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呼吸 B.痉挛 C.心脏搏动 D.胃肠蠕动 E.体位移动
A.管电压越大,焦点速大 B.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 C.照射野越小,焦点越小 D.曝光时时间越长,焦点越大 E.摄影距离越大,焦点越小
A.肢体长度与影像长度之比 B.肢-片距与焦-肢距之比 C.焦-片距与焦-肢距之比 D.焦-片距与肢-片距之比 E.焦-肢距与肢-片距之比
A.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构成 B.鼻泪管开口于中鼻道内前上方 C.嗅区鼻黏膜有嗅细胞分布 D.鼻旁窦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E.鼻腔外侧壁有3个鼻甲突向鼻腔
A.散射线 B.全X线 C.标识X线 D.原发X线 E.使胶片感光的射线
A.巩膜 B.角膜 C.晶状体 D.睫状体 E.视网膜
A.也可以称为黑化度 B.是一个常用对数值 C.大小取决于Ag多少 D.是一个无量纲的值 E.与观片灯强弱有关
A.10~20kV B.20~40kV C.45~50kV D.55~60kV E.65~70kV
A.曝光量 B.观片灯亮度 C.增感屏 D.摄影距离 E.胶片感度
A.感光效应与管电流成正比 B.感光效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C.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成反比 D.感光效应与摄影时间成正比 E.感光效应与滤线栅曝光倍数成反比
A.口腔到胃 B.口腔到食管 C.口腔到回肠 D.口腔到空肠 E.口腔到十二指肠
A.胸腺 B.腮腺 C.甲状腺 D.肾上腺 E.松果体
A.视野 B.投影 C.照射野 D.观察野 E.曝光面积
A.锐利度 B.模糊度 C.对比度 D.失真度 E.粒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E.①②④
S=(D1-D2)/H=K/H。S为锐利度;K为对比度;H是 ()
A.高度 B.密度 C.厚度 D.模糊值 E.灰雾值
A.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 C.等效焦点 D.主焦点 E.副焦点
A.亮度 B.密度 C.对比度 D.透光率 E.阻光率
A.焦点尺寸 B.肢体大小 C.焦-肢距 D.焦-片距 E.肢-片距
A.15cm×15cm B.20cm×20cm C.25cm×25cm D.30cm×30cm E.35cm×35cm
A.胶片对比度 B.胶胶片敏感频谱 C.胶片卤化银颗粒 D.X线量子斑点(噪声) E.增感屏荧光体尺寸和分布
A.头颅 B.乳腺 C.胸部 D.四肢 E.颈椎
A.股骨 B.胫骨 C.腓骨 D.骶骨 E.跟骨
A.甲状腺 B.肾上腺 C.唾液腺 D.垂体 E.胸腺
A.密度 B.失真度 C.锐利度 D.对比度 E.颗粒度
A.显影液特性 B.显影温度 C.显影时间 D.药液补充 E.水洗时间
A.照射野面积 B.被照体体积 C.被照体动度 D.被照体密度 E.被照体厚度
A.10倍 B.8倍 C.6倍 D.4倍 E.2倍
A.圆孔 B.卵圆孔 C.棘孔 D.眶上裂 E.视神经管
A.喉口 B.前庭裂 C.喉中间腔 D.声门裂 E.声门下腔
A.第12胸椎 B.第1腰椎 C.第2腰椎 D.第3腰椎 E.第4腰椎
A.0.1~1.0 B.0.1~2.5 C.0.2~3.0 D.0.25~2.0 E.0.5~2.5
A.代表摄影方向 B.多与被检部呈切线关系 C.中心线即X线束 D.一定通过病灶中心 E.一定与胶片垂直
A.固有滤过 B.缩小照射野 C.增加肢-片距 D.减少曝光条件 E.使用滤线栅
A.1/8倍 B.1/4倍 C.1/2倍 D.2倍 E.4倍
A.主气管 B.主支气管 C.叶支气管 D.段支气管 E.亚段支气管
A.胃底 B.贲门 C.胃窦 D.幽门 E.胃小弯
A.眼 B.耳 C.鼻 D.舌 E.皮肤
A.X线 B.胶片 C.增感屏 D.被照体 E.显影液
A.球管长轴方向上,近阴极端X线量多 B.球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X线量少 C.球管短轴方向上,X线量分布对称 D.照射野内X线量分布有方位性 E.照射野内X线量分布是均匀的
A.中心线 B.散射线 C.透射线 D.二次射线 E.焦点外射线
A.模糊度是锐利度的反义词 B.模糊度也称不锐利度 C.照片锐利度与模糊度成反比 D.照片锐利度与对比度成反比 E.评价图像质量下降常用模糊度
A.正比定律 B.反比定律 C.正平方定律 D.反平方定律 E.反立方定律
