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4R导联ST段抬高>0.1mV,对于诊断非常敏感和特异 B.血流动力学改变可显示右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C.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为相对禁忌 D.使用利尿药,以减轻右心室负荷 E.Kussmaul征常见
A.利尿剂、强心剂和β-受体阻滞剂 B.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β-受体阻滞剂 C.强心剂、血管扩张剂和β-受体阻滞剂 D.利尿剂、强心剂和血管扩张剂 E.利尿剂、强心剂和支气管解痉剂
A.20分钟 B.30分钟 C.60分钟 D.90分钟 E.120分钟
A.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B.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C.心室起搏点通常位于阻滞部位稍上方 D.心室律通常在40~60次/分 E.QSR波形态正常或增宽
A.人工呼吸 B.心脏按压 C.电击除颤 D.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E.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A.几秒钟 B.1~2分钟 C.10~15分钟 D.20~30分钟 E.半小时以上
A.再次心肌梗死 B.肺梗死 C.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D.结核性心包炎 E.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A.三尖瓣 B.肺动脉瓣 C.单纯主动脉瓣 D.三尖瓣和主动脉瓣 E.二尖瓣
A.二尖瓣狭窄并房颤 B.主动脉瓣狭窄 C.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房颤 D.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E.高血压病
A.V1、V2、V3 B.Ⅱ、Ⅲ、aVF C.V3、V4、V5 D.Ⅰ、aVL E.V7、V8
A.心尖区收缩期抬举性搏动 B.交替脉 C.拍击性第一心音 D.开瓣音 E.脉短绌
A.胺碘酮 B.利多卡因 C.洋地黄 D.普罗帕酮 E.索他洛尔
A.抗结核治疗 B.洋地黄 C.利尿药 D.外科手术 E.钙拮抗药
A.非特异性心肌间质炎症 B.心肌萎缩 C.心肌间质广泛纤维化 D.心肌细胞肥大 E.心肌细胞坏死,遗留瘢痕
A.依那普利 B.β受体阻滞药 C.硝苯地平 D.特拉唑嗪 E.氢氯噻嗪
A.严重主动脉瓣反流者禁用ACEI B.风心病有风湿活动者应预防风湿热 C.出现心力衰竭可选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 D.心绞痛可用硝酸酯类药物 E.无症状者可先观察,限制重体力活动,并每1~2年随访一次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双下肢水肿 C.胸腔积液、腹水 D.面色潮红 E.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A.大多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部位在房室结内 B.洋地黄中毒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之一 C.下壁AMI时最容易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D.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几乎均发生在前壁心肌梗死 E.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搏节律更稳定
A.坐位,双腿下垂 B.静脉注射吗啡 C.静脉注射利尿药 D.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 E.应用β受体阻滞药
A.心电轴左偏 B.P波高尖 C.右心室电压正常 D.P波>0.12秒,伴有切迹 E.左心室电压升高
A.待病原菌明确后,应及早用药 B.要足量用药,以完全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 C.静脉用药为主,疗程宜长,应不短于4~6周 D.已分离出致病菌应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度选择药物 E.尽量联合用药,选择杀菌制剂为主,加强协同杀菌作用
A.推荐大剂量使用 B.仅适用于青年患者 C.伴发心力衰竭者应慎用 D.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E.可作为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
A.应从小剂量开始 B.可能出现头胀痛、头晕 C.应注意低血压反应 D.可能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 E.应间断给药,每天用药间隔时间3~4小时
A.高血压脑病急诊降压速度维持在1小时平均动脉压下降20%~25% B.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在6小时内将平均动脉压下降20%~25% C.伴脑出血者血压在180/110mmHg以上者都需要尽快降压 D.伴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使舒张压降至100mmHg以上 E.伴急性左心衰竭者不宜将血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A.镇静、止痛 B.β受体阻滞药 C.调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D.变异型心绞痛用钙拮抗药 E.静脉溶栓治疗
A.单硝酸异山梨酯 B.普萘洛尔 C.硝苯地平 D.地尔硫 E.哌唑嗪
A.胺碘酮 B.利多卡因 C.莫雷西嗪 D.地尔硫 E.普鲁卡因胺
A.钙拮抗药 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C.噻嗪类利尿药 D.螺内酯 E.β受体阻滞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上腹饱胀 C.端坐呼吸 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E.疲乏无力
A.<1.0cm2 B.<1.2cm2 C.<1.5cm2 D.<2.5cm2 E.<3.0cm2
A.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 B.舒张早期奔马律 C.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D.左心室扩大 E.心尖部抬举样搏动
A.心房颤动 B.猝死 C.栓塞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右心衰竭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端坐呼吸 C.双肺可闻及明显哮鸣音及湿啰音 D.窦性心动过速 E.咳粉红色泡沫痰
