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细菌缺乏药物的靶位点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A.医院环境中的致病菌 B.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C.医院工作人员携带的病菌 D.探视人员带入院内的致病菌 E.感染部位分离出的致病菌
A.移位途径 B.细菌具有黏附力 C.细菌具有毒力 D.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E.细菌易位
A.疑似细菌感染,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B.清洁无菌手术术前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C.使用生理盐水作为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溶液 D.万古霉素不作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E.同时输入两种抗生素以增强疗效
A.容易理解 B.符号通用 C.针对性 D.预见性 E.指导性
A.有效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计划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A.在手术后1~3小时使用 B.应有明确的指征 C.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D.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还需通过导泻或灌肠进行肠道准备 E.一般不使用万古霉素
A.系统性原则 B.可考核性原则 C.重点原则 D.创新原则 E.弹性原则
A.质量控制 B.定期控制 C.整体控制 D.间接控制 E.前馈控制
A.自发形成 B.较强的约束力 C.组织内个人的职位不可以替代 D.比较灵活 E.沟通方便,内容广泛
A.以疾病为中心 B.以病人为中心 C.以治疗为中心 D.以预防为中心 E.以健康为中心
A.监测疫情 B.灭鼠、防鼠 C.高危人群免疫接种 D.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E.灭蝇、防蝇
A.用过的针头采用双手"复帽" B.不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 C.使用后不用手去除针头 D.将针头放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 E.用过的针头不再重复使用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B.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C.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表面的有机物和污迹、尘埃 D.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包括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 E.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其他微生物
A.与疾病相关的行为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促进健康的行为 D.致病性行为 E.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A.与自己观念一致的信息 B.自己不懂的信息 C.令自己费解的信息 D.令自己反感的信息 E.自己熟悉的信息
A.整体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目的性 E.环境适应性
A.处于发展阶段的行为 B.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 C.已有成功案例证明的行为 D.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E.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
A.直线型 B.直线-参谋型 C.职能型 D.主导型 E.综合型
A.直线型 B.综合型 C.主导型 D.职能型 E.直线-参谋型
A.系统管理原则 B.责、权利一致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用人之长原则 E.激励原则
A.指令性计划 B.决策性计划 C.战略性计划 D.战术性计划 E.专项计划
A.质量控制 B.预算控制 C.进度控制 D.目标控制 E.反馈控制
A.致病行为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C.不良疾病行为 D.违规行为 E.预警行为
A.注重知识灌输 B.注重环境改善 C.注重效果评价 D.不仅注重知识改变而且注重行为改变 E.注重教育方法
A.紫外线照射 B.臭氧消毒 C.甲醛熏蒸 D.醋酸熏蒸 E.过氧化氢喷雾消毒
A.自主发展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自我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A.1% B.4% C.7% D.8% E.10%
A.β-内酰胺类采用间歇给药方案 B.大环内酯类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C.多烯抗菌药物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 D.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采用间歇给药方案 E.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采用隔日给药方案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70% E.70%以上
A.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0个/低倍视野 B.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 C.鳞状上皮细胞<15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 D.鳞状上皮细胞<15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0个/低倍视野 E.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30个/低倍视野
A.≥5cfu/ml B.≥10cfu/ml C.≥100cfu/ml D.≥500cfu/ml E.≥1000cfu/ml
A.持续不断地改进 B.精确地度量 C.关注产品销量 D.向员工授权 E.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A.统一化 B.规格化 C.系列化 D.规范化 E.科学化
A.标准明确 B.预防为主 C.用数据说话 D.所属人员参与制定 E.简洁明了
A.国内外有关标准资料 B.标准化对象的历史和现状 C.相关方面的科研成果 D.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的统计资料 E.护理事故/差错的发生率
A.计划 B.预防 C.执行 D.检查 E.处理
A.计划阶段 B.验证阶段 C.执行阶段 D.检查阶段 E.处理阶段
A.反映质量管理客观规律 B.做好患者照顾的质量保证 C.有效掌握医疗护理照顾的成本效益 D.做好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措施 E.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
A.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和其他后果的 B.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C.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D.造成患者死亡的 E.造成患者重度残疾的
A.违反护理规范、常规 B.执行医嘱不当 C.工作不认真 D.缺乏责任感 E.护理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
A.排列图法 B.调查表法 C.直方图法 D.散点图法 E.主次因素分析法
A.分层法 B.调查表法 C.排列图法 D.因果分析法 E.控制图
A.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B.健康教育着重于健康知识的传播,一般不重视人们行为的改变 C.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D.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否则就缺乏基础 E.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A.健康教育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 B.卫生宣教融合了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C.卫生宣教是既有调查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D.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E.健康教育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A.进行完整、系统的教育活动 B.宣传健康知识 C.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D.治疗慢性疾病 E.健康教育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A.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B.创造支持环境 C.发展个人技能 D.加强社区行动 E.倡导政策支持
