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其中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胆固醇酶 B.是血液中第二位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 C.在肝脏合成 D.其中的ApoCⅡ激活LPL促进VLDL的代谢 E.负责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A.血液pH为7.35~7.45 B.PCO2不变 C.PCO2降低 D.PCO2和[HCO]都下降 E.以上皆不是
A.通过计数孔血细胞的数量 B.血细胞在计数孔的移动速度 C.血细胞的比密 D.血细胞的体积大小 E.血细胞是否有核
A.电阻抗原理 B.多角度偏振光散射原理 C.电阻抗与射频法原理 D.激光与细胞化学法原理 E.VCS技术
A.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C.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D.血小板功能异常 E.血小板形态异常
A.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B.核左移说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C.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比例增多称核左移 D.分类中发现许多中性粒细胞核偏于左侧称核左移 E.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常提示预后不良
A.巨噬细胞 B.真菌 C.癌细胞 D.阿米巴滋养体 E.呈鱼群穿梭样运动活泼的弧菌
A.溃疡性结肠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急性阿米巴痢疾 D.消化道出血 E.肠易激综合征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A.抗-A效价≥256;抗-B效价≥256 B.抗-A效价≥256;抗-B效价≥128 C.抗-A效价≥128;抗-B效价≥128 D.抗-A效价≥128;抗-B效价≥64 E.抗-A效价≥64;抗-B效价≥64
A.急性白血病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D.多毛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RDW↑,MCV↓ B.RDW↑,MCV↑ C.RDW↓,MCV↓ D.RDW↓,MCV↑ E.RDW↑,MCV正常
A.血象中可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均减低 B.血象中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低于正常,而少数病例增高 C.骨髓多为增生活跃或增生明显活跃 D.骨髓象中粒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异常中性早幼粒细胞为主 E.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t(8;21)
A.Auer小体为杆状、棒状、圆形、纺锤形等 B.病理性细胞中,嗜苯胺蓝颗粒融合而成 C.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D.常位于高尔基体内或附近 E.可见于急性白血病,最多见于M3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核左移 C.常有毒性颗粒改变 D.少数病例原始细胞增多 E.红系和巨核系无明显异常
A.42℃ B.37℃ C.56℃ D.4℃ E.25℃
A.人血清白蛋白 B.牛血清白蛋白 C.铜蓝蛋白 D.牛甲状腺球蛋白 E.人甲状腺球蛋白
A.亲和力强 B.纯度高 C.异源性低而有利于应用于人体 D.稳定性好 E.特异性强
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B.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 C.可定性检测 D.可作半定量分析 E.可用于药物诱导的溶血检测
A.O型红细胞 B.AB型红细胞 C.A型红细胞 D.B型红细胞 E.绵羊红细胞
A.是一种间接凝集反应 B.可用聚苯乙烯胶乳为载体 C.分为试管法和玻片法两种 D.胶乳凝集试验的灵敏度高于凝血试验 E.可用来检测抗溶血素O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A.散射免疫比浊法 B.定时散射比浊法 C.速率散射比浊法 D.终点散射比浊法 E.免疫透射比浊法
A.强碱溶液中生成蓝色复合物 B.热强酸溶液中生成红色复合物 C.中性溶液中生成紫红色复合物 D.弱酸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复合物 E.热强酸溶液中生成蓝色复合物
A.循环血容量异常 B.肝功能状态 C.机体肌肉总量 D.蛋白质摄入量 E.肾功能状态
A.温度 B.pH值 C.荧光染料的浓度 D.固定剂 E.增强剂
A.快γ区与β区 B.α区至慢γ区 C.β2或α区 D.β或γ区 E.β或α区
A.吲哚试验 B.尿素分解试验 C.七叶苷水解试验 D.硫化氢试验 E.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A.均含有DNA和RNA B.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A.仅见于少量阳性菌 B.比普通菌毛长 C.数量少(1~4根) D.带有性菌毛的细菌称为雄性菌 E.具有致育性
A.革兰染色后镜检 B.动物接种 C.血清学鉴定 D.皮肤变态反应 E.直接镜检形态结构
A.R质粒是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 B.染色体突变可导致耐药 C.转座子可携带耐药基因 D.耐药基因极少通过接合转移 E.质粒编码的耐药通常是多药耐药
