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 B.VLDL C.LDL D.HDL E.LPA.
A.干化学法 B.酶学法 C.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D.扩散法 E.气相色谱法
A.J-G法 B.胆红素氧化酶法 C.层析法 D.直接测定 E.离子交换树脂法
A.服75g无水葡萄糖前、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 B.服75g无水葡萄糖前、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 C.服75g无水葡萄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 D.服75g无水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 E.服75g无水葡萄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
A.己糖激酶法 B.葡萄糖脱氢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E.FolinWu法
A.3.6mmol/L B.7.2mmol/L C.14.4mmol/L D.28.8mmol/L E.36mmol/L
A.溴甲酚绿法 B.双缩脲法 C.酚试剂法 D.考马斯亮蓝去 E.丽春红S法
A.溴甲酚绿法 B.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C.考马斯亮蓝法 D.磺柳酸比浊法 E.双缩脲比色法
A.蛋白质的肽键与反应试剂形成络合物 B.双缩脲法是首选的常规方法 C.双缩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D.反应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的 E.反应中产生紫红色络合物
A.凯氏定氮法 B.双缩脲法 C.酚试剂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盐析法
A.ALT B.AST C.ALP D.GGT E.AMY
A.最适温度时 B.最适pH时 C.底物浓度足够大(10~20Km) D.样品量足够大时 E.加入酶的激动剂
A.提高分析精密度 B.防止试剂干扰 C.防止样品间的交叉干扰 D.提高反应速度 E.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A.340nm,从小到大 B.405nm,从小到大 C.340nm,从大到小 D.405nm,从大到小 E.560nm,从小到大
A.干化学分析是用反射式光度计测定的 B.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之分 C.床旁分析多用专用分析仪测定 D.多数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程序可以修改 E.自动生化分析仪需做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和年保养,其保养的内容是不同的
A.普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B.琼脂糖凝胶电泳 C.转移电泳 D.等电聚焦电泳 E.SDS-聚丙烯酰胺电泳
A.晶体电极 B.气敏电极 C.玻璃电极 D.酶电极 E.膜电极
A.应在容量瓶的标示温度下进行操作 B.是一种较准确的计量容器 C.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不能贮存强碱溶液 E.不能在烤箱中烘烤干燥
A.>1.8mmol/L B.>3.5mmol/L C.>4.5mmol/L D.>5mmol/L E.>6mmol/L
A.水洗沉淀法 B.直接涂片法 C.饱和盐水浮聚法 D.汞碘醛离心沉淀法 E.虫体鉴定
A.环状体和大滋养体 B.环状体和配子体 C.裂殖体和大滋养体 D.配子体和裂殖体 E.大滋养体和配子体
A.未受精蛔虫卵 B.钩虫卵 C.肝吸虫卵 D.带绦虫卵 E.姜片虫卵
A.++-- B.+-+- C.-++- D.--++ E.+-++
A.细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B.有芽生的子细胞 C.细胞壁厚 D.有菌丝和假菌丝 E.菌体周围有一宽厚的荚膜
A.厌氧罐培养法 B.气袋法 C.气体喷射法 D.厌氧手套箱法 E.以上均是
A.沙氏培养基上22℃、37℃均能生长 B.革兰染色为阳性 C.细胞为椭圆形 D.血清培养3小时能形成芽管 E.能同化葡萄糖和麦芽糖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绿色 E.黑色
A.蓝色 B.紫色 C.黄色 D.红色 E.绿色
A.血平板 B.普通营养琼脂 C.克氏双糖铁琼脂(KIA. D.SS琼脂 E.巧克力平板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黄色 E.灰色
A.AML-M1 B.AML-M2 C.AML-M3 D.AML-M4 E.AML-M5
A.血友病甲 B.血友病乙 C.因子Ⅺ缺乏症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A.FⅦ B.FⅩ C.FⅧ D.TF E.Ⅻ
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和出血 B.前者白细胞计数较高,多在300×109/L以上 C.前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 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 E.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通常阳性
A.地中海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E.G-6-PD缺乏症
