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财产损失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B.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C.财产损失保险、健康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D.财产损失保险、名誉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A.家庭财产两全保险的保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确定方式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与家庭财产综合保险不相同 B.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既可为保险人积聚大量的可运用资金,又增加保险人的资金实力 C.家庭财产两全保险由于其期限较长,因而,增强了业务的稳定性,并减少了每年展业、出单和收费的工作量 D.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兼有经济补偿和到期还本双重性质
A.投保人和被保险入应当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回答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的询问 B.投保人在保险人或其代理人签发保险单(凭证)的同时,应一次性缴清应付的保险费 C.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当谨慎选择承运人,并督促其严格遵守国家及交通运输部门关于安全运输的各项规定,还应当接受并协助保险人对保险货物进行查验防损工作 D.被保险货物运抵保险凭证所载明的目的地的收货人在当地的第一个仓库或储存处所时起,被保险人应在20天内向当地保险机构申请并会同有关检验部门检验受损的货物
A.同以风险的存在为前提 B.同以社会再生产人的要素为对象 C.同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为制定保险费率的数理基础 D.保险合同的订立都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A.互助保险 B.共同保险 C.重复保险 D.复合保险
A.防范控制风险和减少风险损失 B.发展保险 C.尽量避免风险 D.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A.由于保险人的规定,藉以促使被保险人注意防范危险 B.由于保险金额的下降,而使保险金额低于财产的实际价值 C.由于被保险人的自愿,藉以节省保险费 D.由于财产价值的上涨,而使财产的实际价值高于保险金额
A.申请退保。在申请退保时,现金价值往往体现为退保金 B.把原保险单改为交清保险单,即原保险单的保险责任、保险期限均不变,只是依据现金价值金额,相应降低保险金额,此后投保人不必再交纳保险费 C.将原保险单改为展期保险单,即将原保险单改为与原保险单保险金额相同的死亡保险,保险期限相应缩短,此后投保人不必再交纳保险费 D.申请退保。在申请退保时,现金价值往往体现为保险金额
A.交纳保险费 B.发生保险事故 C.签订合同 D.保险金额确定
A.避免赌博行为的发生 B.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C.避免保险风险的发生 D.便于衡量损失,避免保险纠纷
A.某人投保了普通家庭财产险,地震引起房屋倒塌,家庭财产受损,则保险人一定负责赔偿 B.洪水和风暴均属保险责任,洪水和风暴同时造成企业财产损失,保险人负责赔偿部分损失 C.被保险人王某骑车被卡车撞倒,造成伤残并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王某因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被卡车撞是被保险人死亡的近因 D.有一艘装载皮革和烟叶的船舶遭遇海难,大量海水浸入船舱,皮革腐烂。腐烂皮革的恶臭,使烟叶完全变质。烟叶全损的近因是海难,保险人应负赔偿责任
A.重置价值保险 B.不定值保险 C.重复保险 D.定值保险
A.推定全损 B.委付 C.权利代为 D.代为
A.生存率因素 B.平均保额因素 C.费用率因素 D.失效率因素
A.等价交换、收支对冲 B.差价交换、收支相等 C.收支相等 D.等价交换、收支相等
A.得到准确保险信息的权利和保证安全的权利 B.可自由选择保险险种的权利和要求开发和改进险种的权利 C.遭遇不良待遇时,有申诉、控告的权利 D.可改变保险合同条款的权利
A.控制保险责任 B.控制保险责任 C.承包责任 D.避免风险责任
A.代位求偿 B.保险定损 C.保险理赔 D.保险索赔
A.风险的存在的多样性 B.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 C.风险的可预测性 D.风险中可保风险的存在
A.5% B.10% C.1% D.0.1%
A.合法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资格认证原则 D.公正原则
A.保险业务限制 B.保险市场监督 C.保险法律实施 D.保险监督管理
A.偿付能力 B.保险赔付 C.偿付比例 D.最低偿付标准
A.准备、筹建和开业 B.筹建、申请和开业 C.申请、审批和开业 D.申请、筹建和开业
A.置换赔偿方式 B.更新赔偿方式 C.重置赔偿方式 D.恢复赔偿方式
A.全部损失时,受损财产的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时,其赔偿金额以不超过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为限 B.全部损失时,受损财产的保险金额低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时,其赔款可以超过该项财产的保险金额 C.部分损失时,受损财产的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按实际损失计算赔偿金额 D.部分损失时,受损财产的保险金额低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应根据实际损失或恢复原状所需修复费用,乘以保险金额与出险时实际价值或账面余额的比例计算赔偿金额
A.10年;每千元 B.20年;每千元 C.5年;每百元 D.10年;每百元
A.市场价值 B.原始价值 C.重置价值 D.现在价值
A.以承保的财产保险的费率为基础费率 B.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标准费率进行增减 C.加上各种附加险及扩展责任的费率 D.根据被保险人的利润增减来调整费率
