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量应足够大,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B.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要足够多,太少则溶液浊度变化不大 C.检测用的抗体应选择有亲和力的抗体,要保证抗体过量 D.检测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短 E.应制备标准曲线
A.4℃时自发沉淀 B.37℃时自发沉淀 C.标本采集时须将注射器等置4℃预温 D.温育24~72h不出现沉淀可判为阴性 E.如形成沉淀,须置90℃使其复溶
A.NK细胞 B.肥大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1细胞 E.B2细胞
A.固相抗体过多 B.反应时间不够 C.标记抗体过多 D.待测物过浓 E.洗涤不彻底
A.免疫电泳法 B.双向扩散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火箭免疫电泳 E.对流免疫电泳
A.需氧菌 B.微需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厌氧菌 E.以上都是
A.巴氏消毒法 B.间歇灭菌法 C.紫外线照射 D.滤过除菌 E.加压蒸汽灭菌法
A.增菌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鉴别培养基 D.基础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革兰染色阴性
A.血琼脂平板 B.葡萄糖肉汤 C.庖肉培养基 D.M-H培养基 E.双糖铁培养基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甲型肝炎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轮状病毒
A.24h内报告直接镜检结果 B.24h内报告直接药敏结果 C.24h内报告可能的病原菌 D.48h内报告分离鉴定结果 E.48h内报告药敏试验结果
A.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B.真菌的形态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 C.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菌丝和孢子两部分 D.病原性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 E.真菌培养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弱培养基
A.内毒素血症 B.革兰阳性菌感染 C.外毒素血症 D.脓毒血症 E.败血症
A.抑菌试验 B.杀菌试验 C.联合药敏试验 D.检测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灭活酶 E.以上都是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棉兰染色 D.芽胞染色 E.异染颗粒染色
A.血浆凝固酶试验 B.氧化酶试验 C.荚膜肿胀试验 D.6.5%的NaCl生长试验 E.触酶试验
A.细粒棘球绦虫 B.猪带绦虫 C.多房棘球绦虫 D.牛带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A.微丝蚴 B.丝状蚴 C.杆状蚴 D.腊肠期蚴 E.虫卵
A.生物学证据 B.流行病学证据 C.自然感染的证据 D.实验感染的证据 E.以上都是
A.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 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C.复红--结晶紫--碘液--酒精 D.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 E.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志贺菌 C.结肠炎耶尔森菌 D.霍乱弧菌 E.沙门菌
A.R-S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无浆细胞 E.组织细胞+~+++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多发性骨髓瘤
A.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恶性组织细胞病 B.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 E.帮助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A.明显下降 B.明显增高 C.增高或正常 D.正常或偏低 E.轻微增高
A.CD33 B.CD3 C.CD19 D.CD41 E.CD4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A.骨髓中以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系≥30% B.骨髓中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粒、早幼粒≥30% C.骨髓中以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系≥20% D.骨髓中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粒、早幼粒≥20% E.骨髓中既具有粒细胞特征又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原始细胞≥30%
A.MPO(+)、CD117(+)、HLA-DR(-)、CD34(-) B.M[PO(+)、CD117(+)、HLA-DR(+)、CD34(+) C.MPO(-)、CD117(-)、HLA-DR(-)、CD34(-) D.MPO(-)、CD117(+)、HLA-DR(+)、CD34(+) E.MPO(+)、CD117(+)、HLA-DR(-)、CD34(+)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A.急粒变 B.急淋变 C.急单变 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 E.加速期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粒细胞缺乏症 E.铁幼粒细胞贫血
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B.多发性骨髓瘤 C.浆细胞白血病 D.尿毒症 E.肝硬化
A.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不被(或不完全被)Forssman抗原吸收,可被牛红细胞吸收 B.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不被(或不完全被)Forssman抗原吸收,不被牛红细胞吸收 C.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可被Forssman抗原吸收,也可被牛红细胞吸收 D.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可被Forssman抗原吸收,不被牛红细胞吸收 E.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素不被Forssman抗原吸收,不被牛红细胞吸收
A.可以用来衡量口服抗凝剂的疗效或调整剂量 B.ISI值越高,说明试剂对有关因子的降低检测的敏感度越高 C.ISI值是固定不变的 D.ISI值越低,说明试剂对有关因子的降低检测的敏感度越高 E.ISI值随着使用的凝血仪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A.肾脏疾病 B.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减少 C.见于遗传性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Ⅷ、Ⅸ、Ⅺ等的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的减低 D.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E.血栓性疾病
A.出血时间正常但血小板寿命缩短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C.90%以上患者血小板抗体明显增高 D.血小板计数正常 E.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常正常或减低
