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晚期妊娠 B.多发性骨髓瘤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黄色或脓性精液 B.红色或血性精液 C.淡黄色精液 D.半透明状精液 E.灰白色或乳白色精液
A.CEA B.AFP C.CA125 D.CA199 E.PSA
A.0.5~0.7 B.0.005~0.05 C.0.2~0.4 D.0.03~0.08 E.0.01~0.05
A.细胞总数<0.1×109/L B.以淋巴细胞为主 C.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D.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E.葡萄糖接近血糖水平
A.10g/L B.20g/L C.50g/L D.15g/L E.25g/L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出血 C.化脓性脑膜炎 D.脑瘤 E.结核性脑膜炎
A.红细胞 B.嗜碱粒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A.超声波法 B.干化学试带法 C.折射仪法 D.比密计法 E.称量法
A.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B.大量青霉素可致假阳性 C.对清蛋白敏感 D.生殖分泌物可致假阳性 E.细胞多时可致假阳性
A.1~3 B.2~4 C.5~6 D.7~9 E.8~10
A.干酪样小块 B.肺结石 C.寄生虫卵 D.库施曼螺旋体 E.支气管管型
A.肺脓肿 B.肺放线菌病 C.肺结核 D.支气管扩张 E.肺吸虫病
A.耳垂 B.脚趾 C.以上均不宜 D.指尖 E.足跟
A.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B.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 C.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可增高 D.肾移植后如发生排斥反应,尿液8z微球蛋可出现增高 E.尿液β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A.热沉淀-溶解法 B.蛋白电泳法 C.免疫电泳 D.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 E.免疫固定电泳
A.痛风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糖尿病 E.呼吸性酸中毒
A.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B.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 C.少数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A.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 B.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由骨髓产生 C.5~7岁以下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活动即为红髓 D.长骨骨髓腔为脂肪细胞所代替称为黄髓,即失去造血功能 E.正常情况下,成人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髓
A.外周血片可能见到骨髓瘤细胞,小于20% B.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增生的一种恶性实体瘤 C."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是本病特有的形态学改变之一 D.骨髓中见到异常形态浆细胞,且比例高于20%,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E.所有患者尿蛋白电泳可检出B-J蛋白
A.肝、脾大常见 B.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C.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 D.Hb尿常见 E.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A.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D.冷凝集素综合征 E.HbS病
A.慢性失血常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Bessman分类主要根据MCH和Hct两个指标 C.确定有无贫血,以RBC最常用 D.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Hct E.叶酸缺乏常引起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A.血清铁减低 B.红细胞形态正常 C.铁粒幼细胞正常 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E.骨髓小粒铁染色正常或减少
A.确定有无贫血 B.确定有无溶血 C.确定溶血部位 D.确定溶血的原因 E.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
A.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 B.α-NBE染色呈阳性反应 C.有t(9;22) D.异常早幼粒细胞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 E.CD10为主要免疫标志
A.M1 B.M2 C.M3 D.M4 E.M5
A.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或倒置 B.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增加 C.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增加 D.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减少 E.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
A.POX染色 B.PAS染色 C.α-NAE染色加NaF抑制试验 D.NAP染色 E.铁染色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浆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A.血浆纤溶酶测定 B.血浆D-二聚体测定 C.血浆纤溶酶原测定 D.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 E.血浆组织纤维溶酶活化药抗原测定
A.判断血小板数量指标 B.血小板活化指标 C.判断血小板形态学指标 D.分析血小板与出血的相关性指标 E.提供血小板聚集性功能指标
A.PLT计数 B.FDP检测 C.PT测定 D.Fg检测 E.凝血因子检查
A.X B.Ⅺ C.Ⅻ D.XⅢ E.TF
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 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 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0.4 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40~50u 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A.餐前、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120min,餐后180min B.餐前、餐后1h,2h,3h,4h C.餐前、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 D.餐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260min E.餐后1h,2h,3h,4h,5h
A.≥1.55mmol/L B.≥2.55mmol/L C.≥4.55mmol/L D.≥3.55mmol/L E.≥0.55mmol/L
A.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B.遗传性高血脂病易早发冠心病 C.能作为诊断指标 D.用作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估计、治疗观察等的参考指标 E.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A.急性感染 B.糖尿病 C.慢性肾衰竭 D.肾病综合征等 E.慢性肝炎
