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应当 B.可以 C.必须 D.需要
A.自然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活环境 D.生存环境
A.环境保护基本法 B.环境保护单行法 C.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D.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A.《环境影响评价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C.均不遵守 D.择一要求低的执行
A.批准 B.备案 C.审核 D.许可
A.可以 B.应当 C.必须 D.理应
A.需由环境保护部批准 B.需由北京市环保局批准 C.需由密云县环保局批准 D.该设备禁止进口
A.2007年4月20日 B.2007年4月25日 C.2007年4月30日 D.2007年5月10日
A.流域环境影响 B.规划环境影响 C.噪声环境影响 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规划草案的同时 B.编制规划草案的之前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之前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之后
A.青岛市环保局推荐 B.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定 C.山东省环保局指定 D.由环境保护部专家库内随机抽取
A.15 B.30 C.45 D.60
A.建设项目设计 B.建设项目开工 C.建设项目竣工 D.建设项目正式投产
A.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B.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C.将项目开工事宜书面告知原审批单位 D.将项目开工事宜向原审批部门备案
A.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B.加强区域产业规划环评 C.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D.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
A.评价单位 B.当地人民政府 C.建设单位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地域管辖 B.级别管辖 C.建设项目审批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A.公示制度 B.公告制度 C.告知制度 D.宣告制度
A.国务院 B.环境保护部 C.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D.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化石燃料高耗能企业 B.大量使用高污染物燃料企业 C.饮食服务企业 D.工业企业
A.超标排放 B.超量排放 C.大气质量下降 D.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A.回收利用 B.进行防治污染处理 C.采取除尘措施 D.将其充分燃烧
A.在人口集中地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 B.在人口集中地区严格限制焚烧塑料、皮革、垃圾 C.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D.禁止在交通干线附近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A.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行业主管部门 D.公安部门
A.在其政府网站或者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 B.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 C.在其所在地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 D.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
A.必须 B.有异议时,可以 C.应当 D.认为必要时,可以
A.10 B.15 C.30 D.60
A.环境影响评价书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影响报告表 D.环境影响评价表
A.可不作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适当简化 C.环评文件可降低等级 D.环评文件审批程序可简化
A.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B.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 C.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 D.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前
A.行业准入制度 B.专业限制制度 C.学历限制制度 D.职业资格制度
A.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 B.甲、乙两个等级 C.一级、二级两个等级 D.A级、B级两个等级
A.10 B.15 C.20 D.30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初步设计完成后 C.开工建设后 D.办理营业执照后
A.国务院 B.国家环保总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A.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1个月内 B.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 C.自建设项目投入正式生产之日起1个月内 D.自建设项目投入正式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
A.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 B.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C.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D.取得环评资格证书的单位
A.项目可行性研究 B.项目审批 C.编制建设规划 D.进行初步设计
A.3 B.5 C.7 D.10
A.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 B.报送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7日内 C.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 D.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
A.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C.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D.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A.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入海 B.集中储存于专门容器中运回陆地处理 C.预处理后运回陆地处理 D.集中储存于专门容器后排放入海
A.从事海洋航运的船舶进入内河和港口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当遵守海洋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B.船舶的残油、废油必须在远离陆地的水域,方可排入水体 C.在渔港水域进行渔业船舶水上拆解活动,应当报作业地渔业主管部门批准 D.船舶垃圾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置后方可向水体倾倒
A.须在离水源保护区30公里外的水体内排放 B.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 C.需先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同意 D.禁止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
A.环境保护部 B.商务部 C.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D.国家工商总局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A.城市区域噪声排放标准 B.城市生活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城市区域边界噪声标准 D.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A.主要道路附近 B.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 C.噪声重点控制区域 D.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A.污染者依法负责 B.生产者负责 C.使用者负责 D.进口、销售者负责
A.企业应当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 B.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企业不得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 C.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颁发许可证后,企业可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 D.企业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
A.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B.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C.提交工程施工期间的林地保护方案 D.依照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A.水土保持林 B.防风固沙林 C.环境保护林 D.水源涵养林
A.75% B.80% C.85% D.90%
A.珍贵、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 B.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C.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D.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A.广播电视设施 B.消防通道 C.核电站 D.经济适用房
A.环境保护方案 B.水土保持方案 C.工程设计方案 D.工程建设方案
A.修建采石场 B.开办煤矿 C.修建弹药库 D.新建疗养院
A.暂存装置 B.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 C.实验用化学品 D.民用燃气加气站
A.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造船厂 B.在海水渔场外围修建修船厂 C.在红树林生长的地区修建港口 D.在海滨风景游览区修建宾馆
A.国家危险废物标准B.国家危险废物识别标准C.国家危险废物名录D.国家危险废物名单
A.贮存 B.运输 C.利用 D.处置
A.海洋功能区划 B.海洋开发规划 C.海域功能区划 D.海域开发规划
A.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B.海洋生态保护区 C.海洋生态系统 D.海洋生物系统
A.禁止向环境排放放射性废气、废液 B.禁止将放射性固体废物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 C.禁止在内河水域和海洋上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D.禁止利用渗井、渗坑、天然裂隙、溶洞排放放射性废液
A.限期淘汰制度 B.阶梯淘汰制度 C.逐步淘汰制度 D.定期淘汰制度
A.停产整顿 B.关闭 C.限期治理 D.淘汰
A.单位治理责任制 B.分户承包治理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严格治理责任制度
A.参观、游览 B.钻探、挖掘 C.设立旅游导向牌 D.科学研究
A.5 B.10 C.15 D.20
A.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 B.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禁止再次用于销售 C.在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或禁止将自来水作为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 D.在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
A.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必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B.生态功能保护区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 C.在空间范围上,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包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别保护区域 D.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应在明确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开展
A.某单位引进一套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设备,市环保局对其处以1万元罚款,并责令销毁该设备 B.某单位拒绝县环保局的现场检查,县环保局给予其警告处罚 C.某企业经过限期治理后仍然没有完成治理任务,周围居民上访不断,省环保局遂作出责令其停产的处罚 D.某国有企业违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当地环保局对其处以20万元罚款,同时对企业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A.《水污染防治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A.核心区和缓冲区 B.实验区 C.缓冲区 D.外围保护地带
A.投产2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 B.投产3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5万千瓦以下 C.投产15年以上或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 D.投产3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
A.允许类 B.限制类 C.鼓励类 D.淘汰类
A.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 B.含热废水 C.含病原体的医疗污水 D.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废水
A.1 B.2 C.3 D.4
A.审批 B.复核 C.存档 D.备案
A.监督 B.抽查 C.考核 D.评估
A.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规范 D.环境标准
A.4 B.5 C.6 D.8
A.60日 B.15日 C.30日 D.10日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
A.要求补报 B.先审批,后补编写 C.不予审批 D.征求当地环保部门意见
A.该工业规划审批部门 B.该市人民政府 C.该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D.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A.专家论证 B.公众听证 C.环境影响后评价 D.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A.由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B.由环境保护部统一确定 C.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 D.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建设项目建设技术导则 C.建设项目设计技术导则 D.建设项目审批技术导则
A.应当 B.尽量 C.必须 D.可以
A.江河源头区 B.江河洪水调蓄区 C.防风固沙区 D.原始森林重点保护区
A.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公安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
A.最高洪水位 B.常年洪水位 C.设计洪水位 D.平均洪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