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般左心室搏动最强 B.左心室搏动在收缩期急剧内收 C.主动脉结搏动幅度与脉压有关 D.主动脉结脉压大搏动幅度小 E.肺动脉搏动方向与左心室搏动相反
A.上端构成髋关节 B.下端构成膝关节 C.股骨头为股骨上端 D.人体最长的扁骨 E.内侧髁和外侧髁间的深窝为髁间窝
A.第一蠕动波 B.第二蠕动波 C.第三蠕动波 D.第四蠕动波 E.第五蠕动波
A.肩胛骨 B.锁骨 C.肱骨 D.尺骨 E.桡骨
A.贲门部 B.胃体部 C.胃底部 D.胃窦部 E.幽门部
A.15岁 B.16岁 C.17岁 D.18岁 E.20岁
A.左右胸膜腔相通 B.壁层胸膜被覆盖于肺表面 C.胸膜腔由壁层胸膜各部形成 D.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 E.脏层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三部分
A.椎骨24块 B.椎管容纳脊髓 C.椎体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 D.椎弓后缘正中向后方伸出,形成棘突 E.椎弓位于椎体前方,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组成
A.趾骨共14块 B.跗骨7块属长骨 C.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D.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 E.跖骨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
A.电子源 B.高真空 C.旋转阳极 D.电子加速电场 E.电子的骤然减速
A.与能量的一次方成反比 B.与能量的二次方成反比 C.与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 D.与能量的四次方成反比 E.与能量的五次方成反比
A.第1~2前肋间内带 B.第2~4前肋间内带 C.第5~6前肋间内带 D.第7~8前肋间内带 E.第9~10前肋间内带
A.颈内静脉 B.舌咽神经 C.副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下神经
A.管电压 B.管电流 C.被照体组织密度 D.高压波形 E.靶物质
A.呈三角形 B.骶管下端与椎管不通 C.前面有4对骶前孔 D.骶前孔、骶后孔有骶神经通过 E.关节突与第5腰椎的下关节突构成腰骶关节
A.严格控制照射野 B.摄影部位加强屏蔽防护 C.采取恰当的X线质与量 D.正确使用X线检查的适应证 E.提高影像转换介质的射线灵敏度
A.定期检测扫描机房的X线防护和泄漏 B.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C.采用薄层重叠扫描方式 D.做好扫描区外部位的遮盖防护 E.扫描时尽可能让陪伴人员离开
A.X线管电压增高,X线波长变短 B.高压波形不影响X线强度 C.X线质是由管电压决定 D.X线诊断范围X线量用mAs表示 E.X线质也可用HVL表示
A.与管电压有关 B.与管电流有关 C.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D.与特征X线的波长无关 E.诊断用X线的发生效率为30%
A.全身均匀照射时≤50mSv/年 B.公众的个人剂量当量:全身≤5mSv C.公众的个人剂量当量:单个组织≤50mSv D.未满16岁者可用参与放射工作 E.非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有效剂量当量≤0.5mSv/年
A.X线工作人员与被检者防护兼顾 B.缩短受照时间 C.个人防护为主与固有防护为辅 D.增加照射距离 E.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
A.剂量率 B.X线剂量 C.照射方式 D.辐射线性质 E.与照射部位和范围无关
A.高速电子撞击靶原子核的情况不同 B.高速电子作用的靶面深度不同 C.高速电子由脉动电压加速 D.是康普顿效应产生的结果 E.电子原始能量不同
A.管电压升高,连续射线量比例增加 B.管电压升高,特征射线比例减少 C.是连续射线与标识射线的叠加线谱 D.70kVp以上不产生特征X线 E.80~150kVp特征X线占50%
A.与管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B.量与质的乘积表示 C.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灯丝电子数决定X线量 E.脉动电压接近峰值X线强度大
A.是一个个的微粒--电子组成的 B.与物质相互作用无光电效应 C.可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D.是一种纵波 E.在传播时表现微粒性
A.内层轨道电子跃迁到外层放射出X线 B.内层轨道电子被激发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 C.X线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D.X线不具有穿透性 E.X线带电
A.趾骨 B.指骨 C.尺骨 D.腓骨 E.肋骨
A.为额骨、顶骨、枕骨、颞骨汇合处 B.为顶骨、枕骨、颞骨、蝶骨汇合处 C.为顶骨、枕骨、颞骨、筛骨汇合处 D.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处 E.为额骨、顶骨、颞骨、筛骨汇合处
