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5岁,充填后牙体折裂的原因是()
A.充填未到24小时就咀嚼 B.调拌充填材料不当 C.深洞未垫底 D.洞形壁过薄,有弱尖存在 E.制备洞形时产热过多
A.前牙与后牙 B.同形牙与异型牙 C.切牙、尖牙、磨牙 D.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E.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A.牙冠、牙根 B.牙冠、牙根、牙髓 C.牙冠、牙根、牙髓、牙颈 D.牙根、牙颈、牙髓 E.牙冠、牙根、牙颈
A.牙冠、牙髓、牙本质、牙骨质 B.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C.牙根、牙髓、牙本质、牙骨质 D.牙根、牙颈、牙髓 E.釉质.牙根、牙颈
A.被牙本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B.被牙龈覆盖的牙体部分C.发挥咀嚼功能的牙体部分D.暴露于口腔的牙体部分E.被牙釉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A.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部位 B.轴面上的外形高点 C.前牙唇面上的外形高点 D.牙冠邻面最高的部分 E.牙冠邻面的突出点
A.牙釉质的长条状隆起 B.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的小突起 C.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的显著隆起 D.牙釉质的纵形隆起 E.由两个轴面相交而成
下述对上颌第一磨牙面形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面轮廓呈斜方形 B.近中边缘嵴较远中边缘嵴长而直 C.近中颊角及远中舌角是钝角 D.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连成斜嵴 E.近中窝大于远中窝
A.上颌中切牙 B.下颌尖牙 C.下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上颌尖牙
A.是恒牙中最小的 B.切缘平直 C.近中接触区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距切角稍远 D.切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 E.近远中切角不对称
A.下颌侧切牙近中缘短圆凸,远中缘长直 B.下颌侧切牙牙冠稍宽 C.下颌侧切牙近、远中接触区靠近切角 D.下颌侧切牙切嵴由远中向近中偏斜 E.下颌侧切牙近中面与远中面的长形凹陷深度相等
A.颊尖偏近中 B.舌尖偏远中 C.牙冠舌面各缘界限清楚 D.牙冠远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 E.外形高点在舌面中1/3
A.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C.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颈外形略宽 D.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双根 E.上颌第二前磨牙邻面更圆凸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下颌第一前磨牙
A.上颌第二磨牙有四尖形和类三尖形 B.上颌第二磨牙的斜嵴不明显 C.上颌第二磨牙牙冠较窄 D.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分叉度较上颌第一磨牙小 E.上颌第二磨牙近、远中舌尖大小相等
A.其标准形态一般与第一磨牙相同 B.此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变异很多 C.牙冠比第二磨牙更小 D.根的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 E.牙根多合并成一锥形单根
A.牙出龈的时间 B.牙冠完全萌出的时间 C.牙胚形成的时间 D.牙囊形成的时间 E.牙达到咬合接触的时间
A.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B.按先后顺序萌出 C.男性萌出的平均年龄早于女性 D.左右对称同期萌出 E.在一定时间内萌出
A.牙冠轴面突度过大 B.牙冠轴面突度过小 C.牙冠轴面无突度 D.牙冠颊外展隙不明显 E.牙冠邻面无接触点
A.轴面突度使食物从牙龈表面擦过时对牙龈起按摩作用 B.邻面的突度有防止食物嵌塞的作用 C.牙冠凸度过小时牙龈会受到食物过度冲击创伤 D.牙冠凸度过大时牙龈会因缺乏食物按摩而萎缩 E.适当的轴面突度能提高咀嚼效能
A.前牙在颈1/3;后牙在颈1/3 B.前牙在颈1/3;后牙颊面在颈1/3,舌面在中1/3 C.前牙在颈1/3;后牙颊面在中1/3,舌面在中1/3 D.前牙在中1/3;后牙颊面在颈1/3,舌面在中1/3 E.前牙在中1/3;舌面颊面在中1/3,舌面在中1/3
A.前牙在颈1/3与中1/3交界处 B.磨牙在近缘的中1/3 C.前磨牙在近缘偏颊侧 D.磨牙在颈1/3的中1/3与舌1/3交界处 E.前磨牙与磨牙均在近缘的中1/3
A.方圆形 B.卵圆形 C.长方形 D.尖圆形 E.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混合
