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支托 B.固位体 C.大连接体 D.邻面板 E.人工牙
A.增加桥体金属面的厚度 B.减小桥体金属面的长度 C.减轻力 D.增大咬合接触面积 E.减少桥体金属面的厚度
A.非接触式桥体 B.全自洁型桥体 C.半自洁型桥体 D.无自洁型桥体 E.半接触式桥体
患者,男,30岁,外伤导致牙根折断,经手术拔除,3个月后进行金属烤瓷桥修复。在制作时其桥体部分应采用下述哪种方式最为恰当()
A.桥体距离牙槽嵴黏膜的距离不小于3mm,且龈底呈球形 B.采用单侧接触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接触时,无静压力 C.采用船底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形成接触时应无压迫 D.采用"T"形接触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形成接触时应有压迫 E.采用船底式桥体,与牙槽嵴黏膜形成接触时应有静压力
患者,男,60岁,缺失。临床检查发现牙根稳固,无叩痛,X线片显牙根法无病变。可采用金属全冠桥对缺失牙进行修复,但由于牙龈萎缩,缺牙区牙槽骨吸收较多,导致临床牙冠增长及缺牙区龈距离增大。故在制作金属全冠桥时为了减轻桥体重量,减少铸造缺陷并达到审美要求,可采用下述哪种方式制作较为恰当()
A.降低桥体面高度,使其与对颌牙脱离接触关系,以达到减小桥体的目的 B.采用悬空式桥体设计,以减轻桥体重量 C.将实心桥体龈端做"开窗"处理,形成空壳状,内部充填树脂 D.将桥体面减径至天然牙颊舌径的1/3 E.减小桥体与固位体连接区面积
患者,女,50岁,缺失,采用铸造支架修复时在上设计了舌侧支托。舌侧支托的要求为()
A.宽度为0.5mm~1.0mm,厚度≥0.5mm B.宽度为1.0mm~1.5mm,厚度≥0.5mm C.宽度为1.5mm~2.0mm,厚度≥1.0mm D.宽度为1.5mm~2.0mm,厚度≥1.3mm E.宽度为2.5mm~3.0mm,厚度≥2.5mm
患者,男,50岁,缺失,采用铸造支架进行修复时在设计了RPA卡环,其远中邻面板的形态要求是()
A.宽度小于基牙颊舌径的1/2,厚度为0.3~0.5mm B.宽度等于基牙颊舌径的1/2,厚度为0.5~0.8mm C.宽度等于基牙颊舌径的2/3,厚度为0.8~1.0mm D.宽度小于基牙颊舌径的2/3,厚度为0.8~1.0mm E.宽度大于基牙颊舌径的2/3,厚度为0.8~1.0mm
A.3:1 B.3:2 C.5:3 D.5:4 E.2:1
A.大小与缺失牙多少成正比,厚度≥0.1mm B.大小与缺失牙多少成正比,厚度≥0.5mm C.大小与缺失牙多少无关,厚度≥0.1mm D.大小与缺失牙多少无关,厚度≥0.5mm E.大小与厚度均无严格要求
具有防止食物嵌塞作用的支托是()
A.边缘型支托 B.延长型支托 C.近远中边缘组合型支托 D.联合支托 E.颊、舌侧型支托
A.上颌侧切牙、尖牙之间 B.上颌硬区后部第一、第二磨牙之间 C.上颌硬区第一磨牙之前 D.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 E.上颌第二磨牙以后
患者,女,缺失上设计正型卡环,其卡环臂末端进入基牙倒凹的长度为全臂长的()
A.1/5 B.1/4 C.1/3 D.1/2 E.2/5
患者,男性,缺失,长期夜磨牙致龈距离低,患者自述有塑料过敏史,要求铸造支架修复。临床能选择的最佳铸造支架类型是()
A.全金属型 B.金属基托型 C.金属支架型 D.网状加强型 E.以上都不是
A.0° B.45° C.90° D.135° E.180°
