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B.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 C.投资的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D.投资的收入弹性和货币供给的收入弹性
A.股票市场 B.同业拆借市场 C.商业票据市场 D.回购协议市场
A.1026.93 B.1080.00 C.1082.43 D.1360.49
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创造信用工具D.将货币收入转化为资本
A.公众存款 B.政府出资 C.发行债券 D.捐赠资金
A.健全的组织架构 B.较快的发展速度 C.清晰的职责边界 D.有效的风险管理
A.承担交易中的价格风险 B.不承担交易中的价格风险 C.承担交易中的利率风险 D.不承担交易中的利率风险
A.5 B.6.7 C.10 D.20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为零
A.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B.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 C.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 D.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A.5% B.10% C.11.1% D.12%
A.风险控制 B.风险抵补 C.风险识别 D.风险测度
A.商品交易总额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比例 B.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 C.商品交易总额占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 D.国民生产总值占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
A.现金余额说 B.费雪方程式 C.剑桥方程式 D.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商品市场 D.外汇市场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投资风险 D.操作风险
A.外汇储备增多,通货膨胀 B.外汇储备增多,通货紧缩 C.外汇储备减少,通货膨胀 D.外汇储备减少,通货紧缩
A.110 B.120 C.125 D.135
A.关系营销 B.用户管理 C.传统营销 D.产品营销
A.金融深化会导致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 B.金融深化必然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深化,失控的金融深化会导致经济倒退 D.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同时出现是一种偶然巧合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企业 D.个人
A.中国证监会 B.中国保监会 C.中国银监会 D.中国银行业协会
A.登记制 B.备案制 C.注册制 D.审批制
A.国资委 B.开放式基金 C.主权财富基金 D.封闭式基金
A.自由兑换 B.完全可兑换 C.资本项目可兑换 D.经常项目可兑换
A.金融期权 B.金融期货 C.金融远期 D.金融互换
A.货币 B.准货币 C.基础货币 D.有价证券
A.审批制 B.核准制 C.注册制 D.登记制
A.全额包销 B.尽力推销 C.余额包销 D.混合推销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证监会 C.中国保监会 D.中国银监会
A.单一银行制度 B.分支银行制度 C.持股公司制度 D.连锁银行制度
A.名义收益率 B.到期收益率 C.实际收益率 D.本期收益率
A.8% B.10% C.12.5% D.15%
A.从理论上讲,买方和卖方的获利机会都是无限的 B.从理论上讲,买方的损失是有限的,卖方的获利机会是无限的 C.从理论上讲,买方的获利机会是无限的,卖方的损失是无限的 D.从理论上讲,买方和卖方的损失都是有限的
A.稳定物价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A.1754.5 B.1554.5 C.1854.5 D.1931.2
A.组织和营销 B.调整和监督 C.组织和控制 D.控制和监督
A.柜台市场 B.场内市场 C.第三市场 D.第四市场
A.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B.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C.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D.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A.增加收益 B.增加交易量 C.方便交易 D.转嫁风险
A.Md=L1(Y)+L2(i) B.Md/P=f(Yp,r) C.MV=PY D.PT/V=M
A.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是一定时间内物价的持续上涨 B.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是全部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 C.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包括季节性因素引起的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涨 D.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A.出售有价证券 B.购入有价证券 C.加大货币投放量 D.降低利率
A.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贷款渠道发行人民币 B.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存款准备金 C.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清算 D.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贷款
A.利率 B.汇率 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
A.自然灾害或核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B.本国个别银行破产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连锁反应 C.金融机构因受公众的负面评价而蒙受相应经济损失 D.金融机构与雇员或客户签署的合同等文件违反有关法律或法规而蒙受经济损失
A.货币危机 B.银行危机 C.外债危机 D.系统性金融危机
A.伦敦型 B.纽约型 C.避税港型 D.巴哈马型
A.20% B.25% C.50% D.100%
A.信息不对称 B.交易成本 C.金融抑制 D.公共产品
A.单一规则 B.泰勒法则 C.相机行事 D.蛇形浮动
A.垄断发行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 B.代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 C.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 D.实施货币政策,制定金融法规
A.不良信用资产与信用资产总额之比 B.不良信用资产与加权资产总额之比 C.不良贷款与资产总额之比 D.不良贷款与风险资产总额之比
A.25% B.35% C.50% D.60%
A.账面资本 B.经济资本 C.监管资本 D.会计资本
A.企业 B.家庭 C.政府 D.金融机构
A.公司债券 B.银行承兑汇票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D.商业票据
A.贵金属 B.不动产 C.股票 D.货币资金
A.行政分配 B.承购包销 C.邀请招标 D.公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