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清HDAg B.肝组织HDAg C.血清HDVRNA D.肝组织HDVRNA E.抗HDIgM
A.骨髓纤维化 B.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隐匿型)
A.可以不考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B.尿液检验记录本应存档2年以上 C.不能直接用敏纸打印的结果贴在报告单上 D.电脑定期备份检测数据结果 E.必须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的数据记录
A.Folin酚试剂法 B.双缩脲法 C.凯氏定氮法 D.试带法 E.染料结合法
A.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B.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C.G-6-PD荧光斑点试验 D.G-6-PD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 E.硝基四氮唑蓝试验
A.多量巨大血小板 B.高白细胞 C.高脂血症 D.冷球蛋白血症 E.冷凝集素
A.十二烷基硫酸钠比色法 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 C.碱羟血红蛋白比色法 D.酸化血红蛋白比色法 E.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A.22.4×109/L B.11.2×109/L C.5.6×109/L D.4.8×109/L E.2.8×109/L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A.枸橼酸 B.枸橼酸钠 C.磷酸二氢钠 D.腺嘌呤 E.葡萄糖
A.Rh鉴定 B.Rh亚型鉴定 C.弱D鉴定 D.Rh表型鉴定 E.Rhnull试验
A.M1 B.M2 C.M3 D.M4 E.M5
A.老鼠尿臭味 B.氨臭味 C.大蒜臭味 D.烂苹果味 E.腐臭味
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 B.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 C.白血病细胞易浸润肝、脾和淋巴结 D.白血病细胞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 E.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
A.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15% B.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C.铁蛋白<12μg/L D.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 E.血清铁降低
A.Ⅺ因子缺乏症 B.Ⅶ因子缺乏症 C.血友病A D.血友病B E.原发性纤溶
A.白陶土 B.兔脑 C.血浆 D.红细胞溶解产物 E.磷脂
A.尿毒症 B.肝硬化 C.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A.血友病甲 B.血友病乙 C.因子Ⅺ缺乏症 D.维生素K缺乏症 E.血管性血友病
A.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凝血时间 B.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出血时间 C.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 D.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E.血小板黏附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A.血清铁蛋白 B.转铁蛋白 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D.血清铁 E.血清总铁结合力
A.显微镜操作法 B.有限稀释法 C.琼脂平板法 D.细胞分选仪法 E.分子筛法
A.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少 B.F/P值越高,说明细胞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多 C.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2.5为宜 D.活细胞染色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 E.(RB200)F/P=A515/A280
A.B细胞分化抗原检测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血清Ig量测定 D.血清C3含量测定 E.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A.慢性肝炎 B.类风湿关节炎 C.肺结核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多发性骨髓瘤
A.Clq结合试验 B.腹蛇毒因子激活试验 C.细菌多糖结合试验 D.胰蛋白酶结合试验 E.速率散射比浊法
A.1:50,0.2ml B.1:40,0.2ml C.1:30,0.2ml D.1:25,0.2ml E.1:20,0.2ml
A.大鼠骨骼肌组织 B.大鼠皮肤黏膜组织 C.大鼠小肠黏膜组织 D.大鼠胃黏膜组织 E.大鼠食管中段黏膜组织
A.纯化的红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T细胞 D.纯化的CD4+T细胞 E.纯化的CD8+T细胞
A.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 B.PE(藻红蛋白) C.得州红 D.PC(藻青蛋白) E.APC(别藻青蛋白)
A.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技术 B.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D.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E.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
A.血清电泳可见M蛋白区带 B.γ型重链病一般无本周蛋白尿 C.易反复感染 D.属一种良性病变 E.常见的是γ、α和μ型重链病
A.CD4T细胞↓,CD8T细胞正常,CD4/CD8↓ B.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正常 C.CD4T细胞正常,CD8T细胞↓,CD4/CD8↑ D.CD4T细胞↑,CD8T细胞正常,CD4/CD8↑ E.CD4T细胞正常,CD8T细胞↑,CD4/CD8↓
A.真菌 B.病毒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支原体 E.肺炎克雷伯菌
A.伊氏李斯特菌 B.无害李斯特菌 C.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D.格氏李斯特菌 E.斯氏李斯特菌
