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利用各物质的密度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B.利用各物质的电荷多少,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C.利用各物质分子量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D.利用各物质溶解度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E.利用各物质的理化性质差异,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A.90% B.80% C.70% D.60% E.50%
A.更换光源灯 B.重新安装 C.搬运或检修后 D.仪器工作不正常时 E.每星期校正一次
A.白蛋白 B.免疫球蛋白 C.纤溶酶 D.凝固酶 E.碱性磷酸酶
A.葡萄糖 B.尿酸 C.氨基酸 D.肌酐 E.无机磷酸盐
A.IL B.IFN C.TNF D.GF E.EPO
A.取血部位不当 B.稀释倍数不准 C.取血量不够 D.充液外溢 E.计数域误差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妊娠后期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肾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缺铁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严重感染
A.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二口痰最好 B.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好 C.观察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石炭酸防腐 D.如不能及时送检,冷藏情况下,可放置3天 E.观察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甲苯防腐
A.中性粒细胞 B.肺泡壁上皮细胞 C.肺泡吞噬细胞 D.柱状上皮细胞 E.淋巴细胞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A1型
A.IL-2 B.IL-3 C.IL-4 D.IL-6 E.G-CSF
A.G-6-PD酶 B.乳酸脱氢酶 C.丙酮酸激酶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E.谷胱甘肽还原酶
A.铁蛋白 B.乳铁蛋白 C.黏附性蛋白 D.细胞毒性蛋白 E.组胺
A.IgA B.IgG C.IgM D.IgE E.IgD
A.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红蛋白下降缓慢 B.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C.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铁增加,细胞外铁减少 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可有散在增生灶 E.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伴发严重出血,而且出血部位广泛
A.AML1基因重排 B.PML-RARα融合基因 C.Ph染色体 D.CBFβ-MYH11融合基因 E.BCR-ABL融合基因
A.发现Pelger·Huet畸形 B.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C.发现火焰状细胞 D.发现Russel小体 E.发现Reed-Sternberg细胞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A.瑞氏染色 B.巴氏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 E.阿利新蓝染色
A.乙酰胆碱 B.激肽 C.PGI2 D.ET E.NO
A.活化因子Ⅻ,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B.黏附功能 C.聚集功能 D.释放功能 E.促凝作用
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经旷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D.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双磷酸果糖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B.果糖二磷酸酶Ⅰ C.丙酮酸羧化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化酶
A.促进糖的异生 B.促进糖变为脂肪 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D.促进糖原合成 E.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A.1 B.2 C.3 D.4 E.5
A.细胞液 B.线粒体 C.溶酶体 D.微粒体 E.核蛋白体
A.肠道吸收 B.肝糖原分解 C.肌糖原分解 D.肾小管重吸收 E.糖异生
A.肝 B.脑 C.肾 D.脂肪 E.肌肉
A.肝实质细胞 B.肝间质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心肌细胞 E.骨骼肌细胞
A.个体之间有多种遗传表型 B.主要功能是与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 C.每分子的结合珠蛋白可结合4分子的血红蛋白 D.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复合物不易解离 E.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复合物是在网状内皮系统分解
A.甲硫氨酸 B.精氨酸 C.酪氨酸 D.苯丙氨酸 E.亮氨酸
A.磷脂 B.非酯化脂肪酸 C.胆固醇及其酯 D.甘油三酯 E.胆碱和胆铵
A.清道夫受体分布于胎盘、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对氧化型LDL具有高亲和力 C.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 D.是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 E.受体具有跨膜结构域
A.HDL B.LDL C.VLDL D.CM E.LpA.
