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 B.正确调整民事关系 C.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D.保障社会治安的稳定
A.保险的互助是其间接后果而不是直接目的,而互助保险的互助则是直接目的 B.保险的互助范围以全社会公众为对象,而互助保险的互助范围则是以其互助团体内部成员为限 C.保险是按照商品经济原则,以盈利为目的而经营的商业保险行为,而互助保险则是以共济为目的的非商业活动 D.保险与互助保险不都是以一定范围的群体为条件
A.财产损失保险 B.责任保险 C.信用保证保险 D.意外伤害保险
A.由于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之间存在有时间滞差,为保险人进行保险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能 B.保险事故的发生也不都是同时的,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赔偿出去 C.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与赔付支出之间有时也存在着数量滞差,也为保险人进行保险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能 D.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与赔付支出之间完全不存在数量滞差
A.保险利益 B.所有权 C.利益关系 D.控制权
A.暂保单 B.批单 C.保险凭证 D.保险协议书
A.英美等国一般采用利害关系论主张 B.同意或承认论认为只要投保人征得被保险人同意或承认,就对其生命或身体具有投保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 C.德国、日本、瑞士等国采用同意或承认论观点 D.利害关系论认为只要投保人征得被保险人同意或承认,就对其生命或身体具有投保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
A.无限告知 B.询问回答告知 C.有限告知 D.承诺告知
A. B. C.保险赔款=保险金额×损失程度(%) D.以上都不对
A.信用保险 B.海上保险 C.保证保险 D.工程保险
A.理赔服务 B.投保服务 C.定损服务 D.签订保单
A.保持风险分散 B.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C.提高风险防范技术 D.提高公司整体实力
A.在设计保险条款时订明被保险人防灾防损的义务 B.在保险责任的认定上,也有防止道德风险的规定 C.在保险理赔上提出了抢救和保护受灾财产的要求 D.在保险合同上进行防灾防损的宣传
A.保险市场是特殊的"期货"交易市场 B.保险市场是非即时清结市场 C.保险市场是间接的风险市场 D.保险市场是直接的风险市场
A.保险的市场机制 B.保险市场的供给 C.保险市场的总量 D.保险市场的需求
A.国营保险组织 B.公私合营保险组织形式 C.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D.合作保险组织
A.接受财产保险公司的分出业务 B.接受人身保险业务的分出业务 C.办理转分保业务及经营国际再保险 D.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
A.2006年1月 B.2001年6月 C.2006年6月 D.2006年10月
A.90日 B.30日 C.10日 D.60日
A.财产风险和保险标的的特殊性 B.保险承保方式的特殊性 C.保险期限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 D.保险金额确定的特殊性
A.由于行政行为或执法行为所致的损失 B.核反应、核子辐射和放射性污染 C.堆放在露天或罩棚下的保险标的,以及罩棚本身因暴风、暴雨造成的损失 D.地震、暴雨、洪水、台风、暴风、龙卷风、雪灾、雹灾、泥石流、崖崩、滑坡、水暖管爆裂、抢劫、盗窃
A.确定损失比例 B.确定投保比例 C.确定投保金额 D.确定保险额度
A.10年24时 B.20年24时 C.10年12时 D.20年12时
A.2004年2月1日~2005年4月30日为机器损坏险保险期限 B.2004年3月1日~5月1日为安工险保险期限 C.2004年5月1日~2005年4月30日为机器损坏险保险期限 D.2004年2月1日~3月1日为货运险保险期限
A.利润损失保险的保险金额是按企业上年度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加上本年度业务发展趋势和通货膨胀因素为基础计算的 B.利润损失保险的保险金额是按照本年度预期的毛利润额来确定 C.利润损失保险的保险金额用毛利润率乘以上年度营业额加上预计当年业务升降指数及通货膨胀率 D.如果赔偿期超过12个月,保险金额应为本年度预期的毛利润额
A.民事责任 B.法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A.11000元1000元1100元 B.11000元1000元100元 C.11000元1100元100元 D.110000元10000元2000元
A.上一保险年限满一年 B.在上一年保险期内发生赔案 C.在上一年保险期内保险车辆发生所有权转移但未办理批改的 D.保险期满后未脱保
A.2850元5950元 B.3570元1140元 C.5950元2850元 D.1140元3570元
A.碰撞责任 B.全部损失 C.部分损失 D.共同海损
A.责任保险 B.信用保证保险 C.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D.财产保险
A.停航退费 B.冲减保费 C.期限顺延 D.暂停保费
A.90天 B.50天 C.30天 D.60天
A.检查货物包装 B.确定损失程度 C.判断货物损失原因 D.审阅有关单证
A.铁路运输货物保险 B.水路运输货物保险 C.水陆运输货物保险 D.航空运输货物保险
A.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 B.无过失责任保险和过失责任保险 C.法律责任保险与约定责任保险 D.独立责任保险和附加责任保险
A.雇主赔偿责任 B.雇主过失责任 C.雇主给付责任 D.雇主故意责任
A.雇主责任 B.公众责任 C.产品责任 D.职业责任
A.出口信用保险 B.投资保险 C.贷款信用保险 D.一般商业信用保险
A.买方被宣告破产或实际已资不抵债 B.买方拖欠货款达6个月(或4个月)以上 C.买方违约拒收货物,致使货物被运回,降价转卖或放弃 D.买方国限制汇兑
A.确实保证保险和诚实保证保险 B.诚信保证保险和确实保证保险 C.真实保证保险和诚实保证保险 D.诚信保证保险和真实保证保险
A.损失赔付基础条款 B.罢工、暴乱及民众骚动扩展条款 C.内陆运输扩展条款 D.工程完工部分扩展条款
A.空中保险 B.卫星及火箭保险 C.飞行保险 D.航天保险
A.核电站保险的主要承保责任是核风险 B.核电站保险是一种商业性很强的保险 C.核电站保险承保的主要手段是控制风险 D.核电站风险太高,保险人特别注重风险控制
A.普通终身保险 B.特殊终身保险 C.限期缴费终身保险 D.趸缴终身保险
A.该产品必须包含一项或多项保险责任 B.每月至少应当确定一次保单的保险保障 C.保险保障风险和费用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 D.保单价值应当根据该保单在每一投资账户中占有的单位数及其单位价值确定
A.风险选择特殊 B.保险计划灵活 C.经营成本较高 D.服务管理专业
A.投保书 B.医生报告书 C.消费者报告 D.体检报告书
A.意外伤害 B.意外 C.偶然 D.伤害
A.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必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和被保险人死亡或残疾 B.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的客观事实必须发生在保险期限之内 C.被保险人死亡或残疾和被保险人的死亡或残疾发生在责任期限之内 D.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必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和被保险人的死亡或残疾发生在责任期限之内
A.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和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 B.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普通医疗保险和综合医疗保险 C.住院保险、手术保险和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 D.普通医疗保险、住院保险、手术保险和综合医疗保险
