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肺位于胸膜腔 B.左右两肺分居纵隔两侧 C.左肺分上、下两叶 D.肺尖经胸廓上口突至颈部 E.右肺分上、中、下叶
A.皮下脂肪 B.胸大肌 C.胸锁乳突肌 D.锁骨上皮肤皱褶 E.乳房
A.两肺中野外带,第2-4前肋间 B.两肺中野内带,第4-5前肋间 C.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 D.两肺中野外带,第4-5前肋间 E.两肺外野内带,第2-4前肋间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肝静脉 D.主动脉结 E.降主动脉
A.第一蠕动波又称为原发蠕动 B.第二蠕动波又称为继发蠕动 C.第三收缩波是非推进性蠕动 D.第一蠕动波由吞咽动作诱发 E.第二蠕动波起始于第7颈椎水平
A.壶腹形 B.圆形 C.枝形 D.喇叭状 E.卵圆形
A.关节间隙是关节软骨和关节腔结构的投影 B.儿童期的关节间隙较成人窄 C.X线所见的相对骨端的骨皮质是骨性关节面 D.有的韧带可在脂肪组织的对比下显影 E.关节囊为软组织密度,一般不显影
A.脑膜中动脉压迹 B.板障静脉压迹 C.静脉窦压迹 D.脑膜中静脉压迹 E.脑回压迹
A.椎体呈长方形,骨皮质密度均匀 B.棘突呈水平线状致密影 C.椎体上、下缘的致密线影为终板 D.椎体间的透亮间隙为椎间隙 E.椎弓根的上下方为上下关节突的影像
A.球部 B.降部 C.幽门部 D.水平部 E.升部
A.原子由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 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 D.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E.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
A.电子源 B.高真空 C.阳极的旋转 D.高速电子的产生 E.电子的骤然减速
A.肉眼可见 B.X线带有电荷 C.不会发生折射 D.是一种电磁波 E.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
A.必须有高速电子流 B.必须在阴极和阳极间加以高电压 C.乳腺X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 D.有靶面接受高速电子的能量 E.X线管必须保持高度真空
A.与管电流成正比 B.与管电压成反比 C.与靶物质有关 D.与管电压成正比 E.与X线管内真空度有关
A.35kV B.50kV C.70kV D.85kV E.90kV
A.X线是一种能 B.X线有静止质量 C.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 D.X线具有波粒二象性 E.X线的传播速度与媒质性质有关
A.产生有效的散射 B.对胶片产生灰雾 C.增加X线对比度 D.减少曝光时间 E.增加辐射剂量
A.λmin=1.24/kV(nm) B.λmax=1.5λmin(nm) C.λmean=2.5λmin(nm) D.λmax=2λmin(nm) E.λmin=12.4/kV(nm)
A.靶面倾角 B.管电流大小 C.辐射时间的长短 D.阳极的类型(固定或旋转) E.管内阳极与阴极间的距离
A.管电压 B.X线量 C.X线光子能量 D.对物质的穿透力 E.半价层厚度
A.同束X线,不同物质的半价层相同 B.反映X线束的穿透能力 C.半价层缩写是HU D.半价层值大的X线质软 E.半价层值小的X线质硬
A.X线量是指X线光子的穿透能力 B.X线量是根据X线特性直接测量 C.与靶面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反比 D.与给予X线管的电能成反比 E.诊断X线范围常用mAs表示
A.不发生汤姆逊散射 B.发生光电效应吸收 C.发生光核反应吸收 D.发生康普顿散射和吸收 E.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A.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B.X线通过物质后质和量都发生改变 C.X线通过物质时低能光子被吸收的少 D.X线通过物质后射线平均能量提高 E.X线的能量影响衰减
A.X线穿过物质时被衰减 B.康普顿效应不产生衰减 C.吸收衰减为光电效应所致 D.诊断领域X线衰减与电子对效应无关 E.X线能量影响衰减
A.X线与物质的原子或电子作用而被衰减 B.骨对X线的衰减小 C.空气对X线的衰减大 D.肌肉对X线的衰减相当于铝 E.骨对X线的衰减相当于水
A.穿透作用 B.电离作用 C.荧光作用 D.热作用 E.感光作用