A.0.5~1.0mm B.1.5~2.0mm C.2.5~3.0mm D.3.5~4.0mm E.4.5~5.0mm
A.50mm B.70mm C.90mm D.110mm E.130mm
A.石膏粉 B.30%的石膏+70%石英砂 C.石英粉 D.中温铸造包埋料 E.磷酸盐系包埋料
A.黑色 B.暗红色 C.樱桃红色 D.橘红色 E.淡红色
A.离心力铸造 B.离心-抽吸-加压铸造 C.真空铸造 D.加压铸造 E.离心力-压力铸造
患者缺失,要求用金合金制作金属桥进行修复,合金熔化后的最佳铸造时机是()
A.比金合金熔点高50℃ B.比金合金熔点高100~150℃ C.金合金熔点温度高200℃ D.比金合金熔点高250℃ E.比金合金熔点高300℃
A.金铂合金 B.铜合金 C.钴铬合金 D.镍铬合金 E.钛合金
A.再现性 B.延展性 C.韧性 D.抗弯曲性 E.抗腐蚀性
A.铸造不全 B.砂眼 C.粘砂 D.缩孔 E.铸件表面粗糙
A.砂眼 B.气孔 C.缩孔 D.冷隔 E.毛刺
A.10~30min B.30~60min C.1~2h D.2~3h E.24h以后
患者,女性,45岁,缺失,为过小牙,造成缺牙间隙过宽,下列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缺隙大小排一个相应大小的牙 B.利用视觉差,对所选用的比稍大的人工牙,进行磨改,加大唇面突度 C.加大所选人工牙近远中倾斜度,磨改切角 D.与之间留有适当间隙 E.在之间加排一小牙
患者,女,60岁,原天然牙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现缺失,下颌为天然牙,应如何排上前牙()
A.可将稍排向唇侧,唇侧做基托 B.可将稍排向唇侧,唇侧不做基托 C.可将稍排向舌侧,唇侧做基托 D.可将稍排向舌侧,唇侧不做基托 E.可将排向舌侧,与下前牙轻接触
下列卡环中不宜单独使用,缺乏支持作用,多用于松动基牙或咬合紧,不能取得支托位置的基牙的是()
A.单臂卡环 B.双臂卡环 C.三臂卡环 D.间隙卡环 E.环形卡环
患者,男,57岁,缺失,做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由于其上颌前突,前牙区倒凹较大,为了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应为()
A.由前往后 B.由后往前 C.由左向右 D.由右向左 E.平行戴入
患者,男,37岁,缺失,Ⅱ度松动,其余天然牙健康,用做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上最好选用()
A.间隙卡环 B.固定卡环 C.长臂卡环 D.锻丝上返卡环 E.锻丝下返卡环
A.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弯曲 B.单方向半圆形弯曲 C.单方向水平弯曲 D.单方向垂直弯曲 E.水平和斜向两个方向弯曲
A.直接固位体 B.间接固位体 C.冠内同位体 D.根外固位体 E.根内固位体
A.后堤区的后缘在腭小凹与翼上颌切迹连线后约2mm处 B.后堤区的宽度在腭中缝处约2mm C.后堤区的宽度在翼上颌切迹约3mm D.后堤区的宽度在中间区域4~5mm E.后堤区后缘线深度1~1.5mm
患者,女性,56岁,缺失后,未及时修复,造成邻牙向缺隙侧移动,间隙变小,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排牙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可选用与同名天然牙大小相等的成品牙,进行磨改,使其唇面扁平一些 B.可加大所选人工牙的唇面颈缘横行发育沟,使其看起来不显窄 C.在不影响与同名牙对称的情况下,可稍与邻牙重叠 D.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适当地改变牙的倾斜度 E.以上方法均可以
