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管电压的升高散射线含有率加大 B.反向和侧向散射线使X线强度减弱 C.原方向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受损 D.肢体产生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损失 E.照射野产生的散射线不使对比度下降
A.是原生质的团块 B.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为细胞核 C.人体最基本的细胞有球形、菱形等多种形状 D.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E.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等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
A.骨之间的纤维连接分韧带连接和骨缝连接 B.软骨和骨性连接有3种形式 C.关节面指的是骨端关节骨面 D.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连接者称为关节 E.滑膜关节的构造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A.骨内有骨髓腔 B.关节有3种连接方式 C.骨由骨质和骨膜构成 D.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 E.骨与骨之间相互连接的部位称关节
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等构成 B.舌下神经孔内通过舌下神经、舌下神经孔静脉丛 C.颈静脉孔内通过颈内动脉、舌咽神经 D.内耳孔内通过内耳神经 E.乳突孔内导出动脉
A.鼻窦是颅骨不规则骨内的气腔 B.上颌窦为一对最大的鼻窦 C.上颌窦底朝鼻腔 D.上颌窦的顶壁即眶底 E.筛窦在额骨内
A.是由左、右髂骨和骶骨、尾骨构成 B.髂骨与骶骨形成骶髂关节 C.髂骨分居骶骨两侧 D.髂骨与骶骨后方为耻骨联合 E.骨盆有承受、传递重力和保护盆内器官作用
A.右心室居心脏最前部 B.有3个口 C.入口为右房室口 D.右房室口周缘附有三尖瓣 E.出口部为肺动脉口
A.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等 B.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心跳的起搏点 C.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D.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 E.由窦房结发出房室束
A.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 B.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3个部分 C.管有浆膜层 D.食管第一狭窄部为咽与食管交接处 E.食管第三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
A.胃的上口接食管,称为贲门 B.胃的下口接十二指肠,称为幽门 C.胃贲门口下缘水平线以下为胃底 D.贲门位于胃的内侧壁 E.以责门为中心半径2.5cm的区域称贲门区
A.升结肠从盲肠到肝曲长约20cm B.横结肠起于结肠肝曲 C.横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 D.乙状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 E.直肠壶腹部有3个横行半月皱襞
A.肾盂起始部 B.输尿管起始部 C.与髂总动脉交叉处 D.输尿管中段 E.膀胱入口处
A.膀胱为盆腔储存尿液的器官 B.形状、大小随尿液充盈程度变化 C.膀胱的平均容量为300~500ml D.体部包括前、后壁及两侧壁 E.输尿管出口及膀胱颈构成膀胱三角区
A.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2个部分 B.肾皮质主要由肾小体构成 C.肾髓质形成肾窦 D.肾髓质由许多尿细管组成 E.肾窦内有7~8个肾小盏
A.输尿管起自肾盂,终于膀胱 B.输尿管为细长的肌性管道 C.输尿管壁有较厚的横纹肌 D.输尿管可作节律性的蠕动 E.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至膀胱
A.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 B.止于尿道外口 C.分前列腺部、腹部和海绵体部 D.前列腺部属于后尿道 E.腹部称为前尿道
A.肾的后方,上为膈 B.肾的后方,下为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筋膜 C.左侧肾外缘邻接脾和结肠脾曲 D.肾门一般平第4腰椎 E.右肾与肝右叶、十二指肠降部和结肠肝曲相邻
A.内分泌部即胰岛 B.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腺 C.胰液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D.胰由外分泌和内分泌两部分组成 E.胰头、体、尾3个部分有明显界限
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 B.位于喉、气管上部的两侧及前面 C.甲状腺素调节机体的基础代谢 D.甲状腺侧叶的后面有甲状旁腺 E.甲状旁腺分泌激素,调节机体血钙水平
A.内分泌腺有排泄管道 B.其分泌的物质是激素 C.分泌物直接透入血液或淋巴 D.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有甲状腺 E.其功能是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等进行调节
A.眼睑 B.泪器 C.视神经 D.眼球外肌 E.眼结膜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内皮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A.是肝细胞生成的 B.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C.为黄绿色黏性液体 D.胆盐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E.生成量主要与脂肪的摄入量有关
A.生成胆汁 B.维持钙、磷平衡 C.具有解毒功能 D.在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 E.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神经组织 D.肌肉组织 E.骨组织
A.称蜂窝组织 B.在体内分布广泛 C.有储存能量的作用 D.有传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E.有连接与支持各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
A.骨骼 B.关节 C.神经 D.骨骼肌 E.血管
A.骨骼照片有很高的对比 B.乳腺应选用低电压技术 C.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偏低 D.消化道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组织对比 E.离体肺组织照片比活体肺有更高的对比
