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吞噬细胞吞噬能力 B.吞噬细胞细胞内杀伤能力 C.嗜酸性粒细胞活力 D.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 E.NK细胞活力
A.有目的性 B.有计划性 C.有强制性 D.有组织性 E.有纪律性
A.妊娠第1周 B.妊娠第2~3周 C.妊娠第4~6周 D.妊娠第6~8周 E.妊娠第8~10周
A.尿白细胞测定 B.尿比重测定 C.尿维生素C测定 D.尿色测定 E.尿浊度测定
A.亚硝基铁氰化钠 B.吲哚酚酯 C.多聚电解质 D.碘化钾 E.邻联甲苯胺
A.铁剂 B.铋剂 C.维生素C D.药用炭 E.维生素A
A.食物残渣 B.大肠杆菌 C.肠球菌 D.淀粉颗粒 E.肠黏膜上皮细胞
A.<10×106/L B.<15×106/L C.<20×106/L D.<25×106/L E.<30×106/L
A.隐血试验 B.淀粉酶测定 C.电解质测定 D.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 E.胆汁测定
A.蛋白质 B.胆固醇 C.甘油三酯 D.肌酐 E.AFP
A.3~3.5 B.4~4.5 C.5~5.5 D.6~6.5 E.7~7.5
A.2%~3% B.3%~5% C.5%~6% D.6%~8% E.8%~10% F.以上均不对
A.无水乙醇 B.甲醇 C.氯仿 D.二甲苯 E.乙二醇
A.浓盐酸 B.冰乙酸 C.甲苯 D.甲醛 E.二甲苯
A.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尿 D.3h尿 E.24h尿
A.组织间隙 B.脾脏 C.肝脏 D.淋巴系统 E.肾脏
A.细胞分裂 B.细胞衰老 C.细胞发生吞噬现象 D.细胞融合 E.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
A.是厌氧的寄生原虫 B.冬天检查需注意保温 C.阴道炎均由滴虫引起 D.大小为白细胞的2~3倍 E.生长的最适pH为5.5~6.0
A.碱性磷酸酶测定 B.真性胆碱酯酶测定 C.甲胎蛋白测定 D.甲苯胺蓝定性试验 E.葡萄糖测定
A.甲胎蛋白测定 B.甲苯胺蓝定性试验 C.碱性磷酸酶测定 D.糖醛酸半定量测定 E.染色体检查
A.胞体大,核浆比例小 B.核染色质细致均匀 C.核仁明显 D.胞质内一般无颗粒 E.胞质染色嗜碱性,呈蓝色或深蓝色
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B.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C.核仁由无到有 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A.1:1 B.1:2 C.1:4 D.(2~4):1 E.2:1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A.多次妊娠和哺乳的妇女 B.长期偏食 C.慢性失血 D.发育中的婴儿和青少年 E.药物或毒药的作用
A.PT B.APTT C.TT D.FDP E.D-二聚体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A.乙肝和丙肝 B.艾滋病 C.梅毒 D.疟疾和弓形虫病 E.甲肝和戊肝
A.葡萄糖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葡萄糖脱氢酶法 E.酚试剂法
A.GOD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葡萄糖脱氢酶法 E.酚试剂法
A.酮体是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的总称 B.丙酮来自乙酰乙酸 C.酮体是脂肪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 D.乙酰乙酸占2%,丙酮占20%,β-羟丁酸占78% E.血酮体浓度超过肾阈值可以产生酮尿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以上都不是
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非空腹标本
A.细胞色素类 B.肌红蛋白 C.血红蛋白 D.转铁蛋白 E.铁蛋白
A.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B.琼脂糖凝胶电泳 C.滤纸电泳 D.等点聚焦电泳 E.SDS-PAGE
A.将糖转变为脂肪 B.由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 C.生成酮体 D.合成磷脂 E.改变脂肪酸的长度和饱和度
A.肝细胞 B.心肌 C.骨骼肌 D.红细胞 E.肾脏
A.未排除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的影响 B.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的影响 C.排除了代谢因素的呼吸因素的影响 D.未排除代谢因素的呼吸因素的影响 E.代谢和呼吸因素的共同影响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大量输血 C.醛固酮增多症 D.严重持续呕吐 E.大量持续性使用中、强效利尿药
A.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吸收药物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D.服用剂量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A.CK B.LDH C.AST D.MB E.cTn
A.ALP和CK B.ALT和AST C.AST和AMY D.CK和CK-MB E.γ-GT和ALT
A.心脏肌钙蛋白(cTnT或cTnI)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 B.临床检验中应同时检测cTnT和CK-MB质量,确保诊断无误 C.如果患者已有典型的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ECG变化,应立即进行治疗 D.对发病6小时后的就诊患者,不必测Mb,只需测定cTn E.肌钙蛋白比CK-MB出现更早