A.规律性 B.社会性 C.差异性 D.适宜性 E.和谐性
A.人 B.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C.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D.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E.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A.应对 B.应激 C.反馈 D.反射 E.调试
A.自我控制 B.反射 C.顺应 D.应对 E.应激
A.反射 B.调试 C.顺应 D.应对 E.自我控制
A.生重病时拒绝休息,坚持工作 B.听到邻居得癌症,自己害怕而不再去医院看病 C.5岁小孩醒来后,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 D.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是否得病 E.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A.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个体或群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C.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D.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E.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A.日常健康行为 B.预警行为 C.保健行为 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A.平衡膳食 B.离开污染环境 C.戒烟 D.预防接种 E.乘车系安全带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性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E.C型行为模式
A.吸烟 B.恐病 C.药物滥用 D.事故发生后的他救行为 E.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内部、外部回报 B.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C.自我效能 D.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E.对戒除某种行为的难处的认识
A.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B.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 C.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D.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E.自我效能
A.传播是一种个人化传递信息的行为 B.传播是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C.传播是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D.传播是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E.传播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A.受传者 B.信息 C.传播媒介 D.传播者 E.传播效果
A.最基本的传播形式 B.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C.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 D.以职业性传播机构为传播者 E.组织以外的小群体的传播活动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E.声像传播
A.健康传播传递的是健康信息,健康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知识、概念、技术、技能和行为模式 B.健康传播是以社区人群为中心,力图达到改变个人和群体的知识、态度、行为,使之向有利于健康方向转化的目的 C.健康传播的过程具有单一性 D.健康传播对传播者没有特殊素质要求 E.健康传播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A.劝服 B.交谈 C.指导 D.咨询 E.宣传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偏向式提问 E.复合式提问
A.经过两天的治疗,您今天感觉好多了吧? B.您是河北人吧? C.您为什么不愿意选择手术治疗呢? D.您是在哪里做的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E.您愿意和我谈谈自己手术后的感受吗?
A.多向性的直接传播 B.个人意识起重要作用 C.群体压力催生意见分歧 D.舆论领袖引导行为改变 E.传播中出现的分歧意见产生群体压力
A.你不知道糖尿病是不能吃甜食的吗? B.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啊,不知道糖尿病是不能吃甜食的吗? C.我知道你很喜欢吃甜食,但如果你能想法控制一下对甜食的摄取,就符合糖尿病的饮食要求了 D.吃吧,吃吧,再吃你就没命了 E.知不知道自己的糖尿病多严重,还这么吃甜食,不要命了
A.求新心理 B.求真心理 C.求近心理 D.求短心理 E.求富心理
A.只围绕术后眼球按摩方法这一个主题,没有涉及其他内容 B.当对方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担心时,护士改变了话题 C.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D.在交谈时让病人选择舒适的体位 E.结束时留给病人一份书面的材料
A.动态体语 B.仪表形象语言 C.同类语言 D.时空语言 E.模糊反馈语言
A.在项目中运用的干预策略和活动 B.吸烟人群对干预活动的满意程度 C.吸烟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 D.吸烟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 E.干预后吸烟人群健康行为是否发生改变
A.期望值的问题 B.效价的问题 C.关联性的问题 D.激励水平的问题 E.激励强度的问题
A.用0.5%的过氧乙酸消毒尸体 B.将消毒剂喷洒在尸体上 C.用含有效氯3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D.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E.消毒处理后尽快火化尸体
A.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15分钟 B.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C.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60分钟 D.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E.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60分钟
A.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B.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C.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D.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 E.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向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A.大肠埃希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假丝酵母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原位菌群一度失调 B.原位菌群二度失调 C.移位菌群失调 D.菌群交替症 E.无菌群失调
A.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B.区域管理法 C.ABC时间管理法 D.PATC管理法 E.PBL管理法
A.时间计划 B.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C.区域性计划 D.战术性计划和战略计划 E.数字化的计划(预算)
A.控制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合理的 B.有效控制系统应是合理、适用的 C.控制手段应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 D.控制系统应能及时发现偏差信息 E.有效控制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粪-口传播 B.血液传播 C.性行为传播 D.飞沫传播 E.虫媒传播
A.肾毒性反应 B.对血液系统的毒性 C.对肝的毒性 D.二重感染 E.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