A.成人共有23个 B.周围由多层纤维软骨环组成 C.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 D.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E.中胸部的椎间盘较厚
A.额骨 B.顶骨 C.枕骨 D.蝶骨 E.筛骨
A.关节面表面的关节软骨多数由纤维软骨构成 B.关节囊的纤维膜与滑膜之间的腔隙称为关节腔 C.关节腔内为负压,并有少量滑液 D.所有关节均有关节盘 E.所有关节均有囊内韧带
A.喉 B.鼻 C.咽 D.肺段支气管树 E.肺血管
A.有4组 B.与鼻腔不相通 C.对发音产生共鸣 D.位于鼻腔和喉的周围 E.内无黏膜衬贴
A.甲状软骨 B.楔状软骨 C.环状软骨 D.会厌软骨 E.杓状软骨
A.第6肋 B.第8肋 C.第7肋 D.第9肋 E.第10肋
A.第6肋 B.第8肋 C.第6肋间隙 D.第8肋间隙 E.第10肋
A.杓状软骨 B.甲状软骨 C.环状软骨 D.会厌软骨 E.酌状软骨
A.口腔 B.咽 C.胃 D.盲肠 E.乙状结肠
A.腰2~4节段中 B.骶2~4节段中 C.胸腰部侧角 D.骶1~3节段中 E.颈膨大段
A.占据椎管全长 B.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C.直接被蛛网膜包裹 D.被脑脊液直接包围着 E.依据椎骨可划分为31个节段
A.膀胱三角 B.尿道内口 C.输尿管间襞 D.尿道嵴 E.膀胱垂
A.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C.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E.供血者的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A.面神经 B.迷走神经 C.动眼神经 D.副交感神经 E.前庭蜗神经
A.颞上回后部 B.额上回 C.颞横回 D.角回 E.海马旁回
A.痛觉 B.温度觉 C.触压觉 D.光 E.味觉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无机盐 E.葡萄糖
A.蛋白质 B.葡萄糖 C.NaCl D.非蛋白质 E.脂类
A.3L B.4L C.5L D.6L E.7L
A.卵黄囊 B.肝 C.脾 D.红骨髓 E.淋巴结
A.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B.血小板因子PF4 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D.磷脂 E.纤溶酶抑制物
A.A抗原 B.B抗原 C.A抗原和B抗原 D.Rh抗原 E.D抗原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心室肌 E.普肯耶纤维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平均动脉压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气体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气排出外环境的过程
A.节律性呼吸运动 B.呼吸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C.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E.气体分压差
A.惯性阻力 B.气道阻力 C.黏滞阻力 D.肺回缩力 E.肺泡表面张力
A.胃 B.结肠 C.空肠 D.直肠 E.回肠
A.中和一部分胃酸 B.乳化脂肪 C.促进蛋白质的吸收 D.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E.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A.葡萄糖 B.脂肪 C.磷酸肌酸 D.ATP E.蛋白质
A.ATP B.磷酸肌酸 C.氨基酸 D.葡萄糖 E.ADP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降支粗段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髓袢细段
A.9% B.19% C.29% D.39% E.49%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延髓 D.腰骶段脊髓 E.骶段脊髓
A.结合力 B.激发能 C.电离能 D.跃迁 E.基态
A.基态 B.激发态 C.第一激发态 D.第二激发态 E.跃迁
A.距原子核越远的电子结合能越小 B.结合能与原子序数无关 C.电子的结合能越大,从原子内移走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越大 D.结合能是原子能级的负值 E.激发和电离都能使原子的能量状态升高
A.主量子数 B.角量子数 C.磁量子数 D.自旋量子数 E.电子壳层
A.潮气量+肺活量 B.肺活量+残气量 C.肺活量+功能残气量 D.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E.深吸气量+补吸气量
A.栅比 B.栅焦距 C.栅密度 D.铅容积 E.聚焦栅距离界限
A.锐利度 B.对比度 C.模糊值 D.光密度 E.灰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