A.责任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坏赔偿 B.人身损害赔偿和车辆损坏赔偿 C.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坏赔偿 D.交通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坏赔偿
A.拥有多辆车的人,其每辆车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出险率也低 B.多辆车同时投保减少了保险人的展业费用,节约了展业时间 C.多辆车投保减少了保险人的危险单位数量,有利于其业务的稳定 D.对投保人的一种鼓励,实际上也是一种促销手段
A.5天 B.15天 C.10天 D.20天
A.被保险船舶不适航 B.施救费用 C.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 D.碰撞责任
A.被保险船舶在预计到达目的港日期超过2个月后,尚未得到它的行踪消息时 B.被保险船舶发生完全损毁或严重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或者被保险人不可能避免地丧失该船舶 C.被保险船舶在预计到达目的港日期超过1个月后,尚未得到它的行踪消息时 D.当被保险船舶的实际全损已不能避免,或者恢复、修理、救助的费用以及这些费用的总和超过船舶保险价值时,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发出委付通知后
A.飞机产品责任保险 B.机场经营人责任保险 C.飞机承运货物责任保险 D.旅客法定责任保险
A.1983年4月1日 B.1982年1月1日 C.1981年4月1日 D.1981年1月1日
A.CIF B.CFR C.ICC D.FOB
A.被保险货物由于遭受隧道倒塌、崖崩或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B.被保险人对遭受承保风险的货物采取抢救、防止或减少货损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C.被保险货物因驳运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碰撞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D.被保险货物的自然耗损、本质缺陷、特性以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
A.侵权的民事责任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B.返还不当得利的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C.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返还不当得利的责任 D.侵权的民事责任和公平责任
A.产品的特点及其可能对人体或财产造成损害的风险大小 B.产品的售后服务水平 C.产品数量多少和产品价格的高低 D.保险公司以往经营此项业务的损失或赔付统计资料
A.公众责任保险单 B.雇主责任保险单 C.职业责任保险单 D.民事责任保险单
A.国内信用保险一般不承保批发业务 B.国内信用保险一般承保零售业务 C.国内信用保险承保3~6个月的短期商业信用风险 D.国内信用保险承保长期商业信用风险
A.出口合同的信用期 B.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风险 C.保险责任起讫的时间 D.出口合同的性质
A.与被保险人组织联合小组与买方直接谈判 B.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到国外进行追讨 C.委托国外追账代理公司追账 D.委托律师对买方采取法律行动
A.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情况 B.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C.产品是否具有创新风险要素 D.保险人承保的该类产品以往的损失记录
A.建筑工程 B.业主提供的物料及项目 C.工地内现成的建筑物 D.安装工程项目
A.第三者责任保险费率亦为工期性费率,按每次事故赔偿限额计算保险费 B.试车期和保证期费率是按照工期性费率乘以总保险金额计收保险费 C.建筑用机器、装置及设备为单独的年费率,保险期不足一年的,按工期性费率乘以总保险金额计收保险费 D.各种附加险也是按照整个工期一次性费率计收保险费
A.卫星交付客户使用,卫星在轨道正常工作并运行时 B.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期限届满 C.卫星发生全部损失 D.卫星在发射过程中宣布发射成功
A.平台钻井机保险 B.近海工程一切险 C.海洋石油开发管道保险 D.海洋石油开发费用保险
A.费用因素的预定 B.短期因素的预定 C.长期因素的预定 D.利率因素的预定
A.50% B.70% C.80% D.60%
A.不同投保人的万能险产品 B.不同的万能保险产品 C.不同的团体万能保险客户 D.不同时段售出的万能保险业务
A.有利于辨别风险 B.保证客户的公平性 C.有利于代理人销售 D.公司获利
A.两年 B.三年 C.五年 D.八年
A.普通意外伤害保险和特定意外伤害保险 B.一年期意外伤害保险、极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和多年期意外伤害保险 C.单纯意外伤害保险和附加意外伤害保险 D.自愿意外伤害保险和强制意外伤害保险
A.残疾给付责任 B.残疾收入补偿 C.医疗给付责任 D.费用补偿责任
A.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B.医疗保险 C.护理保险 D.疾病保险
A.犹豫期条款 B.宽限期条款 C.等待期或事先存在条件条款 D.代为求偿条款
A.再保险的固定性 B.再保险的分散性 C.再保险的合伙性 D.再保险的独立性
A.5万元;5万元 B.2万元;8万元 C.3万元;7万元 D.4万元;6万元
A.临时再保险 B.预约再保险 C.承诺再保险 D.合同再保险
A.分保业务经营 B.分入再保险业务经营 C.转分保业务经营 D.分出再保险业务经营
A.业务量大,市场份额高 B.主体众多,竞争激烈 C.市场分散度高,国际化程度高 D.制度成熟,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重
A.扩大保险需求,增加保费收入 B.再保险采购服务 C.促进产品创新 D.降低保险销售成本,提高保险销售效率,转变经营机制