A.滤过是吸收X线束中的低能成分 B.固有滤过是X线管组件本身的滤过 C.X线滤过用铅当量表示 D.总滤过是附加滤过十固有滤过 E.对低能量射线采用铝滤过板
A.比释动能-戈瑞 B.吸收剂量-戈瑞 C.剂量当量-拉德 D.照射量-库仑每千克 E.吸收剂量率-焦耳每千克每秒
A.照射量是任何一种离子的电荷量 B.照射量率是单位时间照射量的增量 C.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 D.吸收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吸收剂量的增量 E.照射量是指1R的照射使每千克标准空气吸收射线的能量
A.辐射线性质 B.X线剂量 C.照射方式 D.屏-片系统 E.照射部位和范围
A.屏蔽防护 B.个人剂量限值 C.缩短照射时间 D.增大与射线源距离 E.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
A.个人剂量限值 B.缩短照射时间 C.固有防护为主 D.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 E.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A.20% B.30% C.40% D.50% E.60%
A.15岁以下 B.16岁以下 C.17岁以下 D.18岁以下 E.20岁以下
A.5mSv B.8mSv C.10mSv D.12mSv E.15mSv
A.对散射线的防护 B.对漏射线照射的防护 C.对非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 D.对原发射线照射的防护 E.对病人的防护
A.正确选择适应证 B.严格控制照射量 C.采用恰当的X线质和量 D.做好非检查部位的屏蔽防护 E.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屏蔽防护
A.CT检查为窄束X线 B.CT检查用的X线波长较短 C.CT用灵敏度很高的探测器时需照射量较小 D.CT消除了硬射线对皮肤的作用 E.CT扫描,病人接受平均剂量应在ICRP规定的允许值内
A.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照射 B.防止随意加大扫描条件 C.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D.尽可能增大扫描野 E.做好病人扫描区以外部位的遮盖
A.分价层 B.四分之一价层 C.倍价层 D.半价层 E.六分之一价层
A.20~125kV B.40~150kV C.30~165kV D.35~170kV E.40~180kV
A.加热灯丝 B.老化训练 C.严格排气 D.加绝缘油 E.加滤过板
A.钼 B.钨 C.铝 D.铼 E.铜
A.kVp B.kW C.HU D.HU/s E.mAs
A.最大mA B.瞬时负荷 C.连续负荷 D.最大负荷 E.最高Kv
A.增加kV B.增加mA C.降低kV D.降低mA E.增加靶原子序数
A.移动式X线机 B.心血管造影机 C.工频机 D.口腔全景X线机 E.体层摄影机
A.0.5s B.0.8s C.0.1s D.0.05s E.1.0s
A.逆变器 B.升压变压器 C.降压变压器 D.高压变压器 E.磁饱和稳压器
A.热容量 B.额定容量 C.瞬时负荷 D.连续负荷 E.最大负荷
A.CT机 B.X线摄影机 C.X线治疗机 D.透视胃肠机 E.牙科X线机
A.启动装置 B.延时电路 C.保护装置 D.阳极制动 E.容量保护
A.单相110V B.单相220V C.两相200V D.两相380V E.三相380V
A.功率要求 B.容量要求 C.功耗要求 D.频率要求 E.内阻要求
A.容易获得平稳直流高压 B.小型轻量化 C.输出精度高 D.有利于计算机控制 E.对电源容量要求高
A.管电压 B.管电流 C.时间 D.X线量 E.电源电压
A.四肢 B.腹部 C.胸部 D.头颅 E.腰椎
A.5:1 B.6:1 C.7:1 D.8:1 E.12:1
A.475行 B.525行 C.575行 D.625行 E.1125行
A.摄像机 B.同步机 C.监视器 D.电视机 E.影碟机
A.X线 B.γ射线 C.可见光 D.红外光 E.紫外光
A.探测器 B.高压电缆 C.低压控制 D.X线管组件 E.高压发生器
A.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 B.管电压与曝光时间的乘积 C.管电流与管电压的乘积 D.灯丝加热电流与管电压的乘积 E.灯丝加热电压与管电流的乘积
A.1.0s以内 B.0.8s以内 C.0.4s以内 D.0.5s以内 E.0.3s以内
A.层面图像 B.可得到任意方位的超声图像 C.可观察活动器官的运动情况 D.以明暗不同的灰阶反映回声强弱 E.三维静态图像