A.人工牙与支架连接体相嵌部位过度磨深 B.卡环臂未进入倒凹区 C.卡环体部放置过低 D.雕刻蜡牙所用蜡块未烫软就用力对 E.支架未用银焊焊接,造成焊接不牢
患者,女性,55岁,游离缺失,口腔情况良好,基牙健康,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试戴义齿时,出现咬合低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模型不准,基牙被拉长所致 B.关系错位 C.义齿基托伸展不够 D.石膏未用抗膨胀液调拌 E.正中关系排好后,未做前伸、侧运动检查
患者,男性,54岁,游离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上设计Ⅱ型卡环,来减轻基牙负担并防止基托翘动。选择就位道时,模型在观测台上应()
A.向左倾斜 B.向右倾斜 C.向前倾斜 D.向后倾斜 E.平放
A.前伸 B.侧向 C.平衡 D.正中 E.非正中
全口义齿的前牙排列要求排成浅覆是指()
A.上前牙垂直盖过下前牙0.5~1mm B.上前牙垂直盖过下前牙1~2mm C.上前牙垂直盖过下前牙2~2.5mm D.上前牙的切缘突出下前牙切缘以外的水平距离1~2mm E.上前牙的切缘突出下前牙切缘以外的水平距离2~2.5mm
A.颈部向唇侧突出 B.与邻牙接触松 C.颈部稍向远中倾斜 D.远中转向腭侧 E.牙尖在平面上
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完成后,发现基托颜色不一,与该现象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热处理过快 B.塑料过硬,单体挥发 C.填塞时反复多次添加塑料 D.手和水盆不干净 E.塑料调拌不均匀
A.金属加强材料以窄,圆为好 B.加强材料放在基托应力集中区 C.磨光面可暴露加强丝 D.加强丝的行走方向与基托易折线平行 E.以上都正确
A.深覆,咬合紧 B.人工牙无固位形 C.人工牙咬合升高 D.龈距离低 E.义齿基托范围大
患者,女,33岁,缺失,做基牙,设计隙卡,可摘义齿修复,戴牙半年后,上卡环折断,造成该现象不可能的原因是()
A.隙卡沟预备不够 B.弯制时卡环丝有损伤 C.钢丝质量差 D.加热过快 E.使用方法不当
患者,男,49岁,缺失,余留牙正常,原天然牙为反关系,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人工牙的排列时,正确的方法是()
A.排成品塑料牙,使颊侧与邻牙协调一致 B.排成品塑料牙,使舌侧与邻牙协调一致 C.排成品塑料牙,使与牙弓一致,排成反关系 D.排成品塑料牙,使颊侧与邻牙协调,舌侧适当加宽 E.排成品塑料牙,使舌侧与邻牙协调,颊侧适当加宽
患者,男,29岁,缺失,进行可摘义齿修复。开盒时,发现牙面与基托分离,造成这一现象的不可能原因是()
A.关盒前与基托之间未加单体溶胀 B.塑料充填不紧 C.加热方法不当 D.试压后玻璃纸未去除干净 E.分离剂涂布过多
A.0.5~1.0min B.1~3min C.5~10min D.20~30min E.30min以上
A.喷砂不均匀 B.喷砂压力过小 C.该牙冠金属基底冠的颈部有油脂残留 D.瓷粉烧结收缩所致 E.金属与瓷粉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
A.用80目的Al203砂喷砂 B.用100目的Al2O3砂喷砂 C.用50目的SiO2喷砂 D.用120目的SiO2喷砂 E.用浓盐酸浸泡