A.不可抗辩条款 B.事先存在条件或等待期或观察期条款 C.转化条款 D.调整保险金条款
A.1~2 B.1~3 C.3~4 D.2~3
A.再保险合同 B.分保合同 C.再保险协议 D.分保协议
A.保险公估人地位的独立性 B.保险公估人立场的中立性 C.保险公估行为的政治性 D.保险公估结果的经济性
A.1921 B.1927 C.1935 D.1939
A.《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 D.《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
A."保险型"保险公估人 B."技术型"保险公估人 C."综合型"保险公估人 D.火灾及特种保险公估人
A.承保公估和理赔公估 B.防灾防损和残值处理 C.承保公估和残值处理 D.监装监卸和信息咨询
A.保险法律 B.民法 C.保险险种 D.保险条款和保险实务
A.保险公估报告是一份权威性报告 B.保险公估报告具有数据可靠、推断严密、分析科学、结论准确等特征 C.保险公估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D.保险公估报告属于商业活动
A.保险公司 B.中国保监会 C.中国保险业协会 D.当地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
A.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B.取得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证书 C.从事经济工作1年以上 D.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熟悉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
A.中国保监会 B.中国保险业协会 C.保险公司 D.当地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
A.1 B.2 C.3 D.5
A.10 B.30 C.60 D.90
A.10 B.20 C.30 D.60
A.2 B.3 C.4 D.5
A.5000元 B.1万元 C.2万元 D.3万元
A.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刑事法律责任 D.保险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保险法律责任
A.《保险法》 B.《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 C.《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 D.《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
A.尊重竞争对手,不诋毁、贬低或负面评价同业、其他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及其产品和服务 B.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相同的条件下开展保险公估业务的竞争 C.依靠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展开竞争 D.竞争手段应该合法、合规和正当,可以借助行政手段开展业务,但不给予客户或承诺给予客户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A.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借助行政力量或其他非正当手段进行执业活动 B.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可以借助行政力量进行执业活动 C.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向客户给予或承诺给予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D.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诋毁、贬低或负面评价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
A.三十日 B.四十日 C.五十日 D.六十日
A.三 B.五 C.六 D.八
A.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 B.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数额 C.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规定的数额 D.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五倍
A.被整顿公司的名称 B.整顿理由、整顿组成员 C.被整顿公司的资产状况 D.整顿期限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10 B.20 C.25 D.30
A.代表法人 B.董事长 C.总经理 D.首席执行官
A.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B.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C.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A.一 B.二 C.三 D.四
A.承运人 B.旅客 C.托运人 D.船员
A.一 B.两 C.三 D.四
A.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B.准予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C.申请机动车登记时,应当接受对该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 D.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依据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认定的企业生产的机动车型,该车型的新车在出厂时经检验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获得检验合格证的,也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A.3 B.5 C.8 D.10
A.金融产品 B.保险基金 C.风险保障 D.大数法则
A.通过政府协定设立的清算账户结算的贸易 B.付款金额和付款期限不确定的寄售贸易 C.不通过货币结算的易货贸易 D.以信用证方式结算的出口产品
A.工资额度 B.行业性质 C.职业和岗位 D.雇员素质
A.预计地层压力以及是否含有有毒气体 B.井口装置是在水面上还是在海底 C.油气井的地理位置 D.责任限额高低、免赔额大小
A.年金保险 B.两全保险 C.定期保险 D.终身保险
A.保险公估业务的过程 B.保险公估业务的险种 C.公估保险标的自身特性 D.公估保险风险的种类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制 D.合作制
A.合伙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以上三项都是
A.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可以同时在两个以上保险公估机构中执业 B.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开展公估业务过程中,应当勤勉尽责,保险公估报告不得存在重大遗漏 C.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公估分支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对在经营过程中知悉的保险公司、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D.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公正地从事保险公估业务
A.客观原因 B.主观过错 C.第三人责任 D.委托人责任
A.定期租船合同和不定期租船合同 B.长期租船合同和短期租船合同 C.短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合同 D.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合同
A.投保人 B.要约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