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h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月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A.任何级别的评价都必须进行现场勘察 B.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数据 C.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 D.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A.遥感法 B.类比法 C.现场调查法 D.收集资料法
A.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和销售过程 B.销售、使用和报废后处理与处置 C.原材料的堆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 D.原材料的采掘、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销售和报废后的处理与处置
A.40% B.41.6% C.53.3% D.66.7%
A.现场实测法 B.类比法 C.物料衡算法 D.模拟法
A.以新带老 B.以老带新 C.引资 D.原有
气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其中K表示()。
A.气体的绝热指数 B.流出系数 C.气体泄漏系数 D.气体常数
A.2400 B.240 C.24000 D.240000
A.成分 B.源强 C.剂量 D.分布
A.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B.评价等级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 D.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A.[拟建项目]+[环境]→{变化的环境} B.[拟建项目]+[活动]→{变化的环境} C.(活动)i(要素)j→(影响)ij→(预测和评价)→减缓措施→(剩余影响)ji D.(活动)i(要素)j→(预测和评价)→减缓措施→(剩余影响)ji
A.SO2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均未超过 B.SO2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均超过 C.SO2排放量超过,烟尘排放量未超过 D.SO2排放量未超过,烟尘排放量超过
A.更多 B.一般 C.更少 D.没有数量关系
A.生物的多样性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A.氧化沟 B.完全混合法 C.阶段曝气法 D.传统活性污泥法
A.燃料脱硫 B.燃料烟气进行脱硫 C.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 D.在锅炉流化燃料过程中向炉内喷入纯碱粉末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以达到脱硫效果
A.25~35 B.35~45 C.35~55 D.55~65
A.费用效益分析是对可研报告中的项目财务分析的扩展和补充 B.费用效益分析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项目、规划、政策的可行性 C.费用效益分析是从环保的角度,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净贡献 D.费用效益分析又称国民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中使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评价方法
A.影子工程法 B.机会成本法 C.隐含价格法 D.反向评估法
A.隐含价格法 B.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C.影子工程法 D.生产力损失法
A.现金流入量 B.息税前利润 C.净现金流量 D.净收益
A.量化环境影响→筛选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B.筛选环境影响→量化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C.筛选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量化环境影响→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D.筛选环境影响→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量化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
A.连续1h采样平均值 B.连续24h采样平均值 C.连续24h采样平均值或24h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D.连续1h采样平均值或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
A.0.3dB B.0.5dB C.1.0dB D.1.2dB
A.工作中应落实"以新带老",改进落后工艺和治理老污染源的政策 B.对项目所排污染物,国家已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执行行业标准 C.对建设项目中既是环保设备又是生产环节的装置,不可以工程设计指标作为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所执行的环境标准,应以环评阶段执行的标准为验收标准,同时按现行标准进行校核
A.1m B.1.5m C.2m D.3m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A.单源 B.二源 C.三源 D.多源
A.D10%;D10% B.D10%;2D10% C.2D10%;D10% D.2D10%;2D10%
A.15 B.10 C.6 D.4
A.点源和面源 B.集中排放和分散排放 C.直接进入和间接进入 D.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
A.不小于2% B.不大于2% C.不小于3‰ D.不大于3‰
A.算术平均法 B.幂指数法 C.标准指数法 D.加权平均法
A.2次;1500m B.2次;800m C.1次;1500m D.1次;800m
A.调查内容: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其他非点源污染源 B.调查原则:一般采用实测的方法,不进行资料收集 C.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执行 D.污染源资料的分析整理:对收集到的和实测的污染源资料进行检查,找出相互矛盾和错误之处
A.三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B.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C.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D.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A. B. C. D.
A.学校、医院和人口密集的居民社区 B.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 C.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A.赫-帕斯奎尔模式 B.烟团模式 C.萨顿模式 D.高斯烟羽模式
A.1h B.2h C.4h D.8h
A.19.0 B.8.52 C.28 D.7.6
A.只做单项预测 B.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珍惜濒危物种、荒漠等)进行预测 C.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进行单项预测 D.除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
A.图形叠置法 B.试验模拟 C.走访调查 D.定点观测
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参数计算公式中Qhi是指()。
A.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B.含水污染物的废水排放总量 C.河流中游来水流量 D.河流上游来水流量
A.五;三 B.五;二 C.三;二 D.三;一
A.52.6% B.60.7% C.43.8% D.76%
A.50.0% B.33.3% C.34.3% D.55.0%
A.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B.单位产品COD排放量 C.污水回用率 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