A.营养不良 B.多发性骨髓瘤 C.肾病综合征 D.恶性肿瘤 E.急性肝炎
A.3.5mmol/L B.4.5mmol/L C.5.5mmol/L D.4.0mmol/L E.5.0mmol/L
A.1Km B.2Km C.3Km D.10~20Km E.>100Km
A.化学发光法 B.免疫荧光法 C.连续监测法 D.电泳法 E.层析法
A.为含铜的糖蛋白 B.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C.具有基因多态性 D.具有氧化酶的活性 E.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A.用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 B.可随机留取标本 C.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 D.可见于糖尿病性肾病 E.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
A.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B.可能有微小梗死灶 C.已发生卒中 D.发生心肌或骨骼肌损伤 E.发生心源性休克
A.AST B.CK C.CK-MB D.CK-MM亚型:MM3/MM1比值 E.HBD
A.肺癌骨转移 B.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维生素D中毒 D.急性肾功能不全 E.急性胰腺炎
A.滴定方法 B.比色方法 C.分光光度法 D.荧光方法 E.酶联免疫分析法
A.原发性甲亢 B.下丘脑性TRH分泌不足 C.垂体TSH分泌细胞腺瘤 D.库欣综合征 E.原发性甲低
A.二氢皮质醇 B.六氢皮质醇 C.四氢皮质醇 D.皮质素 E.以上均不是
A.M蛋白的鉴定 B.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 C.脑脊液中蛋白的检测 D.本周蛋白κ、λ分型 E.抗原内显影
A.总精密度 B.批内重复性 C.批间重复性 D.相关性 E.波长校正
A.分子间吸引力 B.电吸引力 C.以上均是 D.流体静力吸引力 E.化学共价键
A.颗粒性抗原 B.可溶性抗原 C.超抗原 D.半抗原 E.异嗜性抗原
A.总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总B细胞 D.辅助性T细胞 E.细胞毒性T细胞
A.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检测时所得结果的符合程度 B.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 C.样品测定的最低浓度 D.样品的检测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E.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品值的符合程度
A.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品值的符合程度 B.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 C.检测物与其对应物之间选择性反应 D.某一试验方法的最小可测量 E.某一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的重复测定值
A.计数B细胞 B.检测B细胞功能 C.检测NK细胞功能 D.计数T细胞 E.检测T细胞功能
A.红细胞溶解 B.红细胞不溶解 C.红细胞不凝集 D.红细胞凝集 E.乳胶颗粒不凝集
A.两者之间相互结构的互补性和亲和性 B.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 C.以上均不是 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 E.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
A.对流免疫电泳 B.火箭免疫电泳 C.免疫转印技术 D.免疫电泳 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T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A.有核红细胞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异型淋巴细胞
A.Ⅲ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Ⅳ型超敏反应 D.Ⅰ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A.乙醚 B.苦味酸 C.浓硫酸 D.氰化物 E.冰醋酸
A.CDC试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1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A.与靛基质试验相同之处是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 B.尚可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C.结果观察都需加入酸性试剂 D.颜色改变均为红色 E.为霍乱弧菌鉴定的特有试验
A.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B.对青霉素耐药 C.形态为L型 D.在血培养基上生长 E.革兰染色阳性
A.CAMP试验 B.触酶试验 C.血浆凝固酶试验 D.氧化酶试验 E.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A.核酸 B.核酸外围的多肽 C.核酸外围的糖蛋白 D.核酸外围的蛋白质 E.核酸外围的脂类
A.丝状 B.颗粒状 C.黏液状 D.卷曲发状 E.油煎蛋状
A.肺炎链球菌 B.化脓性链球菌 C.金黄葡萄球菌 D.肠球菌 E.B群链球菌
A.能合成X因子 B.能合成V因子 C.能合成血浆凝固酶 D.能合成X因子及V因子 E.以上均不是
A.病程的第1~2周做血培养,细菌分离率较高 B.应同时选用强弱选择培养基 C.整个病程中骨髓标本细菌分离阳性率极低 D.病程的第2~3周采粪便和尿液做培养,细菌分离率较高 E.最后鉴定需要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完成
A.10d B.20d C.35d D.2个月 E.半年
A.分散于水体 B.沉在水底 C.浮在水面下 D.在水生植物附近 E.在遮阴的水域
A.蛔虫卵和鞭虫卵 B.姜片虫卵和肺吸虫卵 C.猪带绦虫卵和蛲虫卵 D.牛带绦虫卵和细粒棘球绦虫卵 E.血吸虫卵和肝吸虫卵
A.核边轻度增厚 B.胞质的质和量尚正常 C.核胞质比无明显改变 D.染色质结构轻度增多 E.核仁多个且巨大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尾形上皮细胞
A.透明管型 B.蜡样管型 C.细胞管型 D.脂肪管型 E.颗粒管型
A.麻黄碱 B.睾酮 C.维生素K D.H2O2 E.大剂量抗坏血酸
A.试带只对完整的红细胞起反应 B.试带不能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 C.试带对肌红蛋白也可起反应 D.尿中含有易热酶或菌尿可导致假阳性 E.维生素C对本试验有抑制作用
A.乳糖尿 B.葡萄糖尿 C.半乳糖尿 D.果糖尿 E.戊糖尿
A.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 B.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细胞组成 C.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D.红骨髓具有造血的潜能 E.黄骨髓不能转化为红骨髓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B.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可被正常血浆纠正 D.出血时间正常或延长 E.血小板计数可正常
A.病理性高血糖 B.生理性高血糖 C.1型糖尿病 D.2型糖尿病 E.以上皆不是
A.氧化还原法 B.酶法 C.缩合法 D.免疫法 E.以上都不是
A.血糖正常GHb水平较高 B.血糖正常GHb水平正常 C.血糖增高GHb水平正常 D.血糖增高GHb水平较高 E.血糖降低GHb水平正常
A.双向电泳 B.琼脂糖凝胶电泳 C.毛细管电泳 D.等电聚焦电泳 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