A.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抗酸杆菌 B.多数视野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C.全片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D.全片发现3~9个抗酸杆菌 E.全片未发现抗酸杆菌
A.脑脊液 B.尿液 C.伤口分泌物 D.深部脓液 E.胸水
A.室温 B.4℃ C.-20℃ D.-70℃ E.-80℃
A.青霉素 B.头孢菌素 C.红霉素 D.复方新诺明 E.万古霉素
A.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 B.应报告耐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普通药敏试验不能够筛选 D.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E.可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化脓性链球菌 E.黑色消化球菌
A.CAMP试验 B.甲基红试验 C.七叶苷水解试验 D.硝酸盐还原试验 E.尿素分解试验
A.细胞壁较疏松 B.无磷壁酸 C.无肽聚糖 D.缺乏五肽交联桥 E.有外膜保护
A.脂质A B.核心多糖 C.磷壁酸 D.特异多糖 E.脂蛋白
A.脑脊液细菌培养 B.肾功能检查 C.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D.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 E.乙脑IgM抗体
A.病毒性肺炎并休克 B.支气管肺炎并休克 C.麻疹并肺炎、心力衰竭 D.金色葡萄球菌肺炎并败血症 E.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
A.10~20cm B.20~30cm C.30~40cm D.50~60cm E.100cm
A.长效甲状腺刺激素 B.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C.抗甲状球蛋白抗体 D.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E.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A.继发性常表现为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 B.高血糖 C.高钾、高钙 D.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多 E.淋巴细胞减少
A.身高 B.体重 C.性器官发育及第二性征的表现 D.蛋白质合成功能 E.智力状况
A.试剂变质 B.底物耗尽 C.有干扰物存在 D.样本本底太高 E.反应超时
A.Cushing病 B.尿崩症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Addison病 E.异源性ACTH综合征
A.血浆皮质醇测定 B.血浆ACTH测定 C.ACTH兴奋试验 D.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24小时UFC测定
A.乳糜微粒 B.极低密度脂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E.乳糜微粒及低密度脂蛋白
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C.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D.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E.非空腹血标本
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某患者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结果:[Na+]=140mmol/L,[K+]=3.0mmol/L,[Cl-]=87mmol/L,[HCO]=28mmol/L,PCO230mmHg,pH7.60,初步考虑为()
A.呼吸性碱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E.无酸碱平衡紊乱
A.乳酸性酸中毒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严重低血氧、休克 D.高Cl-性代谢性碱中毒 E.肾功能不全性酸中毒
A.质控物平衡至室温后,再用力振摇2~3分钟才能开瓶使用 B.开启安瓿后,应立即注入仪器中检测 C.质控数据如偏离参考范围,应检查原因 D.过期的质控物不能使用 E.质控品中的分析物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受温度影响小
A.血液的缓冲系统调节 B.肺对CO2排出的调节 C.肾脏对酸碱物质排出的调节 D.神经系统的调节 E.每日饮水量、尿和排汗量的调节
A.HCO下降,伴有[K+]升高,[Cl-]相对升高 B.HCO下降,伴有[K+]下降,[Cl-]相对下降 C.HCO升高,伴有[K+]降低,[Cl-]相对升高 D.HCO升高,伴有[K+]升高,[Cl-]相对升高 E.HCO升高,伴有[K+]降低,[Cl-]相对下降
A.清蛋白 B.铜蓝蛋白 C.α2巨球蛋白 D.前清蛋白 E.α1酸性糖蛋白
A.痛风 B.肾功能损害 C.白血病 D.恶性肿瘤 E.肝硬化
A.急性黄色肝萎缩 B.休克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泌尿道严重梗阻 E.剧烈呕吐或腹泻
A.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B.急性传染病 C.上消化道出血 D.大面积烧伤 E.甲状腺功能亢进
A.氨和谷氨酸 B.谷氨酸及CO2 C.CO2及氨 D.谷氨酸 E.硫酸铵
A.AST B.CK C.CK-MB D.ALT E.LD
A.10% B.12% C.14% D.16% E.18%
A.0.5km B.1km C.2km D.3km E.4km
A.转氨酶 B.载脂蛋白 C.胆固醇 D.白蛋白 E.总胆汁酸
A.A物质 B.B物质 C.同时洗脱 D.都不被洗脱 E.洗脱速度与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
A.偶然误差中的标本处理不当误差 B.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C.系统误差中的方法学误差 D.工作曲线制备误差 E.偶然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A.血浆ACTH和皮质醇增高 B.血浆ACTH不变,而皮质醇增高 C.血浆ACTH增高,而皮质醇不变 D.血浆ACTH增高,而皮质醇降低 E.血浆ACTH和皮质醇不发生改变
A.20℃ B.25℃ C.30℃ D.35℃ E.37℃
A.无法判断 B.质控血清稳定,仪器不稳定 C.质控血清变质,仪器不稳定 D.质控血清变质,仪器稳定 E.质控血清稳定,仪器稳定
A.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B.日间和夜间尿量之比≥2:1 C.夜间尿比重>1.020 D.夜间尿量>750ml E.尿比重的最高和最低之差应>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