A.甘油三酯 B.胆固醇 C.糖脂 D.磷脂 E.脂肪酸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D D.维生素PP E.维生素C
A.血液 B.脑脊液 C.组织间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A.尿酸 B.肌酐 C.肌酸 D.尿素 E.尿蛋白
A.带电离子向所带电荷相同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B.电泳技术主要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及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研究 C.电泳方法的应用局限性在于设备昂贵、操作复杂 D.按电泳的原理有区带电泳、稳态电泳、置换电泳三种形式 E.产生电泳的三大要素是电场、带电粒子和促使带电粒子移动的介质
A.GH B.胃肠激素 C.前列腺素 D.甲状腺激素 E.性激素
A.能力比对分析 B.实验室认可 C.实验室认证 D.室内质量控制 E.室间质量评价
A.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B.甲状腺球蛋白 C.白蛋白 D.前白蛋白 E.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A.吸收光谱分析法 B.发射光谱分析法 C.散射光谱分析法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E.荧光分析法
A.低温下用硫酸铵 B.常温下用硫酸铜 C.常温下用三氯醋酸 D.低温下用丙酮或乙醇 E.低温下用三氯醋酸
A.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酶 B.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 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E.脂蛋白脂肪酶
A.乙酰CoA B.脂酰CoA C.丙酰CoA D.乙酰CoA及FADH2、NAD++H+ E.H2O、CO2及释出的能量
A.三羧酸循环 B.乳酸循环 C.糖醛酸循环 D.枸橼酸-丙酮酸循环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PTH分泌增加 C.ADH分泌增加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E.降钙素分泌增加
A.急性肾功能不全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严重呕吐、腹泻 E.大量输液
A.α1微球蛋白 B.α2巨球蛋白 C.β2微球蛋白 D.溶菌酶 E.视黄醇结合蛋白
A.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对磷的重吸收 B.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对钙的重吸收 C.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D.减少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E.对钙、磷的重吸收影响很小
A.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息转导 B.作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 C.是许多酶的辅因子 D.能抑制维生素D3-1-羟化酶的活性 E.触发肌肉兴奋-收缩耦联,产生肌肉收缩
A.负反馈抑制25(OH)D3-1α-羟化酶的活性 B.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 C.抑制溶骨 D.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E.促进溶骨
A.淋巴结、脾 B.脾、扁桃体 C.黏膜淋巴组织、扁桃体 D.胸腺、骨髓 E.扁桃体、淋巴结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无免疫原性,又无反应原性 E.与抗体不产生沉淀反应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C.抗原表位的数量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及空间构型 E.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A.肠杆菌科细菌的抗原 B.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蛋白成分 C.沙门菌表面抗原 D.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蛋白抗原 E.链球菌属表面抗原
A.2条 B.4条 C.6条 D.8条 E.10条
A.VH抗原性的不同 B.CL抗原性的不同 C.CH抗原性的不同 D.VL抗原性的不同 E.CV抗原性的不同
A.IgM、IgG B.IgD、IgG C.SIgA、IgG D.IgG、IgE E.IgE、IgG
A.SIgA B.IgG C.IgM D.IgD E.IgE
A.C3BPD56789 B.C3BDP6789 C.C3BDP56789 D.C3DPB56789 E.C123456789
A.肽结合区 B.跨膜区 C.Ig样区 D.胞质区 E.β2肽链区
A.CD5 B.CD40 C.CD28 D.Smlg E.CD80
A.抗体的质量 B.抗原的理化性质 C.抗体等价带的宽窄 D.抗原的浓度 E.反应体系的酸碱度
A.C1抑制分子缺陷 B.C3缺陷 C.C3灭活因子缺陷 D.衰变加速因子缺陷 E.CR3和CR3缺陷
A.抗DNA抗体 B.抗组蛋白抗体 C.抗非组蛋白抗体 D.抗核小体抗体 E.抗核仁抗体
A.IgE、IgG3 B.IgG4、IgA C.IgE、IgG4 D.IgE、IgA E.IgG2、IgA
A.高危人群早期普查 B.辅助临床诊断 C.监测病情 D.普通人群早期普查 E.预后判断
A.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B.耐盐性强 C.对酸性染料敏感 D.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2~3个月 E.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株迅速增多
A.为含有-SH基蛋白质,分子量57~70kD B.对O2敏感 C.其溶血作用可被亚硫酸钠逆转 D.对中性粒细胞无破坏作用 E.对哺乳动物的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均具毒性作用
A.杀白细胞素 B.α溶素 C.β溶素 D.γ溶素 E.δ溶素
A.噬菌体Ⅰ群52型 B.噬菌体Ⅱ群71型 C.噬菌体Ⅰ群71型 D.噬菌体Ⅱ群52型 E.噬菌体Ⅲ群
A.20℃ B.25℃ C.30℃ D.35℃ E.40℃
A.肺炎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A群链球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鲍曼不动杆菌
A.致热外毒素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 D.链球菌溶素 E.M蛋白
A.为口腔、鼻咽部正常菌群 B.可产生自溶酶 C.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D.杆菌肽敏感 E.M蛋白与其毒力无关
A.准确度高 B.实用性强 C.灵敏度好 D.精密度高 E.重复性好
A.具有独立诊治的权利 B.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C.有自主权或自我决定权 D.指导患者治疗 E.签署相关医疗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