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确定工作范围 B.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 C.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D.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
A.临床观察和记录 B.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C.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D.社会性的调查研究
A.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 B.指出该行为虽然是违规的,但是却是常见的 C.直问直答式提问,使其回答 D.命题时假定受测者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
A.并列直进式 B.分列直进式 C.混合螺旋式 D.杂乱无章式
A.常模资料 B.测验的基本特征 C.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D.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
A.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B.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范围 C.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D.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结构
A.对个体的指导语 B.对受测者的指导语 C.对团体的指导语 D.对主测者的指导语
A.要有记分键 B.将受测者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C.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 D.将各题目分数合成分测验分数
A.所要达到的目标 B.待解决问题的性质 C.咨询师的文化程度 D.咨询师的技术
A.整体性观点 B.心身一体的观点 C.个体与社会间的观点 D.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A.执业人员的能力是否达标 B.对心理咨询的需要与咨询力量的差距 C.支撑该职业行为的学科理论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 D.该职业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业务操作模式是否达到标准化水平
A.血型说 B.体型说 C.体液说 D.激素说
A.意志特征 B.理智特征 C.态度特征 D.情绪特征
A.思维活动的精确性 B.想象中的现实性 C.情感活动的真实性 D.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
A.共同特质 B.个人特质 C.特殊特质 D.稳定特质
A.宜人性 B.内倾性 C.神经质 D.认真性
A.持续性 B.普遍性 C.针对性 D.对抗性
A.说服的意图 B.传递者的立场 C.传递者的威信 D.说服者的吸引力
A.投射法 B.统计法 C.量表法 D.行为反应测量法
A.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B.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C.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D.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A.需要的互补 B.情感的互补 C.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 D.某些人格特征的互补
A.反从众 B.真从众 C.权宜从众 D.利益从众
A.承诺 B.激情 C.兴趣 D.亲密
A.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 B.研究心理发展的阶段 C.研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D.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A.经验 B.成熟 C.平衡化 D.社会环境
A.情绪 B.心理 C.生理 D.社会功能
A.使求助者体验和感受到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 B.激发求助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发求助者的潜能,使之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 C.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被接纳的,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 D.使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强化咨询动机,端正合作态度,增加咨询的主动性、自觉性
A.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B.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C.对于没有意义的内容,咨询师可以不必认真,或者中断谈话 D.咨询结束后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A.自我关怀和自我指导 B.接受不确定性和变通性 C.参与和敢于尝试 D.宽容和自我接受
A.按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 B.测验开始之前,主测者让受测者或替受测者填明记录纸上的简历,主测者不需签名 C.对照着记录纸,逐题熟读各题的指导语 D.施测时,必须从第一题开始逐一作答
A.因素分析法 B.逻辑分析法 C.综合法 D.经验效标法
A.表现不同寻常 B.经常起病并与困难的个人处境相联系 C.经常起病突然并与心理应激相联系 D.与已知疾病不一致
A.特殊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特定恐惧症 D.场所恐惧症
A.自控感 B.效率下降 C.紧迫感 D.负担感
A.角色扮演 B.内隐示范 C.参与示范 D.象征性的示范
A.某些传染疾病 B.各种睡眠障碍 C.某些心身疾病 D.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
A.可用于治疗情绪的激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 B.可用于治疗考前紧张焦虑的求助者 C.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般心理问题 D.不能治疗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及酒精中毒等求助者
A.行为与情绪障碍 B.精神发育迟滞 C.心理发育障碍 D.心理发育迟缓
A.焦虑 B.羞怯 C.强迫 D.恐惧
A.10个临床量表 B.10个治疗量表 C.7个效度量表 D.8个疗效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