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继续原有治疗 B.继续原治疗+普萘洛尔 C.继续原治疗+地高辛 D.改用放射性131Ⅰ治疗 E.改用手术治疗
A.青壮年多见,预后良好 B.起病急、胸痛、畏寒 C.咳嗽,咳砖红色胶冻样痰 D.对庆大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E.白细胞正常或增加
A.李凡他试验(+) B.细胞数>500×106/L C.蛋白含量≥30g/L,胸腔积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0.6 D.胸腔积液LDH>200U/L E.胸腔积液LDH/血清LDH比值>0.6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鼻病毒
A.FEV1/FVC<70%及FEV1<70%预计值 B.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 C.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80%及FEV1<70%预计值 D.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及FEV1<70%预计值 E.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厌氧菌 C.肺炎克雷伯杆菌 D.大肠埃希菌 E.肺炎链球菌
A.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B.心力衰竭 C.胃肠道反应 D.心源性休克 E.发热
A.外周动脉硬化 B.回心血量增加 C.心排血量增大 D.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E.中小动脉弹性增加
A.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偶见心律失常 B.剧烈胸痛、发热,心电图出现q波,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 C.症状、体征无典型表现,主要依据血沉增快帮助诊断 D.最先有低热、倦怠、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 E.发热、PR间期延长、血清抗"O"滴定度增高(1:400)
A.支原体 B.真菌 C.肺炎链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革兰阴性杆菌
A.给予高浓度吸氧 B.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C.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D.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E.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A.增加通气量 B.持续低流量给氧 C.积极控制感染 D.补充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E.治疗原发病
A.心脏扩大 B.心肌肥厚 C.心率加快 D.心排血量增加甚至接近正常 E.回心血量增加
A.氢氯噻嗪 B.硝苯地平、钙拮抗剂 C.琥珀酸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 D.卡托普利、ACEI类药物 E.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
A.β受体阻滞剂 B.卡托普利 C.硝酸甘油 D.硝苯地平 E.丹参制剂
A.房性期前收缩 B.房性心动过速 C.室性期前收缩 D.室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A.血管炎 B.滑膜炎 C.附着点炎 D.退行性变 E.肌炎
A.发病急缓、病程长短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 D.出血倾向轻重 E.骨髓原始细胞的多少
A.AML-M1 B.AML-M5 C.AML-M3 D.ALL-L2 E.CML-BC
A.选择性COX-2抑制剂 B.非选择性NSAIDs C.甲氨蝶呤 D.免疫球蛋白 E.泼尼松
A.纵隔淋巴结肿大 B.易出血、贫血 C.容易并发感染 D.乏力、低热、多汗 E.以脾显著肿大为主,并有腹胀、低热、乏力
A.激素治疗的同时应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治疗 B.激素治疗控制病情后可逐渐减量,小量维持 C.为避免骨质疏松,可以让患者经常晒太阳 D.激素减量应该先快减后慢减 E.激素治疗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应避免着凉及劳累
A.咖啡 B.蛋类 C.茶 D.维生素C E.菠菜
A.血小板生成减少 B.血小板消耗过度 C.血小板分布异常 D.血小板破坏过多 E.血小板消耗过度和分布异常
A.过氧化物酶阳性 B.可见Auer小体 C.非特异性酯酶阳性 D.苏丹黑染色阴性 E.糖原PAS反应(+)或成块
A.症状轻重不同 B.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 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 D.血糖稳定性不同 E.胰岛素的基础水平与开释曲线不同
A.血清TSH B.血清FTI C.血清FT D.TT E.TT