A.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B.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C.结缔组织,软骨 D.结缔组织,骨与关节组织 E.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A.胸膜是一薄层浆膜 B.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C.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相互沟通 D.脏层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并伸入肺叶间裂内 E.壁层胸膜附于胸壁内面、膈的上面及纵隔的两侧
A.右心房--右心房突向左前方的部分 B.右心房--上腔静脉口 C.右心房的出口--附有二尖瓣 D.右心房--下腔静脉口 E.右心房--冠状窦口
A.唾液中也含有消化酶 B.胃液的分泌不受精神作用的影响 C.消化道的蠕动受交感神经抑制 D.胆汁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 E.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以三大营养素中的脂肪最长
A.X线管焦点小,分辨率大 B.焦点上线量分布为单峰时,分辨率大 C.焦点上线量分布为双峰时,分辨率大 D.MTF=0时的分辨率为极限分辨率 E.MTF=1.0时的信息传递最高
A.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 B.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 C.与散射线的散射角无关 D.随体厚的增加而增加 E.30cm×30cm的照射野时达到了饱和
A.X线管焦点尺寸 B.被照体的移动 C.X线的光子数 D.增感屏 E.显影温度
A.MTF--调制传递函数 B.LSF--点扩散函数 C.WS--维纳频谱 D.ACF--自相关函数 E.DQE--量子检出效率
A.脱水作用 B.感光作用 C.电离作用 D.穿透作用 E.荧光作用
A.0.1 B.0.2 C.1.0 D.2.0 E.3.0
A.管电压 B.照射野 C.显影条件 D.胶片特性 E.焦点大小
A.每分钟通气量为6~7L B.成人男性肺活量为3800ml C.成人男性余气量为1500ml D.正常呼吸次数为35~40次/分 E.成人男性一次换气量为400~500ml
A.破裂孔在岩尖前内侧 B.颅中窝前界呈弧形前突的致密线 C.棘孔居卵圆孔前内方多为椭圆形 D.蝶骨体两侧为蝶骨大翼构成颅中窝底 E.卵圆孔位于蝶骨大翼后内侧呈卵圆形
A.有肠系膜 B.环绕胰腺 C.不属于上消化道 D.是小肠中最固定的部分 E.上部位于胃体和胰体之间
A.位于颅中窝 B.在大脑半球枕叶的下方 C.延髓和脑桥间隔为第四脑室 D.大脑半球枕叶的下方为延髓和脑桥 E.脑桥和小脑之间的空腔为第三脑室
A.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 B.K层电子离原子核最近 C.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D.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 E.原子由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A.老年股骨颈骨折不易发生缺血坏死 B.头下型骨折易出现缺血坏死 C.基底型骨折不易出现缺血坏死 D.缺血坏死可发生在骨折数年后
A.右季肋区 B.左季肋区 C.腹上区 D.脐区 E.右腰区
A.调节内脏运动 B.调节心血管运动 C.调节眼球运动 D.调节腺体的分泌 E.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A.阻光率是透光率的平方 B.阻光率是透光率的方根 C.阻光率是透光率的倒数 D.阳光率是透光率的负数 E.阻光率是透光率的对数
A.K=D1+D2 B.K=D1-D2 C.K=D21+D22 D.K=D21-D22 E.K=(D1-D2)2
A.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 B.栅比为铝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C.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间隔之比 D.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铝条的数目 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
