、人口过多涌进城市 B、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C、城市就业不充分 D、乡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转移
A、扩大城市规模 B、提升城市职能 C、优化城市区位 D、构建城市体系
A、浙江 B、辽宁 C、江西 D、新疆
A、缓慢增长 B、匀速增长 C、增速逐渐放缓 D、增速持续增加
A、村镇体系规划 B、商业零售业布点 C、城市历史街区保护 D、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A、区域人口分配法 B、类比法 C、区位法 D、增长率法
A、中心位置有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 B、门户位置有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 C、矿业城市位于矿区的邻接位置 D、河港城市是典型的重心位置
A、断裂点公式 B、回归分析 C、经验调查 D、潜力模型
A、芝加哥学派 B、奥地利学派 C、韦伯学派 D、马克思主义学派
A、中央商务区是城市商业、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焦点 B、在离中央商务区最近的过渡地带犯罪率最高 C、交通线对城市结构产生影响 D、符合人口迁居的侵入——演替原理
A、邻里和社区的概念相同 B、社区与地域空间无关 C、互联网时代社区的归属感变得不重要 D、“单位社区化”是中国城市社区的重要特点
A、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不直接反映老龄化程度 B、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 C、少年儿童比重与老龄化程度无关 D、老龄化负担的轻重与老龄化程度无关
A、调查问卷应随意发放 B、可以边调查边修改问卷 C、问卷的“有效率”是指回收问卷占所有发放问卷数量的比重 D、问卷设计要考虑到调查者的填写时间
A、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反映人口的素质结构特点 B、地区人口的素质结构对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 C、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人口的素质结构 D、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
A、可有效地应对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B、有助于不同类型规划的协调 C、可体现城市管治和协调发展的思路 D、可推进城市规划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A、综合治理城市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污染 B、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绿地与开放空间系统 C、引进外来植物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 D、改善城市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
A、与大量生产、生活燃烧放热有关 B、与城市建成区地面硬化率高有关 C、与空气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有关 D、“热岛效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没有影响
A、钢化玻璃反射的强光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B、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草地约大十倍 C、光污染误导飞行的鸟类,危害其生存 D、光污染对城市植物没有影响
A、环境问题从城市扩展到全球范围 B、地球生物圈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征兆 C、城市环境问题是贫困化造成的 D、海平面上升和海洋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A、生态恢复不是物种的简单恢复 B、生态恢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 C、生态恢复本质上是生物物种和生物量的重建 D、人类可以通过生态恢复对受损生物系统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