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放射病 E.浆细胞性白血病
A.压力测定 B.蛋白定量 C.免疫球蛋白测定 D.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E.玻片试验(VDRL)
A.是一种阴道鳞状上皮细胞 B.其内含加特纳细菌 C.其内也可寄生其他短杆菌 D.其表面毛糙 E.细胞有透明感
A.镶嵌状 B.桑葚样 C.蝌蚪样 D.纤维状 E.癌珠状
A.顶部呈云雾状 B.顶部呈现圆形 C.顶部尖而清晰 D.顶部与基底同宽 E.呈垂直基底的直线
A.免疫比浊法属散射光谱分析法 B.免疫比浊法分透散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C.免疫比浊法测定时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 D.免疫比浊法必须在聚合过多形成絮状沉淀之前进行浊度测定 E.免疫比浊法要求抗原过量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B细胞
A.MAGE-1 B.AFP C.CEA D.EB病毒蛋白 E.HPV(人乳头瘤状病毒)蛋白
A.直接标记法仅能用于含酪氨酸的化合物 B.间接标记法可标记缺乏酪氨酸的肽类及某些蛋白 C.间接标记法对蛋白质的损伤较小 D.氯胺T标记法是最常用的直接标记法 E.间接法标记蛋白质的比较放射性高于直接法
A.30%~50% B.50%~70% C.60%~80% D.70%~90% E.80%~100%
A.免疫印迹法 B.ELISA C.直接凝集试验 D.ELISA(间接法) E.免疫荧光技术
A.移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E.人类白细胞抗原
A.羊红细胞 B.抗红细胞抗体 C.补体 D.溶血素 E.抗补体抗体
A.将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检测抗原 B.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 C.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 D.能用于半抗原的测定 E.酶标记抗抗体用于抗原检测
A.单核细胞和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和粒细胞
A.胶体金颗粒稳定、均匀地分散悬浮在液体中 B.电解质可使胶体金沉淀 C.较大颗粒的胶体金是橙黄色的 D.蛋白质有保护胶体金稳定性的作用 E.胶体金颗粒越小,其吸收波长越短
A.玻片凝集试验 B.肥达试验 C.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E.抗球蛋白试验
A.一个标准浓度 B.二个不同标准浓度 C.三个不同标准浓度 D.四个不同标准浓度 E.五个不同标准浓度
A.红细胞溶解 B.血小板溶解 C.红细胞凝集 D.血小板凝集 E.乳胶颗粒不凝集
A.PT测定与试剂质量有关 B.67/40批号的ISI定为2.0 C.ISI值越低说明该试剂越敏感 D.ISI与INR的计算有直接关系 E.ISI通常由厂家提供
A.碱性磷酸酶 B.乳酸脱氢酶 C.γ-谷氨酰转移酶 D.转氨酶 E.单胺氧化酶
A.双抗体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 D.竞争法 E.捕获法
A.2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A.10:1 B.1:10 C.1:1 D.1:5 E.5:1
A.白蛋白 B.Tamm-Horsfall糖蛋白 C.Ig重链 D.Ig轻链 E.β球蛋白
A.在局部发绀或发炎的部位取血 B.采血或稀释液的量不准 C.标本充液,每次细胞的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造成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D.仪器误差 E.血浆自家凝集素或球蛋白过高
A.溴甲酚紫稀释液 B.甲苯胺蓝稀释液 C.乙醇伊红稀释液 D.丙酮伊红稀释液 E.丙二醇-石楠红稀释液
A.HbO2 B.Hbred C.SHb D.HbCO E.HbS
A.网织红细胞相对值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C.网织红细胞校正值 D.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E.红细胞计数
A.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B.温氏比色法 C.比重法 D.毛细管高速离心法 E.放射性核素法
A.蔗糖 B.葡萄糖 C.果糖 D.麦芽糖 E.糖原
A.碳酸钾 B.枸橼酸钠 C.丙酮 D.乙醇 E.伊红
A.杆状核 B.二叶核 C.三叶核 D.四叶核 E.五叶核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 D.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 E.白细胞胞浆呈红色
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 C.未找到巨核细胞 D.骨髓原始及早幼(幼稚)细胞高于30% E.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低于30%
A.血红蛋白>100g/L B.血小板>100×10/L C.外周血无幼稚细胞 D.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细胞小于或等于5% E.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细胞大于5%,小于或等于20%
A.百日咳 B.流感 C.慢淋 D.伤寒 E.肺炎
A.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TL) B.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 C.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 D.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 E.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和淋巴结 D.淋巴结 E.胸腺和淋巴结
A.缺铁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尼曼-匹克(Nieman-Pick)细胞 B.成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Ferrata细胞 E.颗粒网状细胞
A.10% B.20% C.30% D.40% E.50%
A.幼稚巨核细胞 B.颗粒型巨核细胞 C.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D.裸核型巨核细胞 E.原始巨核细胞
A.原始巨核细胞 B.幼稚巨核细胞 C.颗粒型巨核细胞 D.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E.裸核型巨核细胞
A.胞体形态 B.胞核形态 C.胞浆量的多少 D.浆中特异颗粒的属性 E.胞浆颜色
