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ML-M2 B.AML-M3 C.AML-M5 D.AML-M6 E.AML-M7
A.80.7% B.85.7% C.98.7% D.99.7% E.99.9%
A.均数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极差 E.方差
A.5% B.4% C.3% D.2% E.1%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扁桃体 E.淋巴结
A.免疫防御 B.免疫监视 C.免疫稳定 D.免疫逃逸 E.免疫调节
A.敏感性及特异性 B.特异性及免疫原性 C.致病性及反应原性 D.免疫原性及致病性 E.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
A.HLA-DR B.HLA-C C.HLA-B D.HLA-A E.HLA-DQ
A.结合抗原 B.激活补体 C.亲细胞作用 D.调理作用 E.预防遗传病的作用
A.免疫复合物 B.酵母多糖 C.细菌脂多糖 D.肽聚糖 E.凝聚的IgA
A.抗感染效应 B.抗肿瘤效应 C.同种排斥效应 D.毒素中和作用 E.免疫调节作用
A.1~5d B.6~9d C.10~14d D.6~21d E.21~35d
A.进食后 B.冷水浴后 C.运动后 D.妊娠期 E.清晨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微丝蚴 E.疟原虫
A.405nm B.450nm C.500nm D.540nm E.640nm
A.100个 B.200个 C.300个 D.500个 E.1000个
A.白蛋白增高 B.糖蛋白增高 C.卵磷脂增高 D.红细胞增多 E.血脂增高
A.老年性糖尿症 B.1型糖尿病 C.2型糖尿病 D.严重缺氧 E.隐性糖尿病
A.原点深染 B.深β带 C.深β带,深前β带 D.宽β带 E.深前β带
A.60~80g/L B.35~50g/L C.<500mg/L D.50~60g/L E.<35g/L
A.胆碱酯酶 B.淀粉酶 C.尿酸 D.胆汁酸盐 E.胆红素
A.对外界刺激的反射调节 B.大脑皮质、边缘系统等高级中枢神经控制 C.下丘脑-腺垂体-内分泌腺调节轴反馈调节 D.内分泌腺的自我调节 E.外周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的调控
A.病理标本的最高浓度值 B.病理标本的最低浓度值 C.参考值范围内的浓度值 D.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值 E.参考范围的上限浓度值
A.波长校正 B.线性检查 C.杂光检查 D.稳定性检查 E.变异系数检查
A.组织指挥 B.计划协调 C.对资源的有效整合 D.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E.修改标准,改进工作
A.1 B.2 C.22 D.23 E.46
A.T辅助细胞 B.T抑制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淋巴系祖细胞
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B.小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C.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D.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E.大小细胞混合,各占一半左右
A.无裂细胞型 B.裂细胞型 C.小淋巴细胞性 D.淋巴浆细胞样 E.混合细胞型
A.白细胞分类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C.血小板增多 D.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A.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 B.未成熟型外周血有原巨核细胞 C.成熟型的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D.未成熟型的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 E.未成熟型的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所有有核细胞)
A.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黏附 B.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黏附 C.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 D.血小板与诱导剂之间的结合 E.血小板与钙离子之间的结合
A.存在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共有14种 B.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Ⅳ、Ⅸ、Ⅹ C.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辅助因子作用的是FⅤ、VⅢ、Ⅲ D.内外源凝血系统形成凝血活酶时,都需要FVⅢ的参与 E.因子Ⅶ和Ⅴ主要含于正常人新鲜血清中
A.Ⅻ B.Ⅶ C.Ⅺ D.Ⅸ E.Ⅷ
A.141个 B.142个 C.145个 D.146个 E.147个
A.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壳 B.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 C.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 D.乙型肝炎病毒 E.以上均不对
A.抗体 B.抗原 C.免疫复合物 D.抗抗体 E.半抗原
A.肠道pH B.年龄 C.性别 D.食物中钙的量 E.肠蠕动加快
A.患有胰岛细胞瘤有关低血糖症 B.服用D-860类药物有关的低血糖症 C.注射胰岛素有关的低血糖症 D.食后的低血糖症 E.以上都不是
A.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 B.饮水过多 C.体内产生水过多 D.水中毒 E.以上都不是
A.胰岛素的基础分泌量为每小时0.5~1.0U,进食后分泌量可增加3~5倍。 B.胰岛素分泌的主要生理刺激因子是高血糖 C.胰岛素的血循环半衰期约为5min D.高氨基酸、脂肪酸、胃肠道激素胰高血糖素,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一些药物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E.胰岛素主要在肾实质降解