A.山梨醇脱氢酶减少 B.山梨醇脱氢酶增加 C.半乳糖激酶增加 D.醛糖还原酶减少 E.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A.1~3小时 B.5~8小时 C.6~12小时 D.12~24小时 E.16~24小时
A.维持胶体渗透压 B.维持血浆的正常pH C.运输某些物质,尤其是脂溶性物质 D.营养作用 E.免疫功能
A.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 B.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C.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D.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 E.白光,均匀,散射,高浓度溶液
A.激活物质是细胞壁成分 B.从C3开始激活 C.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 D.有激活效应的扩大 E.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A.五类 B.四类 C.三类 D.二类 E.二型
A.CD2和CD3 B.CD4 C.CD8 D.CD4和CD8 E.CD19
A.经典途径 B.替代途径 C.MBL途径 D.终末途径 E.唯一途径
A.抗原的氨基酸结构 B.抗原的氨基酸序列 C.抗体的氨基酸结构 D.抗体的氨基酸序列 E.抗原决定簇和抗体超变区结构的互补性与亲和性
A.15~35℃ B.15~40℃ C.15~25℃ D.18~42℃ E.15~37℃
A.上级主管单位 B.医疗机构领导班子 C.相关职能部门 D.纪检监察纠风部门 E.卫生部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浆细胞 E.肥大细胞
A.放射免疫法 B.ELISA C.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D.溶血空斑试验 E.免疫荧光技术
A.对流免疫电泳 B.免疫固定电泳 C.火箭免疫电泳 D.免疫电泳 E.区带电泳
A.亲合层析 B.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超速离心 E.硫酸铵盐析
A.吸光度 B.电流 C.透光系数 D.透光度 E.溶液浓度
A.-196℉ B.-85℉ C.-196℃ D.-85℃ E.-20℃
A.促进细胞分裂 B.免疫调节 C.免疫排斥 D.抗病毒 E.抗肿瘤
A.卡氏肺孢子菌 B.组织胞浆菌 C.球孢子菌 D.孢子丝菌 E.皮炎芽生菌
A.化学基因 B.半抗原 C.抗原限部位 D.独特位 E.抗原决定簇
A.标本的前处理 B.标记抗体的质量 C.设备、仪器和器具的校准 D.结果的观察 E.质控品的设置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不同属种之间 E.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A.重症肌无力 B.Coodpasture综合征 C.皮肤荨麻疹 D.类Arthus反应 E.传染性超敏反应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A.溶液的pH B.溶液的离子浓度 C.抗体的质量 D.抗原抗体的比例 E.温度
A.辅助性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A.E受体 B.IgGFc受体 C.C3受体 D.mIg受体 E.IgEFc受体
A.Raji细胞 B.CTL C.人肺癌细胞 D.小鼠T细胞肿瘤细胞 E.D10G4.1
A.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 C.促进和抑制其他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 D.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 E.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A.动机与手段的统一 B.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C.手段与效果的统一 D.目的与效果的统一 E.动机与目的的统一
A.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 C.免疫应答 D.免疫自稳 E.免疫识别
A.IgM B.SIgA C.IgG D.IgA E.IgE
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 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 C.被动吸附抗原 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 E.以上均是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
A.抗体过量 B.钩状效应 C.环境温度 D.加入抗原、抗体的时间 E.光源的强弱和波长
A.cm B.nm C.μm D.mm E.pm
A.乙肝病毒 B.炭疽杆菌芽孢 C.破伤风梭菌芽孢 D.肉毒梭菌芽孢 E.以上均不能
A.体虱 B.鼠虱 C.蜱 D.羌螨 E.鼠蚤
A.钩端螺旋体 B.狂犬病毒 C.肺炎衣原体 D.肺炎支原体 E.大肠杆菌
A.鞭毛染色观察细菌的动力 B.革兰染色观察细菌染色性 C.平板分区画线观察单个菌落大小 D.相差显微镜观察活菌标本 E.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动力
A.CLU B.NA离子 C.CL离子 D.K离子 E.白细胞
A.糖化血红蛋白 B.果糖胺 C.OGTT试验 D.胰岛素 E.C肽
A.表皮葡萄球菌生长 B.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C.腐生葡萄球菌生长 D.中间型葡萄球菌生长 E.家畜葡萄球菌生长
A.IgA B.IgG C.IgE D.IgM E.IgD
A.低分子蛋白尿 B.中分子蛋白尿 C.高分子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混合性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