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A.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 B.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 C.金融工具的发行方式不同 D.金融工具的转让流通不同
A.企业接受捐赠所得 B.企业出租固定资产所得 C.企业收到违约金所得 D.企业盘盈所得
A.中央预算 B.政府预算 C.平衡预算 D.政府决策
A.生产工具的变革 B.生存环境的改变 C.文化素质的提高 D.分配方式的优化
A.数据一般左对齐 B.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 C.小数点位数应统一 D.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
A.行政合理性 B.行政合法性 C.行政应急性 D.诚实信用
A.升值 B.贬值 C.升水 D.贴水
A.民事法律关系 B.民事法律事实 C.民事法律事件 D.民事法律行为
A.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跨国公司 D.工人素质的提高
A.46.59% B.10.58% C.22.70% D.87.25%
A.金银 B.纸币 C.金 D.银
A.资产=负债+净资产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利润=收入-费用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A.56 B.40 C.45 D.55
A.事发地人民法院管辖 B.原告就被告 C.双方共同指定人民法院管辖 D.被告就原告
A.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B.公司制 C.有限责任制度 D.公有制
A.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B.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A.偿还 B.付息 C.抵押 D.偿还和付息
A.特殊性 B.固定性 C.权威性 D.强制性
A.实地盘存制 B.永续盘存制 C.收付实现制 D.权责发生制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D.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B.工资福利支出 C.外交支出 D.教育支出
A.平均税率 B.实际税率 C.边际税率 D.名义税率
A.通告 B.公告 C.通知 D.催告
A.定比尺度、定距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 B.定序尺度、定比尺度、定类尺度、定距尺度 C.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D.定类尺度、定距尺度、定序尺度、定比尺度
A.零利率 B.反向利率 C.负利率 D.官方利率
A.总分类账 B.固定资产明细账 C.银行存款日记账 D.库存现金日记账
A.1%~2% B.2%~3% C.1%~3% D.3%~4%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A.比率 B.频数 C.累积频数 D.比例
A.仲裁委员会 B.人民法院 C.上级行政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C.出口增加,进口增加 D.出口减少,进口减少
A.抵押权人 B.留置权人 C.质权人 D.按各权利发生的时间顺序受偿
A.经济制度的性质 B.资源禀赋的优劣 C.国土面积的大小 D.出口总额的大小
A.使用权 B.所有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A.默克尔理论 B.布雷顿理论 C.格雷欣法则 D.马歇尔法则
A.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分项列示 B.在现金流量袁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C.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种类分项列示 D.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分项列示
A.方差 B.极大值 C.极差 D.标准差
A.自愿融资 B.政府融资 C.联合融资 D.私人融资
A.3 B.5 C.10 D.15
A.法人所有权 B.财产所有权 C.法人财产权 D.公有制
A.缩小贸易顺差 B.抑制社会总供给 C.抑制社会总需求 D.刺激社会总需求
A.财政部 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C.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 D.中国人民银行
A.财政比率 B.财政支出结构 C.财政支出规模 D.财政负担率
A.1或2 B.3或8 C.5或10 D.5
A.国家管理基金 B.文教卫生基金 C.社会后备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A.471.00 B.783.06 C.553.00 D.683.12
A.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 B.国内风险管理不完善 C.国内与国际行事作风的差异性 D.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A.一元多层次 B.多元多层次 C.一元一层次 D.三元多层次
A.不能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B.不能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C.可以请求人民政府作出裁定 D.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A.相对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平均指标
A.一致的 B.反向的 C.没有直接关系的 D.相互决定的
A.股份制 B.公司制 C.合伙制 D.私营制
A.补充登记法 B.划线更正法 C.红字更正法 D.横线登记法
A.财政部 B.各级政府 C.各级人大 D.国家金库制度
A.信息传递 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 D.资源配置
A.14.1 B.80.4 C.81.8 D.89.8
A.公民以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为由的诉讼 B.法人以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为由的诉讼 C.其他组织以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为由的诉讼 D.受害人以行政机关违法征收、征用财产为由的诉讼
A.法具有阶级性,它反映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 B.法具有国家意志性,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都表现为法 C.法具有物质制约性,它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D.法是一种有目的的意识,它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A.会计分期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A.平等、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平原则 D.合法原则
A."挤出效应" B."半岛效应" C."溢出效应" D."连带效应"
A.税收 B.政府收费 C.国有资产收益 D.专项收入
A.商标法中关于知识产权注册的规定 B.文物保护法中有关文物犯罪的准用性条款的内容 C.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人的规定 D.海洋管理法规中对于禽类病毒的规定
A.以小搏大 B.蓄水池 C.内外兼收 D.全面均衡
A.借贷记账法 B.单式记账法 C.收付记账法 D.增减记账法
A.政府财务报告 B.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安排 C.国家重要的法律性文件 D.国家财政收支执行的总结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
A.五级及五级以上的人数 B.五级及五级以下的人数 C.四级及四级以上的人数. D.四级及四级以下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