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带着她的极为淘气的儿子前来咨询,罗杰斯与其他专家会诊后的结果是:孩子问题的症结在于母亲对孩子表现出放弃的态度,于是他们在此诊断上与母子分别会谈十多次,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
A.天资是对咨询师的普遍要求 B.咨询师只是坐在那里就行 C.倾听是咨询中最好的工具和准备 D.来访者的成长是人际交流的结果 E.咨询师自己的看法和对咨询关系的体验并不重要
A.Rogers提出 B.Beck提出 C.Erikson提出 D.Freud提出 E.Ellis提出
A.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 B.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 C.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理论 D.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 E.文化社会学派的代表理论
A.抑郁障碍 B.焦虑障碍 C.神经性厌食和贪食 D.性心理障碍 E.人格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
求助者自述:大学时曾经结识一位女友,本来计划毕业后结婚,但是,对方父母反对,要求我必须考上研究生,因此才没有领结婚证。考上研究生后,学习比较紧张,而且分居两地,结婚的事再次耽搁。导师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和我同一年级,虽不同专业,但彼此经常见面,而且她也表达出喜欢我。导师经常请我到他家吃饭,并多次暗示我将来可以留校工作。我也比较喜欢导师的女儿,故意隐瞒了我有女友的事实,我们已经开始悄悄约会,而且,多次以学习紧张为由拒绝女友来看望我。但是,最近女友再次提出春节结婚,可是导师也婉言挽留我在寒假帮他整理资料。我想向女友坦白,可是又担心女友来学校闹事,想继续隐瞒,可是女友坚持要我回家结婚。想向导师坦白,又害怕失去他的照顾和他女儿的喜爱。最近一个多月,开始失眠,食欲下降,虽然能够坚持学习,但效率很低,经常出现心慌,出汗,噩梦,心情烦躁不安,偶尔觉得活着没意思,有时还会出现离奇的想法,比如,想象自己要是能分身就好了。还曾经错把别人看成未婚妻,以为她悄悄来学校了。有时很内疚,觉得对不住未婚妻,有时觉得自己道德败坏,欺骗了导师和导师的女儿。随着春节临近,越来越紧张不安,担心我会得精神病,因此来寻求帮助,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够告诉我该怎么办,到底选择哪个女孩比较好。
A.心理压力 B.女友压力 C.导师压力 D.道德压力 E.工作压力
A.请心理咨询师替他选择女友 B.请心理咨询师给予指导 C.请心理咨询师帮助判断病情 D.请心理咨询师协助自己成长 E.请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现在所遇到的情绪焦虑的问题
A.帮助求助者选择哪个女友 B.帮助求助者如何应对导师 C.帮助求助者分析解决冲突 D.帮助求助者彻底改邪归正 E.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问题
A.认知因素 B.生物学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跨文化因素 E.情感性因素
A.痛苦抑郁 B.强迫焦虑 C.恐惧害怕 D.自责自罪 E.有自杀意念
A.没必要进行摄入性谈话 B.应先进行摄入性谈话,后施行心理测验 C.先施行心理测验,后进行摄入性谈话 D.摄入性谈话和心理测验同时进行 E.以上都错
A.心理咨询师可以在施行测验之后再告诉测验的费用 B.心理咨询师没有在施行测验之前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C.测验之前不必告知求助者 D.心理测验不应该另行收费 E.心理咨询师可以在所有咨询完成后再收费
A.主动求医 B.被动求医 C.情绪低落 D.家人强迫 E.医生转介
A.转介治疗 B.认知治疗 C.心理治疗 D.生物反馈 E.精神治疗
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有什么问题,请谈谈吧!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心情很烦,什么事都不想做,也不想见人,压力很大,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你能帮帮我吗?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谈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求助者:一个月前,我和谈了三年的女友分手了。本来我们上个月就要结婚了,可是,我却在婚检中检查出乙肝,虽然是小三阳,她和家人却很在意,我也害怕传染给她。她先是提出推迟结婚,要我先治疗,而且也不敢再见我,只是接我电话。我就决心和她分手,可是,分手以后,我很痛苦,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我宁肯得癌症也不想得乙肝,现在单位也不让我上班了,说是让我休息,其实他们还不是害怕吗?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的前途全给这病毁了!唉!