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15分钟 B.13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需15分钟 C.132℃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需15分钟 D.12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20分钟 E.12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30分钟
A.护理学科 B.教育学科 C.人文学科 D.综合应用学科 E.交叉应用学科
A.教育学理论 B.行为学理论 C.预防医学理论 D.传播学理论 E.伦理学理论
A.病人及家属 B.病人、家属和护士 C.所有医务人员 D.病人、家属、社会人群及护士 E.所有工作人员
A.语言教学法 B.文字教学法 C.形象教学法 D.综合教学法 E.示范教学法
A.1.2~4m B.4m以外 C.50~120cm D.50cm以内 E.以上都不是
A.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B.自数脉搏训练 C.自测尿糖定性训练 D.胸腔闭式引流自我护理训练 E.戒烟训练
A.关节功能训练 B.协调运动训练 C.膀胱功能训练 D.吞咽功能训练和语言矫治训练 E.深呼吸训练
A.人工肛门处理训练和行走训练 B.床上排便训练 C.数字模拟疼痛评估训练 D.术后下床活动训练 E.上呼吸机手语训练
A.门诊病人 B.住院病人 C.探视者 D.陪护家属 E.朋友
A.入院后24小时发生感染 B.入院后48小时发生感染 C.入院后32小时发生感染 D.入院后16小时发生感染 E.入院后4小时发生感染
A.伤口 B.分泌物 C.人和动物 D.体液 E.药物
A.接触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严密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血常规检查 B.血培养检查 C.肝功能检查 D.腹水常规及培养 E.腹腔镜检查
A.化脓性扁桃腺炎 B.上呼吸道感染 C.咽炎 D.肺结核 E.肺部感染
A.院内感染 B.院外感染 C.家庭感染 D.医院感染 E.肺部感染
A.长期卧床 B.侵入性操作 C.合并其他疾病 D.贫血 E.呕血
A.免疫功能亢进 B.免疫功能低下 C.防御功能良好 D.皮肤黏膜完整无损 E.以上都是
A.2 B.3 C.4 D.5 E.6
A.500mL B.1000mL C.1200mL D.800mL E.1500mL
A.5% B.6% C.7% D.8% E.10%
A.0.1% B.0.5% C.1% D.1.5% E.2%
A.4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A.大于95% B.大于90% C.小于95% D.小于90% E.大于85%
A.被采表面<100cm2,取其1/2表面积 B.被采表面>100cm2,取30cm2 C.被采表面>100cm2,取50cm2 D.被采表面>100cm2,取60cm2 E.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A.立即将发病患者转入传染病院 B.调查了解发病情况 C.查阅病历及细菌检查结果 D.切断传播途径 E.掌握暴发流行的时间及分布
A.8/20 B.8/25 C.8/12 D.8/17 E.8/33
A.14/100 B.14/86 C.86/100 D.86/114 E.14/114
A.灭菌 B.消毒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E.低水平消毒
A.1% B.2% C.2.5% D.0.2% E.5%
A.高危险性物品 B.低危险性物品 C.中危险性物品 D.需高水平消毒的物品 E.需中水平消毒的物品
A.清洗充分,刷洗到位 B.酶清洗液多次使用 C.腹腔镜部件复杂,不能拆卸 D.消毒液浓度不够 E.浸泡消毒时间不足,只达到高水平消毒,未达到灭菌效果
A.接触病人、无菌操作、戴口罩及穿脱隔离衣前后洗手 B.洗手范围为手心、指缝。手背、手关节、指腹、指尖、腕部 C.流动水洗手,时间不少于10~15秒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 B.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前后要洗手 C.进行侵袭性操作前后要洗手 D.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要洗手 E.戴无菌手套后要洗手
A.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 B.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皮肤的消毒 C.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D.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E.无须处理
A.将污染的手用5000mg/L碘伏消毒揉搓5分钟 B.再用肥皂流动水冲洗干净 C.用卫生手消毒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B.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 C.供应室无菌室 D.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 E.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
A.传染期病人 B.疑是传染病人 C.病原携带者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者 C.控制感染源 D.消灭感染源 E.进行集中消毒处理
A.预防措施是面向所有的病人 B.不关心其诊断是否是传染性疾病,均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标准预防 C.标准预防综合了普通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对象,把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当成具有传染性进行隔离预防 D.以降低医务人员、病人、病人与病人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E.是仅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A.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B.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C.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D.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E.已明确病毒感染的也可以加用抗菌药物
A.1学时 B.2学时 C.3学时 D.4学时 E.5学时
A.应严格无菌操作 B.伤口敷料一旦有渗液应立即更换 C.更换敷料前洗手,处理不同病人之间也要洗手,即使处理同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伤口之间也应清洁双手 D.保持ICU室内空气清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室内污染等 E.以上全正确
A.共用针头和注射器 B.医务人员被含血针头刺伤 C.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 D.人工授精 E.吸血昆虫
A.2~10天 B.2~10周 C.2~10月 D.2~10年 E.2~5年
A.消化道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接触隔离 D.床边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菌群移位 B.菌群失调 C.二重感染(3度失调) D.细菌内毒素 E.细菌外毒素
A.继续抗生素治疗 B.理疗 C.切开引流 D.免疫治疗 E.外敷中药膏
A.急性胃肠炎 B.痢疾 C.伤寒 D.内源性医院感染 E.食物中毒
A.严密隔离预防 B.保护性隔离预防 C.飞沫隔离预防 D.接触隔离预防 E.空气隔离预防
A.空气传播 B.飞沫传播 C.接触传播 D.血液传播 E.体液传播
A.医护人员必须贯彻WHO的三条安全注射标准 B.选择合适的导管 C.植入时应严格无菌技术 D.加强插管部位的护理 E.以上都是
A.穿刺部位感染 B.穿刺部位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C.穿刺部位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D.穿刺部位无菌化脓不属于感染 E.以上都不是
A.术后发热 B.呼吸道感染 C.血管相关性感染 D.手术切口感染 E.因肝病引起的发热
A.交叉感染 B.自身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二重感染 E.呼吸道感染
A.自来水清洗 B.清洁剂 C.酶清洗剂 D.PH<7的洗涤剂 E.pH>7的洗涤剂
A.工艺监测 B.化学监测 C.生物监测 D.日常监测 E.强度监测
A.4小时 B.24小时 C.1周 D.14天 E.3天
A.飞沫传播 B.唾液传播 C.垂直传播 D.粪口途径传播 E.经注射、输血或血制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