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1s B.0.3s C.0.5s D.0.8s E.1.Os
A.右心房 B.主动脉结 C.肺动脉段 D.右心室 E.左心室
A.前上纵隔 B.后纵隔 C.中上纵隔 D.中下纵隔 E.前下纵隔
A.骨膜 B.密质骨 C.松质骨 D.骨小梁 E.小梁间隙
A.屈曲 B.伸展 C.内收 D.外展 E.旋转
A.外耳孔到上唇的连线 B.外耳孔到下唇的连线 C.外耳孔到下骸的连线 D.外耳孔到口角的连线 E.外耳孔到下颌角的连线
A.腹部左侧卧侧位 B.胸部立位前后位 C.颧骨弓下上轴位 D.副鼻窦瓦氏位 E.胸部右前斜位
A.大多角骨 B.桡骨茎突 C.尺骨茎突 D.肩胛下角 E.尺骨鹰嘴
A.两侧听眉线所在平面 B.两侧听眶线所在平面 C.两侧听眦线所在平面 D.两侧听口线所在平面 E.两侧听鼻线所在平面
A.四肢长骨结核 B.老年性骨稀疏 C.溶骨性骨病变 D.增生性骨肉瘤 E.长期废用性骨骼
A.碘番酸 B.碘苯酯 C.碘必乐 D.碘化钠 E.碘化油
A.口唇发绀 B.呼吸困难 C.血压下降 D.面颊潮红 E.心脏骤停
A.硫化银 B.氯化银 C.氟化银 D.硫酸银 E.硝酸银
A.乳剂低银薄层化 B.高强度聚酯片基 C.高温有效防灰雾 D.表面光洁度极高 E.胶片含防静电剂
A.钨酸钙 B.硫氧化镧 C.溴氧化镧 D.硫氧化钆 E.氟氯化钡
A.特性曲线反映胶片的感光特性 B.特性曲线上各部的γ值都相等 C.特性曲线直线部的斜率即γ值 D.照片对比度与胶片的γ值有关 E.一般γ值大的胶片其宽容度小
A.平片不能显示肺叶以下支气管 B.左主支气管分出3支叶支气管 C.右主支气管分出2支叶支气管 D.两主支气管交界处内壁为气管隆突 E.右上叶支气管分上部和舌部支气管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胸椎 B.肋骨 C.肋软骨 D.锁骨 E.心脏
A.内侧 B.外侧 C.足端 D.近端 E.远端
A.前后方向 B.后前方向 C.冠状方向 D.切线方向 E.轴位方向
A.侧位 B.后前位 C.前后位 D.下上轴位 E.上下轴位
A.摄影距离 B.患者体厚 C.摄影时间 D.管电压 E.管电流
A.后前位 B.前后位 C.侧位 D.轴位 E.斜位
A.右前斜位 B.左前斜位 C.右后斜位 D.左后斜位 E.右侧位
A.分阴性和阳性对比剂2类 B.可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 C.非离子型对比剂属于无机盐 D.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较小 E.与周围器官能形成密度差别
A.碘化钠 B.硫酸钡 C.泛影葡胺 D.碘化油 E.碘苯脂
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 B.晶体颗粒均匀,对比度高 C.晶体颗粒不匀,宽容度高 D.晶体颗粒小,分辨率低 E.晶体颗粒小,清晰度好
A.提高对比度 B.提高清晰度 C.增加照片密度 D.控制量子斑点 E.提高发光效率
A.钨酸钙 B.硫氧化钆 C.硫氧化钇 D.氟氯化钡 E.溴氧化镧
A.水平面又称为横断面 B.水平面垂直于冠状面 C.矢状面垂直于冠状面 D.冠状面将人体前后分割 E.矢状面将人体上下分割
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听口线 E.瞳间线
A.前后方向 B.后前方向 C.冠状方向 D.轴方向 E.切线方向
A.胸椎和肋骨连接而成 B.胸椎和胸骨连接而成 C.胸骨和肋骨连接而成 D.胸椎、胸骨和肋骨连接而成 E.胸骨、锁骨和肋骨连接而成
A.正位 B.斜位 C.侧位 D.张口位 E.切线位
A.头颅后前位+常规侧位 B.头颅前后位+常规侧位 C.头颅顶颏位+常规侧位 D.头颅颏顶位+常规侧位 E.头颅前后位+仰卧水平侧位
A.泛影葡胺属无机碘化物 B.碘对比剂均为阳性对比剂 C.离子型对比剂是阴性对比剂 D.非离子对比剂不能用于心血管造影 E.复方泛影葡胺是非碘对比剂
A.胃肠钡剂造影 B.钡灌肠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静脉肾盂造影 E.子宫输卵管造影
