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量清水冲洗伤口 B.伤口上方捆扎 C.外敷中草药 D.扩大伤口使毒液外流 E.服用蛇药
A.10滴/分 B.25滴/分 C.45滴/分 D.50滴/分 E.60滴/分
A.阳离子交换树脂 B.静脉滴注林格液 C.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D.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E.25%葡萄糖加胰岛素静脉滴注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3500ml E.4000ml
A.大量输入库存血 B.长期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 C.肾功能不全 D.因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所致的胃液丧失过多 E.使用依他尼酸等利尿药物
A.解除肺不张 B.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C.改善通气功能 D.静脉注射碱性药物 E.气管切开
A.5%葡萄糖溶液 B.25%葡萄糖溶液 C.平衡盐溶液 D.0.5%生理盐水 E.右旋糖酐
A.伤口肿胀程度 B.意识状态 C.肢体末梢温度 D.局部疼痛情况 E.尿量和尿色
A.对较轻的发热反应可以先减慢输血速度 B.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面红时,必须及时停止输血 C.出现溶血反应的可疑症状时应适当减慢输血速度并进一步观察 D.发生肺水肿时应立即停止输血 E.出现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须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A.尿潴留 B.硬膜外血肿 C.呼吸抑制 D.全脊髓麻醉 E.恶心、呕吐
A.左锁骨中线第3肋间 B.剑突与胸骨交界处 C.胸骨下段 D.胸骨角 E.以上都不对
A.电除颤 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注射复苏药物
A.胃肠道手术者,术前置胃管 B.根据用药方案做药物过敏试验 C.给病人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子,女病人应先梳头,取下发夹 D.进手术室前不必排尿 E.将病历及有关手术需要资料交给手术室人员
A.抗拉力强,质软 B.抗拉力强,组织反应小,在体内不能被吸收 C.在体内能被吸收,质软 D.在体内能被吸收,抗拉力差 E.在体内不能被吸收,抗拉力差
A.清醒后即进食 B.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C.禁食期间成年人每天补液2500ml D.开始进食后停止输液 E.术后食欲恢复后即可进流质饮食
A.首选麻醉性镇痛药 B.疼痛出现后立即采用药物镇痛治疗 C.护士可根据自己对疼痛的理解和体验,来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 D.心理护理可减轻疼痛 E.可采用疼痛评估法,评估疼痛程度
A.10%脂肪乳剂 B.等渗生理盐水 C.10%氯化钾溶液 D.5%葡萄糖液 E.20%葡萄糖液
A.肠黏膜萎缩 B.吸入性肺炎 C.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 D.管道脱出 E.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A.吸氧 B.输液、输血 C.镇静、镇痛 D.剖腹探查止血 E.处理气胸
A.1~2个月 B.3~4周 C.1~2周 D.4~6天 E.48小时
A.高糖、高脂肪、高蛋白 B.低糖、低蛋白、高脂肪 C.每天摄入食盐<9g D.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盐 E.蛋白质以每天每千克体重1g较为适宜
A.水疱 B.溃疡 C.充血 D.色变暗红 E.有脱屑
A.疼痛 B.血压下降 C.少尿 D.失眠、头痛 E.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
A.去枕平卧位 B.仰卧位,膝部垫枕 C.俯卧位 D.半坐卧位 E.侧卧位
A.静卧,静脉补液 B.应用抗生素 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D.流质饮食 E.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血象变化
