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粪便培养 B.血液培养 C.尿液培养 D.肥达反应 E.骨髓培养
A.分离应彻底、迅速 B.操作应简便,重复性好 C.分离过程应不影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D.分离效果应受反应介质影响 E.试剂来源容易,价格低廉
A.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 B.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 C.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抗体 D.固相抗体-酶标抗原 E.固相抗原-抗体-酶标抗原
A.用非抗凝剂的血清 B.肝素钠抗凝血浆 C.EDTA抗凝血浆 D.肝素锂抗凝血浆 E.用分离胶分离的血清
A.可以适用于定性和定量试验 B.其示踪物是胶体金颗粒 C.免疫渗滤实验是利用了微孔膜的穿流性 D.免疫层析实验是利用了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 E.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的特点
A.EDTA-K2 B.EDTA-Na2 C.草酸钠 D.肝素 E.枸橼酸钠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深蓝色 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 E.红细胞偏红
A.正常人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 B.缺铁性贫血不见该细胞 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涂片中可高达25%~75% D.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也可呈椭圆形 E.其细胞长度可大于细胞宽度的7~8倍
A.煌焦油蓝 B.新亚甲蓝 C.结晶紫 D.天青B E.中性红
A.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 B.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C.慢性贫血的患者 D.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E.预防输血传播性疾病
A.24小时尿 B.晨尿 C.餐后尿 D.中段尿 E.随机尿
A.血糖增高性糖尿 B.血糖正常性糖尿 C.暂时性糖尿 D.应激性糖尿 E.假性糖尿
A.无影响 B.产生假阳性 C.产生假阴性 D.用阳光照射的方法不能排除其影响 E.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A.多发性骨髓瘤 B.巨球蛋白血症 C.早期肾损害 D.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E.恶性淋巴瘤
A.尿中淀粉酶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 B.尿淀粉酶活性可高于血清淀粉酶活性1倍以上 C.尿淀粉酶活性在持续3~10天后恢复正常 D.尿淀粉酶活性一般于发病6~10小时后开始升高 E.尿淀粉酶活性增加不能较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A.鞭虫 B.蛔虫 C.钩虫 D.蛲虫 E.血吸虫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神经梅毒 E.蛛网膜下隙梗阻
A.乳腺癌 B.卵巢癌 C.胆囊癌 D.肝癌 E.胆管癌
A.前清蛋白 B.清蛋白 C.α1球蛋白 D.β球蛋白 E.γ球蛋白
A.吞噬细胞 B.底层细胞 C.鳞状上皮细胞 D.中层细胞 E.表层细胞
A.移行细胞癌 B.鳞癌 C.腺癌 D.脂肪肉瘤 E.平滑肌肉瘤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多发性骨髓瘤
A.巨核细胞强阳性 B.高雪细胞强阳性 C.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强阳性 D.巨细胞性贫血时的红系细胞强阳性 E.红白血病幼红细胞强阳性
A.M1 B.M2 C.M3 D.M4 E.M5
A.贫血 B.血小板减少 C.白细胞增高 D.检出白血病细胞 E.白细胞减少
A.白细胞计数增高,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 B.白细胞计数增高,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 C.白细胞计数正常,见较多原始淋巴细胞 D.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E.白细胞计数减少,见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
A.M1 B.M2 C.M3 D.M6 E.M5
A.PAS B.NAP C.POX D.铁染色 E.NAE
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 B.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 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b 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
A.血涂片找到幼稚红细胞 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C.贫血程度 D.血小板减少程度 E.Ph染色体阳性
A.酸性磷酸染色强阳性 B.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内外铁增加,有较多环形铁幼粒细胞 C.糖原染色积分增高 D.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且可被氟化钠抑制
A.骨髓粒、红两系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5%,环铁幼粒细胞>15% B.骨髓粒、红两系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5%,环铁幼粒细胞<15% C.骨髓粒、红两系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5%~20%,单核细胞>1×109/L D.骨髓粒、红两系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21%~30%,单核细胞<1×109/L E.骨髓粒、红两系病态造血,骨髓原始细胞5%~20%,单核细胞<1×109/L
A.IgA型 B.IgG型 C.IgD型 D.轻链型 E.IgE型
A.γ-球蛋白增高 B.M蛋白的出现 C.尿凝溶蛋白阴性 D.清蛋白降低 E.尿酸升高
A.血清病 B.霍奇金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病毒性肺炎 E.病毒性肝炎
A.DIC 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深静脉血栓形成 D.恶性肿瘤 E.脾功能亢进
A.肝素钠 B.肝素锂 C.3.13%枸橼酸钠 D.EDTA-K2 E.草酸钠
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B.基本缺陷是血小板膜GPⅠb/Ⅸ数量减少或缺乏 C.患者的血小板对ADP无聚集反应 D.可出现GPⅠa/Ⅱa基因缺陷 E.患者的血小板对ADP有聚集反应