A.呈细沙状,分布均匀,有轻度厚实感 B.呈较粗颗粒状,排列紧密,有明显的厚实感 C.呈粗大颗粒状,排列紧密,有明显的厚实感 D.呈纤细网状,单薄,起伏不平感 E.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结构不清晰
A.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B.少数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C.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 D.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E.幼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
A.增生不良性贫血 B.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A.cTn敏感度高于CK B.cTn检测特异性高于CK C.cTn可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D.cTn用于诊断近期发生再梗死效果最好 E.cTn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
A.CK B.CK-MB C.Mb D.cTn E.hs-CRP
A.LD1>LD2 B.LD2>LD3 C.LD3>LD4 D.LD4>LD5 E.LD5>LD6
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尿胆素原正常或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B.血中结合胆红素正常,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胆素原正常或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C.血中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素原减少,尿胆红素强阳性 D.血中结合胆红素正常,未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尿胆素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E.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未结合胆红正常,尿胆素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A.库欣综合征 B.艾迪森病(Addison) C.继发于垂体功能不全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肾上腺皮质腺瘤
A.枸橼酸钠 B.EDTA C.肝素 D.双草酸盐 E.以上都可以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火焰光度分析法 C.金属复合染料分光光度法 D.离子选择电极法 E.质谱法
A.肌酐清除率 B.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尿素清除率 D.菊粉清除率 E.Na+清除率
A.尿素 B.尿酸 C.胆红素 D.胆酸 E.肌酐
A.清蛋白 B.β2-微球蛋白 C.转铁蛋白 D.急时相反应蛋白 E.IgG
A.空腹血糖6~7mmol/L B.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达最高峰 C.葡萄糖峰值>10mmol/L D.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 E.血糖峰值<10mmol/
A.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 E.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A.Ca2+ B.Mg2+ C.Na+ D.K+ E.H+
A.火焰光度法 B.化学测定法 C.离子色谱法 D.滴定法 E.电量分析法
A.血浆pH值↑,PCO2↑,[HCO]↑ B.血浆pH值↑,PCO2不变,[HCO]代偿性↑ C.血浆pH值↑,PCO2↓,[HCO]↑ D.血浆pH值↑,PCO2↓,[HCO]代偿性↓ E.血浆pH值↓,PCO2↓,[HCO]代偿性↓
A.<50mmHg B.<35mmHg C.>50mmHg D.>35mmHg E.<45mmHg
A.防止糖酵解 B.防止血液凝固 C.防止溶血 D.防止氧化 E.以上都不是
A.是运载蛋白 B.是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 C.是肝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 D.不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E.分子量比清蛋白小
A.IgG B.IgA C.IgD D.IgE E.IgM
A.C1 B.C4 C.C3 D.C5 E.C2
A.C1 B.C1q C.C1r D.C1s E.C3
A.红细胞 B.免疫佐剂 C.免疫增强剂 D.蛋白质 E.载体
A.假阳性 B.假阴性 C.前带反应 D.后带反应 E.无影响
A.≥10KD B.<10KD C.<4KD D.100KD E.10KD
A.甘氨酸 B.谷氨酸 C.半脱氨酸 D.酪氨酸 E.丝氨酸
A.切除胸腺 B.切除脾脏 C.增加MHC表达 D.静脉注射同种异型抗原 E.注射促有丝分裂原和免疫原
A.皮内注射抗原 B.静脉内注射抗原 C.应用α型抗独特型抗体 D.应用β型抗独特型淋巴细胞 E.应用β型抗独特型抗体
A.克隆消除 B.克隆不活化 C.克隆无能 D.克隆忽视 E.免疫隔离
A.稳定肥大细胞 B.松弛平滑肌 C.促IgE合成转变为IgG合成 D.灭活组胺 E.拮抗组胺
A.荨麻疹 B.支气管哮喘 C.血清过敏性休克 D.过敏性鼻炎 E.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A.T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A.B细胞的BCR结合 B.TH细胞结合 C.TC细胞结合 D.与所有T细胞结合 E.与人外周血表达CD2的T细胞非特异性结合
A.间接血凝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沉淀反应 D.免疫荧光试验 E.ELISA
A.CEA B.AFP C.CA125 D.癌抗原 E.CA19-9
A.母体未在妊娠期内传递给他足够的免疫力 B.婴儿患新生儿溶血症 C.婴儿补体缺陷 D.对母乳过敏 E.以上均错
A.军团菌 B.支原体 C.衣原体 D.分枝杆菌 E.螺旋体
A.细菌所致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B.药物敏感试验 C.制造菌苗和类毒素 D.制造诊断菌液 E.以上都是
A.青霉素 B.四环素 C.林可霉素 D.氨苄西林 E.氯霉素
A.动力 B.赖氨酸脱羧酶 C.精氨酸脱羧酶 D.山梨醇 E.甘露醇
A.粘质沙雷菌 B.液化沙雷菌 C.深红沙雷菌 D.臭味沙雷菌 E.阴沟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