心理咨询师:哦,听了你叙述的遭遇我也很为你感到难过,本来要结婚,却因为乙肝分手,而且单位也不让你上班了,这让你感到心情烦恼痛苦,前途渺茫,生活没有意思,不想见人,是吗?求助者:是的。可是,医生说我的乙肝没有传染性,坚持治疗预后很不错,我的肝功能也很好。我却很害怕医生是在安慰我,将来万一严重了,怎么办呢?家人和医生都说我是想得太多,让我来心理咨询,我也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世界上那么多乙肝患者,人家怎么就活得好好的呢,所以就来求您了。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也许你会惊讶,我也曾经是乙肝患者,现在还是携带者,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求助者:啊!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再共同讨论一下怎么办。
A.增进治疗关系 B.提高来访者参与会谈的积极性 C.促进来访者自我暴露 D.影响来访者对乙肝携带的情绪反应 E.以上均是
A.同感 B.情感表达 C.概述 D.解释 E.自我暴露
A.间接询问 B.开放提问 C.直接逼问 D.封闭提问 E.诱导提问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E.诱导提问
A.器质性心理问题 B.心理性生理问题 C.一般性心理问题 D.严重性心理问题 E.器质性生理问题
A.释义 B.指导 C.自我暴露 D.情感反应 E.忠告
A.释义 B.引导 C.解释 D.指导 E.情感反应
A.诊断阶段 B.疗效评估阶段 C.领悟阶段 D.修通阶段 E.巩固阶段
张某,从小喜欢绘画,一心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认为上文化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故从一年级就经常借故逃避上文化课。自认为应该用这些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绘画技巧,但家长不同意,理由是文化课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数才能录取。自认为只要稍稍看看就能通过,用不着花那么多时间,为此经常与父母冲突,很是心烦,即使在家作画,也没有好心情。进入高三后,发现自己绘画水平没有多大提高,三个月前,文化课的一次摸底考试语文成绩很糟糕,排在了班里倒数第三名,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差,恐怕自己考中央美院的理想要落空。从此以后很是焦急,睡眠开始不好(主要是入睡困难),总是担心语文课考试,后来也害怕英语、历史、政治考试,越害怕越考不好。父母更是经常责备自己不听家长的意见,自己心中有些后悔,但表面上还要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不肯承认。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毕业考试了,一家人都着急,自己更感到希望渺茫,不知道还参加不参加高考。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打不起精神。拿起画笔,经常发呆,也在担心文化课考试,觉得画笔很沉重,而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学习效率很差。该求助者的母亲证实儿子所说的内容属实。曾经到几家医院看病,各项检查均无异常,有位神经内科专家建议,让他看心理医生,便随母亲一起来到咨询中心,希望心理咨询师帮助他克服对文化课考试的害怕和担心。
A.语文考试很糟糕 B.与父母经常吵架 C.注意力很难集中 D.学习效率下降 E.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出现问题
A.要不要学习文化课 B.要不要听父母安排 C.要不要参加考试 D.要不要进行咨询 E.要不要学习绘画
A.经常发呆 B.害怕考试 C.入睡困难 D.记忆力差 E.学习成绩差
A.毫无根据的怀疑 B.主动求治的愿望 C.对症状有自知力 D.有思维内容障碍 E.是否有自杀的意念
A.进行心理治疗 B.单纯药物治疗 C.和异性多接触 D.避免接触异性 E.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珍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对婚姻和子女的恐惧;第二个,我对个人年龄陡增的恐惧。面对未来,真难应付,我感到诚惶诚恐!咨询师:那就是你的两大难题。我不知道,你想先谈哪一个呢?珍妮:好吧,还是先谈我的年龄问题。我本是开个头,你则从旁协助,我非常感激!咨询师:那你先告诉我一下,你为什么怕老?你老了,又如何?珍妮:我感到很恐惧呀!已经是35岁的人啰,很快就要40岁出头了!为什么这样怕,我也难以解释。左思右想,不能解脱,我好想逃之夭夭算了。咨询师:看来,你真的怕得要命,那也够你受了。珍妮:是的,这叫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咨询师:唔,唔)那是一年半以前的事,啊!两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我突然感到,老天爷,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真是倒霉透了!咨询师:直到一年半之前,你才有那种强烈的感受。(稍停)有没有什么特殊事故引发了你的不安呢?
