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600×104m3 B.860×104m3 C.8900×104m3 D.890×104m3
A.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 B.正常排放、不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C.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D.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三阶段
A.3150kg/a B.630kg/a C.6300kg/a D.315kg/a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登记书 C.环境影响报告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A.社会影响 B.生态影响 C.环境污染 D.环境恢复方案
A.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B.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C.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有资料复用法、类比法和物料衡算法 D.类比法是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A.13.32t/a B.40t/a C.80t/a D.133.4t/a
A.3年,1年 B.5年,3年 C.10年,5年 D.20年,10年
A.1.89mg/L B.3.03mg/L C.5.47mg/L D.2.21mg/L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生态影响分析
A.0.26 B.0.65 C.2.50 D.1.40
某企业给水系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单位:m3/d),该厂的用水重复利用率是()。
A.50.5% B.78.3% C.80.0% D.84.0%
A.0.15mg/m3 B.0.30mg/m3 C.0.25mg/m3 D.0.50mg/m3
A.工艺 B.规模 C.水质特征 D.水文特征
A.57dB B.58dB C.59dB D.60dB
A.65m B.75m C.80m D.95m
A.取水量 B.产品含水量 C.水处理用水量 D.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A.62dBA. B.63dBA. C.60.5dBA. D.76dBA.
A.45kg/h B.60kg/h C.75kg/h D.90kg/h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100m2 B.200m2 C.500m2 D.1000m2
A.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B.风速随时间的变化 C.风速随温度的变化 D.风速随风量的变化
下图的主导风向是()。
A.ESE B.SSE C.SE D.不能确定
A.建筑物高度 B.建筑物下洗参数 C.当地海拔 D.地形状况
A.合理选址 B.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C.基础防渗 D.优化生产工艺
A.耕地 B.果园 C.林业用地 D.公共游乐场所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A.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10%代表为多水年 B.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20%代表为多水年 C.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30%代表为中水年 D.一般以年水量变化的频率为10%代表为少水年
A.91% B.10% C.9% D.90%
A.物理模型法 B.现场调查法 C.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D.水土流失评价
A.在没有主导风向的地区,应考虑项目对全方位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 B.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45%,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C.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D.风向角范围一般为22.5°~45°的夹角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 C.自然保护区的类别 D.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区域人口的比例关系
A.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 B.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 C.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 D.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A.化学沉淀处理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废分离,除去水中污染物 B.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某些非重金属可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碱金属不可以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 C.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颗粒 D.浮选过程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A.安装隔声屏障 B.安装消声器 C.隔振 D.安装隔声窗
A.NO B.NO2 C.N2O D.NH3
A.2个 B.3个 C.4个 D.1个
A.指标对比法 B.类比法 C.分值评定法 D.资料收集法
A.物理过程 B.化学过程 C.生物过程 D.降解过程
A.小于20% B.20%~30% C.30%~45% D.大于45%
A.铅垂向Z振级 B.铅垂向Z振级最大值 C.累计百分铅垂向Z振级 D.累计百分振级
A.河道宽浅段的河滩地 B.集雨面积大的荒沟 C.集雨面积小的冲沟 D.撂荒的农田
A.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噪声级 B.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连续噪声级 C.等效连续A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A计权等效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噪声级
A.密度 B.优势度 C.频度 D.多度
A.26374.7m,6593.7m B.17394.7m,7903,6m C.6593.7m,26374.7m D.27875.3m,6694.8m
A.现场测定法 B.实验室测定法 C.解析法 D.经验估算法
A.79dB B.81dB C.83dB D.85dB
A.40.5% B.35.7% C.33.3% D.30.0%
A.一级水平 B.二级水平 C.三级水平 D.四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