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增加 B.显著增加 C.正常 D.减少或无 E.不定
A.精密度 B.特异性 C.准确度 D.敏感性 E.误差
A.钩体病 B.梅毒 C.回归热 D.奋森咽喉炎 E.莱姆病
A.柯萨奇病毒 B.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衣原体 E.支原体
A.铁锈色小孢子菌 B.组织胞浆菌 C.新型隐球菌 D.黄曲霉菌 E.卡氏肺孢菌
A.液体4℃ B.低温 C.加叠氮钠 D.冷冻干燥 E.室温即可
A.乙肝恢复并产生免疫力 B.既往乙肝病毒感染 C.慢性迁延性肝炎 D.急性肝炎初期 E.慢性活动性肝炎
A.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 B.胞核残留物 C.有核红细胞脱核时产生 D.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所致 E.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
A.PAS染色 B.POX染色 C.苏丹黑染色 D.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E.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A.中毒颗粒 B.空泡 C.核变性 D.杜勒小体 E.染色质小体
A.3~5d B.6~10d C.11~15d D.15~20d E.40~50d
A.绝大多数见于HBsAg阳性血清中 B.与Dane颗粒无明显关系 C.是HBV复制活跃的标志 D.持续10周以上阳性指示病变易慢性化 E.存在于Dane颗粒中
A.HLA复合体的检测方法简单 B.HLA复合体的高度多态性 C.HLA复合体的不发生变异 D.HLA复合体检测需要的材料少 E.以上说法均不对
A.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 B.原始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 C.原始粒细胞为阴性反应 D.成熟红细胞呈阳性反应 E.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
A.移植物排斥反应 B.免疫缺陷病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恶性肿瘤
A.中和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免疫荧光试验 E.ELISA
A.红细胞、巨核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和单核细胞 D.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 E.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A.具有抗原性的疫苗 B.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C.单克隆抗体 D.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E.免疫球蛋白
A.HLA-DP B.HLA-DQ C.HLA-DR D.HLA-A E.HLA-B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超慢性排斥反应
A.存在血小板自身抗体 B.存在血小板同种抗体 C.存在HLA自身抗体 D.存在HLA同种抗体 E.存在红细胞同种抗体
A.活动期血清补体水平上升 B.免疫学检查IgG增长显著 C.血清中抗核抗体滴度增高 D.96%的病人狼疮细胞试验阳性 E.免疫学检查IgA增长显著
A.分子中含有疏水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 B.能降低水朋旨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 C.能乳化脂肪 D.能分解蛋白质 E.由胆固醇转变而来
A.淀粉酶是淀粉的内切酶 B.淀粉酶能水解淀粉α-1,6糖苷键 C.淀粉酶作用的最适宜的pH为6.9~7.0 D.测定淀粉酶时反应体系中不能缺少Ca2+、Cl- E.巨淀粉酶血症的患者,血淀粉酶高
A.是诊断心肌损伤最特异的指标 B.半寿期较cTn长 C.测定不受骨骼肌损伤的影响 D.胸痛发生后3~6h开始升高 E.胸痛发生后2~12h不升高,可排除心肌梗死的诊断
A.患者免疫功能异常 B.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 C.免疫细胞均呈恶性异常增生 D.免疫器官和组织或细胞异常增生 E.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免疫功能异常
A.最常见ABO血型不合 B.母体血型多为O型,胎儿可为A型 C.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D.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E.抗体多为IgG不完全抗体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脓细胞
A.阳性 B.弱阳性 C.阴性或弱阳性 D.中度阳性 E.不定
A.雌激素 B.胎盘催乳素 C.胎盘专一性蛋白 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孕激素
A.尿蛋白和T-H蛋白浓度增高 B.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C.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D.ABC均是 E.ABC均不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A.血滴大小 B.推片与载波片间的夹角 C.推片速度 D.血细胞比容 E.以上都是
A.寄生虫病 B.湿疹 C.猩红热 D.急性感染 E.过敏反应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A.还原 B.分解 C.结合 D.氧化 E.溶解
A.成熟红细胞 B.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C.退化红细胞 D.异常红细胞 E.变性红细胞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A.血管 B.浆细胞 C.血小板 D.凝血酶 E.因子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β脂蛋白缺乏症 C.血管性血友病 D.白血病 E.血友病
A.因子Ⅷ,Ⅸ,Ⅺ缺乏 B.因子Ⅱ,Ⅴ,Ⅶ缺乏 C.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D.有FDP或异常纤维蛋白原存在 E.因子Ⅱ,Ⅶ,Ⅹ缺乏
A.BT延长 B.vWF:Ag减低 C.SDS-凝胶电泳检出vWF多聚体结构异常 D.RIPA及ⅧR:Rcof测定减低 E.血小板计数减少
A.甲、乙型血友病 B.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胆结石和阻塞性黄疸 D.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E.抽血不顺利混有组织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原发性纤溶 B.继发性纤溶 C.应用溶栓药 D.血栓性疾病 E.心梗患者应用链激酶