A.PT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 B.3P实验阴性 C.FDP超过20μg/L D.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性降低 E.血小板低于100×109/L
A.血小板计数 B.PT C.APTT D.TT E.D-二聚体
A.禁餐禁饮8小时以上 B.摄入葡萄糖后任意时间 C.进餐后任意时间 D.定量摄入葡萄糖,饮第一口糖水时计时,2小时后测定血糖 E.从吃第一口饭时开始计算时间,2小时取血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 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A.≥1.04mmol/L B.<3.12mmol/L C.≥1.3mmol/L D.<1.55mmol/L E.≥1.55mmol/L
A.α2球蛋白升高 B.γ球蛋白升高 C.α2球蛋白升高 D.β球蛋白升高 E.β和γ带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区带
A.肝癌可能 B.前列腺癌可能 C.骨肿瘤可能 D.白血病可能 E.急性胰腺炎可能
A.ALP B.GGT C.ALT D.AST E.AMY
A.血浆pH↓,PCO2↑,[HCO-3]↓ B.血浆pH↓,PCO2↓,[HCO-3]↑ C.血浆pH↓,PCO2↑,[HCO-3]↑ D.血浆pH↑,PCO2↑,[HCO-3]↑ E.血浆pH↑,PCO2↑,[HCO-3]↓
A.最佳标本是动脉血 B.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 C.宜在30分钟内检测 D.如30分钟内不能检测,可放在冰箱中长期保存 E.采血前应让患者在安定舒适状态
A.结合钙浓度降低 B.结合钙浓度升高 C.离子钙浓度升高 D.离子钙浓度降低 E.离子钙浓度升高,结合钙浓度降低
A.多点取样 B.用药前取样 C.达稳定浓度后取样 D.立即取样 E.用药后取样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A.CRP B.CK C.ALT D.AST E.Mb
A.性腺激素 B.LH C.FSH D.GnRH兴奋试验 E.甲状腺激素
A.骨骼发育状况 B.性器官发育状况及第二性征表现 C.蛋白质合成 D.智力 E.身高
A.肝炎 B.肝豆状核变性 C.肝癌 D.艾迪生病 E.库欣综合征
A.0.65%NaCI、pH2~6、35℃ B.0.85%NaCl、pH6~8、37℃ C.0.85%NaCl、pH2~6、35℃ D.0.85%NaCl、pH2~6、37℃ E.0.65%NaCl、pH6~8、37℃
A.液体4℃保存 B.液体-20℃保存 C.冷冻真空干燥保存 D.25℃保存 E.加叠氮钠保存
A.抗原过剩 B.抗体过剩 C.抗原缺乏 D.抗体缺乏 E.抗原或抗体不纯
A.简便易行 B.特异性高 C.检测抗原 D.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E.非特异荧光染色少
A.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 B.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膜上 C.酶使底物显色检测固相膜上的蛋白质区带 D.被称为Northern blot E.本法分辨力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也高
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B.敏感性低,特异性强 C.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 D.敏感性低,特异性低 E.相关性不明显
A.T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B淋巴细胞 E.LAK细胞
A.IgA B.IgD C.IgM D.IgG E.IgE
A.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恢复正常 B.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升高 C.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升高,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恢复正常 D.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升高,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下降 E.整个疾病过程中,补体水平均下降
A.B7 B.B13 C.B27 D.B51 E.B52
A.连日横向改变 B.连日倾向改变 C.在控 D.失控 E.无法判断
A.试验抗原的浓度过浓 B.因各种原因使试验抗原失效 C.实验时正服用免疫抑制剂 D.操作误差 E.皮试季节选择不当
A.胃癌 B.肺癌 C.卵巢癌 D.直肠癌 E.肝癌
A.初步结果对患者诊断有参考价值 B.可确定进一步检出步骤 C.对鉴定有帮助 D.评价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E.镜检结果可以代替培养
A.1%盐酸 B.3%盐酸酒精 C.95%乙醇 D.99%乙醇 E.5%盐酸酒精
A.血平板 B.伊红亚甲蓝平板 C.山梨醇平板 D.SS琼脂 E.巧克力平板
A.α溶血 B.β溶血 C.ζ溶血 D.γ溶血 E.双环
A.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肺炎链球菌 D.奇异变形杆菌 E.志贺菌
A.小白鼠 B.豚鼠 C.幼猫 D.家兔 E.大白鼠
A.青霉素G B.红霉素 C.氯霉素 D.新霉素 E.庆大霉素
A.普通变形杆菌 B.鼠疫耶尔森菌 C.黏质沙雷菌 D.大肠埃希菌 E.伤寒沙门菌
A.伊红 B.亚甲蓝和刃天青 C.溴甲酚紫 D.碱性复红 E.结晶紫
A.患者血液镜检和培养 B.患者尿液镜检和培养 C.患者痰液镜检和培养 D.患者大便镜检和培养 E.伪膜边缘的分泌物镜检和培养
A.直接镜检 B.分离培养 C.麻风菌素试验 D.动物试验 E.血清学试验
A.X线检查 B.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 C.肥达反应 D.血液培养 E.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IgM抗体
A.直接分离培养 B.免疫电镜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C.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HBV抗原和抗体 D.PCR检测血液中HBV抗原抗体 E.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HBV抗原
A.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B.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酵母样菌落 C.在营养丰富培养基上长出菌丝 D.属于单细胞条件致病性真菌 E.婴幼儿鹅口疮的病原体
A.VanA B.VanB C.VanC D.TEM-1 E.SHV-1
A.MRSA B.MRS C.PRP D.VRE E.E.coli
A.对于机体的不同系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无区别 B.目前医院感染中革兰阳性菌占主要地位 C.肠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逐渐下降 D.尤其应该注意M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E.衣原体、支原体、病毒不引起医院感染
A.管理机构发放标本或菌种 B.接受试验室知道菌株来源、检验时间和内容 C.可以互相打电话询问结果 D.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反馈至管理中心 E.管理中心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评价、评分
A.晨起便前采血 B.急性丝虫热发作时采血 C.晚上9时以后采血 D.睡前采血 E.无特殊时间要求
A.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 B.生食淡水鱼 C.被蚊虫叮咬 D.与疫土接触,感染期幼虫经皮肤钻入 E.生食或半生食肉类
A.微丝蚴 B.成虫 C.丝状蚴 D.腊肠期蚴 E.囊尾蚴
A.用药史 B.外周血片检查 C.尿沉渣检查 D.骨髓象检查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