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 B.30% C.50% D.75% E.90%
A.患者的健康问题 B.症状与体征 C.患者的既往病史 D.患者的现病史 E.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
A.协助患者手臂放于身体两侧 B.使患者两腿平放伸直 C.协助患者先将臀部移向床缘 D.护士手扶患者肩、膝部助翻身 E.护士手扶患者肩部、髋部协助翻身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输血前肌注异丙嗪 C.做好血液质量检查 D.输血前静注10%葡萄糖酸钙 E.输血前静注地塞米松
A.茶叶水 B.阿托品 C.呋塞米 D.依地酸二钠 E.蛋清
A.生理的需要是指个体需要有保障、受保护 B.安全的需要是指个体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 C.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爱与被爱 D.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有自尊、被尊重和尊重人的需要 E.爱与归属是指个体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希望爱与被爱
A.髋部 B.髂前上棘 C.髂嵴 D.大转子处 E.额部
A.丙酸睾酮 B.叶酸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铁剂 E.内因子
A.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 B.固定尿中有机成分 C.保持尿液的化学成分不变 D.避免尿液被污染变质 E.防止尿液颜色改变
A.停止医嘱 B.临时备用医嘱 C.即刻医嘱 D.定时执行的医嘱 E.新开出的长期医嘱
A.放置热水袋 B.放置冰囊 C.用乙醇纱布湿敷 D.进行红外线照射 E.用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A.每毫升试验液含青霉素500U B.试验液滴在电极板负极头上 C.75%乙醇消毒前臂内侧皮肤 D.开启计时开关15分钟 E.试验部位出现白斑,属阴性反应
A.施行手术患者 B.转入患者 C.危重患者 D.新入院患者 E.转出患者
A.乙醇 B.酵母片 C.氨茶碱片 D.糖衣片 E.高锰酸钾
A.由外眦向内眦擦拭眼部 B.脱上衣时先脱左肢 C.擦毕按摩骨突处 D.穿上衣时先穿右肢 E.擦洗动作要轻慢
A.叶酸 B.丙酸睾酮 C.铁剂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内因子
A.肾病综合征 B.肾小动脉硬化症 C.尿路严重感染 D.慢性肾功能不全 E.梗阻性肾病
A.头低位 B.头低位并左侧卧位 C.头低位并右侧卧位 D.侧卧位 E.仰卧位
A.发热、流涕、咳嗽 B.结膜充血、流泪 C.咽红、口腔黏膜充血 D.手心、脚心有斑丘疹 E.皮肤呈麦麸样脱屑,棕褐色色素沉着
A.术后即可扶患者于床边活动 B.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C.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不宜多饮水 D.密切观察脑疝先兆 E.采集标本及时送检
A.多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定期尿道扩张 C.理疗 D.长期应用抗菌药 E.多饮水
A.终生 B.1年 C.3年 D.5年 E.10年
A.手语 B.姿势 C.面部表情 D.眼睛运动 E.身体运动
A.10分钟 B.15~20分钟 C.25~30分钟 D.35~40分钟 E.45分钟以上
A.燃烧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煮沸消毒法 D.烤箱干热灭菌法 E.微波消毒灭菌法
A.箱温80~100℃,时间10分钟 B.箱温120~140℃,时间15分钟 C.箱温160~170℃,时间40~50分钟 D.箱温150℃,时间60分钟 E.箱温180℃,时间20~30分钟
A.灭菌,再清洁,灭菌 B.清洁后用高压蒸气灭菌 C.彻底清洗后,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D.直接采取燃烧法达到灭菌 E.与其他器械先浸泡消毒后,再分别清洁灭菌
A.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PaO2>60mmHg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C.酮症酸中毒时呼吸中枢反应是呼吸加深加快 D.COPD患者血气显示PaO255mmHg,PaCO2>60mmHg时,吸氧浓度应<35% E.动脉血或脑脊液中CO2浓度升高的早期作用是兴奋呼吸中枢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A.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30分钟 E.60分钟
A.第1,2肋 B.第2,3肋 C.第4~7肋 D.第8~10肋 E.第11,12肋
A.血清转氨酶升高 B.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C.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 D.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 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A.脓血样 B.果酱样 C.米泔水样 D.柏油样 E.白陶土样
A.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C.补充营养,维持能量 D.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A.穿刺部位出血 B.低压性头痛 C.穿刺部位感染 D.颅内感染 E.脑脊液外漏
A.60~120mmH2O B.70~200mmH2O C.80~210mmH2O D.90~220mmH2O E.100~240mmH2O
A.白细胞计数 B.血钙测定 C.尿淀粉酶测定 D.血清淀粉酶测定 E.血清脂肪酶测定
A.多次妊娠、分娩 B.体力活动减少 C.病毒感染 D.肥胖 E.自身免疫反应
A.QRS-T波群提前出现 B.QRS-T波群前没有P波 C.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形态异常、时限常≥0.20秒 D.早搏后可见有一完全代偿间歇 E.偶发早搏一般无症状
A.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 B.由3个或3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早搏形成 C.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D.根据异位节律点的部位分为房性和室性两类 E.心律基本规则
A.100~150J,最高可达200J B.150~200J,最高可达250J C.200~300J,最高可达360J D.200~360J,最高可达400J E.300~400J,最高可达450J
A.绝对不应期 B.除极期 C.相对不应期 D.复极期 E.超常期