A.淋病奈瑟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A.霍乱弧菌 B.大肠埃希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血液 B.脑脊液 C.剩余食物 D.伤口渗液 E.尿液
A.HL细胞系 B.Hela229 C.HEP-2细胞 D.McCoy细胞 E.Vero-E6细胞
A.乙二胺四乙酸(EDTA. B.枸橼酸钠 C.草酸盐 D.聚苯乙烯磺酸钠(SPS) E.肝素
A.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 B.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 D.氯霉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E.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A.白假丝酵母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黄曲霉 D.烟曲霉 E.毛霉菌
A.体外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待测菌生长活性的方法 B.抗菌药物可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稀释 C.既可测定MIC,也可测定MBC D.肉汤稀释法是细菌药敏试验的金标准 E.分为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A.杜波组织胞浆菌 B.荚膜组织胞浆菌 C.申克孢子丝菌 D.卡氏肺孢菌 E.白假丝酵母菌
A.风湿热 B.肠伤寒 C.森林脑炎 D.恙虫病 E.斑疹伤寒
A.40%甲醛 B.浓盐酸 C.麝香草酚 D.甲苯 E.异丙醇
A.所有在控数据 B.所有质控数据 C.所有失控数据 D.最后1个月的质控数据 E.最初20个数据
下列图形中箭头所指的“点”违背的West-gard基本质控规则是()
A.12s B.13s C.22s D.R4s E.10Xbar
A.清蛋白含量升高 B.球蛋白含量下降 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 D.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 E.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
A.AG是指血清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 B.血清AG水平主要受有机酸根、HPO2-4、SO2-4等酸性物质影响 C.乳酸酸中毒可导致血清AG升高 D.酮症酸中毒可导致血清AG降低 E.AG是评价体液酸碱状况的指标
A.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 B.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C.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D.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 E.白光,均匀,散射,高浓度溶液
A.在pH7.4的环境中带负电荷 B.正常情况下可完全从肾小球滤过 C.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D.当血浆中的浓度低于28g/L时可出现水肿 E.醋纤膜电泳时,清蛋白区的参考范围是57%~68%
A.LD1 B.LD2 C.LD3 D.LD4 E.LD5
A.高血糖和糖尿 B.高脂血症和酮症酸中毒 C.三多一少 D.黏液性水肿 E.微血管神经病变
A.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过多 B.谷氨酸摄入过多 C.肝功能严重受损 D.尿液酸度增加 E.支链氨基酸在肝内分解增多
A.玻璃电极 B.酶电极 C.杂合生物电极 D.气敏电极 E.离子交换电极
A.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 B.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 C.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 D.溶液温度升高自熄灭现象减少 E.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
在质控中,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超过±3s时,表示该结果()
A.在控 B.失控 C.在警告范围 D.无意义 E.仍然有效
A.镧系元素 B.锕系元素 C.卤族元素 D.氚系元素 E.放射性元素
A.是肾上腺功能紊乱的首选筛查项目 B.ACTH及皮质醇均升高提示库欣病 C.配合皮质醇测定用于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种类及病变部位 D.ACTH及皮质醇均降低提示艾迪生病 E.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ACTH减低而皮质醇增高
A.载脂蛋白A B.载脂蛋白B C.载脂蛋白C D.载脂蛋白D E.载脂蛋白E
A.主要为载脂蛋白B100 B.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C.主要在空肠合成 D.对肝脏合成VLDL有调节作用 E.能与外周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
A.血钾升高 B.血钠降低 C.血钙升高 D.血无机磷升高 E.血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