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 E.盐皮质激素
A.4.0~5.0 B.5.0~6.2 C.6.2~7.2 D.7.2~7.8 E.7.8~8.0
A.倒置梨形 B.比白细胞大 C.有2根前鞭毛 D.有1根后鞭毛 E.体侧有波动膜
A.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B.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C.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D.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E.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A.波峰左移、峰底变窄 B.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C.波峰右移、峰底变宽 D.波峰不变、峰底变宽 E.波峰不变、峰底不变
A.淋巴细胞伴少量红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A.重度营养不良 B.充血性心功能不全 C.细菌感染 D.重症贫血 E.晚期肝硬化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A.红细胞酶缺乏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A.白细胞 B.红细胞 C.淀粉颗粒 D.细菌 E.草酸钙结晶
A.外观呈酱红色 B.粪便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 C.可见巨噬细胞 D.可找到阿米巴原虫 E.以血为主,血中带脓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结肠癌 D.婴儿消化不良 E.胃溃疡出血
A.胃液中出现大量黏液,提示胃有炎症 B.具有润滑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C.正常胃液中有少量分布均匀的黏液 D.黏液本身为弱碱性 E.黏液一般呈弱酸性
A.<3个/HP B.<1个/HP C.<10个/HP D.<5个/HP E.<20个/HP
A.CcdEE B.CcdEe C.ccDee D.ccdee E.Ccdee
A.肾炎早期 B.肾功能不全 C.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肾小球肾炎
A.足跟 B.无名指 C.肘静脉 D.股静脉 E.耳垂
A.3%磺柳酸法 B.加热醋酸法 C.试带法 D.10%磺柳酸法 E.双缩脲法
A.无菌操作的导尿 B.清洁尿道口后的中段尿 C.晨尿 D.随机尿 E.24h尿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C.胰头癌 D.胆石症 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A.正常人细胞外铁为(-)~(+) B.正常人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红细胞 C.铁染色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和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贫血诊断 D.细胞内铁不易受外界铁污染而使内铁阳性率增高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外铁减少
A.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 B.细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 C.胞核残留物 D.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 E.有核红细胞脱核时产生
A.粒系细胞 B.红系细胞 C.单核系细胞 D.淋巴系细胞 E.巨核系细胞
A.肾小管性蛋白尿 B.肾小球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混合性蛋白尿 E.生理性蛋白尿
A.周围血涂片找到幼稚粒细胞 B.周围血涂片找到幼稚红细胞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D.是否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E.Ph染色体阳性
A.3.0×109/L B.(1.5~2.0)×109/L C.0.5×109/L D.4.0×109/L E.(2.0~2.5)×109/L
A.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A.HbM B.HbF C.HbH D.HbA E.HbS
A.缺铁性贫血 B.G-6-PD缺乏症 C.α-地贫 D.β-地贫 E.脾切除后
A.淋巴细胞显著增多 B.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C.疾病早期,骨髓中各类造血细胞都可见到 D.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多见 E.疾病后期,骨髓中几乎全为淋巴细胞
A.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B.胞质量少,轻至中度嗜碱性 C.胞质中常有较多空泡 D.细胞核形不规则,染色质较细致、疏松 E.核仁少见,小而不清楚
A.ALL-L1 B.AML-M0 C.AML-M1 D.AML-M3 E.CML
A.贫血程度 B.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 C.病程长短 D.出血程度 E.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
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 B.白血病细胞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 D.白血病细胞易浸润肝、脾和淋巴结 E.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
A.M4a B.M4b C.M4c D.M5a E.M5b
A.生理性血糖升高 B.病理性血糖升高 C.生理性血糖降低 D.病理性血糖降低 E.尿糖
A.好发于青春期 B.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C.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D.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 E.起病较急
A.胆固醇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B.胆固醇是所有亚细胞器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 C.是胆汁酸的惟一前体 D.是所有类固醇激素的前体 E.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有关
A.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B.HDL-C表示HDL水平。 C.受年龄、性别、遗传、吸烟、运动等影响。 D.HDL-C≥0.91mmol/L为合适范围 E.以上皆不对
A.总胆固醇测定 B.三酰甘油测定 C.HDL-C测定 D.酮体测定 E.LDL-C测定
A.荧光法 B.滴定法 C.比色法 D.电量分析法 E.离子选择电极法
A.α-酮戌二酸和丙氨酸 B.丙酮酸和α-酮戌二酸 C.乙酰乙酸和丙氨酸 D.α-酮戌二酸和天门冬氨酸 E.丙酮酸和天门冬氨酸
A.结合珠蛋白 B.转铁蛋白 C.铜蓝蛋白 D.C-反应蛋白 E.免疫球蛋白
A.100mmol/L B.110mmol/L C.120mmol/L D.130mmol/L E.140mmol/L
A.CO2 B.β-羟丁酸 C.乙酰乙酸 D.乳酸 E.尿酸
A.ALT B.GGT C.AST D.清蛋白 E.血氨
A.关节炎 B.痛风 C.骨结核 D.肾病 E.糖尿病