A.澄清情绪的内容 B.了解自我的需要 C.可供选择的成长方式 D.理清儿时的价值条件 E.指出成长的障碍
A.不给来访者任何引导 B.不对来访者产生影响 C.让来访者无限制发挥 D.不给来访者压力 E.由来访者自己思考和给出答案
A.情感反应 B.接纳 C.释义 D.开放式询问 E.倾听
A.精神分析治疗 B.行为治疗 C.来访者中心治疗 D.森田治疗 E.认知治疗
A.共情 B.完全接纳 C.真诚 D.尊重 E.通情达理
A.真实的本体 B.对自我的理解和说明 C.对自身的总体的知觉和认识 D.本我与超我矛盾冲突的调节者 E.意识中的自己只是表面的自我
A.积极乐观的 B.自卑 C.客观理智的 D.消极被动的 E.中性的
A.咨询技能的重要性 B.来访者认知的重要性 C.咨询关系的重要性 D.来访者行为的重要性 E.来访者对自己的信心
A.解决个体情况困扰 B.消除个体行为障碍 C.帮助个体适应环境 D.促进个体自我实现 E.缓解个体情绪压力
A.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 B.一种外部指导或灌输的关系 C.启发和促进内部成长的关系 D.经验分享的关系 E.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
A.父母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B.无条件即不去插手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C.母亲的放弃也使孩子放弃了自我的成长 D.放弃代表母亲并未对孩子提出价值条件 E.关爱的缺失会造成淘气的性格
A.对接受咨询的母亲及其孩子应该采取相同的治疗原则 B.将小孩和母亲都看作正在成长的个体 C.不管是小孩还是其母亲,他们与咨询师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 D.应用小孩可以理解的交流方式与其对话 E.不给造成小孩问题的母亲贴标签
A.焦虑 B.自卑 C.敌视 D.不服输 E.恐惧
A.绘画治疗 B.满灌疗法 C.谈话治疗 D.沙盘游戏 E.音乐治疗
A.个体对于事物的恐惧可以是学习重要的他人(重要个体)对此事物的行为反应的结果 B.个体对事物的恐惧与遗传毫无关系 C.儿童所成长的社会环境指的是文化环境 D.学习的对象指的是生命中的重要个体如父母 E.学习的结果使个体更能适应社会
A.放松训练原理 B.自信训练原理 C.渐进治疗原理 D.系统脱敏原理 E.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条件反射 C.生物反馈 D.情绪的认知模型 E.放松对抗
A.电刺激 B.想象刺激 C.引起不快情绪的羞辱等 D.药物刺激 E.他人的不良举动
A.饮酒 B.夫妻关系不和 C.吸烟 D.打牌 E.戒烟动机
A.考前紧张 B.考试焦虑 C.经常发呆 D.跟来访者商量确定 E.睡眠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 D.社会模仿 E.交互抑制理论
A.来访者的年龄 B.示范者的感染力 C.示范者与来访者的相似性 D.对正确模仿行为强化的时机 E.咨询师的个人人格魅力
A.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 B.设计示范行为 C.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D.惩罚不正确的模仿行为 E.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患者女,30岁,职业医师。惧怕花圈,咨询师与其协商好进行满灌治疗。故在一间小的治疗室中,所有墙壁均贴上花圈图案,室内放有十个大花圈,中间桌上堆满小花圈。来访者进入治疗室内,呼吸加快,全身颤抖,手足无措。突然响起哀乐,她想退出,但门已关闭,只能待在治疗室内。来访者企图远离花圈,但治疗室太小,花圈几乎碰到了她。来访者喘息不止,大汗淋漓,跌坐在椅子上。40分钟后,颤抖减轻,呼吸渐渐平稳,虽一脸疲惫,但如释重负。
A.来访者无法忍受 B.通气过度综合征 C.情绪性昏厥 D.家属提出取消治疗 E.来访者心跳加速
A.示范 B.反馈 C.剧烈 D.温柔 E.暴露
A.使来访者处于放松状态 B.选择强烈的刺激物 C.布置治疗室,使来访者随时随地感觉到强烈刺激物的存在 D.准备应急药物 E.签收参加协定
A.交互性抑制 B.分化性抑制 C.保护性抑制 D.消退性抑制 E.压制性抑制
A.神经衰弱 B.恐怖性神经症 C.精神分裂症 D.偏执性人格障碍 E.神经性厌食
A.是理性的 B.是非理性的 C.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D.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 E.因人而异