A.尿路感染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性痢疾 D.病毒性结肠炎 E.盆腔积脓
A.注射维生素K B.注射酚磺乙胺 C.抗凝疗法 D.抗纤溶疗法 E.以上都不对
A.红色 B.白色 C.土黄色 D.棕褐色 E.绿色
A.腹痛减轻、引流量增多,食欲无好转 B.食欲好转,黄疸消退,引流量减少 C.腹痛和黄疸减轻,引流量增多 D.上腹胀痛,引流量突然减少 E.体温接近正常,引流量增多
A.容易产生依赖,成瘾 B.镇痛效果差 C.药物来源困难 D.疼痛缓解后可使病情恶化 E.避免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A.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 B.术前常规放置胃管 C.结肠手术前2天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和维生素K D.幽门梗阻病人术前2~3天每晚洗胃 E.急症手术前必须灌肠
A.山莨菪碱 B.溴丙胺太林 C.哌替啶 D.氯丙嗪 E.吗啡
A.紧急手术 B.做好术前准备后再手术 C.中西医结合治疗 D.对症处理 E.非手术治疗后缓解,可择期手术治疗
A.减慢肢体坏疽速度 B.减轻下肢疼痛 C.促进病人舒适 D.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E.解除血管痉挛
A.床头抬高15~29cm B.用抗生素溶液冲洗鼻腔 C.禁忌经鼻腔吸痰 D.禁止用力打喷嚏 E.枕部垫无菌巾
A.引流管开口低于侧脑室10~15cm B.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C.每日引流不超过500ml D.引流管内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 E.定时挤压引流管,每日更换引流袋
A.2~4cm B.4~6cm C.5~7cm D.8~10cm E.10~12cm
A.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B.手术治疗 C.积极处理原发病 D.抗生素控制感染 E.彻底排尽脓液
A.防止出血 B.减轻疼痛 C.控制反常呼吸 D.促进引流 E.防止骨折
A.平卧 B.健侧1/4侧卧位 C.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 D.患侧卧 E.以上都对
A.小于20滴/分 B.不超过40滴/分 C.不超过60滴/分 D.尽可能慢 E.没有限制
A.阴部神经分布区 B.臀上神经分布区 C.臀下神经分布区 D.坐骨神经分布区 E.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钠血症 E.高镁血症
A.4天 B.6天 C.8天 D.14天 E.血尿转清后,继续卧床14天
A.明显血尿 B.严重休克不能纠正 C.疼痛难以忍受 D.合并前臂骨折 E.高热
A.1年内 B.2~3个月 C.1个月内 D.4个月以内 E.2年内
A.1~2周 B.2~3周 C.3~5周 D.4~6周 E.5~6周
A.控制感染 B.留置导尿管7~10天 C.多饮水、勤排尿 D.后期应定期做尿道扩张 E.局部理疗
A.弱酸性液灌肠 B.生理盐水灌肠 C.使用缓泻药 D.肥皂液灌肠 E.静脉注射谷氨酸制剂
A.异体皮肤移植 B.单卵双生异体移植 C.自体血管移植 D.自体输血 E.自体软骨移植
A.角弓反张 B.张口不便 C.苦笑面容 D.尿潴留 E.四肢肌肉强烈痉挛
A.高钾血症 B.低钙血症 C.高血钾或高血钠 D.低镁血症 E.低钠血症
A.针灸 B.肌内注射氨甲酰胆碱 C.耻骨上膀胱造口 D.耻骨上膀胱穿刺 E.试行导尿并留置导尿管
A.病情稳定者取半卧位 B.保证引流通畅 C.观察引流液颜色 D.早期下地活动 E.记录24小时尿量
A.灌注后尽量延长排尿时间 B.可预防复发 C.刚开始每个月1次,连续6次 D.灌注完后让病人每10~15分钟变换一次体位 E.灌药前排空膀胱
A.2~4kg B.3~10kg C.4~6kg D.2~3kg E.6~8kg
A.将病人床头或床尾抬高15~20cm B.保持牵引锤悬空、灵活 C.不擅自改变体位 D.骨牵引针孔,每天1~2次用70%乙醇滴入 E.定时测定肢体长度
A.感觉异常 B.苍白 C.动脉搏动消失 D.疼痛 E.局部皮温降低
A.膀胱冲洗 B.使用抗生素 C.使用溶石药 D.多喝水 E.多吃豆制品、巧克力、坚果
A.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B.早期下地功能锻炼 C.物理降温 D.早期使用广谱、足量抗生素 E.抬高患肢、限制活动
A.血压 B.呼吸 C.尿量 D.神志 E.脉率
A.先盐后糖 B.先慢后快 C.先晶后胶 D.尿畅补钾 E.液种交替
A.血压 B.脉搏 C.尿量 D.皮肤色泽 E.中心静脉压