A.可行溶栓疗法 B.可行急诊PCI术 C.未合并左心衰可予利尿治疗 D.伴低血压而无右心衰竭者宜扩容治疗 E.可行抗凝治疗
A.血压升高水平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 B.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好处 C.性别及年龄差异与发病及预后有关 D.靶器官保护与降压对预后同样重要 E.降压达标是改善预后的根本
A.下肢水肿 B.头痛 C.咳嗽 D.便秘 E.牙龈增生
A.15年 B.10年 C.5年 D.3年 E.1年
A.禁用于急性左心室衰竭 B.应采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 C.持续长期静脉使用 D.一旦症状控制即刻停药 E.应注意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副作用
A.左心功能衰竭 B.缩窄性心包炎 C.右心功能衰竭 D.上腔静脉阻塞 E.急性心包炎
A.2周 B.4周 C.<6周 D.<3个月 E.<6个月
A.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 B.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静脉注射倍他乐克 D.同步直流电复律 E.口服胺碘酮
A.观察,不需要治疗 B.食管心房起搏 C.口服特布他林 D.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E.临时心脏起搏器
A.快速性心律失常 B.缓慢性心律失常 C.逸搏性心律失常 D.传导缓慢性心律失常 E.传导快速性心律失常
A.120/75mmHg以下 B.130/80mmHg以下 C.135/90mmHg以下 D.140/80mmHg以下 E.150/90mmHg以下
A.吗啡5mg静脉注射 B.速尿20mg静脉推注 C.喘定0.25g稀释后静脉推注 D.高流量吸氧 E.硝酸甘油静脉点滴
A.急性左心衰 B.支气管哮喘 C.急性右心衰 D.急性肺梗死 E.室间隔穿孔
A.X线胸片 B.MRI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 E.CT
A.室间隔缺损 B.肥厚型心肌病 C.风湿性心脏病 D.不稳定型心绞痛 E.二尖瓣脱垂
A.美托洛尔 B.胺碘酮 C.洋地黄 D.氢氯噻嗪 E.阿司匹林
A.血常规 B.超声心动图 C.胸部X线平片 D.心电图 E.动脉血气分析
A.风湿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贫血性心脏病 D.心包积液 E.扩张型心肌病
A.嗜铬细胞瘤 B.肾性高血压 C.高血压危象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皮质醇增多症
A.肾上腺B超 B.肾上腺CT C.肾动脉造影 D.静脉肾盂造影 E.腹部X线平片检查
A.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B.尿儿茶酚胺及VMA测定 C.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D.肾动脉造影 E.尿、血醛固酮测定
A.硝酸甘油 B.索他洛尔 C.氯吡格雷 D.地尔硫 E.阿司匹林
A.ST段呈心肌损伤型变化 B.ST段呈缺血型下降 C.T波高尖 D.出现病理性Q波 E.T波倒置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主动脉夹层 D.卧位型心绞痛 E.急性肺动脉栓塞
A.血培养 B.X线胸片 C.骨髓检查 D.超声心动图检查 E.ASO.CRP
A.浸润型结核 B.白血病 C.红斑狼疮 D.风湿热 E.感染性心内膜炎
A.抗结核治疗 B.抗风湿治疗 C.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D.抗血小板治疗 E.外科手术
A.胸部X线摄片 B.心电图 C.血气分析检查 D.CT检查 E.超声心动图检查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肺动脉栓塞 C.支气管哮喘 D.急性心包炎 E.张力性气胸
A.张力性气胸 B.哮喘持续状态 C.心源性休克 D.急性左心衰竭 E.主动脉夹层
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左冠状动脉间隔支 C.左主干病变 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E.右冠状动脉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C.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D.急性心包炎 E.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A.Killip分级0级 B.Killip分级Ⅲ级 C.Killip分级Ⅱ级 D.Killip分级Ⅲ级 E.Killip分级Ⅳ级
A.心输出量下降及肺静脉压力增高 B.心输出量下降及心室充盈受限 C.心输出量下降及体循环静脉压力增高 D.心输出量下降及体、肺循环静脉压增高 E.心输出量下降及心脏前负荷不足
A.稳定型心绞痛 B.卧位性心绞痛 C.恶化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梗死后心绞痛
A.肥厚型心肌病 B.扩张型心肌病 C.病毒性心肌炎 D.限制性心肌病 E.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A.黄绿色心包积液,量少,多有上感病史,持续发热,胸痛剧烈,心包摩擦音明显 B.血性或黄绿色心包积液,一般无胸痛及心包摩擦音,可查见抗酸杆菌 C.脓性心包积液,中性粒细胞占多数,常伴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D.血性心包积液,生长速度快,一般无胸痛及心包摩擦音,积液细菌培养阴性 E.浆液性心包积液,多有心脏损伤史,反复发作,糖皮质激素有效
A.地高辛 B.美托洛尔 C.卡托普利 D.硝苯地平 E.硝酸甘油
A.LDH B.CK C.CKMB D.cTnT E.肌红蛋白
A.以肢体、语言功能障碍为特点 B.以肾脏损害为特点 C.以小动脉剧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供为特点 D.以严重的水、钠潴留为特点 E.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以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特点
A.监护观察,不予特殊处理 B.口服阿托品 C.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 D.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E.置入临时起搏器
A.全心扩大,心室射血分数低下 B.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 C.舒张期心室压力曲线呈舒张早期低垂,舒张晚期高原波形 D.左心室收缩压力曲线高尖,并高出主动脉收缩压18mmHg以上,两者同步升高 E.主动脉压力曲线波幅增大,上升支有切迹,下降支快而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