A.丈夫有外遇 B.夫妻经常吵架 C.来访者情绪低落 D.来访者疑心过重 E.心里难受
A.挫折和外遇 B.不合理的信念 C.歪曲的认知 D.评价性观念 E.对丈夫的要求
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突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来访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来访者:啊,原来他看不见。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来访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A.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来访者 B.肯接受挑战的来访者 C.年老、文化水平较低的来访者 D.偏执的来访者 E.自闭的来访者
A.让来访者心胸开朗 B.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 C.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 D.转移来访者的兴奋点 E.建议来访者换个角度看问题
A.建立求助动机阶段 B.诊断阶段 C.领悟阶段 D.巩固阶段 E.识别不良的适应认知阶段
A.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 B.不会因讲错话否定自己 C.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 D.认为达不到标准就是挫败 E.希望别人照自己希望的去做
A.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 B.无效的且不真实的想法 C.无效的或不真实的想法 D.似乎有效而真实的想法 E.以上都不正确
A.具体技术 B.对峙 C.内容表达 D.内容反映 E.疑问
A.个性化 B.夸大化 C.极端化 D.贴标签 E.负性思维
A.可以自行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 B.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的内容 C.可以与被隐藏的自我对话 D.可以与情绪理性对话 E.可以与被压抑的过去对话
A.自我暗示 B.监控焦虑水平 C.认知自控法 D.放松训练 E.深呼吸
A.情绪激动造成的 B.对事情的看法决定结果 C.对事情的期待造成结果 D.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E.不断自我负强化造成的
A.建立抵制消极认知的行为 B.认知示范 C.行为强化 D.发展新的认知来替代适应不良性认知 E.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运用到社会情境中去
A.去注意 B.认知控制 C.识别自动想法 D.识别认知性错误 E.真实性检验
A.行为疗法 B.认知疗法 C.森田疗法 D.暗示疗法 E.精神分析疗法
A.绝对卧床期 B.轻作业期 C.重作业期 D.社会康复期 E.愈后复查期
A.贝尔 B.森田正马 C.弗洛伊德 D.艾森克 E.荣格
A.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B.来访者中心治疗 C.行为治疗 D.认知治疗 E.支持治疗
A.主动倾听 B.共情的回应 C.移情分析 D.对峙 E.观察
A.给患者一些关于整容方面的专业建议 B.解决患者与其家人之间的矛盾 C.协助患者认识到自身的认知偏差 D.鼓励患者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E.帮助患者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A.转介治疗 B.生物反馈 C.精神分析 D.行为治疗 E.认知治疗
A.引导 B.解释 C.释义 D.对峙 E.情感反应
A.诊断阶段 B.随访阶段 C.疗效评估阶段 D.咨询结束阶段 E.领悟阶段
A.经济性 B.具体量化 C.积极可评估 D.简单易行 E.多层次统一
A.做完规定咨询次数 B.来访者考上大学 C.达到规定时间 D.来访者认为可以结束了 E.双方认可的时间
A.断然拒绝 B.转介 C.欣然接受 D.反移情 E.漠视
A.自我表扬 B.自我暴露 C.自我解释 D.自我批评 E.自我鼓励
A.双方共同商定 B.来访者决定 C.咨询师决定 D.上级咨询师决定 E.来访者家属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