A.0.5~1.0 B.0.5~2.0 C.0.25~2.0 D.0.25~2.5 E.0.5~2.5
A.被照体作为信息源 B.X线作为信息载体 C.经显影处理形成可见密度影像 D.第一阶段的信息传递取决于胶片特性 E.X线诊断是X线影像信息传递与转换的过程
A.光学密度也称黑化度 B.光学密度D=lglo/l C.照片密度值是一个有量纲 D.密度由照片吸收光能的银粒子多少决定 E.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形成X线照片
A.密度的变化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B.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增感屏与胶片组合使用后照片密度大 D.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高而增高 E.密度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密切关系
A.管电压影响照片对比度 B.加大焦-片距,照片对比度提高 C.灰雾使对比度下降 D.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 E.γ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
A.高千伏摄影照片对比度低 B.低千伏摄影照片对比度高 C.X线量增加照片密度增高 D.管电压高于120kV称高压摄影 E.乳腺用40~60kV的软线摄影
A.O--透光率 B.D--光学密度 C.K--X线对比度 D.K--光学对比度 E.y--X线胶片对比度
A.γ值大--X线照片对比度大 B.K大--X线照片上K小 C.25~40kV--软X线摄影 D.120~150kV--高压摄影 E.40~60kV--低压摄影
A.实际焦点是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面积 B.有效焦点是实际焦点在不同方位上投影 C.靶面上形成的焦点是正方形 D.焦点用无量纲的数字表示 E.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A.R是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率值 B.线量分布为单峰时R大 C.线量分布为多峰时R小 D.R值小的焦点成像性能好 E.焦点尺寸小R大
A.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 C.大焦点 D.小焦点 E.虚焦点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E.8倍
A.0.16mm B.0.20mm C.0.50mm D.0.60mm E.0.80mm
A.M为放大率 B.a为焦-肢距 C.b为焦-片距 D.S为影像大小 E.G为被照体大小
A.被照体越厚散射线越多 B.kV越高产生散射线越多 C.散射线造成对比度的下降 D.照射野大小与散射线多少无关 E.焦点外X线和被检体产生散射线
A.锐利度S=(D1-D2)/H B.锐利度与对比度呈正比 C.不锐利的照片漏掉病灶的可能性大 D.照片锐利度与照片的模糊度无关 E.锐利度为相邻组织影像界限清楚程度
A.半影导致影像的模糊 B.半影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差 C.肢-片距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差 D.焦-片距离大半影小影像锐利 E.阴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阳极端
A.管电压控制着影像对比度 B.管电压代表着X线的穿透力 C.管电压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小于照射量 D.照片密度与管电压的h次方成正比 E.高千伏摄影可获层次丰富的X线照片
A.获得低对比,层次丰富的X线照片 B.缩短曝光时间,减少肢体移动模糊 C.减少管电流延长X线管寿命 D.有利于病人防护 E.照片对比度高
A.用钼靶X线机摄影 B.用于原子序数较低的软组织 C.波长较长的X线产生较大K D.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X线照片 E.管电压越低,照片对比度越低
A.用高栅比滤线器 B.常用栅比为12:1 C.γ值高的X线胶片 D.120~150kV管电压的X线机 E.阳极为散热性好的铜体上嵌钼
A.肩胛骨 B.锁骨 C.肱骨 D.尺骨 E.桡骨
A.椎骨24块 B.椎管容纳脊髓 C.椎体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 D.椎弓后缘正中向后方伸出,形成棘突 E.椎弓位于椎体前方,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组成
A.趾骨共14块 B.跗骨7块属长骨 C.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D.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 E.跖骨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
A.成人共有23个 B.周围由多层纤维软骨环组成 C.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 D.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E.中胸部的椎间盘较厚
A.有4组 B.与鼻腔不相通 C.对发音产生共鸣 D.位于鼻腔和喉的周围 E.内无黏膜衬贴
A.左右胸膜腔相通 B.壁层胸膜被覆盖于肺表面 C.胸膜腔由壁层胸膜各部形成 D.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 E.脏层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三部分
A.喉 B.鼻 C.咽 D.肺段支气管树 E.肺血管
A.甲状软骨 B.楔状软骨 C.环状软骨 D.会厌软骨 E.杓状软骨
A.口腔 B.咽 C.胃 D.盲肠 E.乙状结肠
A.面神经 B.迷走神经 C.动眼神经 D.副交感神经 E.前庭蜗神经
A.颈内静脉 B.舌咽神经 C.副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下神经
A.腰节段中 B.骶节段中 C.胸腰部侧角 D.骶节段中 E.颈膨大段
A.痛觉 B.温度觉 C.触压觉 D.光 E.味觉
A.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C.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E.供血者的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无机盐 E.葡萄糖
A.蛋白质 B.葡萄糖 C.NaCl D.非蛋白质 E.脂类
A.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B.血小板因子PF 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D.磷脂 E.纤溶酶抑制物
A.一般左心室搏动最强 B.左心室搏动在收缩期急剧内收 C.主动脉结搏动幅度与脉压有关 D.主动脉结脉压大搏动幅度小 E.肺动脉搏动方向与左心室搏动相反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平均动脉压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