A.出生后2~3天接种卡介苗 B.5个月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C.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 D.8个月接种白百破疫苗 E.10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A.70kca1/kg,110ml/kg B.80kca1/kg,120ml/kg C.90kca1/kg,130ml/kg D.100kca1/kg,140ml/kg E.110kca1/kg,150ml/kg
A.肺炎双球菌 B.卡氏肺孢子虫 C.结核菌 D.白色念珠菌 E.巨细胞病毒
A.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B.避免体育活动 C.免疫程序延缓一年进行 D.每月复查肺炎一次 E.根据节气增减衣服
A.白细胞总数降低 B.白细胞胞浆见中毒颗粒 C.淋巴细胞增高 D.出现核右移 E.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A.呼吸困难 B.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C.新生儿肺炎 D.新生儿窒息 E.新生儿湿肺
A.乳房钼靶X线检查 B.乳头溢液涂片 C.乳房触诊 D.活组织病理检查 E.B超
A.饥饿时运动 B.饱食后卧床 C.饱食后剧烈活动 D.腹部曾有创伤 E.腹内曾有手术
A.寻找腹腔内异物 B.不孕症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内出血休克 E.异位妊娠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A.0.1%~0.2% B.0.2%~0.4% C.0.6%~0.8% D.1.0%~1.2% E.1.2%~1.4%
A.1~5℃ B.5~10℃ C.15~30℃ D.40~60℃ E.70~80℃
A.40μW/cm2 B.60μW/cm2 C.70μW/cm2 D.90μW/cm2 E.100μW/cm2
A.应距地面高度0~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B.应距地面高度1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C.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D.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100cm E.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20~30cm,距天花板50cm
A.5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E.60分钟
A.≥1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20分钟 E.≥30分钟
A.10~25℃ B.25~45℃ C.45~60℃ D.60~75℃ E.75~80℃
A.3kg B.5kg C.7kg D.9kg E.10kg
A.≥1mm B.≥2mm C.≥3mm D.≥5mm E.≥6mm
A.一天 B.一周 C.一个月 D.三个月 E.半年
A.器械轴节可不打开 B.可拆卸的零部件尽量不拆开 C.管腔类器械应使用专用清洗架 D.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可随意放置 E.冲洗、洗涤、漂洗是可使用自来水
A.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B.不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C.粉剂 D.油类 E.裸露的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A.过氧化氢应在4℃冷冻下储存 B.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 C.过氧化氢对织物无漂白作用 D.过氧化氢喷雾对皮肤黏膜无不良作用 E.一旦溅上过氧化氢不宜使用清水冲洗
A.1~2遍,作用至少2分钟 B.2~3遍,作用至少2分钟 C.2~3遍,作用至少1分钟 D.2~3遍,作用至少3分钟 E.1~2遍,作用至少3分钟
A.直接接触每一个患者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后 C.摘手套前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之前 E.处理药物或配餐后
A.≥1cm×1cm B.≥2cm×2cm C.≥3cm×3cm D.≥4cm×4cm E.≥5cm×5cm
A.50mg/L B.100mg/L C.500mg/L D.1000mg/L E.1500mg/L
A.≤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B.≤10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C.≤1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D.≤20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E.≤2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
A.一般的环境以消毒为主 B.清洁的程序遵循从洁到污的原则 C.清扫患者房间应先感染患者房间,后一般患者房间 D.地面应采用干燥拖把清洁 E.患者房间家具清洁应做到一屋一巾
A.自然通风 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C.机械通风 D.空气洁净技术 E.化学消毒
A.隔离区域的设立应包括清洁区和污染区 B.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可不设立缓冲区 C.隔离区域应备有洗手设施、口罩、隔离衣、帽子、手套等防护用物 D.隔离区的设立要符合洁污统一的原则 E.各区域应用同一颜色的标识
A.体温计专人使用,用后须经高水平消毒才能用于其他患者 B.血压计可以给不同病原菌感染者共同使用 C.传染患者使用后的物品,丢在黑色垃圾袋中 D.病例可随意进出隔离室 E.检验标本需放在容器内,但不需要加盖
A.一次性口罩 B.医用防护口罩 C.外科口罩 D.清洁手套 E.一次性无菌手套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生活质量 E.健康相关行为
A.5%B.10%C.15%D.20%E.25%
A.历史因素 B.选择因素 C.回归因素 D.测量者因素 E.测量工具因素
A.亚甲蓝 B.胆影葡胺 C.碘化钠 D.碘油 E.碘番酸
A.米泔水样便 B.暗红血样便 C.白陶土样便 D.柏油样便 E.果酱样便
A.呕血,便血 B.呕吐大量鲜血 C.柏油样便 D.便血 E.腹穿不凝血
A.复方碘溶液 B.利舍平 C.131I治疗 D.甲状腺素片 E.丙硫氧嘧啶
A.仰卧位 B.俯卧位 C.直立位或坐卧位 D.右侧卧位 E.左侧卧位
A.3 B.5 C.6 D.1 E.50
A.急性刺激性干咳 B.长期晨间咳嗽 C.带喉音的咳嗽 D.阵发性干咳、咯血 E.咳嗽、咳脓臭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