A.高脂、高糖、高蛋白 B.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 C.低蛋白、高脂、低维生素 D.低蛋白、低糖、多维生素 E.无蛋白、高糖、多维生素
A.地西泮 B.维生素K C.鱼精蛋白 D.阿司匹林 E.氨甲苯酸
A.血压变化 B.呼吸道梗阻 C.误吸 D.心搏停止 E.呼吸抑制
A.术前用药给苯巴比妥钠 B.注射局麻药前抽回血 C.注意用药量 D.加少量肾上腺素 E.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
A.睫毛反射恢复 B.能睁眼看人 C.眼球转动 D.呻吟、翻身 E.能准确回答问题
A.禁食禁水 B.放置胃管 C.灌肠 D.应用阿托品 E.应用胃动力药
A.心脏按压 B.心内注射 C.心前区叩击 D.清理呼吸道 E.口对口人工呼吸
A.口唇红润 B.胸廓起伏 C.自主呼吸恢复 D.大动脉出现搏动 E.散大的瞳孔缩小
A.分泌物过多 B.管道阻塞 C.气管插管进入一侧支气管 D.气管导管气囊漏气 E.气管插管的斜面贴壁
A.心脏前负荷升高 B.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C.血管容量过多 D.血压过高 E.心肌收缩力减弱
A.营养液滴注速度应先快后慢 B.尽量经中心静脉导管抽血 C.营养液的配置达到清洁即可 D.营养液应在24小时之内用完 E.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若出现高热,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A.宜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B.低盐饮食 C.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D.一日三餐,不宜过多 E.控制主食摄入量
A.休克 B.急性肾衰竭 C.急性心功能衰竭 D.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E.DIC
A.少量清淡流质 B.热敷 C.理疗 D.输血 E.给予抗生素
A.血、尿常规 B.血、尿淀粉酶 C.X线 D.腹部B超 E.腹腔穿刺
A.右髋关节脱位 B.左髋关节脱位 C.股骨颈骨折 D.右髋关节脱位并右膝损伤 E.骨盆骨折
A.1周后 B.2周后 C.3个月后 D.4个月后 E.5个月后
A.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入 B.5%氯化钙静脉注入 C.口服葡萄糖酸钙 D.口服维生素D2 E.口服DT10(二氢固醇)
A.链霉素过敏 B.酸中毒 C.低钠血症 D.低钙血症 E.甲状腺危象先兆
A.直肠癌 B.乙状结肠癌 C.粘连性肠梗阻 D.乙状结肠扭转 E.肠套叠
A.禁食、胃肠减压 B.诊断未明确前慎用镇痛药 C.应用抗生素 D.补液 E.高压灌注
A.10~15滴/分 B.15~20滴/分 C.20~30滴/分 D.20~40滴/分 E.40~60滴/分
A.20%甘露醇 B.30%呋塞米 C.25%山梨醇 D.25%葡萄糖 E.利尿合剂
A.使用脱水药 B.卧床休息1~2周 C.加强营养 D.冬眠低温疗法 E.吸氧
A.脑震荡 B.硬脑膜外血肿 C.脑内血肿 D.脑挫伤 E.蛛网膜下腔出血
A.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 B.第3、4肋间腋中线处 C.第8、9肋间腋前线处 D.第5、6肋间腋中线处 E.第9、10肋间腋后线处
A.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多活动 B.水封瓶低于引流口60cm C.保持长玻璃管在水面下3cm D.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 E.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
A.脉率80次/分以下,血压正常 B.脉率100次/分以下,血压较高 C.脉率100~120次/分,血压70~90mmHg D.脉率120次/分以上,血压70mmHg以下 E.脉搏速而细弱或摸不清,血压50mmHg以下或测不到
A.三腔管压迫 B.肝固有动脉结扎及胆总管引流 C.胃大部切除 D.肝叶切除 E.肝固有动脉结扎
A.禁食 B.流质 C.普通饮食 D.少渣饮食 E.要素饮食
A.肠梗阻伴有肠壁血供障碍 B.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肠梗阻 C.腹部手术后引起的肠梗阻 D.有便秘习惯的男性老年人易患的肠梗阻 E.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