A.由内至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B.黏膜内有分泌消化液和黏液的腺体 C.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D.外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E.食管上部和肛门周围为平滑肌
A.位于中脑、延髓和小脑之间 B.位于间脑内 C.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 D.两侧丘脑和下丘脑间的一个正中矢状位的裂隙 E.借室间孔与第二脑室相通
A.呼吸肌的舒缩是呼吸运动的原动力 B.肺弹性下降,呼吸变深,次数减少 C.胸式呼吸依靠肋间肌运动进行 D.氧在血液中主要通过化学结合方式运输 E.呼吸中枢分布于脑桥和延髓
A.2 B.3 C.4 D.5 E.6
A.示波器 B.21级铝梯 C.星形测试卡 D.矩形线对卡 E.楔形线对卡
A.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升高而加大 B.管电压升高,散射线光子的散射角变小 C.散射角越小的散射线光子能量越小 D.散射角越大的散射线产生胶片灰雾机会越小 E.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
A.降低管电流 B.降低曝光时间 C.降低球管产热量 D.降低组织吸收剂量 E.降低X线影像对比度
A.第12肋 B.第10肋 C.第7肋 D.第4肋 E.第1肋
A.颈静脉切迹、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B.颈静脉切迹、膈食管裂孔 C.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膈食管裂孔 D.胸骨角、膈食管裂孔 E.第二气管软骨、胸骨角
A.胰腺是位于右季肋区 B.分底、体、颈3个部分 C.仅分泌胰液起消化功能 D.是属于中空性器官 E.胰管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A.一维图像 B.二维图像 C.三维图像 D.彩色图像 E.反转图像
A.胶片特性曲线趾部的斜率 B.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的斜率 C.胶片特性曲线肩部的斜率 D.胶片特性曲线最高点的斜率 E.胶片特性曲线反转部的斜率
A.应用过滤板 B.应用滤线栅 C.应用增感屏 D.小曝光条件 E.固定被检体
A.筛孔 B.圆孔 C.卵圆孔 D.棘孔 E.舌下神经孔
A.第5腰椎 B.第1骶椎 C.第2骶椎 D.第3骶椎 E.第4骶椎
A.肾小盏 B.肾锥体 C.肾大盏 D.肾柱 E.肾乳头
A.胃底 B.贲门部 C.幽门部 D.胃体的中部 E.胃体的下部
A.片基 B.散射线 C.滤线器 D.显影 E.焦点外X线
A.锁骨骨折 B.顶骨骨折 C.肩关节脱位 D.乳突炎症 E.髂骨肿瘤
A.固定肢体 B.缩短曝光时间 C.缩小肢-片距 D.缩小照射野 E.缩小放大率
A.外鼻 B.鼻腔 C.鼻根 D.鼻翼 E.鼻背
A.白蛋白减少 B.球蛋白减少 C.白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E.血红蛋白减少
A.X线对比度也称射线对比度 B.X线对比度是按指数规律变化 C.组织密度差异影响X线对比度 D.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密度差称X线对比度 E.组织对X线吸收系数之差是形成X线对比度的原因
A.威钠频谱(WS) B.量子检出效率(DQE. C.照片颗粒度均方根值(RMS) D.调制传递函数(MTF. E.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ROC.
A.荧光光晕 B.荧光光渗 C.荧光体的光扩散 D.荧光体的颗粒性 E.X线的斜射效应
A.常规摄影 B.胃肠造影 C.体层摄影 D.放大摄影 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食管 B.肺 C.主动脉 D.气管 E.胸腺
A.两肾均在腹膜后 B.有脂肪囊包绕 C.肾脏长径相当于2个椎体高度 D.右肾门平第1腰椎体 E.右肾蒂较左侧短
A.S--被照体在胶片上的影像大小 B.G--被照体大小 C.M--放大率 D.a--焦-肢距 E.b--焦-片距
S=(D1-D2)/H=K/H0S为锐利度;K为对比度:H是()
A.清晰度--影像重建组织细节的可见度 B.分辨率是清晰度测定方法之一 C.MTF=0,表示影像能完全重建 D.响应函数--测量不同空间频率下幅度的衰减 E.量子斑点是X线照片斑点产生的最大因素
A.鼓室 B.咽鼓管 C.半规管 D.乳突窦 E.乳窦小房
A.空气 B.脂肪 C.肌肉 D.肌腱 E.致密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