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8CFU/ml B.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7CFU/ml C.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D.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5CFU/ml E.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4CFU/ml
A.1~3个层次 B.2~4个层次 C.3~5个层次 D.4~6个层次 E.5~7个层次
A.ICU(重症监护病房) B.心内科病房 C.门诊接诊室 D.放射科 E.门诊注射室
A."知"指知识、学习 B."信"指信念、态度 C."行"指行为、行动 D."信"是动力 E."行"是基础
A.痰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3cfu/ml B.痰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4cfu/ml C.痰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5cfu/ml D.痰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E.痰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7cfu/ml
A.1:2 B.1:3 C.1:4 D.1:1 E.2:3
A.1m以上 B.0.8m以上 C.1.5m以上 D.2m以上 E.2.5m以上
A.1类 B.3类 C.5类 D.7类 E.9类
A.25% B.30% C.40% D.50% E.10%
A.2g B.4g C.6g D.8g E.10g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A.X理论认为人不愿负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B.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 C.Y理论认为人对工作是负责任的,能够自我控制 D.Y理论认为人不愿负责任,人是懒惰的 E.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
A.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时,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采用间歇式给药方案,不宜静脉推注 D.原则上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溶液 E.两种抗生素不宜同时静脉滴注
A.方法灵活 B.约束力小 C.不需借助非正式沟通以弥补不足 D.效果较好 E.速度较慢
A.比较严肃 B.约束力较强 C.比较容易保密 D.效果较好 E.速度较慢
A.病毒 B.衣原体 C.细菌 D.真菌 E.弓形虫
A.使用抗菌药物不恰当 B.外科手术 C.插管或介入治疗 D.免疫功能降低 E.细菌结构变化
A.查找感染源 B.对感染病人和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C.隔离病人 D.制定防范措施 E.调换所有工作人员
A.储物架及运送车要保持干净 B.无菌物品应有合格标志,并标明灭菌日期 C.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物品不论是否潮湿,均可保存7~14天 D.储藏房间要保持湿式清扫,避免扬尘 E.无菌物品应与未无菌物品分开存放
A.传播健康信息 B.实施健康行为干预 C.帮助服务对象树立健康观念 D.帮助服务对象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 E.提高生活质量
A.促进服务对象健康 B.强化健康人群的健康意识 C.帮助服务对象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 D.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E.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卫生知识
A.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B.便于对病人进行监护 C.将感染源与传播的途径分开 D.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 E.方便家属探视
A.第二个步骤 B.第三个步骤 C.第四个步骤 D.第五个步骤 E.第六个步骤
A.严格监督 B.明确动机 C.满足需要 D.及时反馈 E.观察效果
A.发送者、信息渠道、接收者 B.传递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C.发送者、传递者、信息渠道 D.接收者、信息、信息渠道 E.发送者、信息、信息渠道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度危险性物品 C.低度危险性物品 D.高度水平消毒物品 E.中度水平消毒物品
A.介入治疗 B.母婴同室 C.滥用抗生素 D.气管切开 E.呼吸机辅助呼吸
A.同桌进餐 B.性接触 C.母婴传播 D.静脉吸毒 E.输血
A.管理与政策诊断 B.组织诊断 C.环境诊断 D.社会诊断 E.行为诊断
A.本扎溴铵 B.聚维酮碘 C.戊二醛 D.乙醇 E.氯己定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李斯特菌
A.护理科研 B.改善环境 C.效果评价 D.社会动员 E.护理教育
A.基础质量管理 B.成效管理 C.环节质量管理 D.过程质量管理 E.终末质量管理
A.甲型、丙型肝炎病毒 B.甲型、戊型肝炎病毒 C.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D.乙型、戊型肝炎病毒 E.甲型、乙型肝炎病毒
A.结构简单 B.责权明确 C.权力过于集中 D.联系不便 E.管理成本较高
A.明确人员配备 B.确立组织目标 C.形成组织结构 D.明确组织任务 E.确定职责和权限
A.开放性骨关节伤 B.甲状腺手术 C.子宫肌瘤切除术 D.胆囊切除术 E.膝软骨摘除术
A.可以选聘、使用优秀人才 B.可提高工作效率 C.可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D.可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E.可以杜绝人员犯错误
A.感染源、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B.感染源、原位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 C.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D.感染源、接触传播、抵抗力下降 E.感染源、细菌移位、易感生态环境
A.管理 B.协调 C.领导 D.组织 E.计划
A.沟通渠道不恰当 B.几种媒介互相冲突 C.信息传递程序或路径模糊 D.沟通对象选择错误 E.组织结构不合理
A.老年患者 B.免疫性疾病患者 C.新生儿 D.术后患者 E.年轻人
A.每周消毒2次,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B.每日清洁,用后消毒,干燥保存 C.每日消毒,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D.每周1次消毒,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E.专人专用,用后进行终末消毒
A.产房 B.儿科病房 C.妇产科检查室 D.注射室 E.处置室
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健康相关行为 E.心理因素
A.去污染 B.消毒 C.灭菌 D.消炎 E.隔离
A.1天 B.3天 C.2天 D.7天 E.14天