A.树脂材料 B.蜡 C.贵金属烤瓷用包埋料 D.中熔合金包埋料 E.石膏+石英砂
A.焊接面之间不留间隙,焊接口应呈小面积的面与面接触 B.焊接面之间的间隙为0.1~0.15mm,呈截面接触 C.焊接面之间间隙为0.1~0.15mm,呈点状接触 D.焊接面之间间隙为0.2~0.25mm E.焊接面之间间隙为0.25~0.3mm
A.盐酸 B.氢氟酸 C.硫酸 D.磷酸 E.硝酸
A.向前倾斜 B.向后倾斜 C.向左倾斜 D.向右倾斜 E.平放
A.硼砂+硼酸 B.硼砂+氟化物 C.磷酸锌液 D.氟化钠 E.稀硫酸
A.前庭盾 B.唇档 C.联合双曲簧 D.斜面导板 E.平面导板
A.研究模型 B.工作模型 C.记存模型 D.设计模型 E.种植模型
全口义齿排列后牙时,可依据患者牙槽嵴承受力大小的能力选择后牙的()
A.近远中的长度 B.颊舌径宽度 C.龈高度 D.面形态 E.牙的颜色
患者,男,56岁,A1238123C123缺失,下颌前突,牙槽嵴较丰满,余牙正常,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如果患者原天然牙严重反,上前牙缺失同时上唇较短,人工牙应排成()
A.正常排列 B.浅覆、正常覆盖 C.排成反 D.对刃 E.以上都不行
A.调磨上后牙颊尖舌斜面、下后牙颊尖颊斜面 B.调磨上后牙颊尖和下后牙舌尖 C.调磨上后牙舌尖的颊斜面和下后牙颊尖的舌斜面 D.调磨上牙颊尖远中斜面和下牙舌尖近中斜面 E.以上均是
患者,男,60岁,全口义齿修复2年,上半口义齿纵裂,检查:基托纵裂从开始沿中线延至义齿后缘,采用自凝修理时,下面哪项操作是错误的()
A.准确对位,粘结折裂基托 B.灌注石膏模型 C.涂塑前磨去折裂线两侧基托 D.单体溶胀、涂塑基托外形 E.涂塑后迅速放入烫水中
患者,男,48岁,缺失,余牙正常,设计钴铬合金整体铸造支架的可摘局部义齿,初戴3个月后,在一次吃饭时不慎支架部分折断。检查:金属舌杆折断,舌杆厚1.5mm,折断面金属有缩孔,采用激光焊接金属舌杆的操作中,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A.舌杆断面准确复位 B.舌杆磨光面两点定位焊接 C.舌杆组织面两点定位焊接 D.焊接时后一焊点,覆盖前一焊点的70% E.焊接时前一焊点,应覆盖在后一焊点的70%
患者,女,39岁,制作耐火代型烤瓷贴面后反复出现贴面切1/3破裂,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A.患者有紧咬牙或夜磨牙习惯 B.粘结前牙龈渗血没控制 C.患者经常咬甘蔗、骨头等硬物 D.贴面制作时切缘部分不均匀,厚薄不一 E.牙体预备时切缘或邻边缘磨除过多
A.平面 B.凸面 C.凹面 D.斜面 E.直面
A.上颌基托颊侧边缘伸至黏膜反折处 B.上颌基托后缘颊侧包过上颌结节伸至颊间隙内 C.下颌基托舌侧边缘止于舌侧口底,远中应伸入舌侧翼缘区 D.下颌基托后缘盖过磨牙后垫的1/5~1/4 E.上下基托应避开唇、颊、舌系带
A.模型清晰并充分反映出无牙颌组织面的细微纹路 B.模型边缘宽度以3~4mm为宜 C.模型最薄处不少于10mm D.上颌模型后缘止于腭小了凹前4mm E.下颌模型后缘包括磨牙后垫
A.位于前颤动线 B.位于后颤动线 C.位于前后颤动线之间 D.位于腭小凹前6mm E.位于腭小凹前4mm
平衡对全口义齿哪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A.固位、稳定、功能 B.固位、支持、稳定 C.固位、美观、支持 D.稳定、美观、支持 E.稳定、美观、功能
A.颌骨的解剖形态 B.口腔黏膜的性质 C.基托边缘伸展的范围,厚薄和形态 D.唾液的质和量 E.排列人工牙的大小