A.补充钙剂 B.补充维生素D C.补充维生素D+钙剂 D.抗骨质疏松药物 E.补充维生素D+钙剂+抗骨质疏松药物
A.p波与QRS波无关 B.PR间期相等 C.RR间期相等 D.可见心室夺获波与室性融合波 E.心室率在100~250次/分
A.心源性哮喘 B.支气管哮喘 C.过敏性肺炎 D.肺癌 E.喘息型支气管炎
A.大便常规和细菌培养 B.大便菌群检查 C.结肠镜检查 D.钡剂灌肠 E.结核菌素试验
A.高血压1期 B.高血压2期 C.高血压3期 D.肾动脉狭窄 E.慢性肾小球肾炎
A.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短的NSAIDs药物 B.起效快,可以控制病情进展 C.有胃肠道出血病史者应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D.各种药物使用剂量应该个体化 E.应该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药物同时服用
A.垂体性Cushing病 B.甲状腺功能减退 C.糖尿病 D.肾上腺皮质腺瘤 E.单纯性肥胖症
A.有核细胞增多 B.Ph染色体 C.NAP活性明显增加 D.肝脾大 E.原始十早幼细胞>30%
A.非甾体抗炎药 B.糖皮质激素 C.来氟米特 D.甲氨蝶呤 E.羟氯喹
A.血沉 B.肝功能 C.自身抗体 D.眼底检查 E.胸片
A.系膜轻微病变性狼疮肾炎(Ⅰ型) B.系膜增殖性狼疮肾炎(Ⅱ型) C.局灶增生性狼疮肾炎(Ⅲ型) D.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Ⅳ型) E.膜性狼疮肾炎(Ⅴ型)
A.阴性结果可排除结核病 B.年龄越小,阳性反应的意义越大 C.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时,可表现为假阴性 D.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 E.儿童呈阳性反应并不代表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A.性情改变 B.低热、纳差、盗汗、消瘦 C.头痛、呕吐 D.面神经瘫痪 E.蹙眉皱额、凝视或嗜睡
A.内囊内侧和丘脑附近 B.外囊附近 C.脑桥 D.小脑 E.内囊内侧延至外囊附近
A.巨大溃疡 B.幽门管溃疡 C.球后溃疡 D.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E.复合溃疡
A.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至少大于5ml B.出现呕血,提示胃内积血量大于250ml C.柏油样便,出血量大于50ml D.大便潜血阴性,提示无消化道出血 E.出现全身症状,提示出血量大于400ml
A.黏膜组织染色 B.14C-尿素呼气试验 C.血清Hp抗体检测 D.快速尿素酶试验 E.分离培养法
A.引起口干 B.保护胃黏膜 C.引起胃窦部潴留 D.引起面部潮红 E.引起视力模糊
A.腹痛 B.发热 C.低血压或休克 D.Grey-Turner征 E.恶心、呕吐
A.铋剂+两种抗生素 B.抑酸剂 C.保护胃黏膜 D.PPI+两种抗生素 E.前列腺素
A.苯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B.可导致白血病 C.可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 D.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E.有生殖发育毒性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A.潜伏期4~21天 B.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C.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 D.抽搐与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 E.昏迷与病情轻重有关
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鼠型结核分枝杆菌 C.人型和鼠型结核分枝杆菌 D.牛型和鼠型结核分枝杆菌 E.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A.苯妥英钠 B.维生素B12 C.卡马西平 D.苯巴比妥 E.地西泮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一般生活及工作接触传播,如握手 E.人工授精
A.中间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第二中间宿主 D.终宿主 E.储存宿主
A.严重水肿患者应卧床休息 B.限盐摄入(每日盐摄入量1~3g) C.大量利尿 D.正常量蛋白质饮食 E.ACEI、ARB类药物
A.以IgG为主 B.以白蛋白为主 C.以本-周蛋白为主 D.以IgA为主 E.以β2-微球蛋白为主
A.133~177μmol/L B.186~442μmol/L C.451~707μmol/L D.354~707μmol/L E.≥707μmol/L
A.好发于中老年 B.女性多见 C.肾超声双肾变小 D.常有肉眼血尿 E.典型皮疹改变
A.血培养 B.多次痰培养 C.肺功能测定 D.X线胸片及胸部B超 E.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A.单纯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