A.280~320mmol/L B.320~400mmol/L C.400~600mmol/L D.600~1000mmol/L E.1000~2000mmol/L
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尿胆素原正常或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B.血中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胆素原正常或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C.血中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素原减少,尿胆红素强阳性 D.血中结合胆红素正常,未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尿胆素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E.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未结合胆红素正常,尿胆素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
A.2.25~2.75mmol/L B.3.5~5.5mmol/L C.135~145mmol/L D.95~110mmol/L E.3.61~6.11mmol/L
A.血浆中钙离子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B.血浆中钙离子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C.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D.维持酸碱平衡 E.血浆中钙离子参与凝血过程
A.胰岛素 B.甲状旁腺素 C.甲状腺素 D.维生素C E.维生素E
A.电化学法 B.免疫扩散法 C.分光光度法 D.荧光方法 E.乳胶凝集法
A.孕烷二醇 B.孕酮 C.雌二醇 D.雌三醇 E.黄体酮
A.是目前电泳技术中分辨率较好的方法之一 B.特别适用于分子量不同而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的分离 C.利用具有线性pH梯度的电泳介质来分离物质 D.适用于分子量相同而电荷不同的蛋白质或多肽的分离 E.等电聚焦电泳还可以用于酶学研究
A.终点分析法 B.连续监测法 C.比浊测定法 D.离子选择电极法 E.电泳法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C.抗原表位的数量 D.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E.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型
A.IgG和IgA B.IgM和IgA C.IgE和IgG D.IgA和IgD E.Ic和λ
A.等价带 B.带现象 C.后带 D.前带 E.中带
A.Ⅳ型超敏反应 B.Ⅰ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非超敏反应 E.Ⅱ型超敏反应
A.抗菌体抗体 B.抗鞭毛抗体 C.抗毒素抗体 D.抗荚膜抗体 E.抗菌毛抗体
A.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A.提高反应的特异性 B.减少交叉反应 C.增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D.减少抗血清用量 E.减少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A.异种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 E.超抗原
A.自身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 B.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导致的病理状态 C.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D.血清中可检出自身抗体 E.病程一般较短,多可彻底治愈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B细胞 B.T细胞和B细胞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其他病毒抗体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T细胞 E.细菌和真菌
A.核心 B.衣壳 C.胞膜 D.细胞核 E.质粒
A.原体 B.包涵体 C.溶原体 D.始体 E.吞噬体
A.菊糖 B.果糖 C.蔗糖 D.麦芽糖 E.乳糖
A.痢疾志贺菌 B.鲍氏志贺菌 C.福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A.50%~55% B.70%~75% C.80%~85% D.90%~95% E.95%~99%
A.间接血凝试验 B.协同性凝集试验 C.冷凝集试验 D.代谢抑制试验 E.生长抑制试验
A.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致病菌 B.革兰阳性螺旋形 C.氧化酶阳性 D.微需氧环境生长 E.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
A.普通变形杆菌 B.奇异变形杆菌 C.副伤寒杆菌 D.志贺菌 E.伤寒杆菌
A.大肠埃希菌 B.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C.淋病奈瑟菌 D.腐生葡萄球菌 E.肺炎克雷伯菌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螺旋体 E.支原体
A.铜绿假单胞菌 B.粪产碱杆菌 C.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D.荧光假单胞菌 E.奈瑟菌属
A.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B.对青霉素敏感 C.多种形态 D.在高渗培养基上生长 E.革兰染色阴性
A.+--+ B.-+-+ C.--++ D.-++- E.---+
A.急性血吸虫病患者 B.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C.牛、鼠、羊等哺乳动物 D.鸡、鸭等禽类 E.以上均不是
A.华支睾吸虫病 B.卫氏并殖吸虫病 C.斯氏狸殖吸虫病 D.日本血吸虫病 E.布氏姜片吸虫病
A.其活性随粒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减弱 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幼红细胞均呈阴性 C.单核细胞呈阳性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呈阳性 E.血小板为阴性反应
A.恶性组织细胞病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E.恶性淋巴瘤
A.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B.原发性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急性溶血期可并发类白血病反应 D.本病患者的自身溶血试验为阳性 E.慢性型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为Evan's综合征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淋巴瘤 D.类白血病反应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A.肝脏疾病 B.心脏疾病 C.大脑疾病 D.肾脏疾病 E.胆囊疾病
A.Na+ B.K+ C.葡萄糖 D.蛋白质 E.水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E.混合级
A.能提高反应速度 B.可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C.催化反应有专一性 D.其活性可被调控 E.对反应环境敏感