A.肺 B.乳房 C.前列腺 D.甲状腺 E.肝
A.0.015~0.15mm B.0.15~1.5mm C.1.5~15mm D.0.15~1.5cm E.1.5~15cm
A.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 B.传播方式为纵波 C.在不同介质中具有相同的声速 D.在不同介质中具有不同的衰减 E.诊断常用的频率是2~10MHz
A.有频率、波长和声速3个基本物理量 B.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 C.超声发射符合几何光学定律 D.介质的声阻差愈大,界面反射愈强 E.骨骼的声速最低
A.11C B.13N C.15O D.123I E.18F
A.显像剂要求标记方便 B.选择合适的射线能量 C.显像最适宜的能量为小于150keV D.放射性核素的化学纯度要高 E.选择最佳显像时间
A.0.5s B.0.8s C.1.0s D.0.4s E.0.3s
A.3.5kV/2.5mm B.25kV/2.5mm C.20kV/2.5mm D.15kV/2.5mm E.10kV/2.5mm
A.电容电流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减小 B.电容电流透视、摄影时都抵偿 C.电容电流只在摄影时抵偿 D.电容电流只在透视时抵偿 E.以上都不正确
A.3 B.2 C.1 D.4 E.6
A.64 B.81 C.49 D.9 E.8
A.熔点高 B.散热快 C.原子序数低 D.阻击高速电子 E.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A.管电流 B.毫安秒 C.半价层 D.滤过板 E.衰减系数
A.照射量率 B.吸收剂量 C.比释动能 D.剂量当量 E.剂量当量率
A.严格控制照射野 B.尽量远距离地操作 C.恰当选择X线质与量 D.减少废片率和重拍片率 E.提高影像转换介质的灵敏度
A.恶性淋巴瘤 B.支气管囊肿 C.神经源性肿瘤 D.胸腺瘤 E.畸胎类肿瘤
A.左右移位应在头颅正位片测量 B.间脑占位性病变可使松果体钙斑向上或向后移位 C.顶叶占位性病变可使松果体钙斑向下或向后移位 D.颞叶占位性病变可使松果体钙斑向左或向右移位 E.上下和前后移位应在头颅侧位片测量
A.熔点高 B.原子序数高 C.热传导率高 D.易被X线穿透 E.金属蒸发率低
A.提高阳极旋转速度 B.增大阳极倾斜角度 C.加大焦点轨迹直径 D.使用钼钨复合靶盘 E.减小管电压脉动率
A.阳极启动,曝光 B.阳极启动,不曝光 C.阳极不启动,曝光 D.阳极不启动,不曝光 E.阳极启动转速慢,不曝光
A.正交排列的多层铅板 B.滤线栅板 C.照射野指示灯 D.滤过片 E.吸收散射线的铅质方筒
A.QA B.CEC C.ISO D.QC E.TQC
A.质量管理-qualitycontrol B.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 C.质量管理-qualityassurance D.质量管理-qualitycircle E.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
A.集体思维 B.主次因素图 C.组织管理图 D.管理控制图 E.因果关系图
A.3.OTMR可实现多体素3D频谱采集 B.中场超导开放型MR的场强在1.0~1.5T C.超高磁场MR的体部成像受限 D.导航技术用于心脏的MR检查 E.张力性成像技术可为脑白质病提供全新信息
A.管理预约登记 B.安排检查房间 C.书写诊断报告 D.存储图像数据 E.统计工作量
A.基态 B.结合力 C.结合能 D.电子能量 E.原子能级
A.电子接近原子核减速,丢失能量转换的X线光子 B.电子与原子核碰撞,全部能量转换的X线光子 C.电子与核外电子相碰,丢失能量转换的X线光子 D.电子击脱核内层电子,外层电子跃迁释放的X线光子 E.电子穿透原子与另外原子核作用,丢失能量转换的X线光子
A.相干散射 B.光核反应 C.光电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康普顿效应
A.遮光筒 B.遮线器 C.滤过板 D.滤线栅 E.缩小照射野
A.C·kg+1 B.kg·c+1 C.A·kg+1 D.kg·A+1 E.J·kg+1
A.由阳极头、阳极帽、靶面构成 B.由阳极柄、阳极头、转子构成 C.由阳极柄、阳极头、阳极帽构成 D.由靶面、钼杆、阳极头构成 E.由钼杆、阳极头、阳极帽构成
A.I与管电压成正比 B.I与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C.I与管电压的三次方成正比 D.I与管电压的四次方成正比 E.I与管电压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