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症状重,甲状腺较大 B.年龄<20岁,妊娠,年老体弱等不宜手术者 C.术前准备 D.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 E.作为放射性131I的辅助治疗
A.血尿素氮>18.6mmol/L、肌酐>409μmol/L、血钾>5.0mmol/L B.血尿素氮>20.6mmol/L、肌酐>509μmol/L、血钾>6.0mmol/L C.血尿素氮>21.6mmol/L、肌酐>609μmol/L、血钾>6.0mmol/L D.血尿素氮>28.6mmol/L、肌酐>609μmol/L、血钾>7.0mmol/L E.血尿素氮>28.6mmol/L、肌酐>709μnol/L、血钾>6.0mmol/L
A.浓硫酸 B.汞蒸气 C.浓氨水 D.砷 E.苯酚
A.伤者自身免疫 B.咬伤部位 C.咬伤程度 D.伤口的处理情况 E.伤者年龄
A.定时测量血压和脉搏 B.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C.配合医师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D.保持口腔黏膜的清洁和湿润 E.注意观察腔道和内脏出血征象
A.窦性心动过 B.室性心动过速 C.偶发室早 D.心房颤动 E.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A.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mV B.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 C.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mV,持续0.08秒 D.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1分钟以上 E.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mV,持续0.16秒
A.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B.中性粒细胞增加 C.大单核细胞增加 D.淋巴细胞增加 E.红细胞减少
A.胸痛 B.肋间饱满 C.呼吸音减弱 D.胸片大片阴影 E.胸穿抽出脓液
A.胸片 B.超声心动 C.血常规 D.心电图 E.核素检查
A.乳酸脱氢酶 B.尿淀粉酶 C.胆碱酯酶 D.透明质酸酶 E.血肌酸磷酸激酶
A.肝癌 B.原发性腹膜炎 C.肝肾综合征 D.门静脉血栓形成 E.结核性腹膜炎
A.尿淀粉酶增高迟于血清淀粉酶 B.尿淀粉酶下降较血清淀粉酶晚 C.淀粉酶越高诊断的正确率越大 D.尿淀粉酶测定值大于256索氏单位时有诊断意义 E.淀粉酶的高低与病变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A.梗阻性疾病 B.出血性疾病 C.炎症性疾病 D.绞窄性疾病 E.穿孔性疾病
A.肝胆破裂 B.急性肠梗阻 C.胃、十二指肠出血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A.半坐卧位 B.平卧位 C.侧卧位 D.俯卧位 E.头低脚高位
A.便于术中操作 B.防止术后便秘 C.防止术后腹胀 D.防止术后尿潴留 E.预防术中、术后呕吐误吸
A.阿托品 B.苯巴比妥钠 C.安定(地西泮) D.哌替啶 E.氯丙嗪
A.晨间第1次尿倒去留第2次尿 B.第1次尿 C.第3次尿 D.任何时间的尿 E.以上全不对
A.为明确诊断不可缺少 B.对骨折处理有指导作用 C.投照部位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D.常规正、侧位,必要时加特殊位置 E.临床已明确的骨折可不必拍X线片
A.1周后 B.2-3周后 C.4周后 D.5-6周后 E.7周以后
A.下坡时患者头在平车后端 B.中断输液 C.进门时不可用车撞门 D.患者向平车挪动时,要保护患者 E.腰椎骨折患者,车上垫木板
A.高热:呼吸浅而快 B.脑水肿:呼吸深而慢 C.巴比妥中毒:呼吸浅而快 D.酸中毒:呼吸深而快 E.胸膜炎:呼吸浅而快
A.10~15分钟 B.10~20分钟 C.20~25分钟 D.20~30分钟 E.30~40分钟
A.鼻出血 B.头皮下血肿的早期 C.中暑患者 D.压疮 E.牙痛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E.一般距离
A.观察 B.交谈 C.体格检查 D.实验室检查 E.查阅有关资料
A.一个患者首优的护理诊断只能有一个 B.护士可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序 C.首优的护理诊断解决之后再解决中优问题 D.现存的护理诊断应排在"有……危险"的护理诊断之前 E.对于某个患者来说,护理诊断的先后次序常常是固定不变的
A.收缩压偏低 B.收缩压偏高 C.无影响 D.舒张压偏高 E.舒张压偏低
A.日光曝晒2小时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B.日光曝晒4小时或环氧乙烷消毒 C.日光曝晒6小时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D.日光曝晒2小时或环氧乙烷消毒 E.日光曝晒6小时或消毒液浸泡消毒
A.安全 B.安静 C.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 D.整洁 E.舒适
A.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 B.一分诊、二问、三检查、四看 C.一看、二问、三分诊、四检查 D.一问、二检查、三看、四分诊 E.一检查、二看、三问、四分诊
A.治疗室、库房 B.内走廊及病区化验室 C.浴室、洗涤间 D.病室、厕所 E.配餐室、更衣室
A.254nm B.245nm C.250nm D.452nm E.425nm
A.乙醚 B.过氧乙酸 C.乙醇 D.环氧乙烷 E.甲醛
A.碘酒 B.甲醛 C.过氧乙酸 D.环氧乙烷 E.苯扎溴铵
A.身体动作 B.表情 C.宣传资料 D.眼神 E.姿势
A.22.3倍 B.34.5倍 C.39.2倍 D.44.8倍 E.49.7倍
A.淋病 B.尖锐湿疣 C.外阴炎 D.前庭大腺炎 E.急性宫颈炎
A.右心增大 B.肺循环血量减少 C.肺循环血量增加 D.右向左分流 E.左心房增大
A.全面体格检查 B.放射线检查 C.骨髓穿刺 D.腰椎穿刺 E.全血细胞计数
A.菌落计数>1000/ml B.菌落计数>5000/ml C.菌落计数>1万/ml D.菌落计数>10万/ml E.菌落计数>20万/ml
A.手和腕部 B.桡骨和尺骨 C.胫骨、腓骨 D.股骨 E.跖骨
A.风湿热 B.败血症 C.儿童类风湿病 D.白血病 E.系统性红斑狼疮
A.头上部 B.胸前 C.后背 D.两侧腋下 E.下腹部
A.肝功能 B.心电图 C.血尿素氮 D.动脉血气分析 E.电解质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急性胃炎 D.急性心肌梗死 E.心肌炎
A.心房颤动 B.房性期前收缩 C.房室传导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窦性心律不齐
A.3个月体重下降超过5% B.1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 C.1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 D.血清白蛋白低于40g/L E.体质指数为25