A.髓腔朝向牙冠的一端扩大成室称为髓室 B.牙髓腔的形态与牙冠外形基本相似 C.牙髓腔的形态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 D.牙髓腔的壁由牙本质构成 E.以上描述都是对的
A.髓腔体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缩小 B.乳牙髓腔相对比恒牙的要大 C.青少年恒牙的髓腔比老年人小 D.随着磨耗,髓室顶、髓角都不断降低 E.磨损、酸蚀、外伤、龋病的刺激使髓腔缩小
A.藻酸钾印摸粉 B.藻酸钠印模糊剂 C.琼脂印模材料 D.硅橡胶印模材料 E.聚盐橡胶印模材料
A.凝固时间适当 B.与印模材料发生化学变化 C.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 D.体积稳定,精确度高 E.抗压强度大,表面硬度高
A.粉多水少,强度高 B.粉少水多,凝固时间短 C.调拌时间愈长,凝固时间愈快 D.搅拌速度愈快,凝固速度愈快 E.水温升高,凝固速度愈快
A.方圆形 B.尖圆形 C.卵圆形 D.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混合 E.三角形
下颌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平面相交的舌向角约为()
A.45° B.55° C.65° D.75° E.85°
A.上颌侧切牙的切缘高于平面0.5mm B.上颌尖牙的牙尖在平面上 C.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舌尖在平面上 D.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尖在平面上 E.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及舌尖在平面上
A.上牙列的纵曲线 B.上牙列的补偿曲线 C.下牙列的纵曲线 D.威尔逊曲线 E.横曲线
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 C.下颌侧切牙 D.上颌第一前磨牙 E.下颌第二前磨牙
A.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B.中切牙、尖牙、侧切牙 C.侧切牙、尖牙、中切牙 D.侧切牙、中切牙、尖牙 E.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A.上颌骨 B.下颌骨 C.颧骨 D.泪骨 E.犁骨
A.左侧颞下颌关节 B.右侧颞下颌关节 C.牙齿 D.精神因素 E.牙周膜及颞下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神经反射活动
上颌横曲线是指()
A.连接两同名磨牙颊尖的曲线 B.连接两同名磨牙舌尖的曲线 C.连接两同名磨牙颊、舌尖的凸向下的曲线 D.连接两同名磨牙颊、舌尖的凸向上的曲线 E.连接两侧磨牙颊舌尖的曲线
正中时,不与对颌两个牙保持相互交错接触的牙是()
A.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三磨牙 B.下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三磨牙 C.上颌侧切牙 D.下颌侧切牙 E.上颌第一磨牙
下述关于覆覆盖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牙列完整 B.提高了咀嚼效能 C.扩大了咀嚼面积 D.保护舌侧软组织 E.保护唇、颊粘肌
牙尖交错时,下切牙切缘咬在上颌切牙颈1/3者称为()
A.正常覆 B.浅覆 C.Ⅰ度深覆 D.Ⅱ度深覆 E.Ⅲ度深覆
A.10cm B.10.16cm C.10.26cm D.10.36cm E.10.46cm
牙尖交错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是()
A.牙位 B.远中关系 C.正中关系 D.下颌息止位 E.姿势位
A.下颌对上颌的正中颌位 B.铰链位 C.韧带位 D.肌接触位 E.功能性最后位
A.避免牙的面非功能性磨损 B.避免咀嚼肌疲劳 C.避免创伤 D.利于发音 E.使牙周组织得到休息
A.开闭运动 B.前后运动 C.侧方运动 D.铰链运动 E.贝内特运动
A.10~20mm B.20~40mm C.40~60mm D.50~60mm E.30~40mm
A.工作侧髁突滑动,非工作侧髁突转动 B.工作侧髁突转动,非工作侧髁突滑动 C.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都滑动 D.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髁突都转动 E.只有工作侧髁突滑动
下述尖牙保护的优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尖牙位于牙列较弯处,力减弱 B.尖牙牙根长于冠两倍 C.尖牙牙根粗壮而长大 D.尖牙位于唇侧 E.尖牙的牙周膜有丰富感受器
A.年龄越大彩度越大 B.中切牙比尖牙彩度大 C.牙中部比颈部彩度大 D.女性比男性彩度大 E.活髓牙比死髓牙彩度大
A.女性比男性牙齿明度高 B.牙中部明度最大 C.活髓牙明度高于死髓牙 D.中切牙明度最高 E.尖牙明度最高
A.创造一个中性颜色环境 B.患者的口与医师的眼在同一水平 C.用中切牙作参考 D.比色迅速,不超过5秒 E.在不同光源下比色选色
A.藻酸盐分离剂 B.指甲油 C.肥皂水 D.液状石蜡 E.甘油
A.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B.使下颌向上运动 C.使下颌向下运动 D.使下颌向后运动 E.使下颌向前运动
