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PaO2>60mmHg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C.酮症酸中毒时呼吸中枢反应是呼吸加深加快 D.COPD患者血气显示PaO255mmHg,PaCO2>60mmHg时,吸氧浓度应<35% E.动脉血或脑脊液中CO2浓度升高的早期作用是兴奋呼吸中枢
A.操作技能培训 B.病人现身说法 C.有意模仿 D.行为矫正 E.强迫模仿
A.求新心理 B.求真心理 C.求近心理 D.求短心理 E.求广心理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组织传播 E.自我传播
A.医院感染散发 B.医院感染传播 C.医院感染流行 D.医院感染暴发 E.医院感染罹患
A.100mg/L B.200mg/L C.500mg/L D.5000mg/L E.5mg/L
A.1966年 B.1970年 C.1978年 D.1988年 E.1995年
A.不超过20% B.不超过30% C.不超过40% D.不超过50% E.不超过10%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巩固发展阶段 E.自我发展阶段
A.必须完成的目标 B.最优先的目标 C.较重要的目标 D.可以暂时搁置的目标 E.不太重要的目标
A.聚维酮碘 B.苯扎溴铵 C.过氧乙酸 D.甲醛 E.乙醇
A.可考核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重点原则 D.创新原则 E.弹性原则
A.观察阶段中每个病房人群所有存在和新发的感染病例 B.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医院感染概率之比 C.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 D.用来统计处于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 E.指一定时间在住院病例中实际医院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又称现况调查或横断面研究
A.基础质量评价 B.服务质量评价 C.环节质量评价 D.过程质量评价 E.终末质量评价
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E.评价阶段
A.加强医护人员教育 B.控制感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宿主 E.有效药物治疗
A.病人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定植,但尚未有炎症表现 B.新生儿在院内经产道感染链球菌 C.新生儿在院内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 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误吸未被污染的羊水形成肺炎 E.术后3日内病人体温升高,3日后恢复正常
A.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接触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的器械 B.护理两个病人之间 C.脱手套后 D.护理人员给病人测血压后,进行导尿前 E.与病人交谈后
A.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8CFU/ml B.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7CFU/ml C.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D.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5CFU/ml E.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4CFU/ml
A.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可感染乙肝 B.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透析装置也可传播乙肝 C.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行传播 D.HBsAg阳性者是传染源之一 E.患有乙肝的妇女所生的婴儿一定会得乙肝
A.普通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0% B.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 C.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在全院的构成比是20% D.普通外科医院感染在全院的构成比无法计算 E.妇产科医院感染在全院的构成比是10%
A.思想教育方法 B.法律方法 C.社会心理学方法 D.行政方法 E.经济方法
A.以经济为中心 B.以整体人为中心 C.以工作为中心 D.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E.以人际关系为中心
A.名义集体决策法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法 E.个人决策法
A.处理医嘱 B.输液前准备 C.交接班 D.晨间护理 E.书写护理记录
A.传统观点 B.人际关系观点 C.相互作用观点 D.建设性冲突观点 E.现代观点
A.吃饭 B.性行为 C.逃避行为 D.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E.睡眠
A.最基本的反射 B.自我控制 C.顺应 D.应对 E.应激
A.开放式提问 B.封闭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复合式提问 E.偏向式提问
A.插入"是的"等语言 B.点头 C.微笑 D.沉默 E.插入"是吗"、"哦"等语言
A.医疗效果 B.病情现状 C.发病机制 D.继续用药 E.定期复查
A.动态体语 B.仪表形象语言 C.同类语言 D.时空语言 E.模糊反馈语言
A.评定错误 B.暗示效应 C.霍桑效应 D.选择因素 E.回归因素
A.门诊咨询处方 B.自我保健处方 C.治疗处方 D.健康教育处方 E.治疗方案
A.直接评估法 B.间接评估法 C.病历评估法 D.非语言评估法 E.语言评估法
A.皮肤 B.口腔 C.肠道 D.胃 E.肝脏
A.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B.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质平衡 C.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平衡 D.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病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E.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组合,达到定位、定量、定性平衡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患者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E.门诊及住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