A.氢 B.递电子 C.水 D.氧 E.氮
A.是测定酶的活性浓度 B.是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C.一般不直接测酶蛋白的含量 D.测定酶活性浓度时要选择好各种条件 E.任何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例
A.溴甲酚绿在pH4.2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黄色复合物 B.溴甲酚绿在pH7.6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C.溴甲酚绿在pH9.2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D.溴甲酚绿在pH4.2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E.溴甲酚绿在pH8.6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A.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D.不能确定 E.以上全对
A.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增高 B.细胞间液蛋白质含量降低 C.细胞间液蛋白质含量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A.U/L B.Katal C.g/L D.ml/L E.%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C.又称为消除 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A.大量饮酒 B.胆道疾病 C.高脂饮食 D.胰腺导管阻塞 E.代谢紊乱
A.碳酸氢盐的排出量 B.碳酸氢盐的浓度 C.胰酶的排出量 D.葡萄糖浓度 E.胰液的流出量
A.血脂明显上升 B.血脂明显下降 C.血糖明显升高 D.血糖明显降低 E.血糖不变
A.血中葡萄糖水平增加 B.血脂代谢水平增加 C.下丘脑受刺激 D.肾上腺释放激素 E.血容量增加
A.与LDL结合 B.与VLDL结合 C.与球蛋白结合 D.与CM结合 E.与白蛋白结合
A.ApoB48 B.ApoB75 C.ApoB100 D.ApoB41 E.ApoB36
A.进行性前列腺癌 B.心肌梗死 C.胆道阻塞 D.胰腺炎 E.有机磷中毒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A.ALT B.GGT C.AST D.ALP E.LD
A.正极B.负极C.向与它的pH相同的pH处泳动D.原地不动E.正负极均可
A.(1.0~1.2):1.0 B.(1.5~2.5):1.0 C.(1.0:1.0)~1.50 D.1.0:(1.5~2.5) E.1.0:1.0
A.CK B.LD C.AMY D.ALT E.ALB
A.药物活性的灭活 B.药物活性的升高 C.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A.参与辅酶Ⅰ和辅酶Ⅱ的合成 B.是DNA,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 C.是胺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D.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分 E.可以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A.是胰腺的一种外分泌酶 B.可被巯基化合物、胆汁酸、钙离子激活 C.可被丝氨酸激活 D.血清脂肪酶主要来源是胰腺 E.血清脂肪酶可部分来源于肠黏膜
A.肾脏 B.性腺 C.肺脏 D.唾液腺 E.肝脏
A.特异度高的实验主要用于筛选 B.指在非患病者当中,应用某诊断试验检查得到的阴性结果的百分比 C.反映诊断试验正确鉴别患病者的能力 D.一般来讲,该值应是越大越好 E.又称"真阴性率"、"特异性"
A.10×109/L B.11×109/L C.15×109/L D.20×109/L E.30×109/L
A.尿液中有红细胞存在 B.尿液含有蛋白质 C.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D.肾小管有尿液浓缩能力 E.肾小管有尿液酸化能力
A.ApoAⅠ B.ApoB C.ApoE D.ApoCⅢ E.ApoA.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A.白血病细胞POX阳性 B.白血病细胞AS-DNCE阳性 C.明显的Auer小体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 D.白血病细胞HLA-DR阳性表达 E.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有效
A.抑制凝血酶和FXa B.抑制外源凝血系统的激活 C.抑制钙离子活性 D.抑制D-D的形成 E.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A.535nm B.538nm C.540nm D.545nm E.550nm
A.总胆固醇 B.三酰甘油 C.低密度脂蛋白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A.IgG为主 B.IgA为主 C.IgM为主 D.IgD为主 E.IgE为主
A.-30℃ B.-70℃ C.-20℃ D.0℃ E.4℃
A.经典途径 B.替代途径 C.MBL途径 D.经典途径及替代途径 E.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及MBL途径
A.糖尿病性肾炎 B.膜增生性肾炎 C.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D.红斑狼疮性肾炎 E.早期肾小球肾炎
A.核仁3个以上者少见 B.核仁较大,界限不清 C.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 E.胞体大,可见瘤状突起
A.氧合血红蛋白 B.碳氧血红蛋白 C.还原血红蛋白 D.硫化血红蛋白 E.胎儿血红蛋白
A.膀胱 B.肾盂 C.肾盏 D.肾血管 E.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