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现中毒颗粒 B.出现染色质小体 C.出现Auer小体 D.出现卡波环 E.出现多个核反应
A.胆汁 B.胆汁酸盐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肌红蛋白 E.衰老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
A.HDL中的甘油三酯 B.HDL中的胆固醇 C.HDL中的磷脂 D.HDL中的载脂蛋白 E.HDL中的脂蛋白(α)
A.HDL B.VLDL C.CM D.LDL E.IDL
A.ApoAⅠ/ApoAⅡ B.ApoAⅡ/ApocⅢ C.ApoB/ApoCⅠ D.ApoAⅠ/ApoB E.ApoAⅡ/ApoB
A.性别 B.年龄 C.职业 D.饮食 E.地域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A.高血糖和糖尿 B.高脂血症和酮症酸中毒 C.三多一少 D.黏液性水肿 E.微血管神经病变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襻升支粗段 D.近曲小管 E.髓襻降支
A.1万~2万 B.2万~3万 C.3万~4万 D.4万~5万 E.>7万
A.联合脱氨基作用 B.肠肝循环 C.鸟氨酸循环 D.三羧酸循环 E.脂肪酸的B羟化
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 C.与球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D.与血红素结合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E.胆素原
A.药物毒性大 B.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和中毒水平尚未确定 C.安全范围狭窄,治疗指数低 D.治疗目的不同时血药浓度不同 E.开始治疗阶段
A.HCO-3 B.Na+ C.K+ D.Ca2+ E.RCV=1/2OCV
A.OCV>RCV B.OCV C.OCV=RCV D.两者无关系 E.RCV=4OCV
A.±SD B.±2SD C.±3SD D.±4SD E.±5SD
A.随机误差 B.过失误差 C.系统误差 D.偶然误差 E.误差来源无法判断
A.室间质量评价是由本实验室以外某个机构来进行的 B.没有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也可以参加 C.室间质量评价是为了提高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D.室间质量评价不能代替室内质控 E.在我国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各级临检中心组织实施的
A.20↑ B.50↑ C.100t D.150↑ E.没有明确的规定
当某测定值±2SD的范围内,其可信限是()
A.68% B.95% C.99% D.100% E.没有明确的规定
A.蛔虫病 B.钩虫病 C.鞭虫病 D.蛲虫病 E.旋毛虫病
A.甲醇 B.75%酒精 C.乙酸 D.福尔马林 E.乙醇
A.周期发热,畏寒、出汗 B.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 C.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D.发热、头痛、出汗 E.寒战、发热及全身酸痛
A.A群链球菌 B.无乳链球菌 C.C群链球菌 D.D群链球菌 E.肺炎链球菌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A.肺炎支原体 B.解脲脲原体 C.人型支原体 D.生殖道支原体 E.以上均是
A.粪便培养 B.血液培养 C.尿液培养 D.肥达反应 E.呕吐物培养
A.氧化酶试验 B.多粘菌素敏感试验 C.硝酸盐还原试验 D.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E.耐盐试验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戊型溶血性链球菌
A.20%CO2、80%N2 B.5%O2、85%N2、10%CO2 C.10%O2、85%N2、5%CO2 D.85%N2、15%CO2 E.80%CO2、20%N2
A.痢疾志贺菌1型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鲍氏志贺菌2型 E.痢疾志贺菌2型
A.灰蓝色 B.黄绿色 C.橙色 D.橙红色 E.黄色
A.溶血空斑试验 B.SmIg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C.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D.E玫瑰花环试验 E.计算盘直接计数
A.肉眼可见 B.肉眼不可见 C.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 D.必须染色才可见 E.必须借助显微镜
A.毒素 B.溶血素 C.沉淀素 D.凝集素 E.类毒素
A.上清中有少量游离抗体 B.上清中有少量游离抗原 C.上清中无游离抗原或抗体存在 D.出现沉淀物是肉眼不可见的 E.A+B均有
A.2.5~4.5 B.5~6 C.6~8 D.7~9 E.不需最适pH
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的免疫反应 B.IgG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免疫反应 C.补体C3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免疫反应 D.细胞黏附分子沉积在局部组织引起免疫反应 E.C+D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A.反比关系 B.对数关系 C.直线关系 D.正比关系 E.正弦关系
A.吞噬细胞和吞噬作用 B.皮肤和黏膜的屏障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E.A+B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A.活化FⅫ,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B.黏附功能 C.聚集功能 D.释放功能 E.血块收缩功能
A.FⅠ B.FⅢ C.FⅩ D.FⅫ E.F
A.血小板聚集试验 B.血小板黏附试验 C.血块退缩试验 D.凝血酶时间测定 E.出血时间测定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A.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B.MCV、MCH、MCHC C.骨髓铁染色 D.血清铁饱和度 E.血清总铁结合力
A.Auer小体存在与否 B.POX阳性程度 C.PAS阳性程度 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否被氟化钠抑制 E.血清溶菌酶升高程度
A.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B.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C.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 D.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E.血小板增多
A.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C.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D.白血病细胞浸润的部位 E.白血病裂孔现象
A.高钙血症 B.高尿酸血症 C.血清白蛋白正常或减低 D.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以IgM型为主 E.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细胞系占1/2,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 C.粒红比例为3:1 D.淋巴细胞系占1/4,以原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为主 E.巨核细胞数通常于1.5cm×3cm的涂片中有7~35个
A.FⅫ B.tPA C.凝血酶 D.纤维蛋白单体 E.纤溶酶
A.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生成病理性凝血酶 B.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 C.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 D.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 E.纤溶系统被抑制
A.血浆约占血液的55% B.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血液离体后可自行凝固 D.造血系统的疾患可通过血液影响全身 E.血液检验只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A.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减少 B.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C.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D.红细胞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E.红细胞数量增加,但血红蛋白明显减少
A.核对血型有无差错 B.取病人血分离血浆,观察有无血管内溶血 C.直接涂片染色检查有无细菌 D.立即停止输血 E.改输生理盐水
A.健康人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 B.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均匀体 C.吞噬细胞吞噬了衰老退变的细胞核 D.退化变性的中性粒细胞 E.退化变性的淋巴细胞
A.3天 B.7天 C.10天 D.30天 E.40天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脊髓灰质炎 E.中毒性脑炎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真菌性脑膜炎 E.脑肿瘤
A.结核性脑膜炎 B.正常脑脊液 C.化脓性脑脊液 D.脊髓肿瘤 E.病毒性脑膜炎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神经梅毒 E.脊髓灰质炎
A.阿米巴痢疾 B.急性胃肠炎 C.霍乱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上消化道出血
A.直肠癌 B.上消化道出血 C.副霍乱 D.急性胃肠炎 E.肛门出血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间质性肾炎 D.膀胱炎 E.尿道炎
A.精囊炎 B.尿道旁腺炎 C.尿道球腺炎 D.前列腺炎 E.肾盂肾炎
A.上消化道出血 B.霍乱 C.急性细菌性痢疾 D.肠隐孢子原虫感染 E.直肠癌
A.血液pH值 B.C肽 C.血糖 D.尿酮体 E.GHb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大肠埃希菌
A.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肾性贫血
A.骨髓涂片检查 B.血液片检查 C.染色体核型分析 D.细胞培养技术 E.分子生物学检查
A.伤寒 B.疟疾 C.心肌梗死 D.过敏性休克 E.副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