A.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可见幼红细胞 D.出现点彩红细胞 E.成熟红细胞中出现Howell-Jolly小体
A.血涂片找到幼稚红细胞 B.血涂片找到幼稚粒细胞 C.是否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E.pH染色体阳性
A.凝血时间(试管法)延长 B.APTT延长 C.PT延长 D.血浆复钙时间延长 E.TT正常
A.急非淋白血病M1型 B.急非淋白血病M2型 C.急非淋白血病M3型 D.急非淋白血病M4型 E.急非淋白血病M5型
A.AML-M4a B.AML-M4b C.AML-M4c D.AML-M5a E.AML-M5b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E.红白血病
A.间接凝集反应 B.玻片凝集法 C.试管凝集法 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E.ELISA法
A.肉眼可见 B.肉眼不可见 C.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 D.必须染色才可见 E.需借助荧光显微镜
A.Ag增多时,B/F值增大 B.Ag增多时,B/(B+F.值减少 C.Ag增多时,B增多 D.Ag增多时,B+F减少 E.Ag增多时,F值减少
A.定向加速度的免疫双扩散技术 B.单向电泳扩散免疫沉淀技术 C.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技术 D.双向加速度的电泳技术 E.双向电泳扩散免疫沉淀技术
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B.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C.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E.A+D
A.酶标记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未标记抗原A 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E.均为牛血清白蛋白
A.反向间接血凝法 B.荧光抗体技术 C.放射免疫测定 D.ELISA法 E.正向间接血凝法
A.红细胞与补体结合的能力 B.补体溶解红细胞的活性 C.补体溶解致敏红细胞的活性 D.溶血素与补体结合的能力 E.补体溶解白细胞的能力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D.ABO血型鉴定 E.A+B
A.血凝 B.血凝抑制 C.溶血 D.不溶血 E.A+C
A.抗体过量 B.抗原过量 C.凝集明显 D.沉淀物显著 E.抗体量等于抗原量
A.必须同时制作标准曲线 B.可采用不同批号抗血清制作的标准曲线 C.以沉淀环大小报告结果即可 D.检测系统可不注意pH E.以上均可
A.耳垂 B.手指 C.足跟 D.脚趾 E.头皮
A.10~12℃ B.12~15℃ C.18~22℃ D.25~30℃ E.30~37℃
A.头体部 B.体尾交界处 C.体部 D.尾部 E.尾后部
A.N×25×10×106×200 B.N×5/25×10×106×200 C.N×25/5×10×106×200 D.N×5×10×103×200 E.N×25×10×103×200
A.压线的细胞不计数 B.压线的细胞全部计数 C.压在双线里边线上的细胞计数,压在外边线上的细胞不计数 D.计数压在上线及左线上的细胞,不计数压在下线及右线上的细胞 E.计数压在下线及右线上的细胞,不计数压在上线及左线上的细胞
A.选择适宜静脉,扎止血带 B.消毒 C.检查注射器有无阻塞和漏气 D.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抽血 E.抽血完毕,立即将血液沿针头注入试管内
A.0.012 B.0.013 C.0.014 D.0.015 E.0.016
A.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 B.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剂 C.要求相对离心力为2264g,离心30分钟 D.血浆有黄疸、溶血现象与结果无关 E.不同的离心机,应选择不同的离心速度
A.叠氮高铁法 B.氰化高铁法 C.十二烷基硫酸钠法 D.沙利酸化法 E.碱羟血红蛋白法
A.血块法 B.去纤维蛋白法 C.血浆法 D.血清法 E.血滴法
A.血小板功能检查 B.血沉 C.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 D.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E.凝血象检查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瘤 C.脑出血 D.结核性脑膜炎 E.化脓性脑膜炎
A.α2球蛋白 B.α2球蛋白 C.β2微球蛋白 D.白蛋白 E.γ球蛋白
A.0.6 B.0.5 C.0.4 D.0.3 E.0.1
A.淡黄 B.黄色 C.血性 D.脓性 E.混浊
A.1~3 B.3~5 C.5~8 D.10~20 E.20~30
A.黏液 B.脓液 C.血液 D.脓血黏液处的粪便 E.无脓液的粪便
A.加甲醛 B.加乙醇 C.加麝香草酚 D.加硼酸 E.冷藏法
A.2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A.3ml B.6ml C.15ml D.60ml E.200ml
A."-"和"+++" B."±"和"+" C."+"和"±" D."++"和"++" E."+++"和"-"
A.K+,Na+,Cl-,HCO-3 B.ALT,AST,总胆红素 C.肌酐,尿素 D.胆固醇,甘油三酯 E.脂肪酶,淀粉酶
A.比色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核素稀释质谱法 E.酶法
A.采集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 B.以肝素抗凝 C.立即分析 D.不须与空气隔绝 E.测定前将血液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