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1腰椎棘突 B.第2腰椎棘突 C.第3腰椎棘突 D.第4腰椎棘突 E.第5腰椎棘突
A.90% B.70% C.50% D.30% E.10%
A.所有细菌都能引起宿主致病 B.一种致病菌只能引起宿主一种疾病 C.不同的致病菌其致病能力不同 D.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其致病能力相同 E.不同的致病菌其致病能力相同
A.3~6个月 B.6~9个月 C.9~12个月 D.12~18个月 E.15~18个月
A.剪刀步态 B.偏瘫步态 C.短腿步态 D.股四头肌步态 E.胫前肌步态
A.是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B.多为小肌肉的运动 C.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 D.儿童的手在完成精细动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E.3岁的儿童则能用剪子剪东西
A.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B.智力发展最快 C.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 D.认知过程逐步完善 E.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A.1岁 B.2岁 C.3岁后 D.3岁前 E.4岁后
A.视感觉 B.听感觉 C.嗅觉 D.味觉 E.皮肤感觉
A.基强度 B.阈值 C.时值 D.阈下刺激 E.阈上刺激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E.以上都不是
A.肌肉 B.结缔组织 C.神经 D.肾 E.胃液
A.固定法 B.移动法 C.抽吸法 D.干扰电振动按摩法 E.以上都是
A.1~2mm B.4~6mm C.1~4mm D.2~5mm E.紧贴治疗部位
A.33~36℃ B.38~42℃ C.45~47℃ D.52~54℃ E.55~60℃
A.气管位于食管前方 B.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C.全程分为三段 D.右主支气管比左侧粗短 E.颈段气管较胸段的长
A.前锯肌 B.肩胛提肌 C.胸大肌 D.斜方肌 E.胸锁乳突肌
A.髂股韧带 B.股骨头韧带 C.骶结节韧带 D.骶棘韧带 E.耻股韧带
A.1mm~1m B.10cm~1m C.1cm~10m D.1~10mm E.10~100mm
A.屈 B.伸 C.回旋 D.外展 E.内收
A.脊髓被膜共分三层 B.脊髓被膜由外向内第二层是脊髓蛛网膜 C.软脊膜位于脊髓被膜最外层 D.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的腔隙为硬膜外隙 E.硬脊膜和脊髓蛛网膜腔隙为硬膜下隙
A.第二层 B.第三层 C.第四层 D.第五层 E.第六层
A.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被动转运 E.蛋白质通道扩散
A.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B.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C.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 D.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E.左右心室每次所射出的血量
A.是血液PO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B.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使O2释放 C.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D.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 E.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左移,促使O2释放
A.疾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介入 B.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 C.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 D.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 E.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E.逻辑记忆
A.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轴转动的作用称为力矩 B.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 C.力矩的方向由左手螺旋法则确定 D.手指弯向力所指的转动方向时,拇指指向力矩的方向 E.任何力对于不在力作用线上的任意点都会产生力矩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出现较阈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E.动作电位的传导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大
A.腰椎骨截面上的载荷比颈、胸椎要大 B.椎体的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尤其超过40岁将更明显 C.椎体骨密质较厚,主要由骨松质构成 D.椎体是椎骨受力的主体 E.椎体的抗压强极限约为5~7MPa
A.由3分子甘油与3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 B.由1分子甘油与3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 C.由1分子甘油与1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 D.由3分子甘油与3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 E.由3分子甘油与6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
A.5%~10% B.15%~25% C.35%~55% D.55%~75% E.85%~95%
A.血糖 B.脂肪 C.维生素 D.氨基酸 E.蛋白质
A.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量约占15% B.血浆量约占体重的15%,组织间液量约占30% C.血浆量约占体重的35%,组织间液量约占15% D.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0%,组织间液量约占15% E.血浆量约占体重的25%,组织间液量约占15%
A.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第5周 E.第6周
A.枕大神经(出口处) B.枕小神经(出口处) C.耳大神经(出口处) D.三叉神经(出口处) E.枕中神经(出口处)
A.只分布于骨髓腔内 B.成人完全变为黄骨髓 C.是造血器官,具有造血功能 D.内含大量脂肪组织 E.骨髓腔内红骨髓可终生存在
A.胸长神经 B.桡神经 C.腋神经 D.肌皮神经 E.胸背神经
A.闭孔神经 B.股神经 C.坐骨神经 D.阴部神经 E.胫神经
A.左房室口 B.右房室口 C.肺动脉口 D.主动脉口 E.冠状动脉口
A.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 B.心室舒张期过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限度 C.快速射血期缩短 D.慢速射血期缩短 E.迷走神经活动加强
A.运动节段 B.脊柱生物力学 C.杨氏模量 D.刚体 E.角加速度
A.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B.单核细胞 C.巨噬细胞 D.杯状细胞 E.T淋巴细胞