A.邻面回切 B.切端回切 C.唇面回切 D.舌面回切 E.指状沟回切
A.准确造型 B.压实瓷泥 C.减少烧结时的体积收缩 D.增加瓷层烧成后的强度 E.保证瓷层的半透明度
错畸形主动治疗结束以后,为防止复发,保持已经取得的矫治效果,需要用保持器。保持器就是防止复发的机械性保持装置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A.位于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双曲唇弓.焊接在唇弓远中的尖牙卡环和基托 B.一对磨牙卡环,双曲唇弓及基托 C.一对磨牙箭头卡环,焊接在卡环桥部的双曲唇弓及塑胶基托 D.基托以及包埋在牙弓两侧最后磨牙远中面基托内的长唇弓 E.邻间钩,包埋于牙列两侧最后磨牙远中面基托内的长唇弓
A.卡环的类型 B.双曲唇弓位于前牙的水平位置 C.双曲唇弓连接体进入基托的位置 D.塑胶基托的大小 E.塑胶基托的厚薄
患者,男性,62岁,缺失,口腔检查发现其区牙槽嵴吸收严重,呈窄条状,患者口述其原义齿有压痛现象。以为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余留牙正常。
缺失区的基托蜡型要求()
A.蜡型厚度1~1.5mm,后缘覆盖上颌结节和远中颊角 B.蜡型厚度1.5~2mm,后缘至翼上颌切迹,覆盖上颌结节和远中颊角 C.蜡型厚度2~2.5mm,边缘可薄些,后缘至翼上颌切迹 D.蜡型厚度2.5~3mm,边缘加厚,后缘覆盖上颌结节 E.蜡型厚度2.5~3mm,后缘覆盖后堤区
在进行该义齿的后牙排列时,与对颌牙的接触面积正确的是()
A.较天然牙略大,较天然牙略小 B.较天然牙略小,较天然牙略大 C.较天然牙略小,较天然牙略小,并磨平面沟凹 D.较天然牙略小,减小颊舌径,加深面沟槽 E.较天然牙略小,减小颊舌径、近远中径
对于患者所述原义齿有压痛现象,此次修复时,可根据缺失区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
A.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近远中径 B.选择较小的人工牙,并磨平面沟槽 C.可少排,并加厚该处基托,并与对颌有少许接触 D.为减小牙槽嵴所承受的力,可少排 E.为减小牙槽嵴所承受的力,可减小基托面积
A.0.5~1mm B.1~1.5mm C.1.5~2mm D.2~2.5mm E.2.5~3mm
患者.女性,75岁,无牙颌,上颌弓明显大于下颌弓,上颌前突明显,上颌牙槽嵴丰满宽大,下颌牙槽嵴窄小
A.先将上后牙按颊侧丰满度排好 B.可在上后牙的颊侧加蜡 C.增加上后牙的颊舌径厚度 D.使上、下后牙有部分接触 E.将下后牙略排向颊侧
A.上颌前突 B.颌间距小 C.牙槽嵴低平 D.下牙弓宽于上牙弓 E.下颌前突
全口义齿异常颌位关系的排牙是否排成正常,主要取决于()
A.颌弓的大小 B.颌弓的形态 C.上下颌间距 D.上下颌弓的水平关系 E.上下颌弓的垂直关系
A.大覆盖浅覆 B.大覆盖深覆 C.正常的覆覆盖 D.小覆盖浅覆 E.小覆盖深覆
A.80~100μm B.35~50μm C.0.2~2μm D.50~100μm E.0.5~3μm
A.5~7min B.30L/min C.40~45℃/min D.50~55℃/min E.60~70℃/min
A.翼上颌切迹 B.翼缘区 C.后堤区 D.磨牙后垫的1/3~1/2 E.软硬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上
A.粘砂 B.夹砂 C.缩孔 D.反应性气孔 E.析出性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