A.灭活因子Ⅴa和Ⅷa B.激活纤溶系统 C.加强AT-Ⅲ-凝血酶复合物结合 D.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E.抑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
A.DIC,SLE,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胰腺炎 B.慢性肾小球性疾病,肝病,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C.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肝脏疾病 D.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E.DIC,慢性肾小球疾病,肝脏疾病,急性胰腺炎
A.纤溶系统被抑制 B.任何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 C.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消耗 D.纤溶系统被激活 E.形成弥散性的微血栓
A.因子Ⅴ B.因子Ⅱa C.因子Ⅻ D.因子Ⅰ和Ⅰa E.因子Ⅳ
A.因子Ⅱa B.因子Ⅲ C.因子Ⅳ D.因子Ⅻa E.因子XIIIa
A.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B.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C.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促进血小板聚集
A.ADP B.TXA2 C.PGI2 D.胶原 E.凝血酶
A.蔗糖溶血试验 B.酸溶血试验 C.酸化甘油溶解试验 D.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A.空腹血糖浓度>6mmol/L B.空腹血糖浓度6~7mmol/L C.空腹血糖浓度7~8mmol/L D.随机取样血糖浓度>11.1mmol/L E.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
A.1~2周 B.3~4周 C.5~6周 D.6~8周 E.10~14周
A.细胞外液 B.组织间液 C.细胞内液 D.血浆 E.细胞内、外液及组织间液
A.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B.严重呕吐、腹泻 C.静脉输入过多钾盐 D.糖和蛋白代谢旺盛 E.进食含钾较多食物
A.K+和Cl- B.K+和HPO2-4 C.Na+和Cl- D.Na+和HPO2-4 E.Na++和HCO
A.血中CO2结合力↑ B.血液pH↑ C.血Na+和HCO↓ D.低血钾 E.代谢性碱中毒
A.组织蛋白分解活跃 B.体液丢失增加 C.体内脂肪消耗增加 D.肌糖原酵解活跃 E.肝糖原氧化增加
A.NaHCO3/H2CO3 B.还原型Hb/Hb C.血浆蛋白-NA/血浆蛋白 D.NaHPO4/NaH2PO4 E.KHCO3/H2CO3
A.HCO B.Na+ C.K+ D.Ca2+ E.Cl-
A.pH B.PCO2 C.CO2结合力 D.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 E.H2CO3
A.2~4小时 B.4~8小时 C.6~18小时 D.8~12小时 E.12~16小时
A.cTn敏感度高于CK B.cTn检测特异性高于CK C.cTn可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D.cTn用于诊断近期发生再梗死效果最好 E.cTn可用于心梗的诊断
A.CpG B.TRF C.AAG D.CRP E.AMG
A.清蛋白 B.转铁蛋白 C.前清蛋白 D.α2巨球蛋白 E.α1酸性糖蛋白
A.遗传性尿酸排泄障碍 B.继发性尿酸排泄障碍 C.嘌呤合成过多 D.嘌呤吸收增多 E.嘌呤分解增加
A.IgA B.IgG C.IgM D.CRP E.LDL
A.铅中毒性肾病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慢性肾疾患 D.多基因性遗传缺陷所致 E.糖尿病肾病
A.脱氨基生成氨和相应的酮酸 B.脱羧基生成二氧化碳和胺 C.最终产物为CO2、H2O和NH3 D.不同氨基酸有不同的分解代谢酶 E.氨基酸代谢酶缺陷引起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
A.酚试剂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比浊法 D.双缩脲法 E.染料结合法
A.纸层析法 B.双向薄层层析法 C.离子交换树脂自动分析仪法 D.酶法 E.磷酸酮试剂法
A.ELISA B.RIA C.FIA D.EIA E.CIA
A.131I B.125I C.3H D.57Cr E.14C
A.淋巴细胞转化 B.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C.迟发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D.移动抑制试验 E.CD3检测
A.HLA-A、B、C B.HLA-DP C.HLA-DQ D.HLA-DR E.HLA-D
A.第1对 B.第6对 C.第9对 D.第12对 E.第19对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应答 E.免疫识别
A.365nm B.435nm C.450nm D.490nm E.500nm
A.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B.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荧光偏振免疫分析 E.人类白细胞抗原
A.仅具有免疫原性 B.仅具有反应原性 C.具有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 D.与抗体不产生沉淀反应 E.不可能是病原微生物的产物
A.在一定波长激发光照射下发光 B.在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而发光 C.在电子激发态时发光 D.在电子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能量而发光 E.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发光物而发光
A.卡介苗 B.氢氧化铝 C.脂多糖 D.福氏佐剂 E.细胞因子佐剂
A.乳糖发酵 B.葡萄糖发酵 C.硫化氢产生 D.产气现象 E.动力
A.碳水化物代谢试验 B.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C.碳源利用试验 D.呼吸酶类试验 E.抑菌试验
A.>105CFU/ml B.>106CFU/ml C.>107CFU/ml D.>108CFU/ml E.>109CFU/ml
A.均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160℃,2~4小时才被破坏 D.毒害效应具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E.毒性作用较弱
A.猪 B.狗 C.豚鼠 D.小白鼠 E.大白鼠
A.肺炎衣原体天然动物宿主是鼠 B.肺炎衣原体寄生于人类 C.肺炎衣原体可引起性病 D.肺炎衣原体培养容易 E.肺炎衣原体肺炎以儿童常见
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C.戊烷脒选择性培养基 D.柯氏(KorthoF.培养基 E.三恩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