A.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B.已有成功案例证明的行为 C.与传统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 D.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 E.处于发展阶段的行为
A.植入 B.转移 C.定植 D.定居 E.易位
A.使用负压 B.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 C.护士戴高效口罩 D.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如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口罩 E.采用呼吸道隔离
A.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B.呼吸机的湿化器用冷开水 C.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 D.做好气道护理 E.有效的吸痰、拍背
A.术前教育 B.健康教育处方 C.入院教育 D.病房教育 E.出院教育
A.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方便抽样
A.计划性 B.自主性 C.目的性 D.可塑性 E.差异性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更换抗菌药物时 E.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时
A.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E.急性肠炎
A.病人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定植,但尚未有炎症表现 B.新生儿在院内经产道感染链球菌 C.新生儿在院内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 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误吸未被污染的羊水形成肺炎 E.术后3日内病人体温升高,3日后恢复正常
A.老年妇女 B.幼女 C.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患者 D.月经期妇女 E.哺乳期妇女
A.细菌数≥3CFU B.细菌数≥5CFU C.细菌数≥10CFU D.细菌数≥12CFU E.细菌数≥15CFU
A.10天内 B.30天内 C.60天内 D.120天内 E.180天内
A.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B.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C.接触被患者血液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 D.为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戴口罩和眼防护罩 E.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器械刺破皮肤时,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A.环境感染 B.交叉感染 C.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A.增强抵抗力,避免感染 B.定期随诊、复查,避免复发 C.不可擅自停药 D.经常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避免劳累
A.<180m3/h B.<360m3/h C.>180m3/h D.>360m3/h E.>720m3/h
A.以经济为中心 B.以整体人为中心 C.以工作为中心 D.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E.以人际关系为中心
A.故意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B.失职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C.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D.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E.失误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A.视能授权 B.合理授权 C.合法授权 D.监督控制 E.权责对等
A.社会诊断 B.流行病学诊断 C.行为诊断 D.环境诊断 E.资源诊断
A.尽量减少病人术后在监护室滞留的时间 B.伤口敷料湿透应立即更换敷料 C.处理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伤口不必洗手 D.厌氧菌感染切口的脏敷料需焚毁 E.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
A.外科医生 B.监护病房护士 C.门诊护士 D.血液透析室护士 E.助产士
A.实行消化道隔离 B.病人的餐具应用250~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 C.废弃物应进行焚烧 D.接触甲肝病人前后可用0.5%氯已定醇消毒双手 E.不耐热的被污染物品可用过氧乙酸按0.1g/m3熏蒸
A.由淋病奈瑟氏菌引起 B.淋病的致病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强 C.低效消毒剂即可杀灭致病菌 D.有症状的患者是传染源 E.健康人通过接触被污染的便器也可被感染
A.1 B.2 C.3 D.4 E.5
A.协助病人取半卧位 B.鼻饲液应少量多次给予 C.使用硫糖铝保护胃黏膜 D.每日给予口腔护理 E.使用H2受体阻断剂
A.有效氯100mg/L B.有效氯250mg/L C.有效氯500mg/L D.有效氯1000mg/L E.有效氯5000mg/L
A.炭疽的传染源是病畜和病人 B.炭疽杆菌只通过与破损的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内而感染 C.可使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浸泡病人使用的餐具30分钟以上 D.病室空气可采用过氧乙酸3g/m3熏蒸1~2小时 E.炭疽病人用过的治疗废弃物应焚烧处理
A.个人决策和团体决策 B.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D.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E.常规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A.护理哲理 B.护理价值观 C.护理工作环境 D.护理组织制度 E.护理组织形象
A.对下属的影响具有强迫性 B.影响力持久,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C.比较稳定,不随地位而变化 D.下属信服、尊敬,激励作用大 E.对下属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E.特定式提问
A.人均寿命 B.覆盖率 C.慢性病发病率 D.慢性病患病率 E.死亡率
A.教育合格率 B.人均寿命 C.慢性病发病率 D.慢性病患病率 E.治愈率
A.探视者 B.陪护者 C.急诊病人 D.门诊病人 E.住院病人
A.医院感染散发 B.医院感染传播 C.医院感染流行 D.医院感染暴发 E.医院感染罹患
A.洗手 B.使用抗生素 C.使用消毒剂 D.穿隔离衣 E.戴口罩
A.韦伯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泰勒 E.霍桑
A.封闭式提问 B.探索式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E.特定式提问
A.合理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重点原则 D.有效性原则 E.弹性原则
A.卢因 B.德鲁克 C.法约尔 D.西蒙 E.梅奥
A.社会诊断 B.行为诊断 C.环境诊断 D.管理与政策诊断 E.流行病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