A.医务人员带菌率高,是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B.常引起皮肤化脓性感染 C.表皮溶解毒素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D.血浆凝固酶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 E.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A.免于疾患 B.机体抗感染过程 C.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D.清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A.出生后 B.4~5个月 C.1~2个月 D.2~3个月 E.3~4个月
A.越大 B.越小 C.无变化 D.先变大,再随病程发展逐渐变小 E.先变小,再随病程发展逐渐变大
A.缺氧可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B.酸中毒可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C.肌肉痉挛可增加肌肉的收缩能力 D.肾上腺素可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E.钙离子可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A.衡量心血管功能的常用指标 B.反映心输出量又反映氧的分配和利用 C.VO2max下降,肌肉功能容量减退 D.VO2max下降,肌力下降 E.VO2max
A.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 B.胰岛素相对增加 C.促进血糖进入肌细胞 D.减慢血糖进入肌细胞 E.加速糖原合成
A.亚红斑量 B.强红斑量 C.红斑量 D.超强红斑量 E.无所谓
A.椎体较小 B.棘突均分叉 C.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是有横突孔 D.寰枢椎又称为上颈椎 E.第8颈椎又称下颈椎
A.椎管 B.椎孔 C.神经管 D.椎间管 E.以上都不是
A.背阔肌 B.斜方肌 C.竖脊肌 D.腰大肌 E.腰方肌
A.电疗室的地面应是木板或地面铺绝缘板 B.治疗室的电源开关、插座、电源线、地线应按安全用电要求设计安装 C.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接地 D.操作者手足、皮肤和衣服应保持干燥 E.患者接受治疗时必须保持安静,可以看书、报或入睡
A.皮肤发痒 B.皮肤干燥 C.皮肤皲裂 D.皮肤溃疡 E.皮肤起疱
A.7.37m B.7.37cm C.7.37km D.7.37mm E.7.37nm
A.尾骨尖 B.弓状线 C.髂嵴 D.坐骨结节 E.股骨大转子
A.颞上回后部 B.颞下回后部 C.额上回后部 D.额下回后部 E.额中回后部
A.大脑后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前动脉 D.脉络丛前动脉 E.后交通动脉
A.错觉 B.感觉 C.视差 D.惯性 E.补偿
A.药物治疗 B.循序渐进 C.持之以恒 D.主动参与 E.因人而异
A.以人体疾病为中心 B.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C.以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为主 D.以疾病为核心,强调去除病因、挽救生命 E.以药物和手术为主
A.视力残疾 B.听力语言残疾 C.内脏残疾 D.智力残疾 E.肢体残疾
A.0.05~0.1mA/cm2 B.0.1~0.25mA/cm2 C.0.25~0.5mA/cm2 D.0.5~0.75mA/cm2 E.0.75~1.0mA/cm2
A.肢体残疾、活动受限、参与受限 B.残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 C.精神残疾、活动受限、肢体残疾 D.残损、精神残疾、参与受限 E.活动受限、残损、肢体残疾
A.关节软骨可分为浅表层、中间层、深层和钙化软骨层 B.关节软骨具有液压渗透性、黏弹性、剪切特性及拉伸特性 C.关节软骨主要由细胞外基质和软骨细胞组成 D.关节软骨细胞对压力-形变非常敏感 E.关节软骨是有神经支配的组织
A.强感应电流和强断续直流电流 B.强感应电流和方波电流 C.三角波电流和直流电流 D.强感应电流和三角波电流 E.方波电流和直流电流
A.紫外线红斑一般在照射后6~8小时出现 B.紫外线红斑一般在照射后12小时出现 C.中波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明显 D.长波紫外线的色素作用较强 E.短波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较强
A.传导 B.辐射 C.位移 D.对流 E.以上都不是
A.前后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B.左右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C.与身体长轴平行,并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D.左右平伸并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E.以上都不对
A.电容可储存电荷 B.容抗的大小与电流的频率和电容成正比 C.较高频率的电流被较低频率的电流调制时,被调波主要发生幅度的变化 D.电流被调制时,被调波主要发生频率的变化 E.两种不同频率的交流电互相重叠时,合成后的电流的幅度变化称之为差拍
A.右颈总动脉 B.左颈总动脉 C.冠状动脉 D.右锁骨下动脉 E.肺动脉干
A.浅静脉与浅动脉伴行 B.管壁相对较动脉厚 C.所有的静脉都有静脉瓣 D.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种 E.管腔比相应动脉小
A.肝脏 B.胸腺 C.胰腺 D.腭扁桃体 E.脾
A.胰岛分泌胰岛素 B.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C.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D.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 E.为胰腺的外分泌部分
A.肌肉收缩时可产生乳酸 B.只在无氧代谢时产生 C.安静时乳酸主要在红细胞、肌肉、脑和白细胞中产生 D.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相应加快 E.运动可以加速乳酸清除
A.肱骨滑车位于下端外侧部 B.外上髁较小,在体表摸不到 C.内上髁前方有桡神经沟通过 D.下端后面有鹰嘴窝 E.外上髁后下方有尺神经通过
A.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B.缓冲外力的冲击 C.限制胫骨向前移位 D.限制胫骨旋转 E.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A.刺激的强度要达到阈强度 B.用最小刺激强度和最短的作用时间 C.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D.刺激强度和时间要恒定 E.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变化率三个参数达到临界值
A.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B.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C.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D.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间的相互关系 E.各部分血管的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
A.第2胸椎棘突 B.第3胸椎棘突 C.第4胸椎椎体下缘 D.第5胸椎棘突 E.第6胸椎棘突
A.外斐试验 B.肥达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 D.抗0试验 E.抗核抗体试验
A.3×10m8/s B.3×10m9/s C.1×10m9/s D.1×10m8/s E.2×10m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