A.往往需要适合其特殊需要的保险保障计划而非传统的定式保险合同 B.在无充分保险的情况下对损失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 C.他们往往处于单一场所 D.大多数人视保险为一种商品
A.该寿险公司的经营历史是否短于15年 B.该寿险公司是否保证支付解约价值 C.最近5年来,该寿险公司的年均增长速度是否比以前年份要快 D.与公布的全行业投资比例相比较,该寿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是否有较大的差
A.公示监管方式 B.准则监管方式 C.实体监管方式 D.调控监管方式
A.1万元以下 B.1万以上3万以下 C.1万以上5万以下 D.5万以上10万以下
A.市场询价与招标 B.如实告知 C.代替客户选择最优方案和保险人 D.相关文件的准备
A.社会风险 B.政治风险 C.技术风险 D.经济风险
A.减少损失的危害程度 B.减小风险事故的发生机会 C.遵守和履行社会赋予家庭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D.以经济、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
A.自留风险的成本高,方便有效 B.自留风险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 C.自留风险有时会因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效果 D.自留风险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效果
A.风险清单法 B.流程图分析法 C.事故分析法 D.实地调查法
A.普通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 B.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 C.普通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个人贷款抵押房屋保险 D.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个人贷款抵押房屋保险
A.(2)(1)(3)(4) B.(1)(2)(3)(4) C.(4)(3)(2)(1) D.(4)(1)(3)(2)
A.客户需求满足原则 B.科学计算费率原则 C.利润最大化原则 D.可保利益原则
A.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管理理念不强 B.只注重隐性风险管理,对显性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C.只注重内生风险管理,忽视外生风险管理 D.整体风险管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A.质量不高、信息不对称 B.质量不高、信息对称 C.质量高、信息不对称 D.质量高、信息对称
A.无差异营销策略 B.差异性营销策略 C.集中性营销策略 D.分散性营销策略
A.团体的规模、利益需求、投保方式 B.团体的规模、性质、投保方式 C.团体的规模、性质、利益需求、投保方式 D.团体性质、利益需求、投保方式
A.1年(含1年)内 B.1年(不含1年)内 C.2年(含2年)内 D.2年(不含1年)内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征税对象 D.税率
A.按课税标准 B.按税种的隶属关系 C.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D.按征税对象
A.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B.文化体育业、邮电通信业、销售不动产 C.娱乐业、邮电通信业、销售不动产、服务业 D.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邮电通信业
A.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D.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A.发行人 B.证券的标的物 C.标的物的价值 D.权利
A.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 B.银行本票和支票 C.汇票和支票 D.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A.服务性原则 B.盈利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流动性原则
A.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B.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升值,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C.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抑制出口、促进进口的作用 D.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升值,能起到抑制出口、促进进口的作用
A.利息率提高时,储蓄增多,货币数量相对减少 B.利息率提高时,储蓄增多,货币数量相对增加 C.利息率提高时,储蓄减少,货币数量相对减少 D.利息率提高时,储蓄减少,货币数量相对增加
A.拒绝要约的通知未到达要约人 B.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C.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A.1年 B.3年 C.4年 D.5年
A.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B.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D.公开、公平、公正
A.独立经费 B.独立经营权 C.独立核算 D.专业管理团队
A.6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A.保险人 B.投保人 C.受益人 D.经纪人
A.再保险 B.信用保险 C.责任保险 D.重复保险
A.死亡 B.养老 C.健康 D.伤残
A.10% B.20% C.30% D.50%
A.少于二人 B.少于三人 C.少于四人 D.少于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