A.3g B.4g C.5g D.6g E.7g
A.严重的心血管疾患 B.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C.腹部有巨大肿块者 D.骨髓瘤合并肾衰竭 E.碘过敏试验阳性者
A.胶片要冷藏 B.储存条件要标准 C.防止压力效应的产生 D.避免有害气体接触 E.只要胶片不过期即可
A.1.0 B.1.5 C.2.0 D.2.5 E.3.0
A.C6H4(OH)2 B.KBr C.Na2CO3 D.Na2SO3 E.KAl(SO4)2·12H2O
A.听眦线 B.听眶线 C.听鼻线 D.眶下线 E.瞳间线
A.副鼻窦瓦氏位 B.胸部右前斜位 C.胸部后前正位 D.前弓位的前后向 E.腹部左侧卧水平正位
A.喙突 B.小结节 C.鹰嘴窝 D.鹰嘴突 E.内上髁
A.胸椎 B.胸骨 C.胸膜 D.胸主动脉 E.肺叶支气管
A.第3腰椎 B.第4腰椎 C.第5腰椎 D.第1骶椎 E.第2骶椎
A.碘化钠 B.碘番酸 C.泛影钠 D.硫酸钡 E.优维显
A.膀胱造影 B.肾动脉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静脉肾盂造影 E.腹膜后充气造影
A.肢-片距 B.焦-肢距 C.焦-片距 D.有效焦点 E.实际焦点
A.照射角大,层面厚 B.照射角与层厚成正比 C.大照射角层面厚为1cm D.小照射角层面厚为1~3mm E.小于10°照射角的体层称厚层体层
A.520nm B.620nm C.720nm D.820nm E.920nm
A.互易律失效 B.间歇曝光效应 C.反转现象 D.荧光效应 E.压力效应
A.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胶片对比度 B.照片影像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之比,称反差系数 C.反差系数是直线部分的斜率 D.直线部分的斜率也称最大斜率 E.平均斜率等于反差系数
A.管电压 B.照射野 C.滤过板 D.被照体 E.增感屏
A.显影液量减少 B.保护剂减少 C.pH下降 D.对比度增加 E.溴离子浓度增加
A.亚硫酸钠 B.硫代硫酸钠 C.硫酸钠 D.碳酸钠 E.硼酸
A.提高胶片感光效应 B.可缩短曝光时间 C.提高影像锐利度 D.提高影像对比度 E.减少X线管消耗
A.显影液pH太高 B.显影液温度太低 C.定影液衰老 D.X线胶片过期 E.潜影溴化的结果
A.照片对比度与层次是同一概念 B.高电压可清晰显示与骨相重的软组织 C.管电压升高骨与肌肉的对比度降低 D.高电压可清晰显示细小骨结构 E.管电压升高骨影像变淡
A.指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界限的清楚程度 B.物理学S与人眼感觉并不始终一致 C.S=(D1-D2)/H D.对比度大锐利度好 E.密度差异小锐利度好
A.透光率 B.阻光率 C.照射率 D.光学密度 E.光学对比度
A.0.10~1.00 B.0.15~1.50 C.0.25~2.00 D.0.30~3.00 E.0.50~3.00
A.显影-定影-水洗-干燥 B.显影-水洗-定影-干燥 C.显影-中间处理-定影-干燥 D.显影-水洗-定影-中间处理-干燥 E.显影-中间处理(漂洗)-定影-水洗-干燥
A.乳剂层 B.保护层 C.底层 D.片基 E.荧光层
A.防止显影剂氧化 B.防止照片灰雾 C.低温保存下防冻结 D.使显影液的pH稳定 E.发动和促进显影剂的还原作用
A.一氯对苯二酚 B.邻苯二酚 C.对苯二酚 D.米吐尔 E.菲尼酮
A.描绘曝光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B.横坐标为密度 C.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构成 D.足部曝光不足 E.产生反转是由于潜影溴化的结果
A.D位于特性曲线的起始点 B.D由片基密度和乳剂灰雾组成 C.D是胶片曝光后产生的最小密度值 D.D与乳剂感光中心的大小和数目有关 E.D是照射量为零时照片具有的密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