下述铸造支托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薄而宽,呈匙形 B.面观呈三角形 C.近缘处较宽,向面中心变窄 D.颊舌宽度磨牙约为颊舌径的1/2 E.厚度为1~1.5mm
A.正中联合 B.下颌颈 C.下颌角 D.颏孔部 E.下颌支中间部分
A.基托蜡 B.嵌体蜡 C.铸造蜡 D.夏用蜡 E.黏蜡
A.湿砂期 B.粥状期 C.丝状期 D.面团期 E.橡皮期
A.水分比例不当 B.热处理时升温过快 C.装盒压力过大 D.塑料填塞不足 E.填塞后加压不够
患者男性,36岁,缺失,医师选择人工牙作可摘局部义齿不需参考的因素是()
A.同名牙颜色 B.对牙的颜色 C.相邻牙的颜色 D.患者的肤色和年龄 E.磨牙的颜色
A.红色、绿色、蓝色 B.基本色、三原色、混合色 C.色相、色调、彩度 D.明度、彩度、饱和度 E.色相、明度、彩度
A.切1/3见两条纵行的发育沟 B.切1/2见两条纵行的发育沟 C.切1/2见三条纵行的发育沟 D.切1/3见三条纵行的发育沟 E.切1/3见三条横行的发育沟
A.近中面大而平 B.近中面呈三角形远中面呈五边形 C.近中接触区靠近切角 D.远中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E.远中面短而圆突
A.上颌第一磨牙 B.上颌第二磨牙 C.下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二磨牙 E.上颌切牙
A.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B.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平坦 C.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D.上颌侧切牙牙冠短而窄 E.上颌侧切牙切嵴向远中舌侧倾斜度小
下颌第一磨牙的面形态是()
A.斜方形 B.方圆形 C.长方形 D.椭圆形 E.圆形
A.近中颊尖 B.远中颊尖 C.远中尖 D.近中舌尖 E.远中舌尖
A.切牙 B.尖牙 C.前磨牙 D.磨牙 E.后牙
A.邻面呈五边角形 B.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面 C.面均为四个牙尖 D.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E.牙根为双根
上颌第一磨牙的面形态是()
A.椭圆形 B.梯形 C.方形 D.斜方形 E.长方形
上颌第一磨牙面的牙尖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远中舌尖<远中颊尖<近中颊尖<近中舌尖 B.远中舌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近中颊尖 C.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舌尖<近中颊尖 D.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近中舌尖 E.远中颊尖<近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舌尖
A.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B.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C.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D.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E.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A.乳酸 B.维生素 C.脂肪 D.蛋白质 E.糖
A.称重法、还原法、比色法 B.称重法、吸光度法、比色法 C.沉淀法、吸光度法、比色法 D.沉淀法、还原法、比色法 E.沉淀法、还原法、吸光度法
A.上颌中切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下颌第一磨牙
上述牙中牙冠龈高度、近远中径和颊舌径几乎相等的牙是()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尖牙 D.下颌第一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近中时,此时的称为()
A.中性 B.远中 C.近中 D.垂直 E.水平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远中时,此时的称为()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时,此时的称为()
上下颌牙牙尖相互交错,面最广泛而密切的咬合接触关系称为()
A.正中关系 B.正中关系 C.正中 D.正中位 E.下颌息止位
下颌位于正中关系时的接触称为()
A.300℃ B.700℃ C.900℃ D.1100℃以上 E.500~1000℃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舌下神经 D.鼓索神经 E.下颌神经
A.成釉细胞癌 B.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C.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D.始基囊肿 E.成牙骨质细胞瘤
A.釉质形成不全 B.釉质矿化不全 C.Turner牙 D.氟牙症 E.釉质浑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