A.单核细胞 B.神经胶质细胞 C.CD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NK细胞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洗手 D.隔离患者 E.提高机体抵抗力
A.血制品及血液 B.药品及药液 C.诊疗器械 D.病例记录单 E.医务人员的手
A.皮肤 B.口腔 C.肠道 D.胃 E.肝脏
A.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C.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平衡 D.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病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E.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A.绝大部分是需氧菌 B.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 C.与定植区黏膜上皮细胞关系密切 D.密度极高 E.与人体之间保持生态平衡
A.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静态生理性组合 C.达到定量平衡 D.达到定位平衡 E.达到定性平衡
A.慢性咽喉炎 B.心肌炎 C.慢性腹泻 D.口腔炎 E.阴道炎
A.存在的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B.存在的已发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C.存在的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D.存在的实际发生的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E.存在的新发生感染病例所占的比率
A.70%以上 B.75%以上 C.80%以上 D.85%以上 E.90%以上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患者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E.门诊及住院患者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灭菌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福尔马林熏24小时 E.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A.环氧乙烷 B.氯己定 C.过氧化氢 D.甲醛 E.戊二醛
A.灭菌 B.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C.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D.低中水平的消毒方法 E.清洁擦拭
A.气管镜属于高危险物品 B.肛表属于中危险物品 C.植入物属于中危险物品 D.腹腔镜属于中危险物品 E.呼吸机管道属于高危险物品
A.≤10cfu/ml B.≤50cfu/ml C.≤100cfu/ml D.≤200cfu/ml E.≤500cfu/ml
A.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B.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C.不得检出非病原微生物 D.不得检出任何细菌 E.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A.≤10cfu/每件 B.≤20cfu/每件 C.≤30cfu/每件 D.≤100cfu/每件 E.≤200cfu/每件
A.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B.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C.多黏芽孢杆菌 D.环状芽孢杆菌 E.坚强芽孢杆菌
A.先消毒,再清洁 B.先清洁,后消毒或灭菌 C.先灭菌,再消毒,后清洁 D.先消毒,再灭菌 E.先消毒,再清洁,后灭菌
A.先消毒,再倾倒罐中液体 B.先倾倒罐中液体,再消毒 C.先倾倒罐中液体,再清洁,最后消毒 D.先灭菌,再清洁 E.先灭菌,再消毒,最后清洁
A.压力蒸汽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紫外线消毒 D.喷雾消毒法 E.干热灭菌
A.分枝杆菌 B.细菌芽胞 C.真菌 D.病毒 E.SARS
A.2ml空针 B.压舌板 C.痰盂 D.腹腔镜 E.听诊器
A.20cm×30cm×25cm B.20cm×20cm×25cm C.30cm×30cm×25cm D.30cm×30cm×30cm E.40cm×30cm×25cm
A.冲洗、漂洗、洗涤、再冲洗 B.冲洗、洗涤、漂洗、再洗涤 C.冲洗、洗涤、漂洗、终末冲洗 D.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E.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洗涤
A.1天 B.7天 C.14天 D.21天 E.1月
A.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3个月 B.使用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 C.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一年 D.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一年 E.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A.评定错误 B.回归因素 C.选择因素 D.霍桑效应 E.暗示效应
A.又称临床健康教育 B.又称患者健康教育 C.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D.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E.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A.候诊教育 B.随诊教育 C.健康教育处方 D.入院教育 E.咨询教育
A.外周血涂片检查 B.骨髓检查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清铁测定 E.血红蛋白测定
A.节律性上腹痛 B.转移性疼痛 C.上腹饱胀 D.压榨性痛 E.上腹部疼痛伴窒息感
A.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B.支气管哮喘,心源性休克 C.高钾血症 D.失代偿性心衰、急性心梗 E.胆道阻塞性疾病
A.难复性疝 B.可复性疝 C.嵌顿疝 D.滑疝 E.绞窄性疝
A.子宫底高度在脐耻之间 B.子宫底高度在脐上1横指 C.子宫底高度在脐上3横指 D.子宫底高度在剑突与脐之间 E.子宫底高度在剑突下2横指
A.主细胞分泌 B.壁细胞分泌 C.浆细胞分泌 D.G细胞分泌 E.黏液细胞分泌
A.肝性脑病前驱期 B.肝性脑病昏迷前期 C.肝性脑病昏睡期 D.肝性脑病昏迷期 E.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