A.6:00AM空腹取血、留尿 B.餐后7:00AM、8:00AM再取血、留尿 C.分别测定血糖、尿糖 D.如3次血糖都<8.82mmol/L而无尿糖,说明肾糖阈低 E.3次血糖都>11.02mmol/L而无尿糖,说明肾糖阈高
A.血糖与血清中蛋白质的可逆结合 B.反映2~3周前的血糖水平 C.可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情况的一个灵敏指标 D.能在短期内得到治疗效果的回馈 E.特别适用于住院调整用药的患者
A.化学比色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酶法 E.核素稀释法
A.急性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肝硬化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时相反应症
A.贫血 B.自身免疫病 C.严重肝硬化 D.急性肝炎 E.糖尿病
A.肝癌 B.肾癌 C.心力衰竭 D.白血病 E.脑肿瘤
A.在碱性环境下 B.ALP催化4-NNP水解 C.产生游离的对硝基酚 D.对硝基酚在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黄色 E.在340nm处有吸收峰
A.NaHCO3/H2CO3<20/1,原发性H2CO3↑ B.NaHCO3/H2CO3<20/1,原发性NaH-CO3↓ C.NaHCO3/H2CO3>20/1,原发性H2CO3↑ D.NaHCO3/H2CO3>20/1,原发性NaH-CO3↓ E.NaHCO3/H2CO3>20/1,继发性H2CO3↑
A.[K+]↑ B.[Na+]↑ C.[CI-]↑ D.[Na+]↓ E.[K+]↓
A.多点取样 B.用药前取样 C.达稳定浓度后取样 D.立即取样 E.用药后取样
A.<60分钟 B.>60分钟 C.<120分钟 D.>120分钟 E.<30分钟
A.cTnl和cTnT B.CK和cTnl C.CK和cTnT D.Mb和cTnT E.Mb和cTnl
A.立即冰浴送检 B.常温待检 C.37℃保温待检 D.-20℃可保存半年 E.-70℃可长久保存
A.LD B.CK C.CK-MB D.ALT E.AST
A.下丘脑或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B.肾上腺皮质腺瘤 C.肾上腺皮质腺癌 D.异源性ACTH综合征 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A.药物活性升高 B.药物活性灭活 C.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A.IgA B.菌毛 C.鞭毛 D.荚膜 E.SRBC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 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D.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 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A.对流免疫电泳 B.火箭免疫电泳 C.免疫电泳 D.免疫转印技术 E.免疫固定电泳
A.130I B.125I C.3H D.14C E.51Cr
A.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 B.采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法 C.切片尽量薄些 D.标本需要固定 E.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
A.抗原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人IgG D.抗抗体 E.金标抗体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碱性磷酸酶 C.葡萄糖氧化酶 D.乳酸脱氢酶 E.脲酶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法 D.双标记法 E.酶桥法
A.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B.溶血空斑试验 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D.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 E.E花环试验
A.sIgA B.IgG C.IgM D.IgE E.IgD
A.对蛋白质生物活性无影响 B.同一pH、离子强度下,蛋白质分子量越大,PEG浓度要求亦越大 C.PEG分子量6000,对蛋白质沉淀具有良好选择性 D.不能反映小分子CIC的情况 E.温度4℃时,CIC沉淀最佳
A.缓冲液的pH B.离子强度 C.绵羊红细胞数量 D.反应温度 E.钠、钾浓度
在室内质控过程中,若某一天质控结果在±3SD之外,则判断为()
A.在控 B.警告 C.失控 D.待决定 E.不能判断
A.试验抗原不纯 B.试验过程中被其他抗原污染 C.试验溶液配制不当 D.皮肤反应性过低 E.操作不当
A.25℃ B.20℃ C.18℃ D.10℃ E.4℃
A.大肠埃希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草绿色链球菌 E.结核分枝杆菌
A.5mm B.4.5mm C.4mm D.3.5mm E.3mm
A."荷包蛋"样 B.颗粒型菌落 C.丝状菌落 D.带状菌落 E.露珠状菌落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肠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B群链球菌
A.臀部和大腿部 B.腹部或大腿内侧 C.背部 D.耳部 E.尾部
A.葡萄糖发酵 B.乳糖发酵 C.果糖发酵 D.麦芽糖发酵 E.蔗糖发酵
A.直接动物试验 B.快速脲酶分解试验 C.13C或14C标记呼吸试验 D.PCR检测 E.胃黏膜组织标本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
A.专性厌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微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嗜二氧化碳菌
A.卡-布培养基 B.罗-琴培养基 C.TCBS培养基 D.血平板 E.巧克力平板
A.支原体 B.螺旋体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
A.4℃ B.0℃ C.-20℃ D.-70℃ E.-196℃
A.p24抗体 B.p55抗体 C.p24抗原 D.gp41抗体 E.gp120抗体
A.沙氏培养基 B.玉米粉培养基 C.尿素琼脂 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E.心脑浸出液葡萄糖琼脂
A.2000rpm B.3000rpm C.4000rpm D.5000rpm E.10000rpm
A.2 B.3 C.4 D.5 E.6
A.不得检出沙门菌 B.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C.不得检出葡萄球菌 D.细菌菌落总数<8CFU/m3 E.细菌菌落总数<4000CFU/m3
A.虫体侵入处的皮肤炎症 B.贫血 C.消化道功能紊乱 D.异嗜症 E.婴幼儿钩虫性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A.薄血膜法 B.厚血膜法 C.厚薄血膜涂片法 D.鲜血滴法 E.毛蚴孵化法
A.0.2~19gHb/L B.<0.15gHb/IJ C.>0.20gHb/L D.<0.10gHb/L E.20~30gH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